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游

曹焱

<p class="ql-block">今年4月我和其他俩朋友几乎同时在《企鹅环游》上关注到了北极游的高性价比线路(无论价格还是线路、时间都合适),去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环游,不仅有极美的极地风光,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看到北极熊的概率最高,深入到北纬80度以上,探访极地冰川!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相继约了6个朋友和一朋友的妈妈,7人一起同行。</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的船是 Ortelius,原来是一艘专门用于俄罗斯的科考船,这艘船由荷兰的Oceanwide Expeditions公司购买,改装为南极和北极的极地游船。她有冰级UL1(相当于1A,就是可以破冰1米内的浮冰),载客108人,船顶层有直升机停机坪。</p><p class="ql-block"> Ortelius船名称是以荷兰制图师亚伯拉罕·奥特柳斯(1527-1598)的名字命名,第一张接近目前地球板块的世界地图就是他1570年绘制的。他也是第一本现代地图集的创造者。</p><p class="ql-block">我们将在北冰洋航行10天,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浅和最冷的大洋,表面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海冰平均厚3米,冬季覆盖海洋总面积的73%,夏季覆盖53%。</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挪威奥斯陆机场转机至斯瓦尔巴朗伊尔城机场的地上看到一段中文话:“或许那里冬尽春裹,又一个夏季光阴一载,我只坚信有一天你会归来,守着我的许诺将你等待”,在即将踏上北极这片非中国领地的挪威机场看到这中国字感到特别亲切。不知谁写的,又为啥会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b>第一天、朗伊尔城+登北极邮轮</b></p> <p class="ql-block">游玩世界最北城市朗伊尔城,距北极点仅1300千米。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禁止死亡和出生的地方,这两类人会提前1个月送到挪威医院。斯瓦尔巴岛人口:约2000人,而北极熊有3000头左右。下飞机到处都有警示北极熊标志,因此家家配枪。这里平均气温零下8摄氏度,土地是永久冻土,尸体被埋不会腐烂,所以这里禁止死亡。这里物价很贵,但户外防风防水性能的始祖鸟、HH、北极狐等品牌服饰比国内便宜很多。</p><p class="ql-block">这里只有冬季和夏季,其中4月中至8月中为极昼,夏季虽然全天日照,但气温仍在7度左右,加上风大,体感很冷。10月末至2月中为极夜。所以这里房子都是各种颜色,给这个寒冷荒凉黑白世界增添一些生机和色彩。</p> <p class="ql-block">图1、2,红色三角就是警示北极熊标志,图3456朗伊尔城各种颜色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一、世界种子库—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这里是世界作物多样性的最大最安全的种子备份地,储存有120万种不同种子,目前温度被电力人工维持在零下18度,种子库设计在永不融化的冻土下130米处,在断电的情况下也能为种子提供自然的冷藏条件,假使世界末日来到,它就是末日粮仓的诺亚方舟,为全球人类农作物筑造最后一道防线。种子库唯一一次投入使用是因为2015年叙利亚战争,本国的种子库被摧毁,不得不来这里领回他们国家存放在这里的种子,希望世界和平。</p><p class="ql-block">种子库最上方是“永久影像”灯光秀,即使在极夜也晶莹夺目,照亮这里。</p> <p class="ql-block">图二是网上找的极夜下最上面的“永久影像”发光的照片,我们此行是极昼不能拍到这样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种子库的内部不能参观,我只能从斯瓦尔巴博物馆中的影像介绍中截屏给展示</p> <p class="ql-block">二、北极探险博物馆:即North Pole Expedition Museum,是世界最北的博物馆之一,展示了上世纪初人类远征北极点的相关文物和信息,包括飞艇模型、航行日志等。