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3日六点三十分许,我们从婺源下榻的酒店前往中国瓷都-江西景德镇。</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时多后,我们乘车进入江西景德镇境内,这是在中巴车上拍摄的高速公路景德镇收费站牌楼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景德镇唐英大道停车场下车步行前往景德镇太平窑和中国瓷都非遗展览馆,顺道观赏瓷都景德镇的瓷文化街-唐英大道,这是竖立在唐英大道上的标识牌。</p> <p class="ql-block">观瞻耸立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英大道什字广场的清代瓷文化传人唐英的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唐英(1682年-1756年),字俊公,一作隽公、叔子,晚号蜗寄老人,奉天(今辽宁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一作镶黄旗)。唐英1644-1661年,任巡抚郎廷佐督造景德镇窑事。1728年-1735年,以内务府员外郎衔至景德镇协理厂务。1728年,被任命监江西景德镇窑务,历监粤海关、淮安关。1736年,调九江关,复监督窑务,后改巡道,督府佐司其事;1737-1755年,以淮安关使等职督窑,先后在景德镇27年;1756年,卒于任所,享年七十六岁。唐英在仿制工艺上,仿制的明永乐、宣德、成化甜白、白釉、青花、斗彩器等均达到乱真的程度。在创新工艺上,唐英时期的釉上彩、釉下彩、颜色釉均有新的突破,同时将制瓷工艺与诗、书、 画、印相结合,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精美图案。在陶瓷品种的创新上,后来成书的《景德镇陶录》《古铜瓷器考》等著作中,都大为赞叹:“厂窑至此,集大成矣”,称自唐英督陶创“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观览位于唐英大道1号的景德镇瓷宴酒店外景,这是一座完全体现景德镇瓷文化元素的餐饮住宿综合性酒店。</p> <p class="ql-block">观览位于唐英大道的景德镇特种工业陶瓷研究院外景,居介绍此研究院十景德镇很有名气的瓷器工业科研设计生产销售综合性实体公司。</p> <p class="ql-block">早上八点三十分许,我们来到国家用瓷生产基地-景德镇太平窑公司,这是公司门口广场的展示瓷文化的标识性雕塑。</p> <p class="ql-block">观赏耸立在广场高大挺拔的“景德镇太平窑”烟塔模型。</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观太平窑厂区的参观游览指示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仅参观部分区域。</p> <p class="ql-block">参观厂区的“明清陶瓷研究院”胚品预制加工和成品烧制车间 。</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车间参观瓷器预制加工烧制过程现场场景,这是车间内拍摄的摆放在货架上待烧制的陶瓷器皿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车间内拍摄的摆放在货架上待烧制的茶具瓷器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车间内拍摄的摆放在货架上待烧制的餐盘瓷器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车间内拍摄的摆放在货架上待已经烧制完成待进行精加工和表面处理陶瓷器皿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厂区的“今日中国非遗馆”即陶瓷器皿精品展览馆,这是展馆的入口大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展馆门口的荣誉墙上悬挂着的的荣誉证书和资质证件标识牌。</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展馆在前厅的“以瓷结缘 源源流长”主题背景墙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观赏位于展览馆门厅的"国韵香魂"主题全瓷浮雕壁画。</p> <p class="ql-block">观赏位于瓷器展览馆门厅的"云山春来似画图"主题全瓷浮雕壁画。</p> <p class="ql-block">展馆前厅展示的千年瓷都景德镇简介:</p><p class="ql-block">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素有"千年瓷都"之称。景德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最初称为"昌南镇"。唐代时更名为"新平镇",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浮梁县"。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青白瓷的精美而赐名"景德镇"。1949年解放后,从浮梁县分出,设立景德镇市。景德镇以瓷器闻名于世,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和色釉瓷。