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盛夏的武汉,白日里烈日炎炎,只能躲在空调房里避暑。傍晚暑气稍散,出门购物时,路过家附近的荣光堂,竟见大门敞开着。这份意外的“开放”勾起了我的好奇,便抬脚走了进去。</b></p> <p class="ql-block"><b> 拾级而上,二楼传来低沉的唱诗声——原来正有宗教活动在进行。轻手轻脚找了个角落坐下,听着悠扬的 hymn(圣歌),看着信众们虔诚的神情,竟忘了这是偶然闯入的空间。</b></p> <p class="ql-block"><b> 后来才知,这座红砖墙、尖拱窗的建筑藏着不少故事。它1931年建成时叫“格非堂”,是为纪念首位进入华中的英国传教士杨格非。这位在汉生活了51年的传教士,不仅传经布道,还创办了仁济医院(今协和医院)和博学书院(今武汉四中),在医疗、教育上留下了深远影响。1951年,教堂更名为“荣光堂”,名字变了,那块刻着建造背景的奠基石却完好保存至今。</b></p> <p class="ql-block"><b> 三层砖木结构的教堂很有特色:底层是办公区,二层礼拜大厅能容千人,三层观礼台用于特殊仪式,高耸的钟楼顶着十字架,哥特式风格在夜色里格外显眼。如今这里仍是武汉基督教的重要场所,年均接待信众超5万人次,2008年还成了市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这场偶然的旁听,像给闷热的夏夜开了扇窗。走出教堂时,晚风带着凉意,红砖墙在路灯下泛着温润的光,忽然觉得,老建筑的魅力,正在于这些不期而遇的故事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