</p><p class="ql-block">斯瓦尔巴博物馆:展示了斯瓦尔巴群岛的历史、文化、自然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各种展品和资料,让游客了解该地区的发展历程和独特之处。</p><p class="ql-block">3、斯瓦尔巴大学中心为学生提供地球物理学、北极生物学等学科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课程。</p><p class="ql-block">图一建筑的左边就是大学,右边是斯瓦尔巴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三、Svalbard Kirke教堂:世界最北的教堂,建筑风格独特,内部装饰精美,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和艺术价值,可在这里感受北极地区的宗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四、采矿业: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曾经的狩猎和诱捕北极熊、北极狐、海象等渔业资源逐步减少和被禁止,20世纪,煤矿产业迅速崛起,挪威采矿公司在朗伊尔城及Svea设有煤矿。随着近年来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发展,采矿业现也已废弃了,流下很多遗址。</p> <p class="ql-block">下午5点左右我们上船,船长欢迎仪式+安全教育+安全演练后,晚宴后领防水靴,仅仅一个小时后,神话中的海神海王星就表明了他的存在,摇晃着船,好像在警告我们,正在进入他的领地。 我们好多人不适应而眩晕呕吐,我也平生第一次晕船呕吐了。吃了晕船药,很快睡着了,第二天就适应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第二天、登陆Ny-Alesund 和 Ny-London</span></p> <p class="ql-block">上午,登陆北极的新奥勒松(Ny-Ålesund),这里实施严苛的环保政策,普通游客无法到访,游船可以停靠几小时。各种颜色的各国科考站和科考人员住所,以及一些极地开采的遗迹,已形成了全球最北科研站群。<span style="font-size:18px;">目前有来自11个国家的18个机构在新奥勒松有常驻机构,2004年中国北极黄河科考站建立,门口两个石狮子把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每天游船会给我们分配少量流量,但这一天是关闭信号的,为了不影响科考站,怕有数据干扰。</p> <p class="ql-block">罗阿尔德·阿蒙森(Roald Engelbregt Gravning Amundsen)是最著名的南北极地探险家,1926年,阿蒙森带领探险队3人驾驶“格约亚号”从铁塔这里出发,首次飞到北极点,彻底终结北极大陆猜想;也是第一个乘船打通西北航道的人。他也是第一个带领团队到达南极的人。1911年10月19日,他与4名伙伴、4部雪橇和52条极地犬于12月14日成功到达南极点,成为第一支到达南极点的队伍。1928年在对另一飞北极的探险家的救援中遇难,对勇敢伟大的探险家致敬!</p> <p class="ql-block">在世界最北邮局给家人寄上明信片,带去我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登陆新伦敦岛,这里在1911年,英国商人怀揣发财梦上岛开采大理石,运回英国一定能赚大钱,于是踌躇满志地购买机器、雇佣工人上岛开采,并将该岛命名为“新伦敦”。但这里的大理石容易开裂,经营几年后发财梦破灭,他将开采设备永久留在岛上。</p><p class="ql-block">后来,曼斯菲尔德把新伦敦岛卖给了挪威政府,赚回了钱。挪威政府买下后未对岛屿进行开发,一直维持着英国商人撤离时的状态。</p><p class="ql-block">现岛上的小木屋完好,曾留给猎人的住,现在有时也是公务人员的临时落脚点。</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张照片是我们同行朋友的妈妈,看到木头上有铁钉,怕万一有人踩到,给它翻个面塞设备边,点大大的赞👍</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莫纳科冰川(Monacobreen)与德克萨斯小屋 (Texas Bar)</p> <p class="ql-block">上午:清澈的蓝天下我们开启了一天的原始、难忘的美丽的徒步探寻:前往德克萨斯酒吧,废弃的捕猎者小屋,这里曾有一猎人生活30年,现在也给公务人员短暂停歇。