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灞河

王建西【原野草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古老的灞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建西</p><p class="ql-block">这条河已经流淌了千年万年。当我们的祖先还在黄河岸边结绳记事时,它就已经在这里静静地流淌。它见过周人的战车碾过河岸,听过秦人的号角响彻云霄,见证过汉唐盛世的繁华,也目睹过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p><p class="ql-block">站在灞河岸边,我常常想象它最初的模样。那时的河水一定更加清澈,两岸的芦苇一定更加茂密。先民们在这里捕鱼、取水,用陶罐盛满清甜的河水。河岸上或许还有先民们留下的足迹,那些脚印早已被时光冲刷得无影无踪,但河水记得。</p> <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秦国的腹地。商鞅变法时,那些被削去爵位的贵族们,是否曾在这河边徘徊?他们望着奔流不息的河水,心中是否充满不甘?河水不语,只是默默记录着这一切。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修建驰道,灞河上的第一座桥梁应运而生。那时的桥一定很简陋,但足以让帝国的车马畅通无阻。</p> <p class="ql-block">到了汉代,灞河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长安城外的灞桥,成为送别亲友的必经之地。折柳相赠的习俗就从这里开始。"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传世诗篇。河水听过王维的琴声,见过李白的醉态,承载过杜甫的忧思。那些诗句像柳絮一样飘落在水面上,随波逐流,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唐代的灞河两岸,杨柳依依,酒旗招展。达官贵人在此设宴,诗人画家在此雅集。河水倒映着盛世的繁华,也映照着人间的悲欢。安史之乱后,长安衰落,灞河也渐渐沉寂。但它依然流淌,见证着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宋元明清,朝代更迭,灞河始终在这里。它看过蒙古铁骑的刀光,听过李自成起义的呐喊,也目睹过八国联军的暴行。河水时而湍急,时而平缓,就像这个民族的历史,有高潮也有低谷,但从未断流。</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灞河已经变了模样。昔日的古桥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大桥。两岸建起了高楼大厦,霓虹灯倒映在河面上,与往昔的月光交织在一起。河水不再那么清澈,但治理工程正在让它重现生机。</p><p class="ql-block">清晨,老人们依然喜欢在河边晨练,他们中或许有人还记得从前的灞河。午后,孩子们在滨河公园里嬉戏,他们的笑声让古老的河水焕发青春。傍晚,情侣们沿着河岸散步,延续着千年来灞河见证爱情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站在新修的观景台上,我望着流淌的河水,忽然明白:灞河就像我们这个民族的缩影。它经历过辉煌,也承受过苦难,但始终奔流不息。河底的泥沙里沉淀着千年的记忆,水面的波纹中荡漾着现代的活力。</p><p class="ql-block">古老的灞河,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它不仅是地理上的一条河流,更是流淌在蓝田和灞桥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当我们掬一捧河水,捧起的是整个灞河两岸的历史;当我们望着奔流不息的灞河水,看到的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p><p class="ql-block">河水依旧,人间已换。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灞河所承载的文化记忆,以及它给予这座城市的灵魂。在未来的岁月里,无论灞河两岸如何变迁,这条河都会继续讲述它的故事,直到永远。</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8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