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传水的美篇

程传水

<p class="ql-block"> 家风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程 传 水</p><p class="ql-block"> 我和夫人常常唠叨,我们老俩口是非常快乐的,我们的家庭是低调和谐幸福的。然让我们幸福感最强的是,我的父亲、夫人的母亲仍健在,分别是父亲99岁、岳母97岁,生活质量很好。在我们自己的家庭里,我们又是长者,七十五六岁,三代人,儿孙满堂。我们在父亲、岳母面前,又是他(她)们的儿女,长子、长女,总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岳母时常跟儿子过,也跟女儿家过,儿女们都很孝顺。我父亲常年和我姐姐过,姐姐家侍奉很好,我们常回家看看。</p><p class="ql-block"> 老年人最大的幸福就是一个好的家风得到传承,子女们各家平安和谐,工作学习生活稳定。儿女们有时间常常与他(她)聊天。父母健在,我们常念叨我们从何而来,感恩父母上代人的养育之恩。与父母聊天,能常常唤起老人家们的家族历史追忆,共同筑梦我们的下一代如何传承发展。</p><p class="ql-block"> 关于我写双方父母的文章,至少有五六篇了,这些文章尽管自己写的,仍常读常新,时感怀万千。我们双方家庭都是大家庭,均己四代人家,涅槃24个小家庭,成员各三十多人。均分布在合肥、巢湖、上海等地。平时各自家庭各忙各的。大家庭、小家庭、兄弟姐妹间都建有微信群,有好事,共同祝贺,有困难积极帮助解忧。</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是离休干部,是文化人。疫情期间,几次起死回生,命大福大。他常和别人说,多亏了他的女儿家昼夜无微不至的看护,多亏几个孙子关键时刻发力,多亏儿子们家协助姐姐共同照应度难关。</p><p class="ql-block"> 我的爷爷全国一解放,就是农村初级社高级社主任,临终前,还叫他的儿女给他穿中山服,还念叨自己是共产党员。我叔叔上高中上大学,成绩好,都是学校报送的。叔叔寒暑假都要回农村,帮助他的父母干农活。叔叔大学读书费用,都是我父母亲接济,那时我们姐弟六个,全靠父亲一人工资维持,父亲还要每月提供给叔叔学习生活费,实在不容易。叔叔在大学入党,学生党支部书记。大学毕业,带队一邦同学到黑龙江边陲工作。我母亲在世时,老俩口子低调的很,总是希望他们的子女好好做人,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母亲去世后,父亲的年龄越来越大,他的子女们也在各自岗位上成长,并相继组建了自己的家庭,陆续有了自已的儿女,有了孙辈。父亲很关注家风的养成传承。父亲喜欢看书学习,九十多岁高龄,还常常买书读书,特别喜欢买家风家教方面的书。我们一回去,他和我们谈的最多的是家风问题,特别关注孙辈们的成长。去年11月,父亲生病了,我从合肥直接赶到巢湖市三康医院,去看望病中的老父亲。父亲因得急性肺炎高烧住院,我到医院时,父亲烧己退,体温降下来了。看到我守在他病床前,他眯着泪眼,紧紧握着我的手,我轻轻地吻着父亲的额头,父子间彼此开心聊起来。谈笑声中,父亲告诉我,他惦记最多的是,我们程家的良好家风要庚续传承。他反复嘀咕我,要我告诉我们几个弟弟。他说,前不久,他买了两本书,书名叫《聪训斋语》,讲的是六尺巷的作者张英,一生中治学治政治家风的格言,书内容非常好,刚出版。他要推荐给我们几个兄弟看,他叫我的外孙帮他一下子又买了七本。也这么巧,话音刚落,我的外甥把从快递那里取回一捆书提到医院,老父亲的病床前,示意我们立即打开,父亲拿出一本,紧紧抓住我的手,把书交给我,叫我好好读一读,并语重心长一凡。其它几本书他要一一亲自交给我的几个弟弟。此时,感动的我反复点头表态。老父己经99岁,百岁老人了,我也70多岁了。今年3月28日,程氏家族全部集中于巢湖,给父亲过百岁生日宴。父亲开心极了,大红衣服,大红围巾,虽双腿不灵,坐轮椅,十分神采,眼晴裹放射出智慧、憨厚和慈祥。三十多口人家,加上我的堂兄、表姐,欢庆一堂。生日宴简单庄重热闹,子女们各家给父亲赠一样小礼品,父亲不回礼品。宴席后,父亲给没收到书的我的几个弟弟,每人赠《聪训斋语》一本,并签上他的名字。此时,我深深懂得和理解父亲的内心。记得那一年,他已九十多岁了,他买了两本书《家世》《千年仁里》,他看完后,我回家,他把这两本书送给了我。我认真读,读进了大脑,读进了心底,读进了我的家风。父亲这次买的这本书,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櫃上,我是非常认真读的。感谢父亲,感谢我们的家族文化。那次父亲住院期间,我写了几句心里话:</p><p class="ql-block">“家父抱病卧医床,</p><p class="ql-block">阿姐呼我守父傍。</p><p class="ql-block">肺炎高烧刚将退,</p><p class="ql-block">紧握我手泪汪汪。</p><p class="ql-block">不惜生命不怕难,</p><p class="ql-block">只念家风代代传。</p><p class="ql-block">赠我新书六尺巷,</p><p class="ql-block">聪训斋语读书藏。”</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有运气和福气,一生中不仅娶了一位贤惠智慧格局大的老婆,为我生子育子守家,传承家风,更是我有一双让我吸取更多厚德载物营养的岳父母。