沿途苔原在夏天展示了令人惊叹的野花、苔藓、黄色石斊、北极鼠耳等各种贴着地面的粉红色、黄色、紫色、白色的精致花朵,给极地夏天增添了一抹浪漫。</p> <p class="ql-block">这些贴地生长的苔原植被,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也努力绽放,随后的极夜,它们将被冰雪和黑暗吞噬</p> <p class="ql-block">我们船的部分勇敢者参加了一个真正的北极仪式:在极地跳入</p><p class="ql-block">冰冷的海水。快速下海快速游泳再冲刺回到岸上,他们享受着这种与北冰洋融为一体的兴奋。</p> <p class="ql-block">下午,乘坐冲锋舟冒险前往最活跃的摩纳哥冰川之一潮汐冰川,搭乘冲锋舟游览 莫纳科冰川(Monacobreen)——这是斯匹次卑尔根最具代表性的冰川之一。冰川以摩纳哥的阿尔贝一世亲王命名,以纪念他在1898至1907年间对该区域的海洋考察与绘图工作。</p><p class="ql-block">冰川前端延伸至海峡,宽度达5公里, 高耸的蓝冰墙上与大海相遇,冰川不时发出吱吱声,那是裂缝和冰碎裂,冰崩时雷鸣般的轰鸣进入峡湾,为安全,我们必须远距离观看。</p><p class="ql-block">野生动物比比皆是;一只髯海豹懒洋洋地躺在浮冰上,而黑色的海豹在水中快乐游动,还不时冒头打招呼,成群数万的北极燕鸥、三趾鸥象牙鸥 等在此栖息,飞行,颇为壮观。</p><p class="ql-block">特别说说北极燕鸥,它是迁徙距离最长的鸟类之一,每年往返于北极和南极之间。繁殖季在北极地区,冬季则飞往温暖南极,单程距离可达1.8万公里以上,一生飞行距离相当于往返月球2-3次。</p> <p class="ql-block">第一张放大看有无数鸟,第二张是冰崩瞬间抢拍</p> <p class="ql-block">1、2、3是髯海豹,4、环海豹,5、6是三趾鸥</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探索奇妙而独特的浮冰区</p> <p class="ql-block">Ortelius船破冰到达了海冰区,行驶到达北纬82°05,’050N / 东经022°42,’363’E,我们船已深入北极深处,距离极点仅800多千米。探险队员一部分在酒吧给我们进行北极熊、北极冰盖、冰川、北极鸟类不同内容的丰富的讲座,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知识。 驾驶室船长和探险队队员们一直在用双筒望远镜在冰区不停地寻找生命迹象。</p><p class="ql-block">在讲座之间,我们欣赏海冰的美丽景色,下午一只北极熊突然出现,这小北极熊一直好奇来回张望我们这移动的庞然大物。大家忙着在外甲板上跑来跑去,尽可能珍惜与熊的相遇,尽管寒风瑟瑟,大家还是兴奋不已,毕竟来北极所有人都怀揣着遇见北极熊之梦!</p> <p class="ql-block">北极冰盖的形成则相对较晚,大约在250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开始出现。今晚9.20分我们到达了肉眼可见北极冰盖的位置,肉眼可见的冰盖,一望无际,北极其实是一个“冰封的海洋”,北极点是一片的冰封净土,只有特殊交通和防护的人员能上去。</p> <p class="ql-block">第五天、托雷尔內塞特& 阿尔克菲耶列特</p> <p class="ql-block">  上午,原计划上岸去Torrelneset,这是一个以海象而闻名的聚集地方。然而,当我们冲锋舟临近时,我们在岸上发现了第二第三只北极熊——临时改为冲锋舟巡航,在允许的安全距离观察熊。也发现了几个海象在近海游泳还追逐我们冲锋舟玩。</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平静而美丽的早晨,大海像镜子一样美,因为熊的到来,海象们流离失所进了附近海滩,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安静的紧张。</p> <p class="ql-block">在拍北极熊和海象</p> <p class="ql-block">不能登陆,就冲锋舟巡航看。因为北极熊陆地速度最快可达40公里/小时,海里会慢很多,万一来追冲锋舟,我们要聚拢,让它感觉我们整体很大。</p> <p class="ql-block">第5天下午,我们乘船前往Svalbard最引人注目的鸟类悬崖之一Alkefjellet。 远望尖锐的玄武岩悬崖,生动无伦。 60多万只的厚嘴海鸭筑巢在狭窄的崖壁上,它们在悬崖上代代延续,海鸭(鸟)、鸟声、悬崖、屎迹组成的这景象,壮观无比。随着游轮接近,我们发现一只北极鸥在海岸线上盘旋,寻找可以偷袭的蛋。 我们目睹了整个偷蛋和海鸭妈妈追赶可恶的燕鸥的过程。