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平凡人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94635792 </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知青岁月是一段独特而深刻的记忆。对我而言,那段日子宛如一首激昂与苦涩交织的乐章,至今仍在心中奏响……</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这场轰轰烈烈运动,到一九七七年我们这一届高中生下乡时,已经走过了整整八年,进入了运动后期。</p><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奎文村下乡的历届知青,经过几年的劳动锻炼,在享受优先招工、参军、推荐上大学、病退等政策条件下,走了一茬又一茬,到我们这一批到来时,前几年下乡的知青基本都返城了。</p><p class="ql-block"> 是时,全大队现有知青也就不到二十人,分散在三个小队,我所在生产队只有三男两女五名知青。</p><p class="ql-block"> 知青,这个名词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九六九年至七九年城镇青年在政策的驱动下,到农村,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始农民生涯,靠劳动求生存,靠挣工分养活自己的一个特殊群体。</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物资匮乏和集体制的年代,工分制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激励着大家努力劳动。谁都明白,只有付出汗水,才能换来生活的希望。虽然工分的价值有时候会因为各种原因受到影响,但在农民心里,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种对公平的信任,对未来的期待。 </p><p class="ql-block"> 坊间说,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这工分,对我们知青来说何尝不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当时,一个最壮的男劳力出一个工记十分,麻利能干的妇女队长八分,我们这些知青刚参加生产队劳动,队上就立马给我们记8分,和妇女队长一样多。说实话,我们这些知青干活的熟练度和付出劳动完全不值八分,这是淳朴善良的乡亲们对我们的照顾。并且队长一般都安排我们干些较轻的农活,什么采摘棉花呀,给红薯翻秧呀,在里场园帮助晾晒粮食呀,下地摘豆呀……</p><p class="ql-block"> 尽管这些农活很轻,可对我们这几个十六七岁刚下学的小青年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就拿我来说,十七岁的我,身高一米七五,体重才一百零二斤,身高和体重比例完全失调,妥妥一个“豆芽菜”体形,对农活相当生疏,且手脚又不敏捷,体力似乎也跟不上这轻松的劳动。</p> <p class="ql-block"> 农历八月,是庄稼人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不冷不热,天高云淡,秋风送爽。 </p><p class="ql-block"> 队长安排我们到场园里搓玉米。我们几个知青和部分女社员,还有一些上岁数的老人,围坐在场园里一堆收获的玉米棒前,双腿间斜放一块被磨得光滑的瓦楞状铁皮搓板,铁皮上早已烙下岁月擦磨的清晰印记。手指捏紧一根干玉米棒,在搓板上来回摩擦。玉米粒如急雨般飞溅,簌簌坠入下面的簸箕里,响声清脆密集,仿佛每一粒都敲击着季节丰盈的脉搏。</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活儿挺轻松的,但长时间重复搓玉米的动作,难免有心烦的时候。可庄稼人劳作中,从不缺乏解闷和找乐子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人说,陕西人爱唱信天游,广西人爱男女对山歌,河南自然是豫剧了,谁都会哼唱几句,这也许是一种地域文化吧。</p><p class="ql-block"> 队里的一位大嫂,曾是大队文艺宣传队的台柱子,《朝阳沟》银环的唱段她唱得特别的棒。村里人说她是咱庄稼人的豫剧艺术家——魏云。</p><p class="ql-block"> 大家起哄让她怼一段(豫西方言,意为“唱一段”)。她倒也大大方方,“中,那咱就给大家怼一段银环《下山》一折。”说完她放下手中的活,站起来就声情并茂地开腔了:</p><p class="ql-block"> 走一道岭来翻一道沟</p><p class="ql-block"> 山水依旧气爽风柔……</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下乡时走过的路</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学锄地我把师投</p><p class="ql-block"> 那是咱挑水栽上的红薯</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亲手锄过的早秋</p><p class="ql-block"> 那是你嫁接的苹果梨树</p><p class="ql-block"> 一转眼你变得枝肥叶稠……</p><p class="ql-block"> 刚下乡庄稼苗才出土不久</p><p class="ql-block"> 到秋后大囤尖来小囤流……</p><p class="ql-block"> 这歌声如同一溪山涧涓涓的细流流入众人心田,随即为之卷起了一片欢腾的声浪!