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穿越北极圈(上) - 幸遇超爆北极光

孙铭

<p class="ql-block">  又到了<b>游北极看极光</b>的热门窗口期,给各位自驾爱好者推荐一条绝美的北极游线路。说到极光,我先斗胆“得瑟”一下——目前为止,还<b>真没见过有比我拍到的更超爆炫丽的北极光照片!</b></p> <p class="ql-block">  十年前,我曾与朋友(四加拿大人,四北京人)一同自驾,一路向北穿越北极圈,历时近一个月,总行程达12000公里。在极光女神的眷顾下,尽管途中遭遇不少意外,最终都化险为夷,圆满走完了全程。<b>女神欧若拉赶着天马金车赴一场天地之约,我们驾驶汽车奔赴冰封的北极圈,天马与极光对话“共生”,车轮向荒野宣战“征服”,它们以不同的姿态,却都在为“一路向前”,托住最实在的行动底气。</b></p> <p class="ql-block">  整个行程内容太多,在此,我想仅仅聚焦从温哥华出发、深入北极圈的那5000公里奇妙旅程,与大家分享旅途中的点滴见闻与心绪,并将其分为三个篇章一一道来:<b>(上)BC省幸遇震撼心灵的北极光、(中)育空地区聆听野性自然的呼唤、(下)阿拉斯加成功跨越北极圈。</b></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温哥华启程,沿着“<b>Sea to Sky Highway</b>海天公路”、“<b>Cariboo Wagon Road</b>卡里布马车道”、“<b>Alaska Highway</b>阿拉斯加公路”、“<b>Klondike Highway</b>淘金之路”、“<b>Top of The World Highway</b>世界之巅路”、“<b>Dalton Highway</b>道尔顿死亡公路”一路向北,<b>驱车近五千公里后,成功踏上北极圈的土地。</b>如今翻到当年的零碎记录,把那些行程里的点滴重新整理出来,一来想给之后计划自驾的朋友做个参考,二来也是想重新回味那段畅快又难忘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所谓<b>北极圈 Arctic Circle</b>,是指北纬66° 33′的一个假想圈,是极昼和极夜现象开始出现的界线。而北极The Arctic,特指北极地区,通常是指北极圈 ( 北纬 66 度 34 分 ) 以北的地区,由北冰洋以及周边陆地及岛屿组成,其陆地部分包括了格陵兰、北欧三国 ( 挪威、瑞典、芬兰 )、俄罗斯北部、美国阿拉斯加北部以及加拿大北部。在上述国家内,<b>只要你跨过了北极圈,都可以自豪的宣称:“我来到了北极 !”。</b></p> <p class="ql-block">  关于北极之路询问AI:<b>全球有几条可自驾进入北极的公路?</b>回答:真正深入北极圈的核心公路有五条,<b>北美的道尔顿公路</b>(阿拉斯加)、<b>邓普斯特公路</b>(加拿大),以及北欧的E69(挪威北角)、E10(瑞典基律纳)、E75(芬兰罗瓦涅米)。再问:最危险的是哪条?答:<b>美国阿拉斯加的道尔顿公路(Dalton Highway)被公认为全球最危险的北极公路,号称“死亡公路”。</b>阿拉斯加的卡车司机说:“道尔顿公路没有浪漫,只有卡车轮下飞溅的碎石和冻土上孤独的白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北极圈自驾穿越路线,涉及两段极具分量的旅程:致敬传奇的邓普斯特公路,<b>挑战素有“死亡公路”之称的道尔顿公路。</b>其他北极自驾路线的体验我不便评说,但从加拿大BC省一路向北的这段行程,确实算得上一场硬核考验——路况复杂多变,潜藏的挑战无处不在,食宿补给也时常遇到不便。好在恰逢金秋时节,沿途风光浓烈得像被打翻的调色盘,加之路面无积雪,行车风险也减轻了许多。而那些摄人心魄的景致,连同转瞬即逝的极光,总让人忍不住频频驻足,生出“一步三回头”的深深眷恋。</p> <p class="ql-block">  从北京飞抵温哥华后,我们先休整了几日。在温哥华海湾闲游时,朋友打趣道:“你们直接坐水上飞机多省事啊”。哈哈,这可不一样——自驾旅行的魂儿本就系在路上,真到了目的地,反倒少了那份层层递进的惊喜。我们啊,还是要握着方向盘,一寸寸丈量全程才甘心。毕竟,最动人的风景,从来都在奔赴的途中!