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一头驴子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天,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将驴救出,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仍在井里痛苦地哀嚎。农夫考虑到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太费周折把它救出,最后决定放弃拯救。不过,这口井得填起来,以免除驴子的痛苦。于是,农夫请来左邻右舍,要将驴子埋在井底。他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后,开始时哭得很凄惨,但过了一会儿,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看,出现在眼前的一幕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快步跑开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也难免会陷入困境,落入“枯井”,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挫折就是加诸在我们身上的“泥沙”。从“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上去。我们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挫折是加诸在我们身上的“泥沙”,但换个角度看,它也是一块块的垫脚石。当我们以坚定沉着的态度面对困境的时候,助力往往就潜藏在困境中。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将它们抖落掉,那么即使掉落到深井里,也能安然地走出困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一只麻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手机,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边。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儿子望了望草丛,随口回答:“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手机。母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颤动着枝叶,又问了一声:“那是什么?”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妈妈,我刚告诉过你了,是只麻雀。”说完,又自顾自地看下去。麻雀飞起,落在不远的草地上,母亲的视线也随之起落,好奇地略一欠身,又问:“那是什么?”儿子不耐烦了,关上手机,对母亲说道:“一只麻雀,妈妈,一只麻雀。”接着,用手指着麻雀,一字一句大声拼读“么——啊——麻,奇——要——雀!”然后转过身,负气地盯着母亲。母亲并不看儿子,仍旧不紧不慢转向麻雀,像是试探着又问了一句:“那是什么?”这下可把儿子惹恼了,他挥动手臂比划着,愤怒地冲母亲大嚷:“你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麻雀,你难道听不懂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一言不发地起身,径自走回屋内。过了一会儿,母亲回来了,手中多了一个小本子。她坐下来翻到某页,递给儿子,指着其中一段说:“你念!”儿子照着念起来: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21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他21遍“那是一只麻雀”。他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人的眼角渐渐露出了笑纹,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母亲,深吻着母亲的面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来,母亲不是患有老年痴呆症,只是看到麻雀时回忆起往昔母子间的亲密,故意反复地提问。日记本中那位可爱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不再追着妈妈问“那是什么”,却只是低头看手机,对于身边的母亲不再关心。往日的温馨已成追忆,眼前的他仅仅被母亲问了四遍就觉得不耐烦,就火冒三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故事浓缩了一个沉重的话题:比起父母对儿女的爱,儿女对父母的爱相差多远?21与4之间的差距,不是数字,而是难以言说的情感,是儿女穷其一生也无法偿还的亏欠。父母的爱蕴含着太多的牵挂,毫无保留,毫无怨言,从小到大,始终如一,伴随我们人生的每一步,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因为不求回报,父母真挚的爱才更加难以还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父母老了,不要责难他们大小便失禁,弄脏了衣裤,他们也曾为你擦过屎,倒过尿;不要责怪他们弯腰驼背,脚步迟缓,他们也曾扶着你直起腰杆,蹒跚学步;不要嫌弃他们把饭菜与口水流在衣服上,他们也为你喂过饭,擦过衣;不要烦他们言论唠叨含混不清,因为你曾经的牙牙学语,叽叽哇哇,他们都当作动听的歌来听。</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一个富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个富翁,非常有钱,凡是可以用钱买得到的东西,都买来享用。然而,他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快乐、不幸福,对此感到很困惑。一天,他突发奇想,将家中所有贵重物品、首饰、黃金、珠宝通通装入一个大袋子中,开始去旅行。他决定,只要谁能告诉他获得幸福的方法,就把整个袋子送给他。他找了又找,问了又问,最后走到了一个小村庄。有位村民告诉他,你应该去见村里的一位大师,如果他没有办法,就算你跑到天涯海角,也没有人可以帮助你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终于见到了正在家里闭目打坐的大师,富翁非常激动地说:“我一生的财产都在这袋子里,只要你告诉我获得幸福的方法,这袋子就是你的了。”这时天色已晚,夜已降临,大师一把抢走了富翁手上的袋子就往外跑。富翁一急,又哭又叫地在后面追。富翁毕竟是外地人,不一会儿就跟丢了。只见富翁哭着道:“我被骗了,我一生的心血全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大师又跑回来了,将袋子还给他。富翁见到失而复得的袋子,立刻将它抱在怀里。大师问:“你现在觉得如何?幸福吗?”富翁认真地说:“幸福,我觉得自己真的太幸福了!”大师说:“过去,过去你所缺少的是一个失去的机会,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所以不觉得幸福。现在,你怀里所抱的袋子与之前的是同一个,可是现在你知道了它对你有多重要。”说完,大师开玩笑说:“现在你愿意把它送给我吗?”富翁憨笑着把袋子抱得更紧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东西当拥有的时候,没有感到它对我们有多么重要,只有失去了,才发现这些东西是多么珍贵,多么值得留恋。因此,要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我们很少想到自己拥有什么,对于失去的、失缺的某些东西却念念不忘。然而一旦拥有了,却又容易忽视它,甚至视而不见。如果你恋爱过,你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恋爱之初,对方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一份礼物,都会使你高兴许久。但是,一旦关系确立或结婚,这一切将会消失或变成理所当然。理所当然的东西,你有可能会珍惜吗?就如常说的,人总是一直在意已失去的,却不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一对老夫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对老夫妻,相互扶持过了大半辈子。老爷子对老太太有一样不满意,就是嫌老太太把面条煮得太烂。平日里,老爷子总是埋怨老太太笨手笨脚,连一碗面条都煮不好。其实,面条烂的原因是老爷子自己每天赖床,硬生生将一碗煮好的面条给放烂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出了差错,总觉得是别人的不是,殊不知是自己出了问题。夫妻感情出了毛病的时候,最怕彼此都认为自己没错,一味指责,互相埋怨,把日子过成了怒气冲冲,把生活过成了愁眉紧锁。婚姻有时候像座山,橫看成岭侧成峰,若是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就看不到对方的付出,也看不到事情的全部。所以不要总盯着对方的错处,一味挑剔对方的错,而是多想想自己的不足,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与其花心思抱怨,不如花时间自省。自我反省就会让我们清清楚楚看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找到新的出口和出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8月4日</span></p> <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