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艺影》第一百二十九期

海上艺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封面摄影:钟泓</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刊头设计:沈月敏  题头摄影:</font>蜻蜓</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海上艺影》是充满生机的摄影微信群创办的微刊。它不仅是我们宣传报道那些老摄影家的摄路影程及优秀作品的展台;也是广大摄影爱好者展示自己丰硕成果的平台;更是广大摄友以摄交友、互相学习、交流切磋、分享快乐的舞台。我们期盼《海上艺影》在老摄影家和广大摄友们的鼎力支持、热情呵护下,像雨后春笋,茁壮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编者的话</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left;"> </h1> ▲侯福樑老师近照<div><br></div><div>  侯福樑,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在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广告摄影》、《女性摄影》专著,在文汇出版社出版《镜头内外之趣》摄影散文集,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新民晚报等专栏作者,大型画册《侯福樑·现代抽象画意摄影作品集》筹备出版中,发表摄影作品3000余幅。<br><br>  以下我们精选侯福樑老师五幅摄影作品,与摄友们分享。</div> <div>▲段明强《我的知青故事》</div><div><br></div><div>  1970年5月,1969届初中没毕业的我和全国广大知青一样,奔赴农村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插队落户的地方是远离上海数千公里的黑龙江呼玛县,和几十名上海知青来到了一个小山村—三卡公社宽河四队,俗名黑山头村。时年18岁的我,虽风华正茂,但到了农村,一开始却是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之人。但环境改变人、也造就人,经过几年的风霜雨雪、淬炼摔打,不仅完全适应了艰苦的农村生活环境,一般的农活也都上得了手了,成了一个全劳力。<br>  这张合影照片,是在村子外的一处草地上,由县照相馆的摄影师拍摄的。右边第一人就是当年毛头小伙子的我,照片上的其他五人都是和我一样的上海知青,其中一人已中年去世。<br>  1979年1月,我终于和广大知青一起,结束了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生活岁月,回到了各自出生的城市,开始了新的人生。但这张照片我一直珍藏着,因为这是我在北疆农村近8年多拍摄的唯一一张照片,更因为这是我青春年华蹉跎岁月的见证。</div> ▲谭学文老师近照<br><br>  谭学文(网名月晓风清),男,生于1963年7月,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期在湘潭县县直机关从事宣传工作,拍摄题材主要是新闻、人文纪实及风光。以光和影记录世事沧桑,定格美丽的瞬间,发现美、表现美、传播美为乐,摄影作品曾在国家、省、市等主流媒体刊发,并有多件作品获奖。<br><br>  以下精选谭学文老师三幅《雨中三清山》摄影作品,与摄友们交流分享。<br> ▲《魂系塔林》摄于嵩山少林寺<div><br><div>臧志成 摄影/ 配诗</div><div><br>砖石垒塔魂未散,<br>高僧圆叙日月斜。<br>袈裟伴经香禅房,<br>勿忘佛门律十戒。