自然界生存是原始和无情的丛林法则。</p><p class="ql-block">厚嘴海鸭是北极标志性鸟类之一,会游会飞会潜水(最深6米)</p> <p class="ql-block">第一张图中间白色三脚架架着科考的鸟类探测器</p> <p class="ql-block">偷蛋全过程,第三、四张可看到后面绝望追赶的妈妈和愤怒的眼神</p> <p class="ql-block">第六天、森德內塞特&迪斯科湾</p> <p class="ql-block">上午,我们登陆在Sundneset海滩,那里雪山、平原和山谷。 苔原上盛开着小花,驯鹿皮毛、骨头和鹿角散落在风景中;显然,是北极熊和北极狐的觅食地点。</p><p class="ql-block">我们选择long hiking (长途徒步)我们爬雪山过草地,一路上,遇到许多驯鹿,这里地势凹洼,积雪融化苔原地植被茂盛,开始还开心的走着,脚下很有弹性,很快不幸来了,好多人陷进沼泽,互帮互助中终于全部通过这片苔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步行到山谷,我们又遇到了北极狐(北极狐冬天全身雪白,夏天皮毛会有黑灰参杂),我们都看到了它仍然厚厚的皮毛和煤黑的眼睛看着我们。此时瞭望的探险队员来电,发现北极熊马上撤退。</p> <p class="ql-block">在制高点警戒的探险队员无限电话告知紧急撤退,1公里外发现北极熊,视力好的边走边用眼睛和望远镜看见第4、5只北极熊,探险团队发出的指令,只有两个关键词:Keep moving~ Keep moving ,虽然看着北极熊很远,但以北极熊的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真要冲锋起来,1-2公里距离也就2分钟时间吧,众人按指令迅速撤离快速到岸边后,回望探险队长一人断后,在高处仍用望远镜瞭望。冲锋艇已经就位,连平时堆在大包里一起的救生衣也一件件平摊在地上,按流程一人一件,一艘艘冲锋舟快速开回到大船上。有序顺利的完成了大撤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前往迪斯科湾(Diskobukta),在冲锋舟上我们发现了一只北极熊妈妈和她的幼崽,看到他们越过山脊来到海象歇息地,哈哈,我们好幸运,遇见第6、第7只北极熊,今天的登陆计划调整,改用冲锋舟从安全距离观察熊、海象和麋鹿。海象聚集的海滩上,北极熊走进海象,公海象在外围将母象和小海象保护在里面,并且往后稍退了一些,有的海象被赶进水里了。海象在水里比在陆地的灵活度更好,游泳速度也更快。 海象皮有5厘米厚,而且成年公海象重量可达1500公斤,是北极熊的两倍多,北极霸主的北极熊不是饿急了,一般不会与海象搏斗的,但 空气中还是弥漫着一种安静的紧张气氛。不远处的山上麋鹿也事不关己的静静吃草,海鸟也在看热闹,原来它们速度比北极熊都快,所以不怕。哈哈,北极熊在海象周边转了几个来回,索性睡觉了,北极无战事。1个多小时后我们悄悄撤离了,几只海象却跟着我们船,各种卖萌。他们能把自己从水里抬出来似乎在打招呼,这让我们感到惊讶,真不想离开。 </p><p class="ql-block">回到船上,艾米丽讲座是关于驯鹿的知识,特别是驯鹿如何将-40度冷空气变暖,因为鼻腔有热量交换功能:驯鹿的鼻腔又长又弯曲,鼻腔内壁有丰富的血管和褶皱,能增大空气与黏膜的接触面积。当冷空气进入鼻腔时,黏膜血管中的温暖血液会与冷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冷空气被加热,经过鼻腔初步加热后,进入气管和支气管,这些部位的黏膜也会进一步对空气加热,确保到达肺部时的空气温度接近体温,当外界气温低至-40℃时,经过驯鹿呼吸道加热后,进入肺部的空气温度可接近体温(驯鹿正常体温约38-39℃),温差可达近80℃。这一高效的热量交换能力,是驯鹿适应北极极端寒冷环境的重要生理特征。圣诞老人的所有驯鹿都可能是雌性。</p><p class="ql-block">Hazel传授了丰富的关于海象的知识。海象是一种生活在北极海域的群居哺乳动物,成年雄海象体长可达3.5米以上,体重超1.5吨。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嘴边有一对长长的獠牙,可达数十厘米,既用于挖掘海底贝类、攀爬冰面,也能作为防御武器。海象的胡须通常有400-700根,分布在嘴边围绕着鼻子。海象视力欠佳,其胡须布满神经与血管,极为敏感。在海底觅食时,能通过感知水流动向、猎物活动产生的细微振动等,精准探寻和辨别贝类、虾蟹等食物,帮助海象在黑暗或混浊的水中确定食物位置。还可以帮助海象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探测潜在的威胁,如在冰面裂缝、水流变化以及天敌靠近时,触须能提前感知。海象皮非常厚,可达到4厘米,北极熊都很艰难对付它。