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得2011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界按下暂停键、放缓键,人都尽量宅在家里,生活回归到最原始的吃喝拉撒睡,紧张、复杂的生存状态变得松懈、简单。哲人说:走得太快,是该等一等拉下的灵魂。一介凡夫俗子的我,消磨时间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在书架中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p><p class="ql-block">不经意间,豆豆三部曲进入我的阅读书单:《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看得我欲罢不能,越看越放不下,问题、疑惑像雨后春笋不停往外冒,有豁然开朗的畅快,有深思熟虑的了然,更有久久回味的跃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背叛》中,某公司总经理宋一坤为了保全实力,自己把自己策划锒铛入狱,聪慧的女记者夏英杰受朋友之托前去探监,竟然对宋一坤一见钟情,以死相威胁,赢得了宋一坤对她的臣服。可囊空如洗的宋一坤想通过一系列运筹帷幄的操作,利用空手套白狼的手段获取丰厚的财富,然而,完美计划在“进佛门六根不净,进商界狼性不足”的方子云出了纰漏,合作伙伴携600万巨款潜逃,受骗农民中不断发生流血事件,方子云受良心责备自杀了,夏英杰了解内情后大为震惊,胁迫好友兼合作伙伴倒戈,秘密退还赃款,亲手让她自己的心上人宋一坤精心策划的即将合龙的工程瞬间陷人绝境,面对众叛亲离的局面,引发连锁反应,背叛初衷,背叛良心,大败局早已注定,暴雷失利……。</p><p class="ql-block">宋一坤以“背叛”为武器,设计精密骗局挑战商业规则,试图用“破格获取”实现阶层跃升。当个体以理性彻底解构道德,能否在规则缝隙中重构生存路径?结局的崩塌暗示:纯粹利己主义的逻辑闭环终将反噬自身。 </p> <p class="ql-block">《遥远的救世主》中,效力于德国一家私募公司的商界怪才丁元英,用他有如神助的手段,将德国募集的资金投进中国股市,用“文化密码”疯狂掠夺中国股市的钱财,受不了良心折磨,退出市场,解散了公司。为此,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的所有分红被冻结,遭遇朋友困难、老父病重等问题,一度穷到天天吃泡面,在古城“隐居”时,认识了从小在法兰克福长大、如今在古城刑警队任职的女刑警队员芮小丹。两人从相识到相知,从一对音响发烧友升级为一对爱情发烧友,演绎了一出精彩、浪漫、传奇的天国之恋。书中还讲述一个布局缜密的劫富济贫的桥段,在一个有个教堂和虔诚信众的村落,村民过着非常贫穷、拮据的生活,最终改变窘境的策略是忍人所不能忍,能人所不能,以家庭作坊形式生产音响,利用昼夜劳作、零社保成本等极端生产方式,构建起远超现代化工厂的成本优势。这预示着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自己才是主宰、改变自己的神。</p> <p class="ql-block">丁元英以“文化属性”为手术刀,剖析中国社会的集体意识,“强势文化”(尊重规律、自我负责)是指遵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弱势文化”(依赖救世主)依赖强者、期望破格获取,用通俗的语言来概括就是“傍能人”、“抱大腿”。“杀富济贫”的扶贫实验,实则是人性与规则的残酷寓言,打通儒释道与西方理性主义,指向客观规律(“道”)的至高性。</p> <p class="ql-block">《天幕红尘》从苏联解体,石油大亨罗家明一夜之间破产自杀写起,而叶子农作为一个红二代,研究马克思主义本来的信奉者,独居海外,企图挽狂澜于既倒,最终倒在海外右翼势力的枪口之下。他的“见路不走”的如禅偈般的哲言,贯穿了全书,神秘莫测,成为人人在破解的一道难题。巨商,明星,海外学子,纷纷登场,场景在莫斯科,纽约,巴黎,匈牙利,中国之间穿梭般展开,全书带给人一种新鲜,浪漫,刺激的阅读体验。</p> <p class="ql-block">全书的精华就是叶子农提出“见路不走”(不迷信经验教条,立足当下条件求实)的方法论,<span style="font-size:18px;">应对政治、资本与意识形态的博弈,</span>与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高度契合,这耳朵听出老茧的道理,真的落到实处是不容易办到的,一不小心见路就走,不知不觉中背离事物的发展规律,被经验主义、本本主义左右。如何在纷繁的“主义”与利益纠缠中保持认知清醒?强调“实事求是”作为最高行动准则。</p> <p class="ql-block">豆豆“三部曲”从文学角度、艺术价值来评价,不是上乘之作,如出一辙的老套爱情故事,美妙女子慧眼识珠爱上其貌不扬、清汤寡水又聪明绝顶的高人,都以极其惨烈的方式收场。三部小说没有情节的关联性,但其内涵、理念有递进性、且其文化传播与独特的价值输出,让许许多多人津津乐道……</p><p class="ql-block">有人说:豆豆的“三部曲”是当代中国文学中极具思想深度与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它们虽非严格意义上的系列小说,但共享一套精神内核,层层递进地探讨了人性、文化、商业伦理、社会规则与哲学命题。三部曲将佛学、道家、马克思主义、西方哲学、经济学汇成一道名菜“佛跳墙”,借人物对话展开思辨交锋。 </p><p class="ql-block">主角多为“超人式”智者(宋一坤、丁元英、叶子农),实则是作者思想的代言人。配角则生动呈现弱势文化的典型心态。戳破商业神话(《背叛》中的骗局本质)、扶贫悖论(《救世主》中王庙村的悲剧性)、意识形态幻象(《天幕红尘》中左派右派的空转)。揭示社会运行中“看不见的规则”(潜规则、文化基因、认知局限)。三部曲形成精神谱系:《背叛》解构规则,《救世主》透视文化,《天幕红尘》回归方法论,构成从“破”到“立”的完整路径。它们共同构建了一场关于“如何清醒地活着”的思想长征。书中鲜明阐述其对规则、文化、人性的深刻洞见,使其超越通俗小说范畴,成为探索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精神困境的里程碑之作。</p><p class="ql-block">阅读豆豆三部曲,不仅是故事的沉浸,更是一场思维的淬炼。那些新颖的视角,醍醐灌顶的观念,犹如开启一扇门、推开一排窗的豁然开朗。不同的教育、阅历、悟性,造就人的层次。高人总是凤毛麟角的(宋一坤、丁元英、叶子农),女性的标杆那么耀眼(夏英杰、芮小丹、戴梦岩),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的人物有两个,随缘惜缘不攀缘的肖亚文,她的远见担当成功入局成为公司高管,理性冷静且睿智的方迪,她的独立意识和高效执行力让她成为跨国企业创始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