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国培计划(2025)”农村体育特色学校校长专题培训班-潍坊研修简报第2期(8.2-8.3)

砖中王永辉

<h3>2025年8月2日至3日,安徽省“国培计划(2025)”农村体育特色学校校长专题培训班在山东潍坊继续进行。齐鲁师范学院特邀国内权威专家和体育名师,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互动共创等形式,为100名参训校长提供了一场思想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术盛宴。 <br><br></h3> <h3>【思想引领】教育家精神唤醒教师生命自觉 <br>  8月2日上午,齐鲁师范学院刘文华教授以《幸福做教师:走向教育家精神的生命自觉》为题,从“科瑟根洋葱模型”切入,剖析教师幸福感缺失的深层原因。报告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为镜,提出名师成长的“三路径”: <br>- 理智取向:强调通过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学习而获得专业发展;<br>- 反思-实践取向:强调通过反思性实践、在理解体悟中获得专业发展; <br>- 生态取向:强调通过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br><br>  刘教授寄语校长:“教育不是赶路,而是扎根。唯有思想的觉醒,才能避免在葳蕤森林中迷失方向。” </h3> <h3>学员导课</h3> <h3>学员发言</h3> <h3>【痛点破解】从职业倦怠到专业突围 <br>  8月2日下午,李岩副教授以《新时代农村体育教师发展支持》为题,直击“三倦怠”(身体、情绪、发展)痛点。在“教师画像共创”环节,学员们以绘画形式呈现本校体育教师生存状态: <br>  <br>  李岩教授结合画像,从社会认知、政策落地、学校管理、个人能动四维度开出“突围处方”:以师德师风为基,构建“政策-学校-教师”三维支持系统。 </h3> <h3>集思广益创作中</h3> <h3>解读画像</h3> <h3>【政策落地】从国策到课堂的“最后一公里” <br>  8月3日上午,苏州大学樊炳有教授以百年学校体育史为轴,解析“双减”背景下体育政策的刚性要求。针对“政策悬浮”难题,提出“三转化”策略: <br>- 目标转化:将“健康第一”细化为“每天一节体育课”等可测量指标; <br>- 内容转化:开发“农耕体育”“民间游戏”等乡土课程资源; <br>- 角色转化:体育教师从“技能传授者”升级为“健康工程师”。 <br><br></h3> <h3><br>【资源整合】家校社协同的“体育教育共同体” <br>  8月3日下午,全国家庭教育高级讲师、东营市教书育人楷模温小敬老师做了《“合”力共筑,“育”见未来:体育教育合作项目设计与实施 》讲座。该讲座紧紧围绕体育教育资源整合与合作这一主题,通过案例详细为大家讲解了合作模式探索项目 目标设定方案 规划设计等 环节。她通过现场调查的形式, 了解当下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给出了解决当下学校资源匮乏 的方法和路径 。<br><br></h3> <h3>【学习感悟】 <br> 有幸投身安徽省国培计划体育校长专项培训,于潍坊开启的这场研修,恰似一场及时雨,润泽了我对体育特色教育的认知。专家讲座如明灯,照亮体育课堂以学生为本的改革方向,更让我明晰校长肩负教育家精神引领学校发展的重任。潍坊学校体育信息化之高效、文化浸润之深远、家校社协同之紧密,无不令我赞叹。界首第三小学毗邻新体育馆,优势显著。未来,我定以“健康第一”“快乐体验”为帆,精心构建“快乐体育”课程,全力打造“智慧体育”场景,深度推进“教体融合”,让体育成为三小腾飞的强劲羽翼。<br> ——界首市第三小学 郭力 <br><br> 樊教授的政策解读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了我们‘想落实却不知如何下手’的困惑。<br> ——界首市砖集中心学校王永辉 <br> <br> 今天聆听“农村体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正为乡村体育教育注入崭新生命力: <br>1、AI技术弥合资源鸿沟<br>“AI体育镜”与智能运动手环构建起低成本、轻量化的智慧课堂。双师模式下,远程名师动作指导与本地教师组织管理相结合,有效破解了专业师资短缺困境。 <br>2、场景创新激活传统项目韵律操、跳绳等特色运动通过姿态识别技术实现实时动作纠偏,运动数据平台自动生成个性化训练方案。篮球架搭载的智能感应系统,让简陋场地焕发科技魅力。 <br>3、数据驱动精准育人<br>心率监测与运动负荷分析让“野蛮体魄”走向科学化。课后运动处方推送、体质健康动态档案,使“一人一策”的体育教学在农村成为可能。 <br>我想:当人工智能扎根生活,传统农耕文明孕育的体育智慧,终将在数字时代绽放新芽。从“汗水体育”到“智慧体育”,数智赋能正为农村孩子打开通向未来的运动之门! <br>  ——太和县胡总镇中心学校 许振东<br><br>  今天有幸聆听学习了魏中礼老师《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计划》一课,深受启发。其针对农村校情提出的改革思路,如结合乡土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利用简易器材创新教学方法等,极具实操性。尤其认同 “以生为本” 的理念,打破传统应试模式,通过分层教学兼顾学生差异,将体育与劳动、美育结合的做法,为农村学校体育改革指明方向。今后工作中,我将借鉴学习经验,盘活本地资源,让体育教学更贴合农村学生成长需求,真正实现以体育人。<br> ——阜南五小张淼<br><br>  李桂梅老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AI智慧体育赋能体育特色学校课堂教学的变革。让我们知晓了未来数字化教师培养的方向,是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国家数字体育工程已列为专项工程,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大家都会是受益者。李桂梅老师结合自己学校的数智技术进行的体育测试,让我们看到了智能教学在教学评中的精准,高效和时效。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是练会的,不是讲会的,练中学,学中练,利用好口诀。也给学员们留下思考,如何让“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中有光”。“知不足奋进,望远山前行”,作为教育人,我们要用心,用情,不忘来时路,孩子们一定会开出理想之花。<br>  ——怀远县唐集镇中心学校运华分校 陈楠<br><br> 二组<br> 2025年8月3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