</div></div> ▲《 子荷》<div><br>吴小杭 摄影/何丽华 配诗<br><br>淤泥里的希望<br>被一朵花的心跳点亮<br>那颗七窍玲珑的种子<br>绽放粉红笑靥,似云霞轻裁<br>清涟浣洗尘埃<br>将美的韵脚洗出了风骨<br>每一片花瓣都写满了自在<br>在水的舞台,亭立<br>君子临风,绝俗超凡<br> <br>清香在寂静里散开<br>不与百花争一时青睐<br>被冷雨敲打的期待<br>在诗中闪亮着光采<br>在岁月的清波里反复摇摆<br>执拗于天地间<br>用清高当作无声的告白</div> 朱俭1975年生,一级演员。上海人,1987年考入上海戏曲学校沪剧班,1992年毕业后进上海沪剧院。2007年拜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王(盘声)派”传人孙徐春为师。现为上海市青联委员、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 、政协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br>  2025年7月25日,朱俭因病不治,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年仅50岁。<br>  朱俭曾先后主演《夜半歌声》、《碧落黄泉》、《董梅卿》、《啼笑因缘》、《石榴裙下》和《家》、等剧目。他的扮相英俊挺拔、表演细腻质朴、唱腔舒展飘逸,深受青年观众的喜爱。并参演《陈毅在上海》<br>  朱俭1993年获上海首届青年沪剧演员大奖赛“十佳”称号,1999年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全国地方戏曲折子戏暨青年演员大奖赛二等奖。2006年又获“上海市优秀文艺人才奖”。专场》演出。2007年当选为徐汇区人大代表,2014年入选上海市第六届文学艺术奖“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br> ▲朱俭老师(载自网络) <div>▲《参加市政协十四届第一次会议》</div> ▲《投下庄严的一票》 ▲祖忠人《三代师承》 ▲周平 沪剧《金沙江畔·金明赶路》 ▲雅仕《人生最后一张照片》 ▲蜻蜓《实战演练》 ▲阿 兰《圣堂光影》 ▲王国强《冲刺》 ▲方伟《无题》 ▲阿芳《携手向晚》 ▲冉华《集市上》 ▲丁正民《教堂倩影》 ▲雅量《飘》 ▲周平《雨中乐娃》 ▲翟亚平《红衣舞者》 ▲阿牛 《模特》 ▲陈春山《雪山魅影》 ▲阿昌《农家》 ▲冰凌水《光影》 ▲楼徐峰《花季少女》 ▲刘成国《老兵》 ▲赵明玉《军民一家亲》 ▲蔡解民《芭蕾史足于尖》 ▲章祖炜《随意》 ▲陆连发《鎏金夜曲》 ▲子小《探奇》 ▲楼万林《滨江漫步》 ▲励福华《街拍》 ▲龚冠华《深情》 ▲胡传良《别》 ▲适雨《佛事大会》 ▲王建平《街头巷尾》 ▲杜莉萍《泼水节》 ▲黄伟助《晨跑》 ▲吕瑛《雨中的水上特训》 ▲杨长春《心归何处》 ▲临风《田野》 ▲王建国《节庆之夜》 ▲顾巍《侧影凝光》 ▲高荣华《沉默的大叔》 ▲陈静菊《微笑》 ▲拓荒者《等》 ▲陈定良《模特》 ▲丁熙萍《美女》 ▲杨自炜《人像》 ▲王举勤《美女与荷花》 ▲谭钰新《茶道》 ▲翰墨《大漠之旅》 ▲李兴忠《海边》 ▲李佑荣《林间漫步》 ▲完美设计《畅想》 ▲沈明华《绳牵魂伴》 ▲刘同兰《威尔士康威城堡》 ▲赵四九《陋巷》 ▲夏华《安塔利亚宁静小巷》 ▲祥海《恩施峽谷美如画》 ▲徐龙德《光影》 ▲张玉兰 《光影织网》 ▲郑钟方《小巷》 ▲陈冲《台风来临时》 ▲刘学明《赛里木湖》 ▲童宝兴《扬谷》 ▲云中河《上海街景》 ▲钱泽民《日出东方》 ▲张英《荷塘》 ▲吴克金《光与影》 ▲朱琪琳《炊烟》 ▲任永祥《桥》 ▲王之成《游园》 ▲姚坚《夕阳西下》 ▲徐聪美《海天礁石》 ▲徐敖齐《皇宫一角》 ▲王雪华《太行之行》 ▲张晓红《雨前》 ▲拓荒者《栖息》 ▲张凤林《蓬上小憩》 ▲罗西干《垂直升飞》 ▲钟泓《归》 ▲张永年《黑翅鸢》 ▲王仲华《火红山椒鸟》 ▲CJA湖北《酒红朱雀》 ▲玲玲《蜻蜓》 ▲朱峰《蓝翼》 ▲徐新林《荷花的美》 ▲雪琼《池塘悦色》 ▲毛之涛《突破围裙看世界》 ▲卢惠桦《何花》 ▲汤更生《夏日荷语》 <h1><font color="#ff8a00">本期执行编辑:张忠民</font></h1> <h1><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本刊为旬刊,每月5号、15号、25号发布新刊</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