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竹子博览园,简称“竹博园”,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浒溪河畔,园区以竹文化为核心,集竹海观光、科普教育、生态体验于一体,展示了中国6000年竹史与工艺,被誉为“竹类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 竹博园占地面积1200亩,拥有396种珍稀竹种,涵盖全球34个属,是亚洲规模最大、竹种最齐全的竹种资源库。</p> <p class="ql-block"> 横跨于浒溪河上的玉带桥,是从竹博园东门进入竹博园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 立于桥廊,观浒溪两岸风景如画,而桥廊内则悬挂了一些吟颂竹子的诗歌,未入竹园,先睹竹语,可见园区经营者的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 看了一下竹博园的总览图,园内水系、阡陌纵横交错,<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竹林、展馆、游乐场、餐馆等点缀其间,</span>既能步行游览,亦可坐船观光。</p> <p class="ql-block"> 既然是竹博园,毫无疑问竹子是当之无愧的主角。</p> <p class="ql-block"> 大片大片的竹林,品种不同,形态各异,这是竹博园的灵魂。每个品种的竹林都有标识牌,既有文字介绍,也有二维码,让游客看的明白,分辨清楚,可谓用心良苦。</p> <p class="ql-block"> 竹林转换间,点缀了一些石刻、雕塑、建筑小品,伴随着摇曳的竹影,形成动静相宜的优雅意境。</p> <p class="ql-block"> 形形色色的竹子,让人在眼花缭乱中眼界大开,尤其是作为北方人,绝大部分的竹子品种还是第一次见。</p> <p class="ql-block"> 博览群竹,方知自己孤陋寡闻,竹子竟然有几十个属几百个品种,超乎想象,不得不感叹于大自然的博大与神奇。</p> <p class="ql-block"> 伫立于竹林中的“竹贤阁”,彰显着汉唐风韵,其内展示了历代清廉官吏的竹主题艺术作品;通过见竹思廉、以竹喻人,传递廉政文化。</p> <p class="ql-block"> 竹子外形笔直,一节节向上生长,象征坚守原则、刚正不阿以及高风亮节的品质。古人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正是对其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是文人高雅精神的象征,历代文人通过竹子表达理想与品格。</p> <p class="ql-block"> 西晋竹林七贤常于竹林聚会,嵇康、阮籍等人的风骨与竹的清雅相融,形成独特文化符号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唐代李白与孔巢父等竹溪六逸在竹溪隐居,诗酒相和,竹成为他们超然物外的精神寄托 。</p> <p class="ql-block"> 苏轼“不可居无竹”的理念,将竹视为避俗的媒介,“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成为千古绝唱 。</p> <p class="ql-block"> 如影随形的水系,让竹博园显得更加灵动与秀美,湖边的看台与湖中的摩天轮,遥相呼应,这里应该是一个大型水上项目表演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 透过竹林看水,亦可水中探竹,竹水相映,折射着江南园林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竹博园内的大熊猫馆,可以说是景区丰富内涵、拓展外延的精彩之笔。</p> <p class="ql-block"> 大熊猫馆的周围,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展示着国宝憨态可掬的形象,营造出浓厚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可爱的大熊猫懒洋洋的或躺或趴,让纷至沓来的游客大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 园内的竹子博物馆,是园区内建筑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竹博园的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采用江南园林的分散式群体结构,白墙黑瓦,与竹林景观浑然一体 。</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设历史厅、文学艺术厅、工艺集萃厅等8大主题展厅,覆盖竹历史、资源栽培、文学艺术、工艺集萃、国际交流等领域。</p> <p class="ql-block"> 主厅陈列30余株"大竹王"-﹣云南龙竹(歪脚龙竹),最高达30米,直径30厘米,是目前全球最雄伟的竹种。</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逾2000件竹文物及典籍,时间跨度从史前至现代,3.3万年前的竹化石全球罕见,6000年前的良渚文化仿竹陶器等,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展览以实物与文献串联中国竹文化6000年演进史,凸显竹在农业、艺术、生活中的核心地位。</p> <p class="ql-block"> 几千年文明的发展,竹子已融入到人类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竹子所延伸的竹制品成为人类低碳生活的重要角色,这也意味着竹产业的广阔前景与美好未来是不可限量的。</p> <p class="ql-block"> 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中国的竹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人类璀璨的文明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p> <p class="ql-block"> 大量的文物与展品,充分展示了中华祖先种竹用竹的光辉历史,展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与才智。</p> <p class="ql-block"> 竹编《清明上河图》,长4.36米,由6位工匠耗时2.5年、耗用30万根竹丝编成,工匠的聪明才智与娴熟的技艺令人折服。</p> <p class="ql-block"> 而金奖竹根雕《达摩》,惟妙惟肖,让人由衷感叹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力量是无限的。</p> <p class="ql-block"> 竹博园也是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作为国际竹藤组织合作基地,常年吸引全球学者访问,推动竹文化跨国传播与交流。</p> <p class="ql-block"> 随之而来的世界植竹国的竹艺术品,展示了异域竹文化的民族风采。</p> <p class="ql-block"> 游览结束,感觉竹博园以“竹”为魂,将优雅的竹林生态与悠久的竹文化有机融合,既是探秘竹文化的殿堂,也是亲近国宝与自然的乐园;不论是清新自然的竹林景观,还是辉煌灿烂的竹文化,都能让人留下美好的回忆。</p> 2025年4月26日游览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