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22号上午告别泰安,我们乘高铁来到曲阜瞻仰孔子故里,探寻孔子足迹。</p> <p class="ql-block">中午,首先来到预定的叫起来有些别嘴的“阙里宾舍酒店”。它所处的位置比较优越:右临“孔庙”、后依“孔府”。据说这家酒店是曲阜唯一的国有企业,曾接待过众多位国内外领导人及国际友人。</p> <p class="ql-block">它虽年代已久但内部装修却古朴典雅,从房间的摆设、走廊两侧墙面的装饰到接待大厅的装潢无不流露着浓郁的孔子家乡气息,随处可见具有这座城市特色的绘画、书法、雕刻等陈列品,是国内较为典型的儒家文化主题酒店。</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来到“孔子博物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的圆形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大型磨砂亚克力书墙,正中凸起浮雕式孔子像若隐若现。多媒体投影技术播放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短片,对孔子所处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化进行了总括性概述,表达了对孔子和孔学的礼赞。</p> <p class="ql-block">从这些介绍中使我们对孔子的认识更加具体鲜活。孔子一生很坎坷,三岁丧父,家道中落,少年好礼,自幼熟悉传统礼制,青年时便以广博的礼乐知识闻名于鲁,做过会计、管理仓库、牧场,甚至还担任过中都宰、司空、大司寇等职务。中年聚徒讲学,开展教育活动,从事儒者之业,以办理丧祭之礼为生。年五十,担任鲁国司寇,摄行相职。不久弃官,偕弟子周游列国。晚年又回到鲁国,致力教育事业,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以传述六艺为志业,是儒家思想的开拓者和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的藏品主要源自历史上孔府积累的旧藏,是“三孔”文化遗产的延伸。</p> <p class="ql-block">战国“圆雕黄玉马”摆件——孔子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夜晚,漫步在石板路上,置身这座流光溢彩的古老城市之中,感受到的却是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汇集和交融。没有了晨钟暮鼓之声,取而代之的是人声鼎沸和车水马龙,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似乎转瞬之间。时光终究不能倒退,但儒家文化还将继续影响中国发展前程。</p> <p class="ql-block">曲阜城墙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城墙高约12米,长约7.5公里,环绕着整座城市。夜晚,灯笼将城墙映照得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护城河夜景</p> <p class="ql-block">6月23号上午,我们来到孔子诞生地“尼山圣境”。这里不仅是儒家文化的源头,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互碰撞的视觉奇观。</p> <p class="ql-block">远眺“大学堂”,其依山而建,外观大气磅礴,有“高山仰止”之势。</p> <p class="ql-block">孔子像位于孔子诞生地尼山南麓,是“尼山圣境”的标志性建筑。全像通高90米,其中基座高18米,铜质金色孔子塑像高72米,气势恢宏,意喻孔子门下72贤人,万世师表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礼敬先师”仪式。</p> <p class="ql-block">大学堂正门</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学堂,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座殿堂,以其恢弘的气势与深邃的文化底蕴,让人不禁心生敬畏、胸湧波澜。因为是周一很多现场表演好像都休息,但我们依然享受其中。</p> <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尼山圣境”值得一游,无论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还是从自然景色的感染力,都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6月24号早上七点半,我们来到清乾隆帝御笔亲题“万仞宫墙”前,准备参观孔庙。此时广场早已是人头攒动热闹异常,翘首以盼着开城门仪式。</p> <p class="ql-block">8点整随着那低沉浑厚的钟声响起,仪式表演开始了。由身披古式战袍、手执兵器的武士站立两旁,身穿传统服饰的青年男女组成的祭孔仪仗队在鼓乐伴奏下,手持各色旗帜和仪仗翩翩起舞,展现了历朝历代对儒家文化的尊崇和敬畏。随着主祭司的“开城”、“启户”的号令,城门在咯吱咯吱的响声中徐徐打开,象征着孔庙对公众开放的一天由此开始。</p> <p class="ql-block">进入宫门,穿过“金声玉振坊”、“泮水桥”、来到乾隆帝题写的“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孔庙的大门——“棂星门”,象征着对孔子的崇拜如同尊天,也寓意着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至圣庙”,这是孔庙的正门,源自孟子的描述。接着是“碧水桥”和“盛时门”,再到宋代孔庙的正门——“大中门”。