</p> <p class="ql-block">  8月下旬,我们两辆七座SUV,一行八人,从温哥华出发,驶过狮门大桥,沿着99号公路,朝着惠斯勒标志方向行驶。99号公路位于BC省西海岸,全长409公里,号称是<b>“此生最不能错过的50大世界景点”</b>。由于公路蜿蜒在群山和太平洋之间,沿途由海洋,瀑布,悬崖峭壁等俊美的风景铺成,充分的展现了由海至天的完美景致,因此这条公路也被人们称作是海天公路(<b>Sea to Sky Highway</b>)。</p> <p class="ql-block">  海天公路始于温哥华,沿途经过幽静小镇斯阔米什(Squamish)到达,活力之都的滑雪圣地Whistler惠斯勒。这短短156公里的公路包含了无穷的惊喜,在每一个弯道都可以邂逅壮观的海景山色。整条路沿途都有很多有名的公园、博物馆及历史小镇,可以说这里集中了BC省的诸多靓丽的风景元素:湖泊、雪山、森林、瀑布、海湾、峡谷。九转十八弯后到达惠斯勒。</p> <p class="ql-block">  坐落在太平洋海岸山脉的Whistler惠斯勒,位于温哥华北部125公里,是举世闻名的滑雪胜地。山脉的多样地形满足了各种程度滑雪者的需求,冬季依然有着温和的气候,夏季也十分凉爽,是喜欢户外活动的朋友们度假地的不二选择。拥有200多条标志清晰的雪道、16个洼地、3片冰川和5座地形公园的惠斯勒度假村吸引着成群结队的单双板滑雪爱好者纷至沓来。包括37部升降机在内的升降系统堪称全球最先进的设施。这里的雪季从每年的11月末开始直到次年的6月初,而黑梳山的冰川滑雪甚至可以延续到7月份,是全球滑雪时间最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弗雷泽河Fraser River(也称菲沙河),加拿大第十长河流。以1808年5月来此探险的西蒙·弗雷泽的姓命名。弗雷泽河Fraser River发源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部落基山脉耶洛黑德(Yellowhead)山口附近海拔1109m的耶洛黑德湖,干流先向北缓慢流过底部平坦的落基山谷,然后转向西北,至乔治王子(Prince George)城再转向南流经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部的高原和山谷,途径Lillooet利洛厄特,然后转向东至霍普Hope(我们回程去那里寻找第一滴血的兰博),在温哥华正南注入乔治亚(Georgia)海峡。</p> <p class="ql-block">  Fraser River弗雷泽河沿岸的Lillooet利洛厄特,位于12号公路与 99号公路(即海天公路)的汇合处,距离温哥华340公里。Lillooet作为通往卡里布Cariboo地区BC省修建的第一条货运道路的起点,在地理上具有特殊的意义。现今Lillooet小镇的中心还竖立着零英里的纪念碑(Mile “0”),以纪念小镇作为卡布里Cariboo地区淘金线路起点的特殊地理位置。而如今Lillooet以北地区的不少淘金小镇,仍然是以距离Lillooet的英里数来作为小镇的地名,如70 Mile House, 100 Mile House等。</p> <p class="ql-block">  北美的淘金路很多,BC省的多条高速公路都连接着早年淘金者道路,沿途文物级的道路上,都留着早期拓荒者的痕迹,驾车穿越陡峭的峡谷、汹涌的河流和高高的山隘,即可重温当年的旅程。我们的这段路属于1858年弗雷泽河淘金热时,<b>Gold Rush Trail淘金小径的核心路段。</b></p> <p class="ql-block">  利洛厄特镇(Lillooet)和紧挨着它的另一个小镇Gold Bridge,就曾经是BC省内陆著名的淘金小镇。自1859年第一次发现黄金时起,大量的淘金者陆续来这里,黄金产值约1.5亿加币,创下了辉煌的历史。昔日的利洛厄特小镇迅速发展成为北美地区芝加哥以西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旧金山。如今的Lillooet却成了只有3000居民的小镇,虽失去了当年的繁华喧闹,但却以它的宁静和壮观的自然景色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因为要赶路,我们没去小镇逛。 </p> <p class="ql-block">  从Lillooet沿99号公路继续前行70多公里,即进入97号公路,也称<b>Cariboo Highway</b>。这条路是1862年为卡里布淘金热而开辟的<b>Cariboo Wagon Road卡里布马车道。</b>这条19世纪用华人劳工尸骨铺就的“地狱血路”,曾经超1200名华人因坠崖、冻死、爆破事故而命丧于此。目前Cariboo Highway(BC-97)公路基本覆盖了原始道路,原始的马车道仅存37公里(需特种车辆通行),至今仍是北美最危险的“活的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  到乔治王子城这段山路,海拔最高点好像是2200多米,这条在巍峨雄伟的群山与层峦叠嶂的山脉中蜿蜒的道路,沿途风光壮丽,是一条著名的岸山旅游环线。路上有几处落石,基本都是双向车道,也有一些胳膊肘急弯。若在南太行自驾过,这里的路况绝对是小菜一碟。</p> <p class="ql-block">  当年淘金者们在修建的卡里布马车道(Cariboo Wagon Trail)沿途建造了不少客栈,客栈大多选址草木繁茂、水源丰沛的地方,适合粮食和蔬菜生长。<b>Historic Hat Creek Ranch历史遗迹帽溪农庄</b>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距利洛厄特Lillooet约80公里,位于Cache Creek卡什溪以北11公里处,99号海天公路从这里转向Cariboo Highway(97号公路)。<b>Cariboo hwy97号公路起始于1号公路的Cache Creek 到Prince George全长445公里。</b></p> <p class="ql-block">  卡里布马车道沿途的客栈有不少以里程来命名,97号公路旁还有70英里客栈、100英里客栈和150英里客栈。从150英里客栈不妨去一趟霍斯弗莱(Horsefly),1859年,印第安土著人指给淘金者的金矿就在霍斯弗莱,从此引发了后来的卡里布淘金热。</p> <p class="ql-block">  到达100 Mile House小息。百英里客栈,有点意思。从何而来呢?原来,这个属于南卡里布(South Cariboo)的小镇,距离著名的淘金小镇利洛厄特(Lillooet, BC, Canada)100英里,是当时卡里布最早的公路客栈(roadhouse)。说来也奇怪,加拿大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度量衡都是与美国的英制对着干,全是采用公制,但这个早期采金时期的英里名字却一直沿用下来。 </p> <p class="ql-block">  至今, 100 Mile House仍然是卡里布97号高速公路旁一个著名旅游地和长途旅行的中途住宿点,这里有个世纪公园(Centennial Park),夏季众多的钓鱼爱好者可露营在湖泊周围垂钓虹鳟鱼,冬季有最好最长的越野滑雪场地。滑野雪的朋友应该来这里玩一次。周边有太多可玩的地方,因为目标是北极,不能被中间景色诱惑。</p> <p class="ql-block">  这副超长的滑雪板还不是最长的,据说世界上最长的滑雪板竟长达534米,是2008年由1043名滑雪者共同使用的超长滑雪板,创下了世界最长滑雪板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不知道能在什么样的雪道滑起来?</p> <p class="ql-block">  一个冲击式水轮机转轮,这里还有水电站吗?</p> <p class="ql-block">  路过Quesnel奎斯内尔,这里在弗雷泽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建于1929年的步行桥,是<b>世界上最长木质框架结构步行桥</b>。 ‌‌该步行桥横跨弗雷泽河与克内尔河,采用木质框架结构建造,全长超过500米,是当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旅游景点。 ‌‌</p> <p class="ql-block">  Quesnel奎斯内尔有个 <b>“Museum and Archives”(博物馆及档案馆 )</b> ,里面有大量的淘金热时期所使用的中国文物。