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由于全国现存元代以前木构建筑总量的75%都在山西,而全国仅存的四座唐代建筑全部都在山西,八大辽构有三座在山西,所以就有了“地上文物看山西”一说。山西的古建涵盖了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各时期,整个三晋大地如同一座硕大、浩瀚的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尽管我们多次去过山西,比如大同、浑源、应县、平遥、太原、运城……但基本上都是去看大院儿、去一些著名的景点,却忽略了山西各县市保留下来的不同朝代、风格各异的庙宇楼阁。这次我们到山西,就是专门去看古建,计划从晋北到晋南、自晋东到晋西,将比较有特点、比较知名的古建捋着走一走,充实自己、长长见识,开开眼界。</p><p class="ql-block"> 第七“乐章”,山西长治。长治古称上党、潞州,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东倚太行山,西屏太岳山。周显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48年)韩国在此首置上党郡;明嘉靖八年(1529年),取“长治久安”之意得名长治。掐指算来,长治也有近2500年的历史了。历史的久远,造就了灿烂的文化,也留下了众多古迹,观音堂便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观音堂山门。长治观音堂创建于明万历九年至十一年(1581—1583年),清代屡有修葺,已有400多年历史。观音殿内满天描金彩绘的彩塑、悬塑异常精美,儒释道三教和谐同处。小小的殿堂内,现存约500尊塑像,有佛教中的“三大士”,有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儒、释、道三教鼻祖,有罗汉有菩萨有神仙,有花草有动物有故事。总之,有极乐世界一切的美好!这里被称为“悬塑瑰宝”。</p> <p class="ql-block">文保碑。</p> <p class="ql-block">山门处的狮子为明代遗存。</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山门背面的戏台。</p> <p class="ql-block">戏台的彩绘与脊饰。</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及钟楼。</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悬山顶建筑,面阔三间。</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像,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彩塑造型威严,色彩鲜艳,是明代彩塑的代表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四大天王分别手持不同法器,象征“风调雨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象征“风”);东方持国天王抱琵琶(象征“调”);北方多闻天王举宝伞(象征“雨”);西方广目天王握蛇或龙(象征“顺”)。</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又称正殿或主殿,单檐悬山顶。观音殿与整个寺院同为明代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建成。门楣上悬挂的“观音堂”三个鎏金大字的匾额,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诰封兵部侍郎郜钦所题。</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殿顶的黄绿两色琉璃吻脊,纹饰为蟠龙与西番莲纹样,形象逼真,典雅大方,属明代遗物。</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漂亮的砖雕、木雕及斗拱。</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前的侧柏。侧柏的树龄达1100年,树高15米,见证了观音堂400多年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内三面墙壁及屋顶梁架上、门窗顶部,皆是描金彩绘的泥胎彩塑、悬塑。小小的三间殿堂内,现存明代塑像约500尊。彩塑、悬塑相间,儒、释、道三教共融,或坐坛上,或依山墙,或悬椽望。殿内彩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层次清晰,雕塑手法细腻,色彩艳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殿内正中的佛坛上,是佛教中的“三大士”,即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三位菩萨后面的正壁则是取自《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关于善财童子四处拜师求教、历访五十三位“善知识”的五十三参、即生成佛、灵山会等佛教故事。</p> <p class="ql-block">主殿正东台上塑有三尊高约2米的菩萨像,分别为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居中,头戴宝冠,身穿通肩大袖衫裙,右手置于曲居于莲蓬的右腿之上,左臂下垂,左腿向前踏在坐骑朝天吼背部一莲篷之上,面部表情恬静自然;文殊菩萨居左,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前面是象征智慧、辩才锐利、威猛的坐骑青狮;普贤菩萨居右,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前面是代表其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坐骑六牙白象。</p> <p class="ql-block">观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p> <p class="ql-block">普贤菩萨。</p> <p class="ql-block">当心间正面后金柱顶部,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儒、释、道三教鼻祖共坐中央。释迦牟尼居中,老子、孔子分列左右,体现了自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共融的文化现象。释迦牟尼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为“说法像”;老子为道长装束,仿佛在讲经论道;孔子儒生服饰,正襟危坐向从众弟子讲学。大梁和平梁上,巧妙地利用梁架的高差塑出金碧辉煌的楼阁,以西方极乐世界为题材,数十位佛端坐其中。</p> <p class="ql-block">殿内两侧的佛台上,分别塑十八罗汉,有睡罗汉、哑罗汉、静罗汉、长眉罗汉、伏虎罗汉、弥勒罗汉、病罗汉等。罗汉之上为二十四诸天尊神,二十四诸天为包括四大天王在内的佛国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观音堂内壁三层塑十二圆觉菩萨,南北各六尊,分别乘坐白象、青狮、麒麟等瑞兽。由于历史原因,现十二圆觉菩萨中有五尊头部已失(南一尊,北四尊)。十二位菩萨分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p> <p class="ql-block">在十二圆觉菩萨再往上的第四层,南壁为道教人物故事,有玉皇大帝、西王母、八仙等;北壁为儒教人物,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在殿的门窗之上,南面有道教中最著名的八仙庆寿和唐王接经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玉皇大帝。