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小七孔,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区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小七孔在宽仅1公里、长12公里的狭长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玲珑秀丽,令游客耳目常新,有“超级盆景”的之称。主要景点包括清朝道光年间小七孔桥、卧龙潭、响水河、清道光大七孔桥、天生桥、妖风洞等。</p><p class="ql-block">小七孔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10大最美森林之一,为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小七孔桥:</p><p class="ql-block">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小七横跨在响水河上的古桥——小七孔桥。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石拱桥,全长40米,宽2.2米,高5米,共有7个桥孔,因此得名“小七孔”。不仅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更成为连接两岸风光的重要纽带。</p> <p class="ql-block">卧龙潭:</p><p class="ql-block">卧龙潭水深幽邃,呈现出罕见的蓝绿色调,如翡翠般。潭中鱼儿穿梭自如,时而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这里的拉雅瀑布高达10余米,宽约30米,水流湍急,气势磅礴,水雾弥漫间宛如仙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七孔内还有溶洞景观。最具代表性的属水上森林与野猪林。在茂密树林的掩映下,溪流潺潺流淌其间,形成了水上森林奇观;野猪林则因传说中有野猪出没而得名,洞内怪石嶙峋,钟乳石形态各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响水河:</p><p class="ql-block">响水河为黄后地下河下游明流段,从龟背山脚出露,长1.6公里,落差314米,平均流量8.03立方米/秒。因河床瀑布众多,响声震天,故称为响水河。峡谷呈“V”字型,谷坡洞穴层层分布,均是早期地下河出口。成因系第四纪(距今约2.48百万年)以来,区域大幅度大面积的间歇性抬升,樟江下切,响水河为适应侵蚀基准面下降出现间歇性下切,河床形成多级裂点,即今瀑布所在;谷坡地下河为适应响水河下切进入下一层洞穴,雨季时可见水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拉雅瀑布与68级跌水瀑布:瀑布群错落有致,水流湍急与平缓交替,形成独特的动态景观。</p> <p class="ql-block">鸳鸯湖:由两个喀斯特湖泊组成,湖水清澈,可划船游览,周围古木环绕。</p> <p class="ql-block">卧龙潭:湖水湛蓝如镜,倒映周围怪石与森林,景色静谧。</p> <p class="ql-block">天生桥:</p><p class="ql-block">天生桥高约73米,厚约15米,宽约22米,被人们誉为“东方凯旋门”,不禁为大自然巧夺天工之神力所折服。天生桥发育石炭系(距今360~290百万年)的灰岩和泥灰岩中。岩屋走向为东北—西南方向,岩层倾角为56 º。桥下河道为第四纪晚期(距今约1.2万年)地下暗河通道,后来地壳抬升、地下河下切,地下暗河洞体规模扩大、洞顶崩塌。</p> <p class="ql-block">大七孔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主体的景区,包括风神洞、恐怖峡、地峨宫景点。</p> <p class="ql-block">大七孔:</p><p class="ql-block">大七孔距小七孔景区3公里,距瑶山民族村寨5公里,与小七孔景区、瑶山民族村寨形成金三角旅游区,因大七孔古桥而得名。大七孔景区是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特色的景区。</p> <p class="ql-block">大七孔桥:</p><p class="ql-block">大七孔桥大七孔桥始建于清道光27年(1847年),道光30年(1850年)竣工。名为“万善桥”。光绪三年(1877年)有一个桥孔被冲塌,由于财政吃紧重新维修,历时7年,改名为双溪桥。后称大七孔桥。古时为贵州、广西商旅要道。位于大七孔景区梦塘下游500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妖风洞:</p><p class="ql-block">妖风洞为喀斯特贯穿水洞,因洞口瀑布振动气流,涌出嗖嗖“妖”风而得名。洞内全黑,乱石滚滚,石硕如屋。沿河形成数处水潭、瀑布和湖泊。洞穴全长3200米,最宽处114米,最窄处仅1米,最高90米,最低1.5米。洞内全黑洞穴动物多,尤以阴河鲇鱼为众。形成于二百多万年以前,今日仍在继续发育中。</p> <p class="ql-block">包括风神洞、恐怖峡等,以峡谷探险和地下溶洞为特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