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个头娇小的红头长尾山雀是深受拍鸟爱好者喜欢的小小鸟。它们的长相,像刚勾完脸的京剧武生,顶着一团朱红顶冠,自额间铺展至后颈,恰似点染了胭脂的额妆。雪白脸颊衬着一道墨黑贯眼纹,从喙根划向脑后,活脱脱武生脸上的“勾脸”,英气逼人。虽然它个头比麻雀还小,却随时随地精神气十足,挺着玲珑胸膛,蹦跳间总昂着头,那身红黑相间的羽衣油亮紧致,一举一动都带着股京剧舞台上的威武神气,拍下来不管哪个角度都是漂亮的亮相。因此被爱鸟人士亲切称呼为“小红头”。</p> <p class="ql-block">红头长尾山雀是十分活跃且爱抱团的小型鸟类,常结群穿梭于树冠层,啄食松毛虫、蚜虫等昆虫,偶尔也啄食植物种子。它们动作敏捷如跳豆,在枝叶间翻腾跳跃时,长尾羽像舵般灵活调整平衡,一边觅食,一边发出类似“滋滋滋滋”或“唧唧唧唧”的鸣声,像一串密集微型小铃铛快速振动发出的声响,清脆、细碎、快速、热闹,充满活力,此起彼伏,在树林灌丛中非常容易辨识。</p> <p class="ql-block">红头长尾山雀的分布横跨我国东部至西南,北抵秦岭,南达华南,西至四川、云南。它们偏爱针叶林、混交林及竹林,尤其喜欢林缘和次生林带,在一些城市的公园和绿化带的茂密树丛中也能见到。它们对栖息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只要有丰富植被提供食物和隐蔽处,便能安身。</p> <p class="ql-block">“小红头”们的繁殖期为每年3-6月,雌雄共同筑巢,巢呈球形,用苔藓、蛛丝编织,隐蔽在树杈或灌丛中。每窝产卵5-8枚,孵化约16天,雏鸟破壳后亲鸟共同育雏,20天左右幼鸟离巢。目前种群数量较稳定,未被列为濒危物种,但栖息地碎片化对局部种群有潜在负面影响。</p> <p class="ql-block">作为典型的森林食虫鸟,红头长尾山雀是生态系统中的“灭虫能手”,对控制林业害虫、维持森林健康意义重大。其鲜亮的羽色和活跃的习性,也使它成为生态指示物种,种群状况能反映栖息地的生态质量,保护它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环。被国家列为三有保护动物。</p> <p class="ql-block">拍摄红头长尾山雀颇具挑战性。因为它们体型娇小,动作极快且不停移动,难以对焦;常藏身茂密枝叶间,光线条件差;对人类较敏感,稍近便飞离。拍摄时机是趁它们觅食活跃时,注意隐蔽接近,用长焦镜头和高速快门才能捕捉到它们灵动的瞬间。以上照片拍摄于成都市和青城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