景德镇的瓷器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远销海外,特别是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景德镇的瓷器制作工艺精湛,手工制瓷体系独特,成为中国古代瓷器的烧造中心。现代景德镇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被誉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景德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高达67%,空气质量优良。景德镇正在构建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致力于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参观展馆的第一展厅,这是在现场拍摄的第一展厅内“精品茶具”展柜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展馆的第一展厅,这是在现场拍摄的第一展厅内“精品厨具”展柜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展馆的第二展厅,这是在现场拍摄的第二展厅内“彩釉人物瓷像”展柜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展馆的第二展厅,这是在现场拍摄的第二展厅内“彩釉工艺画盘”展柜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展馆的“历代御窑珍品”展厅,这是在现场拍摄的本展厅内居中展柜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展馆的“历代御窑珍品”展厅,这是在现场拍摄的本展厅内居中左一展柜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展馆的“历代御窑珍品”展厅,这是在现场拍摄的本展厅内居中左二展柜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展馆的“历代御窑珍品”展厅,这是在现场拍摄的本展厅内居中左三展柜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展示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图文资料:</p><p class="ql-block">在2014年4月8日中午举行的香港苏富比春拍"玫茵堂珍藏成化鸡缸杯"专场上,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1.6亿港元起拍,最终以2.5亿港元落标,281,240,000港元成交,为上海藏家刘益谦竞得,也刚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为目前估价最贵的中国古代瓷器拍品,被业内人士誉为"圣杯".</p><p class="ql-block">鸡缸杯采用的"斗彩",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是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协调融合,在景德镇御窑烧制的雪白的瓷器胎体上,用成化时期特有的釉下淡雅的青花绘轮廓线,再以艳丽的红、绿、黄、紫等渚色填在釉上,入窑经低温二次烧成,姹紫嫣红、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参观展馆的“历代御窑珍品”展厅,这是在现场拍摄的本展厅内居中右一展柜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展馆的“历代御窑珍品”展厅,这是在现场拍摄的本展厅内居中右二展柜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展馆的“历代御窑珍品”展厅,这是在现场拍摄的本展厅内居中右三展柜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展馆的“陶瓷胚件雕塑精加工”工作室,这是在现场拍摄的工作室内工作台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展馆的“陶瓷胚件雕塑精加工”工作室,这是在现场拍摄的工作室内待彩釉半成品货架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展馆的“景德镇四大名瓷-颜色釉”制品展厅,这是展厅内展示的彩色釉简介:</p><p class="ql-block">颜色釉,也称为色釉,是一种在瓷器表面施加的釉料,经过高温烧制后呈现出各器釉层。颜色釉的种类丰富,常见的有白色、红色、黄色、黑色、蓝色、绿色、青色色的发色原理不同,例如红色釉中的祭红釉是一种铜红釉,其发色依赖于铜离子在还作用。</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景德镇四大名瓷-颜色釉”制品展厅内展示的景德镇四大名瓷简介:</p><p class="ql-block">景德镇四大名瓷如下:</p><p class="ql-block">1、青花瓷;2、玲珑瓷;</p><p class="ql-block">3、粉彩瓷;4、颜色瓷。