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幸福人生讲座》连载一百三十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遇到学生在争的时候,怎么办?有一班的孩子,刚好那天吃西瓜。西瓜已经切好放在桌上,很多的同学狼吞虎咽地吃饭,要干吗?饭一吃完,马上箭步如飞要去抢那个最大的西瓜。那个老师也很沉稳,看到兵荒马乱也不动声色,等同学吃完西瓜,睡了午觉,下午第一节课,这个老师就讲了:“诸位同学,我们假如第一个去抢那个最大的西瓜,会产生什么效果?产生什么影响?”他有没有指出哪个人抢最大的?没有,这是在给他们留余地。结果很多同学就说:“那个人真自私,还抢最大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师接着说:“这样的人你要不要跟他交朋友?”“当然不要!”老师就是通过这个情境让孩子了解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他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不然欲令智迷,他受欲望驱使,只想着去抢最大的,都顾及不上会造成哪些后果。老师接着又说:“这个同学抢到最大的,他很高兴,赶快把它吃掉,保证肠胃受影响。为什么?因为他吃得很快,消化不良。再来,他抢到最大的,高兴多久?一下子。然后看到别人看他的眼光,马上快乐变成不舒服了。还有,当他抢到最大的,下次他还是想要最大的。当他下次没有拿到,他就很痛苦,‘气死我了,没抢到!’当一个人时时处处都要去抢最好的,当他没有办法获得的时候,他会怎么样?他可能就会动歪脑筋,去偷、去抢。”老师说完了也没下什么结论,只是让他们讨论讨论。结果隔天吃西瓜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学生都走过去拿最小的。所以确确实实,家长跟老师只要肯教,孩子就很容易受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一句,“言语忍,忿自泯”。人跟人相处,冲突最多的情况就在言语。言语起了冲突,脾气就上来了,“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障门在哪里?障碍了自己的心量,也障碍了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关系。你可能发脾气发了五分钟,但你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把坏脾气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去除?“君子九思”当中有“忿思难”,提醒我们愤怒不可发,谨慎!因为愤怒一发,很难回归到原来的样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人生这么短暂,为什么不好好相处?我们看到这样的结果,慢慢就要找到方法对治我们的愤怒。而这个对治的功夫要练到什么程度?要能忍。我们看一下,“忍”是会意字,上面一把“刀”,下面一个“心”,意思就是人家拿着一把刀捅在你的心头,你还要如如不动;不管别人怎么骂,你就是不回嘴。你能忍到这种功夫,必然能够让身旁的人很佩服,所以“忍”是一门大学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时时处处都在考验忍的功夫,比方说现在听课也在考验忍耐,对不对?忍住不要打瞌睡。曾经有个女士就跟我说:“蔡老师,传统文化不错,不过到底要忍到什么时候?”她对这个“忍”字很无奈。我说:“假如你是这样的心态,我保证你一定忍到火山爆发。”比方说学了我们这些课程,知道夫妻要互相体谅,所以回去突然变得很勤劳,开始扫地,打理家务。结果做了一个礼拜,先生都没什么反应,突然怒火中烧,把扫把摔在地上:“我做了那么多事,你都看不到吗?”假如这一口气忍不住,爆发出来,会怎么样?前功尽弃!先生马上会冷眼看她:“还说学什么《弟子规》!”所以,忍要能够忍得明明白白,忍得为大局着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