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霍老师去研学之探访刘公岛

秋雨至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跟着霍老师去研学之探访刘公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甲午战争131周年祭</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回眸131年前的今天,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甲午战争全面爆发。</p> <p class="ql-block">  威海之行,红色之旅。乘坐高铁走进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游览国家5A级景区,打卡国家级海洋公园。这里自然风光优美,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刘公岛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人,这里文景观丰富,岛上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更有晚清海军公所、水师学堂等甲午战争遗址,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p><p class="ql-block"> 海浪汹涌,海鸥翔飞。跟随如织的游客,乘坐游船登临刘公岛,感受大自然的造物之美,追寻着那段不屈历史,探寻这座海岛尘封的沉重记忆。</p> <p class="ql-block">  开启红色之旅,行走于蓝天白云与历史烽烟之间。乘坐满载游客的游览观光车,从咸涩的海风中驶向了岁月深处,凝望静默巍巍的英雄雕像,登上威武依旧的定远巨舰,驻足沐浴海风的东泓炮台,触摸斑驳的炮台与铁锚,瞩目青砖黛瓦的百年老建筑,穿行茂盛葱茏的松林,历史的厚重与时光的轻盈在此穿越与叠影。</p><p class="ql-block"> 一座刘公岛,半部晚清史。甲午战争陈列馆以“国殇·1894-1895——甲午战争史实展”为基本陈列,向游览者全面展示甲午战争历史烟云。凝望泛黄的照片,瞩目斑驳的文物,仿佛构筑了历史现场,每一步都踏在民族记忆的深处。一幅幅海战图景穿越时空直击心灵,警醒游览者勿忘国殇。</p><p class="ql-block"> 甲午之败,国殇之痛,无情打碎了大清帝国的“天朝大梦”。方寸之地,宇宙乾坤,狭窄的刘公岛见证了中华民族百余年的梦碎与梦醒、筑梦与圆梦的坎坷而壮阔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威震海疆,定远致远。定远舰是近代中国兴办海防的产物,其成军时的辉煌,体现出国家民族海洋意识的苏醒和萌动,其消亡时的悲壮,折射出那个时代海洋意识所存在的局限。“定远”舰以其不平凡的生涯,昭示着巩固国家海权的重要,阐述着面海而兴、背海而亡的历史真谛。登上这艘曾经的“亚洲第一巨舰”,深情抚摸着这庞然大物,北洋水师将士的英勇与无奈如在眼前。舰首高昂,如歌似泣,诉说着不屈的壮烈与海殇的悲鸣。</p><p class="ql-block"> 甲午战争是一次沉重的挫折。战争的惨痛失败,“天朝大国”彻底沦为“东亚病夫”,继之又残遭列强疯狂瓜分,中国陷入了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立志于救国救民的谭嗣同悲咽:“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p><p class="ql-block"> 甲午战争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战败的强烈刺痛惊醒了沉睡千年的中国人。无数志士仁人为了追求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在屈辱中奋起抗争,在苦难中不懈探索,走上了救亡图存之路。</p> <p class="ql-block">  乘坐游览车继续东进,登临东泓炮台。1891年建成的东泓炮台,由地上炮位工事和地下掩体两部分组成,炮台火力可覆盖刘公岛东部海面与南北两海口。驻足古炮台远眺苍茫海疆,斑驳的炮管曾是最坚定的国门守卫。此刻,历史仍在涛声中激荡,守土之责穿越百年时空,耳边回响。</p><p class="ql-block"> 为应对来自海上的侵略,晚清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海防建设,在漫长海岸线的要塞上,建筑了大量的炮台。威海卫作为北洋海军基地,成为了建设的重点,各类炮台交错棋布,形成了刘公岛、威海湾南帮和北帮三大堡垒群,并经历了甲午战争炮火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硝烟散尽,故垒犹存;废墟无声,史鉴不泯。中华民族前进的路途虽然充满着风雨坎坷,但我们从未停止过不屈抗争与坚强奋斗。</p> <p class="ql-block">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海军公所内陈列了许多人物雕塑、实物遗存、瓷器字画,生动再现了甲午历史的风云故事,这里曾凝结了大清海军的初梦,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正规化海军的指挥机构。</p><p class="ql-block"> 探访刘公岛,触摸甲午之殇,触摸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为沉重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刘公岛是中国近代海防的哀伤之地。1895年2月,北洋海军在刘公岛保卫战中全军覆没,提督丁汝昌自尽殉国‌。此战标志着甲午战争的彻底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刘公岛由此成为近代中国海防崩溃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刘公岛是中华民族觉醒的警醒之地。甲午战败直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与军事落后,梁启超称之为“唤起吾国四千年大梦”的转折点‌。刘公岛现存的水师学堂、东泓炮台等遗迹,成为近代海军教育体系与防御工事的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  刘公岛是中华民族屈辱的承载之地。刘公岛与威海卫被英国强租42年,成为列强瓜分中国的缩影‌。这段历史进一步印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如今岛上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顶端的北洋海军将领雕像,仍以“遥望远方”的姿态警示国人勿忘国耻‌。</p><p class="ql-block">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梁启超语)。刘公岛是历史教育的鲜活教材。复原致远舰模型,展出济远舰前主炮等文物,刘公岛将历史记忆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现场‌。其“醒着的教科书”功能,既承载着民族伤痛,也凝聚着振兴中华的集体意志‌。</p><p class="ql-block"> 岁月无言,惟此能语。触摸刘公岛之殇,这是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复兴的历史坐标,其价值不仅在于铭记伤痛,更在于以史为鉴、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p><p class="ql-block">想你的风吹到了威海。夕阳西下,乘坐游船辞别刘公岛。抬望眼,一群洁白的鸥鸟正追逐而来,与海浪竞速,与你我同行。</p> <p class="ql-block">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闻一多《七子之歌》)。回望于青山绿水之间,心旷神怡;回眸于历史烟云之间,浮想联翩。</p><p class="ql-block"> 大海潮起潮落,时代澎湃向前。东隅屏藩,任重道远。不沉的战舰,我心永恒。</p><p class="ql-block"> “擦清历史的镜子,走好未来的路。”探访、研学刘公岛,就是研学勿忘国耻的警示之地,研学凝心聚力致力民族复兴的聚魂高地。开启红色之旅,在参观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铭记历史,牢记使命。威震海疆,走向深蓝。爱我国防,强我海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