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钢桥右侧的沿河马路名为“海河东路”,左侧则称“李公祠大街”。同一条大街为何会有两个名称?这其实与李鸿章有关。</p><p class="ql-block"> 李鸿章去世后,清政府赐谥号“文忠”,并先后在他任职过的地方及家乡修建了10座祠堂。</p><p class="ql-block"> 天津的李公祠由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时所建,其规格和规模在这10座祠堂中堪称首位。</p><p class="ql-block"> 这座祠堂占地约2万平方米,面朝子牙河,大门楼前设有石台阶,两侧摆放着一对雕工精美、栩栩如生的高大石狮子。祠堂前院中央,安放着清光绪年间铸成的李鸿章铜像;祠堂后方是花园,园内设有一座亭子。</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后,李公祠一度成为民众集会的场所,花园也向游人开放。然而,天津被日本侵占后,祠堂被日军强占,花园屡遭劫难,景象惨不忍睹。</p><p class="ql-block"> 天津解放后,李公祠旧址先后被改作学校校址。祠内的六角亭被移至北宁公园,起初人们只能在岸边隔湖相望,后来亭外修建了九曲桥,方便游人过桥到岛上;岛旁还立了一尊李鸿章铜像供人观赏。</p><p class="ql-block"> 如今,李鸿章祠堂的建筑已不复存在,但“李公祠大街”“李公祠东箭道”“李公祠西箭道”等老街名仍在沿用。</p><p class="ql-block"> 在李公祠大街靠近耳闸、原李鸿章祠堂遗址附近,如今修建了“天石舫”,成为天津的一处景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