<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谓围墙,就是首尾相连的墙。房子的墙也是围合的,但区别还是很明显,围墙没有“房顶”,居高临下能被“一目了然”。这是围墙的“软肋”。围墙的材料多见砖或石。我有一个表哥学建筑学的,他告诉我,围墙建设和拆除属土木工程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家附近有一个天然的湖,湖的这头是别墅,那头也是别墅。开发商砌围墙时顺手把湖也围了进去。后来重庆所有的公园都免费开放了,一湾湖水也终于向市民们敞开了大门,曾经的一段砖墙拆下来成了铺路石。山川与湖泊、草原与公园属于全体人民,开放是一种文明趋势。不过动不动用墙围起来甚至收高价的现象如今并没有消亡,在旅游的时候大家应该有体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旅游中曾见过某收费景点很潦草的“墙”:路口中央立一块告示牌放一张收费桌。你千万别看不起这组合:游人不交钱,它们就是没门的“墙”。由于此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那告示牌和收费桌就是景点妥妥的“围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围墙在传统文化中,有着秩序和规范性象征。当年鲁国三桓在自己的封地上修建城墙,孔子便鼓动鲁定公下令去拆毁,结果双方为了围墙大打出手。西周和春秋早期时这建围墙是有讲究的,围墙的长度高度代表着城池所有者的身份,如果不按王制來弄,第一乱了尊卑,第二暗藏祸心。倒是百姓家的围墙就简单多了,房屋的四周围上一圈篱笆便罢了,篱笆也不用树得很高,高了,风一来就会立马倒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围墙是华夏农耕时代的产物。唐朝借鉴汉代的里制,分区域修建垣墙将居民区隔成108个封闭的坊,每天有霄禁。目的是有利于人口管理和征税。据《唐律疏议》规定,擅自翻越坊市围墙或破坏围墙者均会受到杖刑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朝时,北京有1300多个栅栏,晨起昏闭。皇城根下,达官贵人安居在自己的高墙里面,百姓也已习惯了网格化管理。话说回来,不习惯也不行,一旦失去了围墙,往往就成了“流”或“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尺巷的故事是一段关于围墙的佳话。小时候时听老师讲此故事很受教育。等到岁数大一点我有自己的想法时,就觉得何必花钱砌墙,不如两家人省了银子,直接把两家所有的墙都推倒,岂不更成为佳话。再后来进入了社会,才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很幼稚。才知道人人都有边界感,才知道哪怕是朋友间也需要保持距离。更何况彼时的围墙,有防盗防土匪的责任。围墙在相当长的社会历史阶段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计划经济时代,人人都想有个单位,最好是大单位。大单位有大围墙,大墙内有充裕的福利和保障。六七十年代时,围墙外的人也就是没单位的人,常被称为社会上的人,甚至被看作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之人。有些单位的围墙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每年报考的人趋之若鹜。能推开其门穿越其围墙,就能享有应得的政治经济等权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的家在五一巷军队大院,我至今记得与隔壁罗汉寺一墙之隔,那围墙足有两层楼那么高。巷子里有个机关单位煤碳管理局,我有个同学的家就在院内,那青砖砌成的围墙应该有两米高。那个时候有很多人的家并没有围墙,我另几个同学的父母是街道企业的,他们住在正阳街,层层叠叠的房子,就没有围墙。还有一个同学的家在长江边的吊脚楼里,那半坡上没有公交车没有自来水,当然也没有围墙。围墙,也许是嫌贫爱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商品房遍地都是,商品房也都基本上有围墙。小区围墙发挥着安全作用和彰显品质的作用。小区围墙内的绿化消防等等由物管负责,物管的费用由小区业主分摊。换句话说,小区内的道路、绿化、配套设施等管理“代位”了部分社会公共服务管理。现在很多人叫喊着削减物管费,也找了很多关于物管费虚高的原因,但似乎没人想过小区围墙的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寺庙也有围墙,寺庙围墙的特点是:墙不在高,收税不灵。寺庙围墙内的很多业务、活动和资产是不上税的。一个“扫码布施积福报”的箱子放置在寺庙围墙之内与放在大马路上,绝对是不一样的存在。民国时富貴之家会把金银放于寺庙内,能洗钱、防税、防盗、防战乱。寺庙的围墙成了异化的建筑,每面墙都刻着两个字:特权。</p><p class="ql-block">古代僧人持有政府颁发的度牒,相当于对抗地方赋税与徭役的流动城墙。这“城墙”硬度高携带方便,故度牒特值钱。