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建筑群,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之称。它集王府建筑的精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的园林艺术于一身,是了解清代王府制度、建筑艺术和历史变迁的绝佳窗口。</p> <p class="ql-block"> 恭王府前后有三位显赫王爷和珅、王永潾、奕诉更迭。</p><p class="ql-block"> 和珅时期: 从1776-1799年 -开始兴建,这个时期也称为鼎盛时期。</p><p class="ql-block"> 乾隆四十一年,深受乾隆皇帝宠信的权臣和珅开始在此修建宅第,时称“和第”。<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珅位极人臣,富可敌国。宅邸建筑宏伟,园林精巧,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处处体现权势和财富。</span></p> <p class="ql-block"> 庆亲王永璘时期 (1799-1850年 - 庆王府)。</p><p class="ql-block"> 嘉庆皇帝将没收的和珅宅第赐给了他的同母弟、乾隆第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最初只赐了一半,后来其孙奕劻时才得到全部)。</p><p class="ql-block"> 永璘及其后人对此府进行了部分改建和修缮,但府邸和花园的基本格局主要沿袭了和珅时期的规模与风貌,称为“庆王府”。</p> <p class="ql-block"> 恭亲王奕訢时期 (1850-1912年 - 恭王府得名)</p><p class="ql-block"> 咸丰元年,咸丰皇帝将这座府邸赐给他的六弟、在清末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恭亲王奕訢。</p><p class="ql-block"> 奕訢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几度沉浮,权倾一时。他入住后,对王府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改建。但保留原主要建筑风格和主体。</p> <p class="ql-block"> 恭王府建筑是王府规制与园林艺术的典范。主要特点: 规模宏大,布局严谨。</p><p class="ql-block"> 总占地面积约6.1万平方米,其中府邸约3.2万平方米,花园约2.8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严格按照清代王府规制建造,中、东、西三路多进院落并列。中路是礼仪性建筑,东西两路为居住和生活区,花园位于府邸北面。</p> <p class="ql-block"> 建筑等级高,工艺精湛:</p><p class="ql-block"> 屋顶多用绿色琉璃瓦(亲王规制),重要建筑如银安殿甚至用了歇山顶。</p><p class="ql-block"> 梁枋彩画等级高(如和玺彩画、旋子彩画),雕刻(木雕、石雕、砖雕)精美绝伦,题材丰富(祥禽瑞兽、花卉博古、历史故事等)。</p><p class="ql-block"> 体现了清代官式建筑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 萃锦园 - 王府园林的巅峰之作:</p><p class="ql-block"> 被认为是现存王府园林艺术的精华,融合了北方园林的宏阔大气与江南园林的婉约秀美。</p><p class="ql-block"> 布局巧妙:以“蝠池”(方塘水榭)为中心,假山叠石(滴翠岩)、亭台楼阁(邀月台、大戏楼)、曲径通幽、花木扶疏。</p> <p class="ql-block"> 西洋门:汉白玉石拱券门,带有西洋巴洛克风格,是恭亲王时期改建花园的标志,也是园内著名景观。拱门石材全部选用顶级汉白玉石料。</p> <p class="ql-block"> “静含太古” </p><p class="ql-block"> 汉白玉拱门上方刻有四个大字,面意为“静谧中蕴含着太古的悠远”,寓意园内环境清幽,仿佛与远古的宁静相通,体现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蝠池 - 福气汇聚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蝠池是恭王府萃锦园中一处极具特色的水景,也是“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一个方形的池塘,池水清澈。</p><p class="ql-block"> 池子的平面形状被设计成一只展开双翼的蝙蝠!这是最核心的特点。从空中俯瞰,整个水池就是一个巨大的蝙蝠造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蝠池的寓意:</p><p class="ql-block"> “蝠”即“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因其名字中的“蝠”与“福”同音,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福气”的象征。用蝙蝠形状来设计水池,其寓意不言而喻——聚福、纳福。</p><p class="ql-block"> 聚财:水池本身就有聚财的象征意义(水主财)。蝠池的设计让“福”与“财”的象征巧妙结合。</p><p class="ql-block"> “福(蝠)从天降”:蝠池岸边种植了几株高大的榆树。每到春季,成熟的榆钱(榆树的果实,圆形小片,中间有凸起,形似铜钱)会纷纷飘落,撒满蝠池水面。</p><p class="ql-block"> “榆钱”谐音“余钱”,象征财富。</p><p class="ql-block"> 榆钱落在蝙蝠形状的水池里,这个景象被赋予了“福(蝠)从天降”、“财(榆钱)源滚滚落入福地”的绝妙寓意。这是恭王府花园设计中最富巧思和吉祥意味的景致之一。</p> <p class="ql-block"> “福”字碑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p><p class="ql-block"> 这是恭王府最负盛名、最具传奇色彩的珍宝。</p><p class="ql-block"> 此“福”字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御笔亲书,写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p><p class="ql-block"> 康熙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在六十大寿前夕突染重病。康熙帝极为孝顺,效仿古人为祖母“请福续寿”。他沐浴斋戒三日后,在数尺长的卷轴上,一气呵成写下了这个倾注了对祖母挚爱和祈求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神奇的是,孝庄太后得到此“福”后竟逐渐康复。她命人将其刻于石碑上,日夜供奉,最终以75岁高龄善终。</p> <p class="ql-block"> 这个“福”字的写法极其独特,蕴含了深厚的祝福:(五福合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多子”:字形中包含了汉字“子”的写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多田”:字形中包含了汉字“田”的写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多才”:字形中包含了汉字“才”(或“寿”字的部分)的写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多寿”:字形整体上看,又像一个饱满的“寿”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多福”:这是最核心的寓意,整个字就是一个“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此,这个“福”字被誉为“五福合一”、“福中有寿,福寿双全”的“天下第一福”。</p> <p class="ql-block"> 北京恭王府不仅是一座建筑宏伟、园林秀美的王府,更是一部凝固的清代历史,一个“福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从和珅的奢华逾制,到奕訢的显赫与无奈;从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的传奇与庇佑,到蝠池“福从天降”、“福财双收”的精妙设计,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游览恭王府,不仅是欣赏古代建筑园林艺术,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之旅。了解福字碑和蝠池的故事,无疑能让您对这座“万福之园”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p><p class="ql-block"> 本人 才疏学浅,只能通过查找历史资料,借助AI工具叙述游恭王府的点滴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