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梅花赋》

雄鹰于飞

<p class="ql-block">在手机上经常刷到有人在唱《梅花赋》,好听。刷到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些会。早晚间独自走路,脑子里不时会浮现这歌的旋律,嘴巴鼻子遂也不自觉地哼哼起来。</p><p class="ql-block">这是一首京歌,真正好听,也好唱。但歌词不熟,哼哼可以,唱却不能连贯,每每不尽兴,所以就特意到电脑上去查了一下。其歌词曰:</p> <p class="ql-block">几度春风里看花谢花开,</p><p class="ql-block">含羞的春蕾令人爱,</p><p class="ql-block">这前世的缘怎能不在,</p><p class="ql-block">今生呵护你永不残败。</p><p class="ql-block">倘若风雨他日来,</p><p class="ql-block">枝叶凋零还有傲骨在,</p><p class="ql-block">即便寒冷雪花飞,</p><p class="ql-block">我伴梅花报春来。</p><p class="ql-block">一抹斜阳下谁婀娜多彩,</p><p class="ql-block">百媚千姿涂粉黛,</p><p class="ql-block">俏不争春立两岸,</p><p class="ql-block">花香直挂云天外。</p><p class="ql-block">倘若风雨他日来,</p><p class="ql-block">枝叶凋零还有傲骨在,</p><p class="ql-block">即便寒冷雪花飞,</p><p class="ql-block">我伴梅花报春来。</p> <p class="ql-block">乍一见,耳目一新!脱口而赞一个字:美!</p><p class="ql-block">“几度春风”、“一抹斜阳”,多么富有诗情画意!</p><p class="ql-block">“含羞的春蕾”,娇美;“婀娜多彩”,柔美;“百媚千姿”还“涂粉黛”,艳美;还有“俏”、“香”:总之,形貌体态风姿气质都美。</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全新的“梅花”的意象和形象。</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于“梅花”的意象和形象,大多应该都是来自并受影响于毛主席以及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与红歌《红梅赞》。</p><p class="ql-block">就背景而论,《梅花赋》“几度春风”、“一抹斜阳”的那种“诗与远方”一般美好的时空,完全不同于陆游《卜算子·咏梅》里“驿外断桥边”、“已是黄昏”,“更著风和雨”的恶劣;也完全不同于阎肃《红梅赞》歌词中“三九严寒”、“千里冰霜”,和毛主席《卜算子·咏梅》 “风雨”、“飞雪”、“已是悬崖百丈冰”的艰苦。当然毛主席《卜算子·咏梅》词中还有一幅“山花烂漫时”的背景,但那是正在经历“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的艰苦中的信念和追求。</p><p class="ql-block">文学作品本质以形象说活。而通过物象、意象、意境的营造所形成的形象,则是作者创作与读者阅读欣赏的中介。黑格尔指出,艺术虽呈现感性存在,却非物质的简单复制,而是对生活感性形式的提炼。</p><p class="ql-block">毋庸置疑,《梅花赋》所呈现的是一个美女或者艳妇的形象。这也完全不同于陆游《卜算子·咏梅》里虽遭排挤打击仍坚守节操的文人士大夫即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完全不同于阎肃《红梅赞》歌词里在艰苦卓绝岁月里,坚贞不屈,一片丹心,信仰共产主义,紧跟党,追随领袖的革命者;更完全不同于毛主席《卜算子·咏梅》中豪迈乐观、谦逊奉献的共产党人、革命领袖。</p> <p class="ql-block">当然《梅花赋》也有 “风雨”、“寒冷”“雪花飞”等元素加入其背景之中,但那都是沉浸在“几度春风”、“一抹斜阳”的主体背景的诗情画意里时的“倘若”与“即便”,其假设或者倒退一步的条件设置,也完全与毛主席《卜算子·咏梅》中“山花烂漫”背景的出现反序。</p><p class="ql-block">《梅花赋》歌词的除了“含羞”、“婀娜多彩”、“百媚千姿”、“涂粉黛”、“俏”、“香”之外,虽然也赋予此“美女或者艳妇”以“枝叶凋零还有傲骨在”的坚贞,但马上自觉不自觉又被打回需要“我伴梅花报春来”的娇小与羸弱。</p><p class="ql-block">《梅花赋》歌词似乎有整合梅花传统意象的企图,更有明显吸收阎肃《红梅赞》与毛主席以及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语言、意象以及形象特点的痕迹:</p><p class="ql-block">“俏不争春立两岸”应该来自毛主席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花香直挂云天外”应该是对阎肃《红梅赞》“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的改词;而陆游词里的风骨则化而成为了《梅花赋》歌词里的“枝叶凋零还有傲骨在”。</p><p class="ql-block">但这里有两个意象不清晰,甚而至于让人捉摸不透。</p><p class="ql-block">“两岸”是什么意思?有何所指?</p><p class="ql-block">“花香直挂云天外”是《梅花赋》里最阳刚最宏大的叙事,但“花香直挂云天外”无论从嗅觉到视觉,还是从无形飘动的流体到固化的平面或者立体的巨无霸,这样的通感“直”有些让人莫名其妙。</p> <p class="ql-block">最有意思的还是《梅花赋》歌词的双重形象,即除了由梅花而来的“美女或者艳妇”,其中还有一个“伴梅花”的“我”的存在。这个存在其实一开始就有的,只是开始时闪烁其词,不易觉察而已。</p><p class="ql-block">从“几度春风里看花谢花开”的“看”者,以及“含羞的春蕾令人爱”的“爱”“人”,笼统而且不知其何许人;到“这前世的缘怎能不在,今生呵护你永不残败。”里的 “前世”有“缘”,“今生”有爱,发誓要“呵护你永不残败”的人儿,则明显是一个有情有义有担当,英勇果敢之人;这个人最后心无旁骛,挺身而出,不但勇敢地告示于人这人就是“我”,而且还勇敢地承诺,“我伴梅花报春来”!护花使者怜香惜玉之情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这很使我想起了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梅花赋》。简文帝《梅花赋》的“赋”,是真正的诗词歌赋的“赋”。该赋在展现梅花清丽姿态,描绘其凌寒独放、识春报时的特质的同时,也是加入了“重闺佳丽”折梅赠人的人与情节的,由此而将自然物象与人间情感相融合。歌曲《梅花赋》的双重形象,是否也有吸收萧纲的《梅花赋》的构思结体呢?</p><p class="ql-block">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引用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