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2期《清照文苑》杂志导读

崔汉朝

<p data-pm-slice="0 0 []"><b>读2025年第一期《万松浦》杂志有感</b><b></b></h3></br><h3>文|鲍培华</h3></br><h3>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万松浦》杂志,我阅读了2025年第一期,每当看到《万松浦》杂志,仿佛看到了万松浦书院的阳光,清新而温暖,我也很喜欢它别具一格的封面,精美抽象的油画设计,每一期都独具匠心,给读者带来一种视觉上的享受,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                         </h3></br><h3>2025年第一期《万松浦》杂志,在内容方面,涵盖、精选了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世旭专栏、编舟记、散文随笔、万松浦通讯、文学谈话录、诗歌的内容,阅读这些作品,看到人间百态、对生活的深刻感悟、精神上的滋养、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给读者,让读者令人回味无穷,触动心灵。</h3></br><h3>首先本期第一篇,是张炜先生的短篇小说《夺园记》,通过阅读,感受到当代著名作家张炜先生的人文精神和悲悯的情怀,感受到张炜先生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这生命当然也包括大地上生存的各种动物、植物的生命,小说中的“猫”仿佛看到了张炜先生写的小说《爱的川流不息》中,那可爱的“融融”,小说《夺园记》描写的动物如猫、狐狸等动物、行为、特点淋漓尽致,且用拟人的描写动物们的心理去观察,去描写的淋漓尽致,动物和人类能否和平共处、人类如何保护好动物、人类如何给动物留有生存的空间和领地等,是小说隐含的用意,同时,也是人类应该反思的问题,小说也表达了对莽林的生态环境的担忧,如:小动物眼中惊恐的看到林中的砍树人等的描写,张炜先生描写的树木丰富种类繁多,小说充满了对猫等小动物们慈悲的爱怜之心和大地情怀。</h3></br><h3>张炜先生曾在他《张炜散文》中的散文《西双版纳笔记》一文中写道:“人间没有了绿色,苦难也就离我们不远了”,这也是张炜先生和地球上的人类共同担忧的问题,张炜先生也曾在他以往的许多作品中,都描写过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故事,如:《寻找鱼王》《橘颂》《爱的川流不息》等等,在一些作品场景描写中,也有许多描写动物、植物的内容,张炜先生曾这样说过:“动物是人类非常重要的生命参照,没有这个参照,人对自我的认识,以及生命中一些自然而本质的东西就会被忽略而过。”张炜先生从小生活在胶东海边的莽林中,对大自然和动植物有着很深的感情,张炜先生喜欢小猫、小狗等众多的动物,他曾说:“动物们的陪伴,能使人的心灵变得柔软,以这种柔软对世界上的人或事,应该是一件好事”。他的短篇小说《夺园记》,也体现出动物与人类生命体的众生平等的理念,‌小说中希望无论人类、或动物们,都能找到一处有萱草花的永远安静遥远的地方,是呀,正如萱草花的花语里的一条寓意:“忘记忧愁,留下美好、永恒的回忆”。 </h3></br><h3>在这个充满喧嚣与纷扰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忽略了那些与我们共存的生命:动物们,它们是大自然的精灵,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界的宝贵财富,因为有它们的存在,使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当我们与动物和谐共处时,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感受到生命的美好。</h3></br><h3>本期还刊登了作家李登建老师的散文随笔《芬芳乡居》,我第一次见李登建老师,是在2023年女散文家沙龙会上,聆听他的关于文学的讲座,李登建老师的创作以鲁北平原为背景,聚焦农村题材,他的创作扎根乡土,以平民百姓的生活为创作源泉,基本都是反映农村的生活,他的语言质朴,真实的描写家乡农民生存的现状,书写人性,其语言风格古朴苍凉,包含了地域特色与人文关怀的深度风格。</h3></br><h3>这篇《芬芳乡居》,也反映了城市的喧嚣和乡村的宁静两者的反差和碰撞,但各自又拥有城市、乡村的生活的体验,而他在这两者之间的行走,又体会到了丰富生活的多面方式,及发生的趣事等,但无论他身在何处,那永远的乡愁,总是埋在心底,落于他的笔尖,这浓浓的乡愁、乡情,也是他永远的创作源泉,这篇《芬芳乡居》,通过行走于城市、乡村之间,对生活的一些更多的感悟、反思和真实的反应当代的一些感悟。我以前还看过李登建老师写的其它作品,不愧称为写大地平原上的勤奋的歌者、作家。</h3></br><h3>在《万松浦》2025年第一期杂志《文学谈话录》中,阅读马兵教授主持的《文学谈话录》栏目,通过朱自清《经典常谈》的当代重读和作家之间的对话,揭示了经典读物精神上的价值延伸,通过文学对话,重新感悟《经典常谈》在当代的生命力,让经典赋予当代含义的诠释,通过重新阅读感悟、共识、理解等,展现经典读物共识的延续性,在新时代的延伸的精神含义。</h3></br><h3>阅读王帅老师的十二章长诗----《献给我亲爱的妈妈》,感人至深。其诗的最后一段:“妈妈,如果你经常来我梦里就会更好,可是你习惯待在家里,不愿意再走这么远,但我想你已经来过,走的时候把门关好了,你喜欢看我熟睡的样子,跟出生时一模一样,是的,一切跟我们相见那天一模一样”,阅读到这里,这刻在骨血里的母子深情,读来感人至深。阅读王米的诗:《离开泸沟湖》,简朴的语句,让人感到深邃、唯美的含义和意境。</h3></br><h3>正如《万松浦》杂志的出刊宗旨“纯粹、雅正、现代”,阅读《万松浦》杂志,它如同一股清流,让我在阅读中找到宁静、释怀,找到了精神家园,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本能够让人静下心来,细细阅读的《万松浦》杂志,显得尤为宜人。</h3></br><h3><b>作家名片</b>:</h3></br><h3>鲍培华,女,笔名芳草菁菁。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历城区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张炜读书会会员、济南周三读书会会员、山东女散文家沙龙会员、万松浦读者俱乐部(济南)副秘书长、国杰文化沙龙副秘书长、《清照文苑》签约作家。作品发表散见报纸、期刊、公众号平台,有征文作品获奖。</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M2CibDtC68xyjkqOPhUCQ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