</p><p class="ql-block"> 从Quesnel奎斯内尔沿26号公路向东行驶不到100公里,就是Barkerville巴克维尔。这座深藏在加拿大BC省卡里布山脉的“黄金古城”,曾是1862年淘金热的血腥心脏。</p><p class="ql-block"> 1862 年,来自英国的一个探矿者 – 威廉姆·巴克 (William (Billy) Barker )首先在后来被叫做巴克维尔的这个地方发现了黄金,而且是几个小时里就挖到了10 磅金,他真可以说是一夜暴富。这一下,人们闻声而来,随后,这个无名之地也就用这位英国探矿者的名字命名,成为 Barkerville – 巴克维尔镇。</p><p class="ql-block"> 1863 年,历史悠久的华人组织 “洪门”在巴克维尔设立了分部,原来加拿大第一个China Town在这里。很早之前巴克维尔就被定为加拿大的国家级的历史遗迹,而对于华人来说,在 2009年,加拿大联邦政府把巴克维尔的“洪门致公堂”规定为国家级的历史遗址,这在加拿大的华人历史上也许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  到达乔治王子城,漫天飞舞的彩云迎接我们。看来很顺利啊!</p> <p class="ql-block">  Prince George乔治王子城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部处于一个十字交叉口,往东是埃德蒙顿方向,往西则是太平洋沿岸的鲁伯特王子港,那是欣赏峡湾壮丽景色和印第安人图腾柱艺术的好地方。而往北800公里就是我们非常幸运看到超级爆炫北极光的地方--纳尔逊堡。</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原计划,<b>去程</b>:从乔治王子城(Prince George)向西走,沿16号黄头公路(Yellowhead Highway),到被誉为“彩虹通道”(Rainbow Alley)的伯恩斯湖(Burns Lake) ,看看“千湖之地”、“鲑鱼之乡”。不过,看鲑鱼回游的时间还早。据说,每到九月中下旬,在格拉尼斯尔(Granisle)镇附近的富顿溪产卵水道(Fulton Creek Spawning Channel)会有成千上万条红鲑聚在一起产卵的盛况。在16号公路的Kitwanga Junction转到37号公路(Stewart-Cassiar Highway),出山后在育空地区与育空1号Alaska Highway公路汇合,再沿Alaska Highway进入北极圈。<b>回程</b>:全程<span style="font-size:18px;">Alaska Highway,到0公里Dawson creek后,再到纳尔逊……。</span></p><p class="ql-block"> 可是网上一查,进入37号公路,只有两个宿营地,Bell II(滑雪站)和Dease Lake(最大定居点),而Dease Lake距离乔治王子城将近1000公里,可选住宿点只有Bell II。坐落在斯基纳山(skeena mountain)与岸山(coast mountain)之间的<b>37号公路中间唯一营地--Bell II</b>,是一个直升机滑雪圣地,接待能力非常有限,我们查询时,一间房空房都没有了。只好立即修改行程计划……。</p> <p class="ql-block">  按修改后的计划,第二天从Prince George继续沿97号公路出发,到Dawson Creek。这条总长406公里的公路也叫Hart Highway。</p> <p class="ql-block">  出Prince George乔治王子城大约150公里,跨过Parsnip River,到达一个三岔路口,左转走39号公路即可到Mackenzie 小镇。</p> <p class="ql-block">  刚看到Mackenzie马更些时有点发懵,我们的路线不应该到Mackenzie River马更些河啊?<span style="font-size:18px;">Mackenzie River马</span>更些河可是加拿大第一长河,全长4,241公里,为仅次于密西西比河的北美洲第二大长河。</p><p class="ql-block"> Mackenzie River马更些河,源于加拿大落基山脉东麓,上游主要源流为Athabaska阿萨巴斯卡河与Peace和平河,两河形成Athabasca阿萨巴斯卡湖,然后转向北流,在雷索卢申堡附近注入Great Slave大奴湖。