</p><p class="ql-block"> 是呀,这是农人的精神食粮,庄稼人的娱乐方式。在这歌声中干活,心情无限的美妙,不知不觉都加快了搓玉米的速度,提高了效率。</p><p class="ql-block"> 或许,我是一个感性较丰富的人,这一折《下山》,把我感动得稀里哗啦。那唱腔、那投入、那深情、那忧郁,完全把我带入到了剧情的意境之中。想着自己当前的处境,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似乎现今的我就是男版的王银环。</p><p class="ql-block"> 一段唱腔能如此打动人,让我不得不道一句:“高手在民间呀……”</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搓玉米,我的手指尖被磨得通红发烫,手掌子戳得很疼,可这还是农活里最轻的活。看来想品尝玉米的芳香,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从育种、播种到锄草、上肥、浇水、掰玉米棒子,再运到场园,搓下米粒子,磨成面粉和碎颗粒,每一步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p><p class="ql-block"> 仔细想想,农民呀,是天底下最淳朴,最辛苦的一个群体。他们要求得很少,付出辛勤的劳动却很多。假如,没有他们风吹日晒的付出,我们会有吃和穿吗?</p><p class="ql-block"> 为此,我理解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深刻含义。</p><p class="ql-block"> 出工下地,要说我最不愿干的活儿,那就是摘绿豆了。虽说这个活儿也不是很重,双手不停地把绿豆秧上已经变黑成熟了的豆角摘下来,放进竹筐里就行。可绿豆径高只有二十至五十厘米,是典型的低矮农作物,干摘绿豆这个活儿的弯腰动作特别令人难受。当然,你也可以不弯腰,蹲在地上摘,但那样摘的速度就太慢,半天摘下的绿豆就很少。农谚说得好,庄稼熟一晌。争分夺秒抢收是颗粒归仓的关键。绿豆一旦熟了,你晚摘半天,就会有不少豆角因成熟过度而裂开,使豆粒掉进土里。这就要求你最好是弯腰摘,提高采摘效率,可弯一个小时腰还能勉强忍受,要是一连弯几个小时,那简直是太痛苦了。摘一下午绿豆下来,腰弯得都不会直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和我一起下乡来的王x光,性格鲁莽,照坊间的话说有点“二杆子”劲。他索性坐到田埂上嚷嚷着:“这撅着屁股瞪眼摘绿豆跟绣花似的,真不是人干的活,累得腰酸背痛,我不干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比我们早一年下乡的同队女知青史蓉珍,解嘲地说:“哎呀,王小弟呀,你别喊累了,不是有一位诗人说:我们用锄头在大地上写下了无数的诗行吗?你也套一句,我们摘绿豆撅屁股在希望的田野里写下了青春的诗行。把辛苦劳作转化为诗情画意,那多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她的幽默把我和王x光都逗笑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摘绿豆是按摘的数量多少计算工分,我们几个知青耐着性子,笨拙地学着怎样快速摘绿豆的技巧。再叠加上年龄的差异,不怎么和同出工的社员们说话,默默地干活。反倒是那些年纪稍大的妇女们,一踏进田园就生出了兴致,嘴巴一刻也停不下来,叽叽喳喳说个没完。她们一会儿笑得前仰后合,一会儿又互相打闹,我们真是搞不懂她们怎么这么乐呵,有这么多话聊。也许这些田野里的喧闹,就是庄稼人一种精神的寄托,乡村田园生活的乐趣吧。</p> <p class="ql-block"> 更让我们目瞪口呆的是:歇息的时候,有个刚娶媳妇不久的庞姓小伙子被一位大嫂逗乐了,他忘记了乡村妇女聚到一起是非常不好惹的一个群体,不知怎地就说了几句玩笑话。结果,那些妇女们一拥而上,把他摁倒地上,用绿豆秧把两裤腿扎住,纷纷抓沙土往他裤裆里装。小伙子只好不停求饶,说了好多好话,妇女们这才放过他。</p><p class="ql-block"> 唉,开这样的玩笑倒也好,虽然不雅观,甚至粗鲁,却能给大家带来一时的快乐,在欢声笑语中冲淡了因劳作而带来的疲惫。</p><p class="ql-block"> 西边山后面最后一缕太阳的光芒消失了,天色渐渐暗下来。终于听到妇女队长一声嘶喊:“收——工——咧!”顿觉有一种解脱的快感。</p><p class="ql-block"> 为了缓解因摘绿豆反复弯腰导致的腰疼,我和王x光土法上马,就地取材,在田边仰躺下来,把腰部放在田埂上,把臀部和头放在田埂下。在风声,流水声,小鸟的啁啾声中,使下弯的腰再反弹回来,重复往返几次,疼痛缓解了许多,一阵凉爽的秋风一吹,瞬间身心充满了轻松与爽朗。 </p><p class="ql-block"> 天已经全黑了,远处村子里亮起了模糊的灯光,大地渐渐恢复了平静。惟有村前丁水河的流水在河道里发出寂寞的喧哗声。</p><p class="ql-block"> 踏着暮色,我们沿着村间小道回到了知青点,结束了一天的劳作。</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