岳父一辈子耕耘在乡镇,到退休时连一间自己的房子都没有,岳母的户口薄还是到岳父退休时才办好。岳父话语不多,慈祥的面孔里总是挂着朴实和忠诚,他曾在两个乡镇任职,走遍所以的田田拐拐,和乡亲们关系甚好。岳母在家带好子女,扶育她(他)们的茁壮成长。岳父走时89岁,是他大儿子在喂他吃晚饭时,他坐靠在沙发上静静地走了。岳父和我父亲过去同在个区镇工作。我自从成为他们的女婿后,目睹岳父母的为人处事,终身受益。岳父走后,岳母并没孤单,她的子女们非常孝顺。和老人相处好要揣摩,是一门学问,要了解老人的性格、身体状况、喜好,以及饮食习惯,特别是要懂得高龄老人的语言特点和喜怒哀乐。学会投其所好,送其所要。我岳母喜欢热闹,喜欢儿女们孙辈们重视她,她喜欢聊天、聊往事旧事,喜欢晚辈们对她的重视。我喜欢常和她聊天、对话,在他静默时,总是察颜观色,找话题,所以她很开心。在肥的子女们,每到周六下午,集中到她身边,打牌说笑,她开心时给大家倒倒茶水,帮子女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与大家共餐。她还很会协调子女间的和睦,她头脑清晰,不糊涂。所以,我常常夸她老人家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大学生。</p><p class="ql-block"> 我和夫人十分重视家族文化传承,在生活中已经影响到我的子女们,达到了潜移默化。2019年,我们家集体创作了160字的《家训格言》,装裱挂墙,时时不忘。我们生活在这样大家庭环境中,虽然我们也七十多岁了,感到孩子般的愉快。</p><p class="ql-block"> 我和夫人常常关注总结父亲、岳母的生活习惯,他(她)们为什么能健康长寿。起居规律,饮食清淡荤素搭配。性格开朗与人交往,关心时事常于动脑。因我父亲个头高,块头大,腰脊不好,五年前双腿不灵,这几年靠轮椅生活,但起居规律,特别爱干净。他一日三餐定时,中午必须有一大块猪肉,并要有肉类汤一碗,晚上炒两个菜,中晚餐白酒或红酒一杯。平时爱看电视,爱看书,关心时事,我与他聊时事,常有不及之感。岳母一年四季,每天上午下午慢步六七千步,腰腿灵活,腰板硬朗,除有高血压,无其它病。每天中午必须有肉汤,八十几岁后,中午基本是鸽子汤一碗,必须的。她跟我说,不在外面转转,吃饭不香;中午不喝点鸽子汤,胃干巴巴;不能乱吃不多吃。我姐姐和我说,高龄老人饮食一定要让他们每天有荤,不能一味追求素,那是不行的。</p><p class="ql-block"> 家有高堂,人丁兴旺。我们这样年龄,这样四代人家,能上有父母支持,中与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下与子孙之间相融相合,实在是幸福。</p><p class="ql-block"> 家风是这样传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7.31于鹞落坪</p><p class="ql-block"> 2025.8.3修改于傍山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程传水艺术简介</p><p class="ql-block"> 程传水、笔名轻舟, 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法学研究生。</p><p class="ql-block"> 现为安徽省政府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顾问、安徽徽文化书法艺术学会顾问、安徽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顾问、合肥高新区青商协会顾问,环巢书画院院长。</p><p class="ql-block"> 书法创作与文学创作兼收。</p><p class="ql-block"> 书法作品三十多次参加全国行业和全省各类专展和大赛展、名家书画精品展活动,多幅作品获奖或被机关、社会团体和民间收藏。并为“江南醇”酒、“沐阳皇菊”等商品书写商品诗词,以及为相关作者新书出版提写书名。</p><p class="ql-block"> 出版学术文集《中国监狱发展路径研究》,获省法学会2010年学术论著评选三等奖。出版散文集《飘逸的红叶》、《追着太阳走》、《轻舟行》。《飘逸的红叶》获2009年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安徽散文奖”一等奖。《轻舟行》2019年度被合肥市有关方面推荐为全民读书书目。近二百篇论文和散文见诸国家和省级有关报刊。主编文学作品集《浴火重生》、《云自卷书心自飞》、《狱城放歌》、《书法家实用春联手册》等。</p><p class="ql-block"> 2013年举办个人小型书法展与新书《追着太阳走》发行活动,2016、2019、2021年分别牵头组织大型书画展活动。</p><p class="ql-block"> 程传水书法文学艺术得到许多媒体关注。如:《中国司法》、《中国监狱》、《犯罪与改造研究》、《人民艺术家》、《安徽政协》、《安徽治安瞭望》、《安徽监狱》、《安徽城乡文化》、《安徽日报》、《安徽商报》、《安徽大散文》等均刊登他的作品或专文介绍。出版的文学书法作品集均被安徽省图书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省政府文史馆文学艺木馆等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