而观赏极光的最佳胜地之一,距北极圈仅200多公里的西北地区首府Yellowknife黄刀镇,就在Great Slave大奴湖湖畔。</p> <p class="ql-block">  架空的小木屋是个游客中心,里面一位“大妈”热情的给了我们一大堆资料。她告诉我们,<b>这里的Mackenzie是个小镇</b>,成立于1965年,是专为和平河大坝项目的建筑工人提供服务。1966年7月,才有第一批居民来到这里定居,目前人口不到4600人。</p> <p class="ql-block">  Parsnip River帕斯尼普河,马更些河的主要支流之一。</p> <p class="ql-block">  Peace和平(皮斯)河,全长1923千米。由北部的Finlay芬利河与南部的Parsnip帕斯尼普河交汇而成。</p> <p class="ql-block">  中途拐29号公路向北到一个休息区休息野餐。Hudson's hope也被称为“恐龙和水坝之地”,因为这里发现了北美最高深度的恐龙化石和足迹,也是位于Peace和平河上的WAC本纳特水坝(W.A.C Bennett Dam)所在地。大坝为心墙土石坝,最大坝高183米,南北长171公里,东西宽15.6公里。大坝形成的水库称Williston lake威利斯顿湖,据说是北美最大的人工湖。</p> <p class="ql-block">  休息区景色不错,俯瞰Peace和平河。</p> <p class="ql-block">  休息区用一米高的石墩围起来,据说能暂缓黑熊的闯入……。不过,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黑熊,不知道,若真有黑熊过来,一是黑熊能否翻过这阻拦墩,二是否有时间跑回车上?</p> <p class="ql-block">  必打卡之地——著名的Dawson Creek道森克里克(或者称为道森溪)。说这里著名,是因为Alaska Highway阿拉斯加公路从这里出发,直到美国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附近的Delta Junction,全长1422英里(2394公里)。<b>阿拉斯加战略公路“零公里”(MILE‘0’)标志更具有历史意义,而这个标志就坐落在Dawson creek道森克里克镇。</b></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不是美国,离阿拉斯加也有上千公里,为什么叫“Alaska Highway阿拉斯加公路”呢。</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又攻占了阿留申群岛的一部分,已经严重威胁到阿拉斯加。为确保美国本土的安全,防止日本从阿留申群岛攻占美国阿拉斯加,美国决定加强阿拉斯加的防务。美加两国政府决定共同修建连接西海岸的Alaska阿拉斯加战略公路,连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和美国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p> <p class="ql-block">  阿拉斯加战略公路于1942年3月开始修建,投入了一万多美军以及一万多美国和加拿大平民,筑路大军克服了高温寒冷、高山河流、湖泊沼泽,还有野兽、蚊子等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仅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这条公路便可以供军事交通使用;1942年11月在风景优美的克卢恩湖畔士兵峰举行了通车典礼,第二年公路完全竣工。这条公路后来获得“历史性土木工程路标”称号,至今世界上总共只有16件工程赢得此奖。</p> <p class="ql-block">  Alaska Highway阿拉斯加公路准确名称应该是Alaska-Canadian Highway(简称ALCAN Highway) ,在加拿大BC省,Alaska Highway阿拉斯加公路也称BC-97号公路,进入育空地区后,则称为YU-1号公路。