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天看到圆明园摩肩接踵的人流量就已经预知故宫的场面了。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p> <p class="ql-block">自从天坛公园回住处坐了一次北京公交,大家对公交的热爱胜过地铁。公交车便成了我们首选市内交通方式。大家喜欢上坐公交游览北京城。</p> <p class="ql-block">公交车上看老北京胡同。</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西华门进,人很少。也许是因为我们今天出发得比较早。七点就出门,八多就到达西华门。从西华门到午门一路上人还比较少。</p> <p class="ql-block">走到午门时,午门前八个入口已排起了蛇形长龙。我们选择了团队通道3号门排队。排了大约二十分钟便进去到了刷票闸门。我们其中一个孩子约了下午票,我让她先刷身份证,通过了其他人再刷。闸机口显示下午票不允许通行。跟工作人员解释后仍然不允许通过。</p><p class="ql-block">孩子们决定在这等两个多小时,因为怕下一次排队人更多。我们徘徊了十几分钟,我又找了个人工通道,跟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仍然被拒绝。跟一位同样等待同伴游客聊后,她告诉我们哪里可以出去,我们找到出口,问工作人员大概排队需要的时间,却被告知不清楚。与其在这等候浪费时间,不如到外面四周逛逛。</p> <p class="ql-block">出来逛一逛,就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找老外聊聊吧。故宫的外国游客很多,孩子们很羞于开口。我鼓励加刺激,晨曦迈开了第一步,开了一次口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上瘾了。我们找了很多外国人聊天。有来自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的年长的夫妇,他们最和蔼可亲了,原来女士也是一位教戏剧的老师,他们没有去故宫,因为觉得太拥挤了,现在觉得老两口是明智的。还有十几岁的来自挪威的帅哥美女们,他们在票务中心付款,孩子们感叹,北京的售票员都这么卷,得会英语!好好练习口语吧,孩子们!我们还找了来自欧洲南部一个国家的家庭聊天,妈妈和女儿非常漂亮,小女孩六岁,很腼腆,大家找她说话,她羞答答地躲在妈妈身后。马上爸爸和哥哥过来了,哥哥十二岁,跟大家同年,我问他们有没有微信,他们没有,只有Facebook。我要到了哥哥的邮箱,方便他们日后书面交流。</p> <p class="ql-block">在日晷的旁边有一个休息室,里面有空调,饮用水和充电服务。汐悦在这里遇见了也来北京旅游的妈妈。孩子还是很想念妈妈的。短暂聊几分钟后,妈妈也要回归队伍,时间到了十点二十五,我们赶紧去排队。一出休息室的门,发现人海涌动,比之前人多多了。女儿抱怨应该十点的时候就进去。其实不用担心,我们这次选择最东边的阴凉的八号安检口,直线队伍,二十米长,十分钟就排队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终于见到了皇帝的家,激动。</p> <p class="ql-block">午门背面</p> <p class="ql-block">昭德门</p> <p class="ql-block">太和殿广场</p> <p class="ql-block">故宫的云很美。</p> <p class="ql-block">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历经风雨的斑驳坑洼的地面</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故宫后,除了楠楠,我们几个一致认为不如在家看看关于故宫的纪录片。小诗人晨曦发出感慨“少年不知南城好,错把北京当个宝”,惹笑了大家。</p><p class="ql-block">暑假要旅游,劝大家不要选择这种有名的文化古迹和大城市,看纪录片会比实地探访更有收获。</p><p class="ql-block">晚上吃了北京烤鸭一共花了四百五十四,这是我们来北京吃得最贵的一餐。这群孩子很会精打细算,虽然大家家境都比较好,但绝不会乱花钱。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经费还剩七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