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禹州市:“张良洞”掠影(2025.7.24)

关注(憨豆先生)

<p class="ql-block">穿过一片树影斑驳的小径,我来到了“张良洞”前。这座传统的牌坊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古朴,牌匾上的“张良洞”三个字苍劲有力,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两侧的建筑静静伫立,红墙黛瓦,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欢迎每一位来访者。</p> <p class="ql-block">走进牌坊,眼前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墙上并排挂着“张良洞”和“管仙洞”的牌匾,古意盎然。建筑前的两个拱形门洞仿佛通向另一个时空,门洞内隐约可见石制的结构,斑驳的墙面透露出岁月的痕迹。门前的红色对联随风轻扬,字迹遒劲,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几分庄重与喜气。</p> <p class="ql-block">《河南禹州—张良洞》:</p><p class="ql-block">禹州张良洞位于河南省禹州市颍北区颍河河畔,是汉留侯张良早年读书求道的洞穴。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其先辈在韩国首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张良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p><p class="ql-block">有关成洞有两说:一说金哀宗正大四年(公元1227年),禹民为纪念张良,在所谓原洞的基础上凿壁成洞;一说明代禹州知州徐明善自州西南把老子殿堂改建于颍河之滨,凿岸为洞,名曰“张良洞”。</p><p class="ql-block">现今的张良洞,除了与张良有关的张良台、张良洞、黄石公洞、訾仙洞外,还有三清殿、老君洞、天官洞、十二老母殿、祖母殿、祖师庙、关帝庙、托天老母亭、禹王亭、主席亭等一系列道教宫观。</p><p class="ql-block">如何到达:</p><p class="ql-block">1、全国各地至河南郑州或直接到禹州;</p><p class="ql-block">2、郑州出发:中心站和客运总站均有直达禹州的班车,其中总站的车次非常多。</p><p class="ql-block">3、禹州一站、二站:步行到大禹像北,二站西门公交站,坐28路公交,到颍河迎宾馆下车,再往回走400米左右到。</p><p class="ql-block">4、禹州不算大,是个县级市,到了随便找人打听一下就知道怎么去张良洞。</p><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张良洞的宫观,一部分是自北而南凿于颍河东岸土崖壁上;另一部分是建于地面上的亭台楼阁。下面将依次介绍。</p><p class="ql-block">禹王亭:舜时期,禹在此受封为夏伯。禹的儿子启又于此创建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所以大禹一直与禹州有着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主席亭:在民间,毛主席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一种普遍的说法,毛主席去世之后就成了神仙,所以在许多庙院中均能见到纪念毛主席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张良台:张良与道教的渊源,大概有二。一是张良本身就对传统的黄老道学有浓厚的兴趣,加上自身的经历,在天下统一太平后张良曾说:“我只愿抛开人间俗事,愿随赤松子(即黄石公‘授书老者’)神游而已。二是道教的创始者张道陵天师,乃是张良的九世孙。</p><p class="ql-block">托天老母:即女娲娘娘。女娲娘娘捏土造人,炼石补天的故事,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药王洞:供奉药王孙思邈。禹州素有“中华药城”之称,是中国四大药都之一。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禹行医采药、著书立说。从唐朝开始禹州的药市逐步形成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等。禹州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一句“药不过禹州不灵”,足见其地位。</p><p class="ql-block">天官洞:三官大帝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之一,其中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p><p class="ql-block">财神洞:这是供奉的财神为武财神赵公明,同时该洞内还供奉主管学业、考试的文昌帝君。</p><p class="ql-block">老君洞:供奉太上老君。</p><p class="ql-block">张良洞、訾仙洞:訾仙爷是张良的老师,这两个洞是连在一块的。</p><p class="ql-block"> 黄石公洞:黄石公,秦汉时道家代表人物,思想家,军事家,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p><p class="ql-block">三清殿:这是张良洞内规格最大的一座殿堂,二层供道教最高神仙三清,一层为十三圣母。</p><p class="ql-block">其他:此处还有祖母洞、祖师爷、关帝、禹王圣母、包公、中王爷、中王奶、地母娘等一些列神仙,此处不一一详述。</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座红墙绿瓦的建筑映入眼帘。