</p> <p class="ql-block">  如今小镇中心广场上矗立的“阿拉斯加战略公路零起点”石柱标志,还能唤起人们对当年那场战争的追忆。石柱上红色的巨大箭头向西北指着公路的方向,石柱上的文字告诉来访者,在气候和地形如此严酷的美洲北部,能修建这样高质量的公路,人们应该感谢反法西斯各族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这条公路除了可称为土木工程上的奇迹之外,风景也是非常优美,沿途山峰湖泊温泉众多,也是最适于开车旅行的线路之一。还有一个“Northern Alberta Railways Park”(北阿尔伯塔铁路公园 ),这是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一处与铁路历史相关的场所,展示着铁路相关设施等,承载着当地铁路发展的历史记忆 。本来我这个“铁路工人”想去看看,可是被两个“小地痞”骚扰了,不敢惹地头蛇,赶紧开车离开。</p> <p class="ql-block">  加拿大好点的highway是“局部”三车道的路,即:一边单车道,一边双车道,只能在双车道路上超车。基本上是十几公里双车道,十几公里单车道,不停的切换,让人必须时时注意,一不留神就会进入对方道逆行。</p> <p class="ql-block">  傍晚到达Fort Nelson 纳尔逊堡。它坐落在BC省东北角,位于阿拉斯加公路(Alaska Highway)483公里处,是圣约翰堡(Fort St. John)和育空地区(Yukon Territory)边境之间最大的城镇。这里也是我们直到Dawson City前,吃住最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所有到北极旅游的人,首要希望就是能看到北极光。我们的北极自驾旅行,追极光肯定也是我们的首要目标之一。一名著名的女摄影师说,每一次看北极光,她都有被“催眠”的感觉,甚至觉得自己的呼吸都要被北极光的美“带走”了。在各种版本的“<b>一生中一定要做的N件事</b>”中,追逐极光一直都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 Fort Nelson纳尔逊堡位于北纬59度左右,事先计划这里并不是看北极光最佳地点,继续向北的Whitehorse白马镇一带才是北极光的最佳观赏点!所以,到Fort Nelson纳尔逊堡入住酒店后,不慌不忙的在酒店餐厅点了牛排啤酒,边吃喝边探讨明天的行程,确定住宿点等……。快10点的时候,我们还没定好第二天的住宿点,突然听到外面有人说发现北极光了!我们抄起相机,女士带上驱熊喷剂和铃铛,出来开车去追寻北极光。</p> <p class="ql-block">  极光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b>但并不是在纬度越高越好</b>,在极光观测的网站上,你会看到经常有一个荧光绿色环形区域覆盖在某些地区,那就说明这些被覆盖的地区才有可能看到极光。从当天的“北极光预测网”上看,这两天是北极光五级强度的爆发期,而Whitehorse白马镇和Fort Nelson纳尔逊堡都处于“北极光爆发核心带”上(优于北纬62°的Yellowknife黄刀镇),<b>高度活跃的极光将在头顶上可见!</b>看来这里有极光出现确有可能。</p> <p class="ql-block">  Fort Nelson纳尔逊堡是个不大的小城,尽管是高纬度地区,可还处于极昼的后期,日落很晚。9点多刚过蓝调时段,月亮还没升起,天并不是特别黑,可到什么地方去看极光,真难住了我。像拍星空一样,必须找个开阔黑暗的地方。因为没有准备,找个黑暗的地方很容易,可是开阔地,难也!加拿大的树太多了!说实话,即使郊外找到一片开阔区域,一般也不敢在那里停留时间太长,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窜出黑熊或其他什么大型动物。一般看北极光都是到某个营地,基本没有光污染的地方。我们原计划是下一站住在营地木屋专门看极光,现在临时发现极光,到哪去找什么营地啊?</p> <p class="ql-block">  管它三七二十一,开车出来沿公路朝荒凉黑暗的地方开……。在一条很少有车不知去哪里的黑黑的、<b>两边到森林各有几十米隔离草地的、并有公路护栏石墩的路上靠边停下</b>,这里的公路两旁与密林之间都开出了几十米的草地,据说是给各种动物活动留的缓冲区。