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慢时光(一)徜徉山水古村落

有你Lin~You

<p class="ql-block">  在闽北的青山绿水间,藏着个连导航都会心动的县城——政和,政通人和。在大山深处,有一座千年古老村落。这里海拔高,天儿蓝,星儿璨,夏天不用风扇;这里,上百栋明清古民居外灯笼璀璨,“中国戏剧活化石”四平戏仍在上演,溪里的鲤鱼死去,村民也会细心埋葬……这里是政和县杨源乡。</p> <p class="ql-block">  8月1日,我们从福州出发,经2个小时行程,我们来到了政和县杨源乡,杨源乡位于政和县东南部,海拔860米,境内气候冬冷夏凉,具有典型的“南原北国”气候特点,有“福建凉县”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走进杨源乡杨源村,仿佛踏入了一个时光凝固的世界,见到一条弯曲的小溪,将古村分成两半,形成一种天然的曲线美。小溪贯穿全村,这里保留着上百座明末清初古民居,是闽北最完整的古民居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  从拱形巷口进入村里,黑瓦土墙的老房子一栋挨着一栋,发现自己置身于悠长的小巷中,两侧的古老建筑紧密排列,宛如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八卦阵。</p> <p class="ql-block">  古民居的建筑细节令人惊叹。砖木制成的梁枋、门框和窗棂上,雕刻着精美的吉祥花草图案,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  杨源村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878年,自那时起,这里便成为政和境内张姓居民的主要聚居地。传说,这些居民是唐朝武将张谨的后裔。在唐代乾符年间,黄巢率军攻入福建,福建招讨使张谨奋力抵抗,最终战败殉国。他的子孙们为了纪念他,选择在这片土地上定居下来,并一直繁衍生息至今。</p> <p class="ql-block">  为了缅怀张谨,后人建立了村里最珍贵的古建筑——英节庙,最初被命名为张谨庙。到了北宋崇宁年间,宋徽宗赵佶将张谨追谥为昭烈,并赐予张谨庙“英节大观”之名,从此,庙宇更名为英节庙。现今所见的建筑大多是在清代重建的,其中大殿的建设始于康熙元年(1662年),而戏台则是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  英节庙的古戏台,其核心功能在于上演四平戏,这一传统活动旨在特殊纪念日里缅怀张谨。古戏台展现了清代的建筑风格,其台柱上写着的楹联:“伦群遂气节,古亘披风英”。</p> <p class="ql-block">  四平戏,亦被称为四平腔,是南方民间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这一戏曲形式起源于宋元时期,广泛流传于福建、浙江、江西等地。</p> <p class="ql-block">  英节庙中古戏台被中国戏剧志所记载,在明代,为纪念始祖张谨,杨源村人特地举办了四平戏的演唱活动,这一传统便逐渐传承下来,成为村里的重要“传统节目”,并一直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  英节庙旁,一座历史悠久的廊桥静立,这就是矮殿桥,又称杨源水尾桥。这种古廊桥样式在福建浙江一带颇为常见,自北宋崇宁年间初建,历经沧桑,于1929年重建,至今已近百年。</p> <p class="ql-block">  杨源村内,完好保存的上百座明清古民居与鲤鱼溪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历史画卷。鲤鱼溪,这条穿越村庄的溪流,长达三千米,其内的鲤鱼终年自由游弋,不受拘束。这里的人们世代相传着一个古老的规矩:不仅不能吃鲤鱼,还要竭尽全力保护它们。</p> <p class="ql-block">  杨源村是一个融合了人文与自然美景的地方。屹立在杨源乡的顶峰的千年柳杉王,见证着这里的历史变迁,<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span>体验到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仿佛时光在这里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  在政和县这片被誉为廊桥之乡的土地上,众多风雨廊桥点缀其间,它们横跨山间小溪,或架设于河流之上,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  杨源乡的坂头村,隐藏着一座别具一格的石拱廊桥——花桥。这座桥横跨清溪,始建于明代,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游客。</p> <p class="ql-block">  我们接着来到了同乡的坂头村,远看是座桥,近看却是华丽的水上寺庙,这座花桥不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一处充满神秘色彩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花桥的桥身虽不长,却别有洞天。桥上设有九个神龛,供奉着观音大士、魏虞真人、许马将军等神祇。神龛四周的雕梁画栋,精美无比,绘有“桃园结义”“岳母刺字”等壁画,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宋代。</p> <p class="ql-block">  坂头村花桥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作为单孔石拱木构廊屋楼阁式风雨桥,桥身采用覆斗式和覆盆式藻井装饰,桥内梁柱绘有历史故事壁画及花卉图案,并保存清代重修碑记,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倘徉政和杨源乡古村落,在这里,一半是诗意的山水画卷,一半是人间的烟火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烦恼,留下一段难忘美好的慢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