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公草原赛马曲:盛装赴会,蹄声未至人潮沸——川西行之七

水清浅

<div>当晨光刺破云层,远处雅拉雪山连绵的山峰薄雾尚未散尽,我们便来到了塔公镇木雅金塔的围墙边,从这里需要爬很长一段木栈道陡坡,才能到达山顶赛马会的观景平台。</div><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因耽搁了一点时间,我只来得及随手拍下一张停车场与木雅金塔短暂的一瞥。今天的天气相对阴沉,阳光怎么努力都穿透不了厚厚的云层,只撒下隐隐约约的丝丝线条。</div> 用豆包AI生成一张动态效果的视频。 沿着木栈道一直往上,高海拔的威力又开始出现,我气喘吁吁地只能上十级台阶休息一小会,一边放眼观景一边呼呼喘气,频频调整呼吸,没有高反已算是万幸。<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就算远处的山峰在云雾缭绕中时隐时现,也不妨碍我对这片高原草场的欣赏与热爱。传说中的耶稣光虽不太明显,却也给明暗不断变幻的天空一点异彩。</div> 越往上木雅金塔的全貌越明显。 观景台四周可以360°观景,每一帧的景致都不一样。山凹里一幢幢白墙红顶的现代化小楼房如若不说是川西高原还真以为我到了风景如画的瑞士小镇。 草原一侧的山坡上,赛场的躁动正悄然成形,白帐篷如莲花般在绿茵上绽放,逐渐连成一片素洁的城池。 我很想找一个木雅金塔与雪山完美合影的角度,可惜天翁并不作美,不但没有阳光,神山也被一大团云雾笼罩。<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来过的小伙伴说:雅拉神山不太容易见到全貌,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被云雾遮掩,就像云南的玉龙雪山一样,能看到它云开雾散的全貌那需要有福之人且具备相当的运气。</div><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好在昨天我们在晴空万里的塔公草原真的看到了它直冲云霄的峰尖与棱角,此时心中的遗憾也减少了许多。旅行靠天气,摄影更是,就算我们行前一遍遍刷爆天气预报,但在高原往往也非常不准。</div> 观景平台上几位游客在骑马拍照,我从后面拍了一张游人与雪山融为一体的照片。 我们偶然闯入毡房内一户藏族人家,瞬间就被一位穿着崭新藏袍的小姑娘吸引了,小姑娘身量还未完全舒展开,像株刚抽出新枝的格桑花。<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小姑娘孔雀蓝的衣服外套上织满金线团花,乌黑的长发梳理得整齐服帖,再分成无数细辫,每一根辫梢都缀上彩色皮筋,中间一颗红红的珊瑚珠点缀其间,又精致又俏皮又可爱。</div><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大家都忍不住围着她拍照,她时而活泼时而羞怯但一直都很配合我们。她阿妈也在旁边一直笑着瞧着我们一行拍摄小姑娘,想必因我们都喜爱她女儿也很骄傲吧。</div><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因为今天没有带任何糖果,我于是将泉州带去的簪花当礼物送给了藏族小姑娘。<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小小举动,等我们告别这一家人又开始往观景平台爬时,小姑娘姐妹俩突然赶上前来,说要带我们去观景平台。说罢主动牵着我和老师小伙伴的手,往上山飞奔。</div></div> 到了山上,我已经累的上气不接下气了,而小姑娘一刻也没让我停息,马上让我帮她拍照。于是我和另外2位老师一直在观景平台忙前忙后给小姑娘拍照留影。哈哈,完全没想到古灵精怪的小姑娘一出家门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不用教各种模特姿势变换不断。<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真不是谋杀我的快门的事情,是我相机的镜头完全赶不上她换动作的节奏,而我站起蹲下站起蹲下一直重复着帮她拍各种照片的动作,累的我都快窒息了。</div><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再说拍人像根本不是我的长项,回来后非常后悔当时没有呼叫其他人像大师来帮小姑娘们拍美照。</div> 小姑娘喜欢的小雪人,她小小的人影硬是要挤在两个大雪人中间,虽然只有纤细的身影,但是她喜欢的场景我都应该满足。 前一秒还在乖乖拍照,后一秒就对着跟她一起来的姐姐大叫,这小模样奶凶奶凶的。 