</p> <p class="ql-block">海象追着冲锋舟嬉戏</p> <p class="ql-block">第七天、布格湾(Burgerbukta)与鹅湾(Gashamna)</p> <p class="ql-block">第7天上午,前往布格湾(Burgerbukta),以奥地利摄影师兼画家名命名,它位于Hornsund湾的底部,周围环绕着雄伟的裸露岩石悬崖。我们看到了瀑布,其中一些是红色的,可能是因为它们含有铁矿石。</p><p class="ql-block">这里颜色很美,冰山的蓝色,雪的白色,山上的岩石的黑色,不同类型的鸟类自由飞翔,因为天气阴天,大自然呈现的如水墨画般的美!这也是行程中最冷的一次,好多人手已不听使唤了。</p> <p class="ql-block">第7天下午,Gåshamna。 我们来到了一个荒凉的港湾,但在17世纪,它曾经是一个捕鲸站。数量巨大的鲸鱼骨头散落在绿色的苔藓毯上,这里曾经有血腥的历史,利欲熏心的捕杀掠夺曾使北极的鲸鱼几乎灭绝,他们又转战南极,1982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决定于1986年开始禁止商业捕鲸。</p> <p class="ql-block">特别的晚餐:BBQ</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晚餐在直升机飞行甲板上,天空是我们的天花板、山脉</p><p class="ql-block">冰川是墙壁!烤鱼、烤牛排、烤鸡、素菜、水果、啤酒、红酒、饮料等等 丰富的烧烤加上热情奔放的音乐和舞者,一个惊喜的生日蛋糕,超燃开心的一夜!</p> <p class="ql-block">第八天、班姆瑟布(Bamsebu)与沃索尔湾(Varsolbukta)</p> <p class="ql-block">第8天上午:我们登陆班姆塞市(Varsolbukta),这又是一个古老的捕鲸站,但专门用于捕猎白鲸。还 留有捕鲸船、捕猎和加个工具、白斑骨骼。 </p><p class="ql-block">因为对捕鲸的禁止,这里又回复北极该有的模样,又看到了驯鹿,苔原上的花、苔藓和地衣,展示了现在原始的美。</p> <p class="ql-block">第二张的小屋窗户都被钉死了,而且铁钉头朝外露出,据说是防止北极熊推窗进来,这里也曾是熊常出没之地啊……</p> <p class="ql-block">第8天下午:我们登陆沃索尔海湾(Vårsolbukta),这里很平坦,1908年至1910年间 曾经有人在这些地区寻找黄金和铂金,但没有什么成功。我们也来探宝了,只发现散落的好像小马车残骸。当时建造的三栋房屋仍在。</p> <p class="ql-block">今天特别开心,探险队员送给我一个北极海螺</p> <p class="ql-block">晚上11点多钟,下了小雨,天空出现了一道漂亮的彩虹🌈</p> <p class="ql-block">第九天、普勒皮滕(Poolepynten)与阿爾科霍爾內特(Alkhornet)</p> <p class="ql-block">第9天上午,我们登陆普勒皮腾(Poolepynten),探险队员告诉我们要用手臂保护好头,我们将经过北极燕鸥孵鸟地,它们对入侵者会攻击,果然遇到,我们快速离开,来到了一处海滩,20多只海象在这里休息,海象是优秀的游泳者,但在陆地上又慢又笨拙。它们是社会动物,成群地聚集。这是我们在岸上与海象10几米的距离的观看,海象,一个靠着另一个,没有理会我们,时不时伸个懒腰。我们在海湾1个多小时后准备乘坐冲锋舟回大船,突然发现 他们中的几只海象向我们游来了,并与距离我们1-2米处在岸边打滚儿,也许在用它们的方式说再见,好感动啊!</p> <p class="ql-block">北极燕鸥每年7月在北极繁殖季,如果有生物入侵孵鸟巢穴的范围,立马起飞~盘旋驱赶无效后,悬停攻击,哪怕是北极熊!我们人类也一样被攻击!</p><p class="ql-block">北极燕鸥有30年寿命,繁殖季在北极地区,冬季则飞往南极海域,单程距离可达1.8万公里以上,一生飞行距离相当于往返月球2-3次。被称为迁徙之王!</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结束北极行程最后一天,海象游到我们身边打滚撒娇送行</p> <p class="ql-block">第9天下午,我们到达了阿科霍尔内特(Alkhornet),这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观察了无数的鸟类</p><p class="ql-block">苔原上最近距离一次接触驯鹿,还有北极狐狸抓住了一只鸟,时不时地停下来咬一口。</p> <p class="ql-block">最后照片是我捡到了一块与我们船型很像的一块石头,我决定与海螺一起带回来。