</p> <p class="ql-block">孔庙中最重要的碑——“成化碑”是明宪宗朱见深于成化四年(1468年)为重修曲阜孔庙所立,全称“明宪宗御制重修孔子庙碑”,由龟趺螭首构成,碑文以楷书书写,称孔子之道“如布帛菽粟不可暂缺”,强调其维系纲常伦理的核心作用。 是孔庙现存最大的明代御碑之一。 </p> <p class="ql-block">经过“同文门”,来到了“奎文阁”,这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之一,也是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奎文阁”——孔庙主体建筑之一,原来是收藏御赐书籍的地方。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漫步“十三碑亭”前,观赏那些历经风雨斑驳的石碑,上面的文字尽现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无情。</p> <p class="ql-block">“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据传为孔子讲学之处。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其中还有清乾隆“杏坛赞”御碑。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为金代遗物。</p> <p class="ql-block">坛旁有一株古桧,称“先师手植桧”,相传为孔子亲手种植。</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就来到“”大成门”。</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为中国最大的祭孔要地。是孔子庙的核心建筑,供奉着孔子及其弟子的神位,并在祭孔仪式中作为行礼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清雍正皇帝御笔“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大成殿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p> <p class="ql-block">殿前10根深浮雕龙柱尤为壮观。二龙对翔,盘绕升腾,无一雷同,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孔宅故井”,孔老夫子当年喝过的水井,历经2500多年,井里面竟然还有水,真的非常神奇。</p> <p class="ql-block">鲁壁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第九代孙孔鲋将收藏的《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典籍坚壁于孔宅夹墙内,避免了被焚毁的灾祸。该碑刻字特殊,将“壁”字写成左右结构并多加一点,以示对历史事件的纪念。 </p> <p class="ql-block">从孔庙“东华门”出来 左转前行几十米来到“孔府”。远看孔府大门不是很高大,但很有格局。</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孔府的大门漆成黑色呢?</p><p class="ql-block">在封建社会,红色常被视为权力与富贵的象征(如皇宫、王府多用红漆大门)。而黑色象征水,寓意“清”。孔府作为孔子后裔的府邸,强调“清廉”的家族传统,因此采用黑色门以示区别。这一设计既保留了家族特色,又区别于传统官府的红色大门,成为孔府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门两侧的那副对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副对联出自“天下第一才子”纪晓岚之手。有意思的是上联“安富尊荣”的“富”字上面少了一点,下联“文章道德”的“章”字下面的一竖通了上去,寓意“富贵无头”,“文章通天”。</p> <p class="ql-block">门上方“圣府”两个金色大字,出自明嘉靖年间阁老严嵩之手。</p><p class="ql-block">踏进这扇大门,让人充满探究与期待。孔府,本名 “衍圣公府”,是孔子嫡长孙世代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封建贵族庄园,是一部镌刻在青砖灰瓦间的史书,像涓涓流水般汇聚在中华文明的海洋里。</p><p class="ql-block">“衍圣公”称号是宋代仁宗皇帝封给孔子四十六孙孔宗愿的,这一封号子孙相继,整整承袭了32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800多年。象征着圣道与圣绪的绵延不绝,展示了孔子及其子孙在封建社会中的崇高地位。在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下,不仅孔子本人备受推崇,其子孙也享受着无尽的恩泽。</p> <p class="ql-block">走到二门前仰头上望,可见上面高悬着“圣人之门”匾额。这四个字也颇有来历,为明代著名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所书。李东阳与孔家也有姻亲关系,他的女儿嫁给了六十二代衍圣公孔闻绍为妻,为一品夫人。所以在孔府,也留下许多李东阳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穿过二门即到“重光门”,这是孔府的官衙大门,只有在皇帝驾临、迎接圣旨或重大祭祀活动时才会开启。</p><p class="ql-block">这道门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悬浮术”:整个建筑不靠一砖一瓦与围墙连接,完全独立在院落中央。这种设计源自周代“天子外屏”的礼制,明清时期只有亲王级别才能拥有。