塑于南次间正面(东壁)的顶部,位于文殊菩萨华盖的上方。在高大的楼阁中,玉皇大帝身着长袍,头戴官帽,手持笏板,端坐其中。威严肃穆,双眼正视前方,一副关注世间万物、洞察天上人间一切变化的神情。整个建筑金碧辉煌,门柱双龙盘绕,气势恢弘。</p> <p class="ql-block">八仙庆寿。</p> <p class="ql-block">最上面是王母娘娘。西王母在道教中是掌管女子得道成仙的最高女神。神号为“太真西王母”,是太阴之精,女仙之宗,与太阳之精东王公相匹配,共理阴阳二气。西王母在民间被称为王母娘娘,也是长寿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老子,右侧为孔子。</p> <p class="ql-block">殿内梁架上也满是彩塑。</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诸天。位于南、北供台的第二层即十八罗汉的上部。他们均为站姿,身躯略微前倾,神态各异,塑造十分精美。二十四诸天是佛教的护法神群体,主要职责为护持佛法。</p> <p class="ql-block">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儒教至圣先师。位于释迦牟尼佛右侧,端坐于祥云之上。左右两侧有四位弟子。右侧后上方塑有“贯古今”,左侧后上方塑有“配天地”。</p> <p class="ql-block">老子。道家学派(道家学说)创始人。其核心主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位于释迦牟尼佛左侧,端坐于祥云之上。在其前后两侧各站立一位弟子共四人。右侧塑“道德至尊”,左侧塑“出三界外”。</p> <p class="ql-block">灵山一会。发生于云南大理的鸡足山。鸡足山自古就是与五台、峨眉、普陀、九华齐名的佛教圣地,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以迦叶道场驰名中外。鸡足山由于灵山一会、佛祖拈花、迦叶入定、待慈佛降世等众多神话般美妙的佛脉传承史事被载入了中国佛教史册。</p> <p class="ql-block">骑狮子的文殊菩萨。</p> <p class="ql-block">道教仙乐。位于南壁第四层西侧。不同的人物手里持有不同的乐器及手持彩旗。人物中持有的乐器有:笛子、鼓、埙、唢呐、长号等,其后跟有不同形象的出行人物。表现的场景实际上就是上党地区的“八音会”,这为研究上党地区明代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提供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王母娘娘。</p> <p class="ql-block">殿内游客多,光线昏暗,拍摄效果欠佳,权当留个影像吧。</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别致的山影。</p> <p class="ql-block">瘟神阁。明万历九年(1581年),山西长治发生大规模疫情,民众在观音殿旁修建瘟神阁以祈求驱除瘟疫。</p> <p class="ql-block">瘟神阁为一座两层的砖砌阁楼,阁内供奉的瘟神包括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等五位司瘟疫的神灵。但此阁并未开放。</p> <p class="ql-block">瘟神阁后墙上镶嵌着“紫气东来”。</p> <p class="ql-block">北配殿内关于观音堂悬塑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序。</p> <p class="ql-block">儒。儒教,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天子为宗教领袖,以孔子为先师,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神道设教。儒教正统始自汉武帝独尊儒术,汉灵帝正式把儒教定为国教。汉代末年被奉为官学,其后各主要朝代或历史时期,都是官方指导思想。儒教有着显著的中国文化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释。佛教,由印度人释迦牟尼于公元前六世纪到前五世纪创立,大约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流行,唐朝时达到鼎盛。 </p> <p class="ql-block">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p> <p class="ql-block">道。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许多人称其为“本土宗教”。道教对我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 </p> <p class="ql-block">西大乘教。明英宗(1436—1449年在位)亲征瓦剌时,吕祖化为疯婆,当路劝阻,不果。后英宗于土木堡(察哈尔怀来县西)兵败被俘,吕祖为帝送饭果腹,掘泉止渴,于帝被释还朝途中,复劝帝闭口藏舌。及帝复位,于京郊黄村敕建保明寺(即顺天保明皇姑寺),供养吕祖菩萨,为西大乘教所在地。明世宗嘉靖年间,朝廷毁此寺。</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观音殿内塑像的做法,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和位置,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塑造了一组又一组的人物塑像,把小小的三间观音殿渲染成佛国净土、道家仙境、 儒家圣殿。 </p> <p class="ql-block">观音堂被民间称为“全神庙”,反映了明代上党地区宗教与民俗信仰的多元性。</p> <p class="ql-block">观音堂内的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有不少古寺庙中保留有悬塑,但最著名的悬塑主要集中在山西,而每座寺中的悬塑都各具特点,展现了明清时期悬塑的巅峰技艺。</p><p class="ql-block"> 比如被誉为“中国悬塑艺术绝唱”的隰县小西天,以明代悬塑著称,大雄宝殿内密布千余尊彩塑,高者3米,小如拇指,金箔贴饰,历经400年仍光彩夺目。其悬塑前倾设计可自然避尘,悬塑以多层重叠、金碧辉煌的立体效果,成为明代佛教彩塑的巅峰之作;</p><p class="ql-block"> 又比如被称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的平遥双林寺,以动态悬塑闻名,千手观音法器各异,十八罗汉神态生动,衣带飘动如临其境,展现了泥塑的叙事性艺术。千佛殿内500尊彩塑与悬塑浑然一体,形成了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 再比如融儒、释、道三教代表人物于一体的长治观音堂,在30平方米的殿堂内汇聚儒释道三教彩塑,2米高的观音与2厘米的童子共存,二十四诸天造像细节精致,色彩艳丽,成为了明代上党地区宗教融合的典范,被誉为“立体神佛空间”、“悬塑艺术宝库”;</p><p class="ql-block"> 而位于陕西蓝田的水陆庵,是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代表了中国悬塑艺术的杰出成就,与山西的三处悬塑并称“中国四大悬塑”。</p><p class="ql-block"> 藏在长治市一个新建居民小区旁的观音堂,小庙不大也不起眼,却有着可以比肩隰县小西天的悬塑瑰宝!满堂的悬塑造型精美,结构设计精妙,制作手法精湛,尤其是将儒、释、道三教共融,再加上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使这座小小的殿堂成为了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注:文中关于悬塑及古建的知识参考寺中说明。</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