</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次冲锋舟回程</p> <p class="ql-block">第9天告别宴,回到船上最后一餐,船长特意准备鸡尾酒,饱含深情的告别词、展示了这十天行程的精彩照片和视频,船长行驶团队、探险员团队、酒店服务团队、餐饮团队都一一来告别,全船都报以热烈鼓掌感谢他们的服务! </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晚的晚上10多钟,船上又响起探险队长的广播,三点中方向发现鲸鱼,大家又冲向了六层甲板,长枪短炮和手机齐上阵,我没有拍鲸鱼,途中看多了,我拍了想留下我们刚熟悉的船友们的身影。大家都依依不舍在咖啡吧聊着、互相留着联系方式。这一天真是太美好了:北极环斯瓦尔巴群岛的最后一笔,是大自然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海象悄悄跟着我们游,停在我们登冲锋舟的岸边打滚儿;比如北极狐外出打猎、然后又在面前大快朵颐,比如驯鹿走到离我们只有三米远的地方吃草,比如海豹在石头上凹造型,比如刚刚鲸鱼来告别,比如苔原植物不到一年的生物周期,依然贴着地面倔强的开花、生长……我们想起,也该去与午夜阳光做个告别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每次船上广播响起大家跑出去长枪短炮拍到的弓头鲸、白鲸的照片,一起发了。</p> <p class="ql-block">去北极从一开始想见北极风光见北极熊,到今天完成了所有行程听了船上各种讲座后,我不禁感叹:我作为地球妈妈的一员,要善待、敬畏、感恩世上的一切,带着敬畏活,带着力量闯,便是对生命最好的注解。在结束行程最后一天凌晨12点,我去甲板拍了与午夜阳光的剪影照,别了,北极!</p> <p class="ql-block">十、船回到朗伊尔城,大巴分批送我们到机场,依依惜别北极</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一、南极和北极有什么区别❓</p><p class="ql-block">·南极是大陆;北极是海洋,北极点附近一片冰盖,</p><p class="ql-block">·南极属于全世界🌏,没有主权国;北极有主权国家(分属于挪威、丹麦、冰岛)</p><p class="ql-block">·南极只有苔藓地衣;北极有植被,贴地鲜花和草、苔藓地衣。</p><p class="ql-block">·南极动物蠢萌活泼不怕人;北极神兽高冷神秘具有攻击性,必须持枪进入。</p><p class="ql-block">·南极无常住人口;北极有因纽特人和原住民文化</p><p class="ql-block">·进南极圈很难(90%南极游客都没有进圈),进北极圈相对比较容易。</p> <p class="ql-block">二、北极的极昼:地球在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时,还绕着自身倾斜的地轴旋转,地轴与其垂线形成一个约23.5°的倾斜角。这使得在一年的公转过程中,有6个月时间北极会朝着太阳,从而出现连续白昼的极昼现象。我们现在去正处于极昼,太阳似乎始终在天空徘徊,虽有微小的位置变化,但不会真正落下,晚上12点午夜时仍在天上,称为午夜阳光。</p> <p class="ql-block">三、我们这次是国际邮轮,有几十个国家游客,中国有40人,都是自由行,没有组织,好多的协调沟通工作蔡旭从上船、领鞋、餐饮等主动承担起了;船上也没有完整的中文服务,除了上船第一课安全讲座和张贴的每日行程表外,关于北极的历史、探险家和科考、冰川、各种动物、植物等等的讲座和每日总结和第二天安排会都是英文,借助翻译软件和他们PPT图片还是一知半解。好多人着急之时,船上的年轻人们担当上了,刘小枣和Frank 主动担当同声翻译,蔡旭、Peter、黎瑾等其他一些年轻人在行程中即时翻译探险队员们导游,晚上各公共场所也是非常好的交流沟通渠道;初夏、爱鸟和爱植物的小伙伴们分享照片和知识,到处有互帮互助,有这么好的团友一起,使行程非常愉悦和充实。谢谢所有热心有爱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四、今年斯瓦尔巴新规,7月份之前离北极熊要500米;7月1日-2月28日离北极熊要300米,所以要带上高倍望远镜更好。</p>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2-7.21日,我们完成了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所以预定行程,这是一次愉快的体验,谢谢Oceanside公司的Ortelius 船全体人员!谢谢同船朋友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