最传奇的是明嘉靖年间,孔府第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娶了严嵩的孙女,靠着这层关系,嘉靖帝特赐“恩赐重光”匾额,让这道门成为孔府与皇权交织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重光门就像是一位沉默孤独的老者,见证了孔府无数的重大时刻,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大堂”——是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如今陈列着各种仪仗以及象征特权的衔牌,如“袭封衍圣公”、“赏赐双眼花翎”、“紫禁城骑马”、“钦差大臣”等。</p><p class="ql-block">在这看似普通的大堂内,曾经留下了一些帝王的足迹,至于所接待过的达官贵人更是不计其数。</p> <p class="ql-block">在大堂与二堂相连的通廊两侧摆放着红漆靠背长凳,为明代遗物,已经存放数百年。严嵩的孙女嫁给了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严孔两家形成姻亲。据说严嵩因贪腐败露被御史弹劾,跑到孔府请衍圣公向皇上说情,坐在长凳上等待接见结果被拒。由于严嵩人称严阁老,后人便将此凳俗称“阁老凳”。而民间常说的“冷板凳”一词也是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二堂”——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在二堂的西侧屋内,还藏有七块石碑,其中三块是福寿碑,一块是嘉庆皇帝御赐的“寿”字碑,另外一块是道光皇帝御赐的“福寿”字碑,还有一块是慈禧太后赏赐的“寿”字碑。 在古代社会中,从无皇帝给大臣官员赏赐福寿碑的先例(送出福寿碑就寓意着把自己的福和寿送走了,哪个皇帝愿意呢)。然而,唯独衍生公是个例外,由此说明孔子影响力的深远,能让其后代在帝王那里得到非同一般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光绪十九年(公元1894年)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当时的衍生公是孔子的七十六代孙孔令贻,他携妻子和母亲一家人进京为慈禧太后祝寿。慈禧太后甚是高兴,特赏赐给孔令贻这块“寿”字碑。“寿”字书写笔法既不是行书,也不是草书,只有远看字体的轮廓才感觉像“寿”字之形,更像是一种合体字。后经专家研究,原来“寿”字不单是一个“寿”,其实是“大好山河”四个字所拼而成:上部是“大”,中部是“好”,中下部是“山”,下部是“河”。</p> <p class="ql-block">二堂后是一个不大的院落,迎面是一玲珑剔透的太湖石,挡住了人们望向三堂大门的视线。此石取“开门见山”之意,意喻前来办事的人,讲话不要兜圈子,要直截了当。</p> <p class="ql-block">“三堂”——是衍圣公处理宗族内务的地方,东间为接待室,西间为书写官撰写奏章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三堂内,一匾高悬,上书“六代含饴”四个大字。此匾乃清乾隆帝亲笔,为孔子七十一代孙孔昭焕的高祖母、诰封衍圣公一品夫人黄氏所题。由于六世同堂在历代极为罕见,因此得到乾隆的赞誉。“六代含饴”体现儒家“孝悌”理念和家族凝聚力,展现了孔府的血脉和文化延续。</p> <p class="ql-block"> 进入内宅门,便是深深的内宅。在一道屏风上画着一种奇怪的动物,看似麒麟,但又不是麒麟,它的名字叫“贪”(犭贪),是一种贪得无厌的动物。这就是著名的戒贪图。</p> <p class="ql-block">戒贪图的对面,就是孔府内宅的前上房。大堂、二堂、三堂是接待官府中的人,另外一些亲朋故旧,近支族人的接待一般都安排在前上房,这里也是举行家宴和婚丧嫁娶仪式的主要场所。室内的陈设充满了文化气息,中堂高挂一幅大大的“寿”字,上悬“宏开慈宇”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前堂楼”——是孔子七十六代孙孔令贻的旧居,是我国现保存比较完整的王公贵族的起居室。</p> <p class="ql-block">踏入后花园,别有一番景色。这里可以说是一步一景、景景相连,让人目不暇接,堪比皇宫内的御花园。“五柏抱槐”——据传,这棵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这棵柏树遭雷击后树干裂成五瓣,却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到了清朝,一颗槐树的种子不知何时落到五瓣柏树的中心,并生根发芽,最终与柏树共生,形成了今天“五柏抱槐”的奇特景象。</p> <p class="ql-block">穿行于孔府九重院落,你仿佛翻阅着一本立体的历史书卷。孔府之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楼一门皆有故事。那些题字、条幅、碑刻、楹联等,更是不可复制的精品。它们不仅是悠久儒家思想的继承,更是古人智慧的经典。</p><p class="ql-block">孔府之所以是“天下第一家”,与其诗礼传承密不可分。从“诗礼庭训”的教子之方到内宅壁画的廉洁警示,从“食不厌精”的饮食哲学到“不重则不威”的服饰美学,孔府在家风、政德乃至饮食、服饰等各方面传播践行“诗礼传家”理念,形成了具有深厚儒家底蕴的孔府文化。</p> <p class="ql-block">与孔府一墙之隔的酒店——“阙里宾舍”,我们有幸与孔府相邻而居了三天。</p><p class="ql-block">曲阜不仅是一处旅游城市,更是一座具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色的古城。儒家文化已经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它生长于山东,根植于华夏广袤无垠的大地,它所倡行的“道义”还会延续和深刻的融入中华文明进程,世代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