小姑娘外套一脱马上又开始各种表演,爬上爬下,观景平台完全成了她一个人的走秀现场。T台、聚光灯统统不需要,瞧她那架势: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最最喜欢这张的小表情,很好奇各种姿势就如同与生俱来,是她在引导我拍摄而不是我引导她。 她说要对着这只神鹰拍照。 拍到最后我实在是双腿发软,站都快站不起来了,她又开始指挥我:迈着不知道哪里学来的模特步,一扭一扭向我走来,每一步都摇曳着祖辈传承的韵律。哈哈,这小姑娘太能折腾了,自叹不如。 “戏”演到最后,小伙伴忙着问她姐姐地址,但问了老半天加上查度娘最终才知道:姐姐在塔公镇的多饶嘎目九年一贯制学校上六年级,名叫益西翁姆,而妹妹的名字来不及问。<div><br></div><div>原来她们俩不是亲姐妹,姐姐放暑假来舅舅家做客。难怪小姑娘对姐姐呵五呵六的,姐姐想戴一下簪花都被妹妹抢去不给,我们说了很多好话妹妹才同意给姐姐戴上拍照。</div><div><br></div><div>我们内心深处是非常喜欢姐姐的,她一直照顾着妹妹谦让着妹妹,给妹妹当保镖。当我们问她家地址时,她说她住在塔公寺,就这一句简单的回答让我们非常诧异但又不敢再继续探究下去,而藏区的孩子小学六年级了还写不全学校名及自己的名字,也让我们唏嘘。</div><div><br></div><div>同行的老师也给姐姐留了地址电话,对她说:如果需要书什么的可以寄来给她。</div> 后续会整理姐妹俩的照片冲洗出来寄到姐姐的学校,并再补上送给姐姐的一个粉色簪花,将泉州这一网红传统文化与藏区文化完美结合并发扬。 我就是被小姑娘拖着奔上观景平台的,从背影都能看得出我是真的累坏了,走不动了。 等我们走下木栈道回头时,正看见两个小姑娘靠在栏杆上拼命和我们招手说“再见”,瞬间我的眼眶就湿润了。在川西高原我们遇见了人类最珍贵的生命原色——那些被高原阳光晒的肤色并不均匀的纯真的笑脸,就像古老的转经筒般,缓缓转动着我被世俗锈蚀的心弦,让我们感受到了比暖风机更炙热的人性的温暖。 老藏民的发辫。 以下为手机摄影 营地外,赴会的人流开始汇聚,盛装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赛马场的方向,像无数条彩色的溪流注入草原宽阔的怀抱。 帐篷城如一朵巨大的白莲盛开在碧玉盘中,而无数盛装的人流,正源源不断地从这朵“白莲”中流淌出来,沿着蜿蜒的小径,向着赛马场的核心汇聚。<div><br></div><div>那是一条由五彩绸缎、闪亮银饰、古铜肤色和虔诚笑容组成的、流动的彩色河流,在七月的塔公草原上奔腾流淌,带着生命的喧腾与古老的热望,涌向即将擂响战鼓的圆心。</div><div><br></div><div>空气中弥漫着酥油的暖香、青草的清冽、马匹的汗息,还有那无处不在的、对速度与力量的集体期盼。</div> 他们的坐骑,此刻鬃毛和尾巴已被精心编束成利落的辫子,只在额顶或鞍后保留一簇象征性的彩穗,更显精悍。<div><br></div><div>驯马人最后一遍用湿润的布巾擦拭马匹光滑如缎的皮毛,低声安抚,拍拍它们紧绷的脖颈。马儿们似乎也感知到大战将至,打着响鼻,前蹄刨地,清澈的大眼睛里映着越来越亮的天光和攒动的人潮。</div> 远远地怼着马屁股的彩条拍,主人说:怕扬尘所以要装点马尾。 赛马会前膘肥体壮的马儿在进食,当我们走过这些马匹时,有些乖巧有些暴躁,有牧民特意叮嘱我们说:这些马儿还没有吃早餐,很野,不要靠近它们。更不能靠近的是他们的屁股,后蹄的杀伤力巨大。 主人在给自己的爱马梳妆打扮。 这一匹马干脆卧倒在草地上,吭哧吭哧使劲给自己加餐。 很遗憾我们原本以为上午会进行赛马比赛,没想到赛马会的仪式很漫长。<div><br></div><div>在最高的坡地上,隐隐约约看到几位僧人挂起经幡,风每掀起一次幡角,诵经声便随风荡得更远。焚香台的香烟缭绕,红衣喇嘛的祝祷会成为赛马出征的序曲。而这一场庄严肃穆的前奏我因去拍小姑娘了,只见其影不见其貌。<br></div><div><br></div><div>虽然我们没有时间等到下午赛马会的开始。但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赛马节的意义:它不仅仅是速度与力量的角逐,更是一场盛大的生命礼赞。那些被精心擦拭的马鞍,那些被反复绣缀的盛装,那些被郑重戴上的银饰,都是草原儿女对生活最虔诚的告白。</div><div><br></div><div>就像那个小姑娘,她或许还不懂赛马的技巧,不懂节日背后厚重的传统,但当她穿上这身承载着家族期盼的盛装时,她已经成为了这片草原的一部分——她是过去的延续,也是未来的希望。</div><div> <br>而我何其有幸,能在这七月的塔公草原,见证一场盛大节日最温柔的序幕缓缓拉开。</div><div><br></div><div>再会赛马节,再会小姑娘!</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