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毛体书法 三

龙剑新

<p class="ql-block">  我在《学研毛体书法 一》中曾经说过毛主席的书法是由学习怀素大师的狂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书法。他的书法浑厚有力,布局随意但美不胜收,通篇一气呵成,连笔自然融合,顿笔果断干脆,从整篇文稿看起来,他的书写速度很快,反映了主席的才思敏捷,再从部分修改来看,发现他一个特点,就是书写时任凭手笔跟随思路一骑绝尘,写完后又会仔细检查斟酌,发现不当之处认真修改,从中也能看出主席办事的严谨。</p><p class="ql-block"> 在全国解放以前,主席的诗词和文稿通常被中央当作历史记录被保存。而在建国以后老人家发动的全国扫盲运动中,点燃起来部分知识分子的书法热情。那个时候除了专业的绝少数人还在追随历史上的书法名家一板正经的学习和创作,但那些非专业的甚至是民间的书法爱好者更是被主席的书法气势所折服,以至于所有的墙报,黑板报甚至铺天盖地的标语都以能看到毛体字为最高级别。尤其是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为人民服务”“生的光荣,死的伟大”亲笔题词公布后,在全国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民间爱好者纷纷临摹学习。</p><p class="ql-block"> 这是毛体书法在文化界第一次高潮,而这批人大多是在解放前就有一定书法基础的40后50后,甚至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也有人潜心临摹主席的书法,据说康生和江青就很用功地模仿过毛体书法。</p><p class="ql-block"> 但是,一个人的书法造诣并不是靠临摹就能达到原创者的高度的。一副作品体现出来的不单是字体的美感,还需要书写者内心世界基本上与原创者相同,而这点就无法达到,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也没有内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到现在为止仿毛体作品很多,但能够以假乱真的却很少。</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毛体书法在网上再次出现书法点评热潮,是主席文稿的进一步公开引起的,但欣赏和关注点评的人群也仅限于书法界和50后60后和少数有书法基础的70后民间爱好者。在我的美篇《学研毛体书法 一》里我就看到有人点评“现在连字都不会写,还去学毛体?”的说法。我也深深理解这个美友的想法,从80后一直到00后的人习惯于手机和电脑,动手写字时提笔忘字的人很多,离开了程序设计好的用词造句,可能写出一份没语法错误的句子和段落都可能有困难。</p><p class="ql-block"> 欣赏毛体书法是愉悦的,学习毛体书法是艰难的。没有胸怀大志,缺少气势磅礴,少有大开大阖,欠缺柔情似水,就算学习毛体书法一辈子,也永远达不到老人家的境界,就算十分相似,也只能是形似神不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8.4于寒宅</p><p class="ql-block"> 配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厉行节约,反对浪费</p> <p class="ql-block">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接祖国统一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p> <p class="ql-block">任何时候不要忘了农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