</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景德镇四大名瓷-彩色釉”制品展厅内展出的中国红彩釉瓷花瓶展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景德镇四大名瓷-彩色釉”制品展厅内展出的精制彩釉瓷版西洋名画展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景德镇四大名瓷-彩色釉”制品展厅内拍摄的几张彩釉瓷器展品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博览园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是集文化博览、陶瓷体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导览图,园区内的主要景点除了宋、明、清古窑展示区外还有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清园古建筑群、明园古建筑群以及唐英纪念馆等。</p> <p class="ql-block">瞻仰位于景区院内迎宾广场中央的窑神童宾的雕像,景德镇的窑神是明代万历年间为烧造御用青花大龙缸而献身的工匠童宾,被尊为风火仙师,是中国陶瓷工匠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首先参观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参观位于园区位于陶瓷民俗展览馆大门内的彩釉瓷板碑廊,碑廊主要展示历代文人墨客题写的诗词及题词,包括董必武、郭沫若等人的作品。 </p> <p class="ql-block">参观陶瓷民俗博物馆的青花瓷展厅,这是参观时拍摄的展厅现场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古窑民俗博览园内的著名景点-清园。清园是博览区的一组古建筑群,是在八十年代初古窑民俗博览区建设之初,从景德镇城乡地区迁移过来的清代古建筑。在迁移这些古建筑的思路上,考虑到了多样性和典型性,选择了闾门、祠堂、不同等级官僚的宅第和平民住宅等。</p> <p class="ql-block">清园,占地面积1500平米,园林化布置,有假山庭院、绿树名花,四幢拆迁复原、形式各异的清代民俗建筑分布于此,这是拍摄的清园古建筑群的外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清园内最大古建筑-玉华堂,景德镇玉华堂是位于古窑民俗博览区清园内的一栋清代祠堂建筑,整栋建筑由照壁、门厅、享堂、后寝组成,建筑构架粗犷壮观,雕刻彩饰富丽堂皇,体现清代祠堂的典型形制。</p> <p class="ql-block">参观古窑博览园内著名古建筑群-明园,明园由七栋异地保护的明代民居建筑遗存组合而成,整体布局为夏田古村落模式,包括夏田闾门、五股祠堂、苦菜公大宅、金达故居、汪柏故居、汪柏弟宅、桃墅汪宅等。</p> <p class="ql-block">参观明园哪著名古建筑-汪柏弟宅院</p> <p class="ql-block">汪柏弟宅</p><p class="ql-block">汪柏弟宅约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是汪柏中举出仕后为其弟建造的住宅。该建筑占地面积112.58m2,三间五架两层穿斗式木构架。汪柏弟宅在建筑规模上小于汪柏故居,外观上极其简陋朴素,表明了兄弟俩身份、地位、经济条件上的差异。但内部装修规整,追求精美华贵,是景德镇市明代民居遗存中的精品。原址位于浮梁县兴田乡夏田村,一九八四年迁建至"明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参观明园内著名古建筑-汪柏弟宅院,</p> <p class="ql-block">桃墅汪宅</p><p class="ql-block">桃墅汪宅约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为明代浮梁县桃墅镇汪氏宗族族长"苦菜公"的大型住宅。该建筑总占地面积为185.5m2,采用三间五架两层穿斗式木构架型式和上下堂相对的"回"字形布局。上方置牌科吊脚砖雕贴面雨遮门罩,属传统民居类型建筑。一九八四年整体迁建至"明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参观明园古建筑五股祠堂的承德堂,承德堂是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明代建筑群明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汪柏弟宅的核心厅堂,原位于浮梁县化鹏乡夏田村,系明嘉靖年间广东道副使汪柏为其弟所建宅邸的堂号,后整体迁至博览区。</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博览园的古窑博览展示区,展示内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风火仙师庙、瓷行等景点,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以及传统名瓷精品等。</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古窑博览展示区内的古窑-清代镇窑,清代镇窑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柴烧瓷窑”,穿斗式清代镇窑(简称“镇窑”)为中国传统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瓷窑。