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视渼陂古村(江西吉安)

中土

<p class="ql-block">  渼陂古村座落在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古村以明清建筑为基础,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  那是在今年六月中旬未的一天,进入古村落,广场上矗立的牌坊,颇有复古风味。</p> <p class="ql-block">  入村后即见永慕堂,它是渼陂古村的一个总宗祠。始建于南宋初年,毁于元朝,明朝重建,清朝加建的,是明清结合式的风格,重修的时候正好是慈禧执政,上面的飞檐翘角是“凤在上,龙在下”,正面是“翰林第”牌。</p> <p class="ql-block">此祠之前方红四军总部遗址。</p> <p class="ql-block">  古巷曲折,高墙夹峙,墙壁上斑驳的印痕,是时光的刻刀留下的深深浅浅,摄影师在捕捉入镜之照。</p> <p class="ql-block"> 流徜的富水河风光秀丽,养唷一方人士。</p> <p class="ql-block">  清代,渼陂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陂头街盛极一时,南北日杂、苏洋广货、进口药品,无所不有。每逢墟日,四方客商云集,富水河上商船竞发,吉安、赣州等地的客商都时常来陂头街进货。</p> <p class="ql-block">  古街全长900米,建于明朝,是商业文化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昔日的小码头,不热闹了,但美人焦依然火辣绽放。</p> <p class="ql-block">  渼陂现有民居,大部分为清代和民国初年建筑,古民居相对集中,这些民居几无后代大规模的修整,尤为可喜得以按原貌保存数百年后的今天。</p> <p class="ql-block">  街头巷尾,遇见了八十四岁的老者在作画,给他拍照不拒也不喜,可见民风淳朴,不愧为庐陵文化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  二七会议,是指1930年2月7日至9日,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和红五、六军军委在江西吉安陂头召开的联席会议。毛泽东在7日作了《关于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报告。会议将红四军前委改为总前委,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  二七会议前后赣西南革命报据地态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曾山,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解放后任上海市副市长,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交通部部长,内务部长,1972年因病在北京逝世。这里就是“二七”会议期间曾山工作生活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影响一代人的电影《闪闪的红星》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现还保留的电影场景。</p> <p class="ql-block">  古时绣球楼有传说,现供人们娱乐的一个场所。</p> <p class="ql-block">旧戏台现已改为食肆。</p> <p class="ql-block">  知青们曾居住过的地方,为知青在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赢得了庐陵文化村一席之地而喝采,致我们逝去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  能在摄影地看一场电影也不错,可惜的是,我们没时间。</p> <p class="ql-block">  中国“万岁军”——38军军长梁兴初中将的旧居,梁必业中将,梁仁芥少将,三位将军都是55年第一批授衔的,而且都是受当时在这里召开的著名的“二.七”会议和红军活动的影响,同年参加红军,投身革命,又在55年同时授衔,这在全国颇为罕见的,还有一位是2000年授衔的少将——梁必骎。</p> <p class="ql-block">  路过文昌阁,过饭点了,没进去, 抱有遗憾。</p> <p class="ql-block">  渼陂一词原为陕西户县古湖泊名,南宋初年,北方饱受兵乱,户县人梁仕阶带领族中子孙迁徙至江西,因怀念故乡,故以渼陂为村名,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庐陵文化第一村。再见渼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