苏轼靠着出售100来张度牒,筹集起了修建苏堤的银子。岳家军曾多次军饷严重不足,均靠着出卖度蝶度过了难关。</p><p class="ql-block">说起来,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在封建中国的诞生有着进步的意义。而弘扬佛教的寺庙终是个特殊存在:信众的消费是一种特殊的信仰消费,寺庙财务常免公开则是一道历史高墙。这使得寺庙很容易成为了资本、景区和寺庙三方共谋的生意场。最近少林寺的释方丈变成了老刘,正是寺庙的高墙对他的反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时候,一个人的命运里有没有围墙参与,故事的剧本可能就完全不一样。当初武大郎家要是有个院子和围墙,且围墙砖石砌的,并且高过西门庆的头顶,西门庆也就没机会碰到竹竿并看到潘金莲,那么武大郎也不用死,武松也不会上梁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围墙说普通也普通,不过用一堆砖石垒起来的。要说很神奇,也真的可以很神奇。它可以千古,如中国人的古长城;它可以引来众人推,如东西德的柏林墙;它可以是精神圣地,如犹太民族的哭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日本的机关、学校和小区不见封闭式围墙。关于此现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一是习惯使然,明治维新后就开始抛弃了院落围墙文化。二是法律限制,日本《城市规划法》规定所有小区不得修建封闭式围墙,而是通过绿化带替代实现空间分隔。三是入室偷盗等相关犯罪成本很高。日本以中国文化为老祖宗,但在围墙的观念上很西化。在去墙化这一点上,日本人已然走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现在我们也在有所改变。前不久,为了解决好游客吃饭与停车问题,重庆市荣昌区政府将本单位机关食堂和停车场面向社会完全开放:围墙外的人和机关人员吃同样的饭菜付同样的钱,机关的停车场免费停放。虽然区政府的围墙还在但已然大门洞开,荣昌区政府已经迈出了去墙化的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绍兴鲁迅纪念馆拆除了部分封闭式围墙,以池水与印章元素融合设计,增强江南水乡风情。2024年,景区进一步拆除23处隔离栅栏和隔离线,游客可近距离观察和体验文物建筑。 这一行为被视为对传统围墙文化的突破,既保留历史元素又融入现代开放理念。这种实践与鲁迅倡导的“拆墙”思想形成呼应。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以为,围墙本质上讲是某些权利的标志。时代走到今天,尽可能的去掉围墙,本质上就是平均某些权利,利于全社会公平化。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围墙是落后的束缚人的标志。所以有时围墙成了“围城”,有的人想进去,有的人想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不是厌墙主义者。当年林徽因哭墙的声音犹在耳畔。无疑有些墙的设计思想与传统方式要继承和发扬,如建筑中防火的马头墙,如保证安全的儿女墙,如视觉中富于动态美的云墙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林先生所哭的墙不同,我们周围还有一些无形的围墙,比如有一种“围墙”叫户口本。据说这种把人们固定在某个地方的设计是商秧发明创造的。商秧这个人很不地道,他有一整套“弱民、愚民、疲民”的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应该说,在计划经济时代户籍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到了今天,户口本越来越被人嫌,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弃用它。“地球村”早已唱进了歌里,阻碍通行的墙拉开人与人的距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国在2016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意见》旨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社区互动,通过取消围墙实现开放共享,创造崭新友好的公共空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人云:“一枝红杏出墙来”,“墙内开花墙外香”,都是墙闹的。我是希望能拆的围墙尽量拆,当然监狱的围墙和精神病院的围墙肯定除外。现在小偷入室的情况很少见了,围墙的重要功能(防盗功能)也弱化了。打破藩篱,少立围墙,减少围墙,风就能自由流动起来,地球上就少些阴影。愿天下的花香没有围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4日于重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