窑房是穿斗式木构架建筑。窑炉位置约占窑房四分之一的面积,除去窑炉所占空间,其余约为两层结构。底层为装匣、开窑之用,2000年7月25日,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清代镇窑二层柴楼主要用来贮备松柴。整座窑炉棚顶,与无梁殿内顶部相似,属砖砌成的拱形结构顶棚,高大的烟囱用单砖砌成,其砌筑技巧令人信服。它的烧成室型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故有“鸭蛋形窑”之称,</p> <p class="ql-block">清代镇窑全长18米,容积为260.03立方米,最高处5.6米,火焰长而灰分少,且不含有害物体,适宜烧还原焰,对于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等的釉面呈色效果良好。按照窑位各部位火焰流动及其温度分布情况,可以分别装烧高、中、低火候的瓷坯。清代镇窑,迄今保存最完整、最具价值的古代瓷窑。</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古窑博览展示区内的古窑-宋代龙窑,宋代龙窑所烧青白瓷鼎负盛名,深受真宗皇帝喜爱,御赐“景德”,龙窑烧窑时形似一条火龙斜卧山坡,非常气派。龙窑为中国传统陶瓷窑炉之一。</p> <p class="ql-block">窑炉依山势倾斜砌筑,形状似龙而得名。其优点是造价低、装烧量大,可充分利用余热,并可形成烧造青瓷、影青瓷的还原气氛。龙窑为景德镇宋代瓷业的兴盛作出了杰出贡献。景德镇湖田、瑶里、丽阳等多处发现有宋代龙窑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观游览时拍摄的宋代龙窑场内的窑炉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古窑博览展示区内的古窑-元代馒头窑,元代馒头窑为宋元明经典瓷窑之一,形似馒头。独特双烟囱构造也是馒头窑不同于其北方老家单烟囱构造的创意革新,有的馒头窑窑床的平面呈马蹄形,故又称马蹄形窑。</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观游览时拍摄的元代馒头窑场内的窑炉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古窑博览展示区内的古窑-明代葫芦窑,葫芦窑为景德镇葫芦形柴烧瓷窑的简称,古人说其“窑形似卧地葫芦,前大后小”。葫芦窑窑床平面前低后高,倾斜度8°,整体斜长9.20米。前室最宽处3.48米,最高处2.95米,后室最宽处2.48米,最高处2.23米。葫芦窑为景德镇特有的瓷窑,最早出现于元末明初,直到清初出现了蛋形窑(镇窑)后才逐渐停止使用。</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观游览时拍摄的明代葫芦窑场内的窑炉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古窑博览展示区内的古窑群-清代代龙风火窑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观游览时拍摄的清代风火窑场内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古窑博览展示区内的古窑群-清代青窑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观游览时拍摄的青代青窑场内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古窑民俗博览园手工制瓷作坊 ,制瓷作坊,俗称“坯房”,是制作瓷器坯胎兼瓷器坯胎釉下彩绘的工厂建筑。根据瓷器坯胎品类的不同,又可分别称作“圆器作坊”和“琢器作坊”,这是参观时拍摄的几张现场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园内的唐英纪念馆,唐英(1682年~1756年)清奉天(今辽宁沈阳)人,隶汉军白旗。字俊公,自号蜗寄老人。清雍正六年(1728)起奉命驻景德镇御厂任协理官,乾隆元年(1736年)起先后管理淮安关及九江关并兼理窑务,直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前后二十余年管理景德镇御厂。致力于制瓷工艺的研究,仿古、创新均获得巨大成就。所督造之瓷器称“唐窑”。所著《陶成纪事》、《陶冶图说》及《陶人心语》,均为研究景德镇制瓷史的重要文献。</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园内的风火仙师庙,风火仙师庙里供奉的是风火仙师童宾。童宾是明代万历年间景德镇的烧窑把桩师傅,在烧造御器大龙缸时悲壮献身,被后人奉为窑神。风火仙师庙的建筑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建筑分享堂及后寝两部分,面积为485平方米。享堂与后寝之间,两侧为走廊,上部架“船篷式”轩顶,中部为天井,下凿成深池,四周围以石制栏杆,含“取水”之意。后寝高于走廊和享堂三个踏步数,形成平台。后寝的次间,构成两间后正房,用于陈放祭祀用品,后寝明间,前为堂面,后为神主台,神主台进深一米,外置“三间三楼吊脚式”牌科门楼,作为神主台龛门。1989年1月,风火仙师庙被公布为景德镇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景德镇的参观游览结束,乘车驶离景德镇北收费站前往江西庐山风景区。本篇文章也就此收笔,谢谢收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