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苹果·好苹果》

翰墨诗情*悠悠我心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李凤魁</p><p class="ql-block"> 一堆苹果有好有坏,苹果怎么吃,先吃坏的还是先吃好的,这是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了,由此还衍生出来“苹果定律”,吃个苹果看似简单,里边真还大有学问啊。</p><p class="ql-block"> 就苹果论苹果而言,依照我们平时过日子的习惯,只要苹果不是太坏,削一削剜一剜还是可以吃的,毕竟丢了也是可惜,先把坏的吃了,然后再慢慢吃好的,一般也不会出现坏苹果还没吃完,好苹果接着又变坏了的情况,除非苹果多的吃不完,便一直吃坏的,坏苹果吃完了,好苹果也没了,始终也没吃上好苹果,果真如此,这不是可笑的大傻冒吗。生活不是吃苹果这样的简简单单,上升到苹果定律,就要学会在众多的情景中科学运用优先级决策法则去解决问题,这一法则在时间管理、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只有优先处理真正重要的 “好苹果”,才能避免被“坏苹果”等琐事和消耗性事务拖入恶性循环。单纯的吃哪个苹果或许不需要费多少脑筋,但是涉及到处理“好苹果”、“坏苹果”这些具体事上,如何思考和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但是如果一味的拿“苹果定律”按图索骥,或许结果也未必就是合适。</p><p class="ql-block"> 就道理论道理而言,在二选一的情况下,对于低价值和高价值的目标,从理论上来讲我们都能辨别区分和选择,但是是否只能非此即彼呢?另外在只有坏苹果的情况下又作如何选择呢?看似简单的问题往往因为存在很多的复杂性和未知的变量而不好操作,所有的选择和取舍既要分出个轻重缓急,做好分类处理,又要统筹兼顾,做好科学抉择,至于是否达到预期只能因人因事而异了。比如你有一个缺点和优点都很突出的员工,而且个性突出不好领导,与其他同事关系也不够融洽,你是调离岗位还是一开了之呢?或许这都不是你想要和你能够达到的结果,如果进行积极沟通耐心转化呢?可能会比以前要好一些,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改变,如果把他视为一个“坏苹果”且用“苹果定律”来解决的话肯定不太好使,更何况这些带着缺点的“坏苹果”往往会作出更大的业绩和成就,真不用了可能就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再比如你对当下的工作不太满意,好比手里只有一个有点坏的苹果,好苹果那怕就在眼前却又高不可攀,坏苹果食之欠佳弃之又可惜,如果没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度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洒脱,没有重开新局的能力,你说这个坏苹果该如之奈何?无他,惟为“五斗米”而折腰罢了,该吃的还是要吃,心碎了再缝补,苹果没了就要饿肚子了。</p><p class="ql-block"> 坏苹果和好苹果是每个在人现实生活中都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选如何吃,都带有着一定的趋利性,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解决各种好坏苹果的不同问题,面对不同的人也只有值得不值得舍得不舍得,但愿每一个选择都能顺心如愿问心无愧。</p><p class="ql-block"> 平时买苹果量大都三斤五斤的买,坏苹果也鲜有碰到,倒是夏天里馒头经常发馊发霉,这不最近又发生了一次,我说扔了吧,家属说仅一个边,切掉就行了,我拦不住,结果又吃了一回,口感没什么不对,只是嚼在嘴里稍稍有点异样,错耶对耶,我也搞不懂了,反正吃了身体也没见咋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坏苹果,削削剜剜还能吃,你还会吃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为什么,只是我习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