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惊魂记》

黄小清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车轮碾过定西的尘烟,一路向东南奔驰,甘肃的山梁渐次退后,陕西汉中的轮廓终于浮现于视野尽头。明日又将启程奔赴襄阳,湖北的界碑已在迢遥的前方召唤,归途在望。然而这一路的颠簸与艰险,早已刻骨铭心,怕是此生也难以磨灭。</p><p class="ql-block">当318国道如一条疲惫的巨龙盘踞于山脊,我们便深陷于它沉默的威严之中。它绝非坦途,而是大地嶙峋的筋骨,每一道弯都是生死悬于丝线的试探,每一次爬升都是对意志与车轮的反复拷问。抵达拉萨时,竟见数省牌照的大巴车亦逶迤于此道之上,车身赫然印着“318国道此生必驾”的宣言。这条天路,竟已成了各省文旅进藏心照不宣的朝圣坐标——这绝非广东一地的热情,更像是一场由时代暗流与国家文旅意志所共同推动的无声奔赴,一条险途竟成了众人奔赴的约定。</p><p class="ql-block">拉萨的日光凛冽刺目,寺庙的金顶灼灼闪耀。而在这片神圣的庄严里,更有许多异乡的面孔,手中紧攥着小小的氧气瓶,如同握紧救命的符咒,在圣迹之间缓缓挪动。我亦在稀薄的空气里挣扎求生,消耗完旅行社备下的两罐氧气后,又自寻着补充了三瓶。犹记初次见识此物是在云南丽江雪山脚下,彼时标价六十八元,自觉尚可支撑,并未问津。稻城亚丁时为防不测,以三十八元购得一瓶备用。此番在藏地,十元至十五元不等的价格竟觉出几分“实惠”来。五瓶氧气,是我肺腑与高原旷日持久的惨烈拉锯;而身边同伴却似生于斯长于斯,气息平稳,不见丝毫波澜。</p><p class="ql-block">说来奇怪,每年体检,肺活量总是合格无恙。今岁特意将体检安排在出藏之后,倒要看看这高原的威压,究竟在我血肉中刻下了怎样隐秘的印痕。在空气如此吝啬的高处,体格庞大者,其需氧如巨舟需水,身体这台机器便注定要发出更剧烈的轰鸣与呻吟,这几乎是一条无法违抗的铁律。高原的严酷,原来是以身躯的尺度在默默度量着代价的重量。每攀登一步,胸腔便如被无形之手攥紧;每一次呼吸,都成了向稀薄空气争夺生命元素的搏斗。此般滋味,沉重肉身所承受的缺氧之苦,委实难熬,若心向远方却背负着沉重躯体,或许真该三思而后行。</p><p class="ql-block">归期在即,车轮终将丈量完最后的路程。然而那些盘旋于云端的险弯,那些与氧气瓶相依为命的时刻,已如烙印般深镌。所谓“此生必驾”的召唤,原来并非指向坦途的凯旋,而是一场对肉身与意志的严酷试炼。它揭示了一个朴素至近乎残酷的真相:并非所有灵魂都生来适配所有高度,有些远方,或许需要以血肉之躯的某种轻盈作为叩门的代价——这高原,竟以剥夺来教会人重新认识呼吸本身那沉甸甸的分量。</p><p class="ql-block">2025年08月04日大作于车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