我们把车停在道路边有一米高的阻拦石墩,面朝东北方向(其实最好是面向北方)还比较开阔的地方,架设好相机,先一睹极光风采为先。</p> <p class="ql-block">  起初月亮尚未升起。之前总听人说,月色太亮会遮蔽极光,如今看来必是误传。我们停下车时,月亮还在树梢之下,刚架好相机,那抹幽绿的光带就悄然爬上夜空——这可是我生平头一回亲眼见着极光。一年前去南极,连南极光的影子都没摸着(南极旅游只能极昼),心里总存着点遗憾。没想到这次北极自驾才刚启程,极光就撞进了眼里,那份兴奋劲儿真是压不住了。那会儿满脑子都在盼着月亮晚点出来,生怕它一露头,这转瞬即逝的光影就悄悄溜走了。</p> <p class="ql-block">  赶紧换上180°视野的鱼眼镜头,<b>把相机从面对地平线改成朝向天空。</b>从最初无月夜空里那零星闪射的极光,到月亮悄悄爬至树梢时,仍能看见横亘天际的璀璨光带——每一刻都让人热血沸腾!可此刻明明不是满月时,怎么会月亮还这般晃眼?</p> <p class="ql-block">  已经看到了很不错的极光,感觉也非常满意了!因为怕林中窜出黑熊,一辆车先把两位女士送回酒店,我们留下的五人也准备撤回酒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加拿大银河、内蒙古草原银河、新西兰银河</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上车准备回酒店时,我无意间探头望了眼夜空的银河。忽然想起出发前刚在内蒙古草原拍过星空,那时的银河、北极星、牛郎织女星都清晰得不像话,美得让人挪不开眼。这里的星空虽不及那般惊艳——北极星倒是亮得分明,银河略显得黯淡,但还是想拍张加拿大的银河留作纪念。便跟朋友们说:“你们在车上等我会儿,我再拍张银河。”等他们熄了火、关了灯,我重新支起相机按下快门。咦?怎么一片漆黑?核对参数,明明都调对了啊!再拍一张,依旧是沉沉的黑。低头一瞅,嗨,竟是镜头盖忘了摘!毕竟刚换上的是前苏联那款约180°的手动对焦鱼眼镜头,操作时稍不留神就出了岔子。<b>刚一把镜头盖取下,头顶突然炸开漫天旋转的极光,绿的、紫的光带在夜空中翻涌,那一刻,连呼吸都忘了。</b></p> <p class="ql-block">  赶紧叫车上朋友快下车,这回可不会是五级,绝对是超级强度的极光大爆发!原来认为北极光的颜色只有绿色,现在坚信也有白、黄、蓝,偶尔也会呈现艳丽的红紫色,绝对是曼妙多姿又神秘难测。今天的极光满天都是,我使用能拍到脚面的180°鱼眼镜头都不能全收入!对没带三脚架的朋友说:简单拍摄法,设置好参数后,把相机平躺放在车前盖上,按下快门即可。</p> <p class="ql-block">  不同文化皆为自然奇景北极光编织了美妙传说:古罗马神话里,<b>黎明女神Aurora欧若拉</b>因痴迷眷恋美少年提托诺斯,每日清晨都会<b>驾着天马金车奔赴恋人所在</b>,那汹涌澎湃的思念,最终凝华为苍穹之上璀璨流转的极光 ;维京人认为,<b>北极光则是女武神瓦尔基里盔甲反射的辉光</b>,承载着战斗与荣耀的象征意义。<b>瓦尔基里常被描绘成策马穿梭天际的女战士</b>,她周身盔甲在夜幕里熠熠闪耀,宛如星辰指引,引领逝去勇士的灵魂奔赴英灵殿瓦尔哈拉。而<b>我的这张极光照片,不正是这些奇幻传说的现实映照吗!欧若拉的思念、女武神的荣耀,都在这绚烂光影里交融在一起。</b></p> <p class="ql-block">  把镜头转向东边,<b>强烈的极光向“大幕”一样缓缓落下。</b>极光(Aurora、Aurora Borealis、Polar light或Northern light)出现于星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来自地球磁层和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这三者缺一不可。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 </p> <p class="ql-block">  极光被视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b>极光多种多样,五彩缤纷,形状不一,绮丽无比,在自然界中还没有哪种现象能与之媲美。</b>任何彩笔都很难绘出那在严寒的两极空气中嬉戏无常、变幻莫测的炫目之光。 