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父亲:岁月深处的牵挂与荣光

<p class="ql-block">今天是老父亲去世一周年的忌日,窗外的阴雨缠绵不绝,驱散了夏日的闷热,却将我心中对他的思念晕染得愈发浓重。回望父亲的一生,恰似一条蜿蜒的河流,前半程在时代的洪流中历经险滩暗礁,磕磕绊绊;后半程终得岁月温柔以待,水流渐趋平缓开阔。只是那份未能圆满的梦想,终究成了岁月深处一声轻轻的叹息,在记忆里久久回响。</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父亲自己的日记</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她们在大学期间也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从照片看一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父亲的童年是在苦难中浸泡的,幼年父亲的离世与生活艰难的记忆刻在他早年的时光里。好在解放的曙光照亮了求学之路,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时光里,父亲对机电工程的热爱如星火燎原,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大三那年,他的设计图纸被精心装裱成五个巨大的镜框,悬挂在学校教研室的墙上,那不仅是对他才华的肯定,更承载着一个青年对机械世界的无限憧憬。当时学校为他规划了两条光明大道:或是赴苏联深造,或是留校任教。可命运却在毕业前夕拐了个残酷的弯,他被错划为右派,所有的憧憬瞬间蒙上阴霾。</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大学期间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爸爸很有才他喜欢绘画,年轻时候的理想是考取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卡通片设计,可惜查体时才知道自己是色盲,才选择机械制造。妈妈说我爸在校时经常在报纸上有他的慢画。53年当时的政治慢画家华君武还给他改过画,给他指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1958 年,父亲与母亲一同被分配到天津,他进入了当时的天津起重设备厂。即便身处逆境,父亲对机械设计的热忱从未熄灭。在厂里,他牵头设计并参与制造了千吨位油压机,这项成果填补了当时国内起重梁自动化冲压成型领域的空白,让冰冷的机器有了温度,也让他在压抑中找到了存在的价值。此后多年,他始终扎根一线,参与筹划企业设备改造、推动产品升级,车间里的每一台机器、每一张图纸,都留下了他钻研的痕迹。</p><p class="ql-block">‍直到落实政策后,父亲才终于迎来人生的春天。他先后调任天津起重设备厂、天津通用机械公司、天津工业泵厂担任总工程师,在工业泵厂任职期间,他主导的企业现代化升级改造项目,为工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如今多年过去,厂里的老同事们提起他,依旧满是敬重与怀念,这份被铭记的温暖,是岁月对他坚守的最好回馈。</p><p class="ql-block">1979 年落实政策前的二十年,是父亲人生中最压抑的时光。政治的阴霾、事业的受阻,让他的脾气变得急躁易怒,我们姐弟三人小时候都有些怕他。可长大后才渐渐明白,那些看似严厉的背后,藏着一个男人在时代洪流中挣扎的无奈,藏着对家庭无声的担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千吨万能油压机</p> <p class="ql-block">父亲做的公司及企业的未来规划</p> <p class="ql-block">在整理父亲遗物时,一沓被细心收在夹板中的奖状突然映入眼帘。轻轻翻开泛黄的纸页,才发现这竟是我们全家五口人的 “荣誉合集”—— 从我们姐弟三人小学时的 “三好学生” 奖状,到父母工作后获得的 “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 证书,时光的印记顺着一张张奖状铺展开来,每一笔字迹都藏着岁月的温度。那些边角微微卷曲的纸片,有的印着鲜红的五角星,有的盖着学校或工厂的公章,父亲显然对它们格外珍视。小时候总觉得奖状是贴在墙上的骄傲,现在才明白,原来父亲一直悄悄把这些平凡日子里的闪光时刻收藏起来,像守护珍宝一样,守护着一家人在岁月里努力生活的痕迹。这沓奖状,成了他留给我们的另一本 “家书”,字里行间都是对生活的热忱,对家人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父亲的晚年,终于卸下了所有重担,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他和母亲会定期飞往澳洲,在大姐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回国后,又总爱去大连或呼和浩特,在堂哥堂姐的陪伴下,与大娘一同闲话家常。钓鱼是父亲一生的爱好,无论走到哪里,他的渔具总是随身相伴,湖畔的晨光里、河边的夕阳下,那专注的身影成了我们心中温暖的剪影。他天生是个闲不住的人,即便退休了,还常常接些外活,为别人设计制造机器模型,指尖的油污与图纸上的线条,仍是他最熟悉的语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老父亲在澳洲阿德莱德参加当地华人钓鱼比赛</p> <p class="ql-block">在呼和浩特</p> <p class="ql-block">和姐姐带父母去北京园博会</p> <p class="ql-block">父亲很热爱生活,每次家里刷浆后,他都有在墙上画上画(可惜很多没有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7年老父亲做的最后一批模型</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一生,有遗憾 —— 那个设计制造大型机电设备的梦想终究未能圆满;但更有荣光,他用双手在时代的缝隙里创造价值,用坚韧为家人撑起一片天。一年了,父亲的身影从未走远,他留在图纸上的智慧、留在岁月里的品格,早已成了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