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云南省昭通市马树镇的夜色里,我曾对次日的赶集满怀期待。作为滇东北山区的集市,总该藏着些山野特有的气息——或许是山货的清苦香,或许是方言交织的吆喝,或许是绚丽民族服饰的交汇。然而天光大亮后,眼前的市场却与寻常乡镇集市无甚二致,摊位上的蔬菜水果、日用百货,与记忆里任何一个农贸市场都太过相似。这份平淡让旅途的期待打了折扣,我们便匆匆收拾行装,向着巧家县进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出镇的路很快显露出滇北山地的脾性,蜿蜒的山路像被随手抛在群山中的绳结,车辆在起伏颠簸中前行,好在后面还是上了一段高速。抵达巧家县城时,林立的高楼消解了想象中的边城风情,这座因金沙江而兴的县城,此刻更像个快速生长的普通城镇。短暂停留间,我们决意不再耽搁,直指此行的关键坐标——大凉山布拖县的阿布洛哈村,那个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行政村,像一颗隐匿在深山的明珠,吸引着我前往探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巧家县大寨镇转入大凉山的路,才真正让“行路难”有了具象的注解。那段挂壁公路如刀削斧凿般嵌在崖壁上,窄得仅容一车通行,外侧便是金沙江奔腾的万丈深渊。导航在此处犯了迷糊,第一次走错路折返时,我握着方向盘的手已全是冷汗,赶紧换给有两百万公里驾龄、四十余次穿越青藏的老司机刘永建。即便坐副驾,目光扫过窗外虚空处,仍忍不住心惊肉跳。驶过挂壁路,白鹤滩水电站的跨江隧道又带来另一重震撼——与其说是隧道,不如说是地下城市:施工的灯火在幽深里明明灭灭,大型工程车往来穿梭,甚至设有红绿灯指引通行,217公里长的地下洞室群(比成都到自贡的距离还长)在山体深处延展,藏着16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地下宫殿”,正创造着世界最大规模地下洞室群的纪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穿出隧道时,川滇金沙江特大桥已在骄阳中显形。这座横跨白鹤滩库区的钢铁长虹,一头连着云南巧家,一头扎进四川凉山州宁南县,将我们送入四川境内。但通往布拖的道路,因施工大车的反复碾压,变得破烂不堪,一路颠簸不已。好在有建哥亲自驾驶,才让我们在这艰难的路途上稳步前行。一百多公里的路,我们走了四个多小时,沿途遇着彝族村寨便停下来拍几张照片,看牛羊在坡上啃草,看炊烟从土坯房顶升起,倒也冲淡了些疲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路途中,我们在龙潭镇宪次几乃村遇着几位彝族妇女,正带着孩子在家门口晒太阳拉家常,旁边有一位老奶奶坐在矮凳上,手指翻飞着缝制彝族百褶裙,麻布在膝间堆叠出细密的褶皱,满脸皱纹里盛着岁月的光。早听说彝族老乡多不喜欢被拍照,我们便装作问路凑过去搭话,想讨个拍摄的许可。可无论怎么说,老奶奶都不同意。我们只好作罢,悄悄用手机录了段视频,也算留住这抹安静的剪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往前到拖觉镇嘎锅村时,运气倒好了些。路边蹲坐的妇女、放羊归来的老人、追着狗跑的孩子,见我们举相机竟不躲闪,只是有位妇女腼腆地说:“给点钱买糖嘛,娃们馋。”我们没带现金,她们便掏出手机亮付款码,收了20元后就任由我们拍照。一群小孩调皮而可爱地围着我们,我便带他们到村口的小卖部给他们买些零食,看着孩子们抱着零食笑成一团。那些笑脸在夕阳里发亮,他们和我们已不再陌生,主动凑到镜头前摆姿势,快门声和笑声混在一起,倒成了这段颠簸路上最暖的声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赶到布拖县城,已是晚上八点。选了汽车站旁的“天诚酒店”,100元的标间竟出奇宽敞,停车也方便。卸下背包时,才觉双腿早已酸麻。窗外的县城渐渐安静,只有零星的摩托车灯划破夜色。想着明日就要去阿布洛哈村,这一路的险与暖,倒像给即将揭开的秘境,先铺了层耐人寻味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郑波 2025年8月3日晚于四川大凉山布拖县天诚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郑波,苗族,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副会长、贵州省省管专家、国家二级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资深广告设计师、民族文化学者、诗人;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特聘研究员,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贵州省广告协会理事,贵州省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贵州省装饰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黔东南民族画院名誉院长,凯里学院客座教授,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艺学院专业发展顾问、设计大师工作室负责人,贵州省青年联合会第七届、八届副秘书长,优秀春晖使者,《城市档案》杂志创始人,“太阳鼓”银饰创始人;曾策划创办(中国)民航广告媒体联盟,并任秘书长、副会长;平面设计作品在全国及国际性设计专业比赛中获奖百余项,荣获“亚洲艺术设计贡献奖”;绘画作品多次应邀参加中、日、韩名家艺术邀请展;诗歌作品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荣获奖项逾40项;曾主持中国民航广告媒体联盟、贵州通源汽车、黔五福、两相依卫生巾、太阳鼓银饰、《城市档案》《新主流》等多个商业品牌的策划设计与整合营销项目,并取得较好的市场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b>郑波工作室</b></p><p class="ql-block"><b>贵阳市区:</b></p><p class="ql-block">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正新街31号恒生大厦16层5号</p><p class="ql-block"><b>贵阳花溪:</b></p><p class="ql-block">贵阳市花溪区板桥艺术村博睿同行设计学校一楼</p><p class="ql-block"><b>凯里工作室:</b></p><p class="ql-block">贵州省凯里市凯开大道1009号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3楼</p><p class="ql-block"><b>凯里民族服饰展厅:</b></p><p class="ql-block">贵州省凯里市凯开大道1009号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