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城后——回乡有感(三)

国光

作者 樊有良 制作张国光 <p class="ql-block">返乡后,常听见乡亲们谈论农村人口流失的话题:年轻人涌入城市,坚守田间的人越来越少。然而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民工大规模进城、2000年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至今二十余年间,我国十四亿人口不仅吃喝不愁,粮食、肉类及果蔬供应始终充足。这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规模化垦殖奠定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垦荒拓田为粮食增产铺就了根基。从新疆军垦农场的大片良田,到1955年部队官兵、地方干部与知识青年共同开发的北大荒,如今这些区域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粮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水利建设筑牢防线:</span></p><p class="ql-block">国家持续治理大江大河,至八十年代已建成八万多座水库,让传统粮食主产区实现“旱涝保收”。从记事起,重大旱涝灾害已鲜有发生,即便是1998年的特大洪水,也被迅速有效控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土地改造拓展空间:</span></p><p class="ql-block">全国农村开展的大规模平田整地运动,让更多荒地变良田。以我县为例,从龙口到石梯子的沿黄河滩涂,便开发出了无数优质农田,极大扩充了耕种面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科技赋能提升产能:</span></p><p class="ql-block">随着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种子、化肥、农药的广泛应用,以及农业机械的普及,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坚实保障。如今的农业已突破传统模式,向科学化、机械化、自动化加速迈进。</p> <p class="ql-block">数据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如今这一比例已降至35%-40%。预计十年后,农业人口占比将进一步降至25%,而农业科技与机械化水平也将同步迈向更高阶段,为我国跻身发达国家行列注入动力。</p> <p class="ql-block">再看欧洲的荷兰,其国土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约为山西的四分之一强),人口1800万(略超山西人口的一半),却能成为全球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巴西)。这一案例充分证明,农业的潜力不在地域大小,而在科技与机械化的深度发展。</p> <p class="ql-block">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若能持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与机械化升级,农业的未来必将充满更广阔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作者与编者在青岛</span></p> 精彩点评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薛振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这个美篇以作者回乡观察为切入点,聚焦农村人口流失与粮食供应充足的矛盾现象,视角独特且富有现实意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文章没有停留在对人口流失的简单感慨上,而是深入剖析背后的支撑逻辑,从规模化垦殖、水利建设、土地改造到科技赋能,条理清晰地梳理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多重因素,既有历史纵深(如新中国成立后的垦荒、八十年代的水利建设),又有现实例证(本地滩涂开发、农业机械化现状),让结论扎实可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引入荷兰案例作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农业潜力在于科技与机械化”的观点,视野开阔。数据的运用(农业人口占比变化)则让分析更具说服力,最终指向对农业未来的乐观展望,传递出对国家农业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兼具乡土情怀与理性洞察。 真是一篇很扎实的有说服力的好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2025.7.28我和薛老师在忻州师院门口</span></p> 更多美篇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81vl84" target="_blank">印象城关——回故乡有感(二)</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3xh76b" target="_blank">薛生弼(1927--1998)</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