极光有时出现时间极短,犹如节日的焰火在空中闪现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却可以在苍穹之中辉映几个小时;有时像一条彩带,有时像一团火,有时像一张五光十色的巨大银幕,仿佛上映一场球幕电影,<b>美丽、壮观、奇妙……等字眼在极光面前均显得异常的苍白无力。</b></p> <p class="ql-block">  突然,<b>极光开始旋转!超级爆炫的极光在夜空中盘旋飞舞</b>,宛如来自异世界的奇幻光带。那交织着绿、紫、红的流光,像一床铺展在天幕的华丽毛毯,在墨色的夜里灼灼发光。<b>这种从头顶辐射出的、令天空充满了光和色的疯狂形态的极光,被称为极光冕Auroral Corona</b>,<b>绝对是自然界最壮观的景象之一。</b></p> <p class="ql-block">  抬头仰望这壮阔的北极光,真有点怀疑是在梦中。巨幅光幕铺陈眼前,既似凝视一场缥缈的梦,又分明能触到它真实的温度。光影舞动自有韵律,灵动间仿佛藏着万千故事,每个人抬头时,都能读懂属于自己的那一段。</p> <p class="ql-block">  又把相机镜头转到正北,北斗七星清晰可见,但是北极星已经炫入极光之中。围绕北极星旋转的北极光!现场远比照片的表现震撼的多!</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中的三个角都是周边的树梢,右上角的树木是现场东南方向的,接近180度视角。由此可见这极光该有多大了吧!</p> <p class="ql-block">  极光的灵动与跳跃,照片能留住的不过是惊鸿一瞥,唯有站在那片夜空下,才能真切触摸到它的梦幻与震撼——<b>那种光影在天际流动、变幻的壮阔,根本不是文字能框住的。</b>作为理科生,我能搜刮的漂亮词语早就用尽,此刻只剩下词穷的叹服。难怪有人说:<b>哪怕看过无数的山和海,若是没有见过夜空中神秘难测的极光,人生便算不得完整。</b></p> <p class="ql-block">  这回幸遇这么强大极光,爆发时间较短,只有十几分钟。说实在的,若不是拍银河时候出错,早早就收相机上车,行驶后发现极光,再停车、取相机、支脚架、调参数、开拍……,则一定会错失良机!大好运啊!之前看过一些极光的照片,但这次要不是亲眼见到这超级爆发的极光,我<b>大概一辈子都很难想象到有如此震撼的极光星空!</b></p> <p class="ql-block">  遇到这么壮丽的超级爆炫的北极光,绝对是幸运之人。后来查询了一下BC-37 Highway(斯图尔特-卡西亚公路)。其总长度724公里,南连接BC-16公路的Kitwanga Junction,北至育空地区Watson Lake的BC/YT边境,以原始风光与极端孤独著称,号称是“<b>海岸山脉与针叶林无人区</b>”,路况较差,多段砾石或维修路段,全程仅3个加油站,Kitwanga(起点)、Bell II(滑雪站)、Dease Lake(最大定居点)。有人说:<b>“37号公路不是旅行,是生存测试。如果你在爆胎后发现自己没带备胎,最近的帮助可能在熊肚子里。” </b>若不是Bell II营地没有房间,真走37号公路,风险巨大不说,肯定会跟这里的超爆北极光失之交臂。</p> <p class="ql-block">  推荐一个NOAA实时极光带地图(https://www.swpc.noaa.gov/products/aurora-30-minute-forecast)。显示的视频可看到,极光是全天都存在的,只是在白天我们肉眼看不到。</p> <p class="ql-block">  下一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32fe0b"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自驾穿越北极圈(中) - 随机而变的旅行</a>》,我们将行驶在阿拉斯加公路最漂亮、野生动物最丰富的路段。除了沿途美景,还能遇到黑熊、大角羊、美洲野牛、驼鹿、河狸……。同时披露:为什么从加拿大的邓普斯特公路,改到了阿拉斯加的道尔顿公路;既然到美国阿拉斯加,为何又放弃了全陆路阿拉斯加公路经河狸溪边境进入美国,改为从Dawson city经轮渡跨过育空河翻山进入阿拉斯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