屋顶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柱子和梁架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建筑前的香炉袅袅升起青烟,几根红色的柱子支撑着二楼的平台,平台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仍能感受到它曾经的辉煌。周围绿树成荫,几座低矮的建筑错落有致,仿佛在守护着这段尘封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是一座典雅的红色建筑,门楣上写着“十三圣母”。对联上的字迹工整有力,门内隐约可见内部的装饰,仿佛在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不远处,一座白色的建筑静静伫立,门口上方写着“宫观”二字,门两侧的红色对联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门内隐约可见一些模糊的装饰,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走进祠堂,浅蓝色的墙壁让人感到宁静,门楣上一块黑色牌匾写着“祖堂”二字,字体苍劲有力。祠堂内光线柔和,透过门洞可以看到供奉的神像和祭品,香火缭绕,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往事。神像两侧的红色装饰物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墙上绘有山水画,仿佛将人带入了另一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来到了“财神殿”。门楣上悬挂着金色的牌匾,两侧的红色对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内隐约可见供奉的神像和一些杂物,整体显得古朴而庄重。走进殿内,供奉着两位神像,神像前摆放着供品和功德箱,墙壁上贴有“犯太岁”等警示标语,环境简朴而肃穆。殿外,几块刻有文字的石碑静静伫立,记录着捐赠信息和功德事迹,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感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拱形的石窟内,三尊神像并排站立,中间的神像穿着红色的华丽服饰,两侧的神像分别穿着蓝色和白色的传统服饰。神像前的供桌上摆放着供品和香炉,供桌前一块红色的牌匾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背景是简单的石壁,右侧墙上挂着红色的对联,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来到了“药王洞”。门楣上悬挂着一块写有“药王洞”字样的牌匾,牌匾下方是木质的门框,门框内可以看到一些衣物和物品。左侧墙上贴有红色的对联,右侧墙上挂着一幅画。门内供奉着一位身穿黄色服饰、手持石块的神像,神像前摆放着供品和功德箱,香火缭绕,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个小庙宇,墙壁上装饰着金色的图案,中央供奉着一位身穿白色长袍的神像,两侧各有一尊身穿红色和绿色服饰的神像。神像前的供桌上摆放着香炉和供品,墙壁上悬挂着一盏吊灯,整体氛围庄严肃穆。几块刻有文字的石碑静静伫立,上面写有“德积善行”等字样,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感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一座传统的中国寺庙建筑前。屋顶有典型的翘角设计,装饰着彩色的图案和文字。寺庙的正面有两幅对联,分别写着“无忠无孝休在他乡求神佑”和“有礼有法方来此地敬娘娘”。入口处供奉着一尊雕像,雕像前摆放着供品和香炉,显得庄严肃穆。走进殿内,雕像穿着白色长袍,披着红色和黄色的披风,显得威严而神圣。雕像前的供桌上摆放着香炉、花瓶和供品,显示出信徒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四块黑色石碑并排站立,上面刻有中文文字和图案,记录着捐款信息和捐赠者的名字。背景中有树木和一些建筑物,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不远处,一座小庙宇静静伫立,外墙为白色砖砌,屋顶为绿色瓦片,带有黄色装饰。庙门为红色,门上挂着红色布帘,庙前有台阶,仿佛在等待着人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块石碑静静伫立,上面用金色大字刻有“忠臣张良故里 孝子黄香”,背景是灰色的石质表面,石碑两侧是白色的砖墙,阳光从上方照射下来,石碑顶部有明显的阳光反射。不远处,一个门洞上方悬挂着一块黑色牌匾,牌匾上用金色字体写着“老君洞”,门洞两侧贴有红色对联,对联上写有祝福语,门洞内隐约可见几件物品,仿佛在等待着人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来到了“张良台”。门楣上悬挂着“张良台”的牌匾,门框两侧是铁栅栏窗户,门内供奉着一尊雕像,雕像前摆放着供品,整体显得古朴而庄重。不远处,一座门洞两侧各有一只金色的石狮子,门楣上悬挂着红色的对联,门内堆放着一些杂物,显得有些杂乱,但依然透露出一种岁月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来到了一条宁静的河流边,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天空和周围的树木。河岸两侧种满了绿色的植被,远处可以看到几栋高楼建筑,天空中有几朵白云,整体氛围宁静祥和。不远处,一座传统的亭子静静伫立,顶部装饰有黄色的琉璃瓦,门上悬挂着“禹王亭”的牌匾,旁边有红色的对联,门前停着一辆红色的电动车,周围有树木环绕,显得古色古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