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2日至23日,盛夏七月,带着对老指导员与嫂子的深切惦念,以及对绍兴乌篷摇橹、巷深豆香、古桥流水的向往,我与孩子踏上了这段 “‘醉’在绍兴” 的旅程。故人旧谊可温,水乡风韵可醉。绍兴之行,可谓是浸润着黄酒醇香与人情暖意的丰盈时光。</p> <p class="ql-block">绍兴,建城2500多年,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禹葬地、越王勾践复国故地。这里名人辈出,王羲之、鲁迅、王阳明等皆出于此。是典型江南水乡,河道纵横,乌篷船摇曳其中,石桥众多。绍兴还是越剧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素以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著称。</p> <p class="ql-block">两天时间紧凑且充实,从鲁迅故里的文韵、书圣故里的墨香,到阳明故里的哲思、西施故里的风华,再到周恩来祖居的厚重、绍兴师爷馆的智趣与枫桥经验陈列馆的启迪,人文印记深深镌刻。昂桑湖的静谧、迪荡湖的灵动,衬着仓桥直街的烟火气,织就绍兴独有的“醉美”画卷。感谢宣总、指导员和嫂子的盛情款待和精心安排,这趟旅程顺遂惬意,满是收获!</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里,位于越城区鲁迅中路,是鲁迅诞生和青少年生活之地。这里有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众多古迹,生动呈现鲁迅笔下的场景。这里是解读鲁迅作品、感受其精神的绝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在鲁迅故里熙攘的人群中,一眼便看见了特地赶来的指导员——腰板依然那般挺直。嫂子虽然眼角添了些细纹,但音容笑貌恍如昨日。谈笑之间,我们没有了过去那种上下级界限,轻松自如,也没有激扬的词语,只是絮絮地追忆着那些共同走过的细碎时光,三十年了,有些人和事记忆犹新,有些已然模糊。从列兵到上校,我一步步的成长都受到指导员曾经教诲的影响。如今,指导员与我皆已转业,嫂子也安然退休。唯愿未来的日子里,二老安康常在,静享清茶时光。</p> <p class="ql-block">鲁迅祖居,即周家老台门,位于鲁迅故里景区内。建于清乾隆十九年,仪门悬“翰林”匾,内有德寿堂等,现按鼎盛时布置,展示清代大户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鲁迅纪念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始建于1953年,以“老房子、新空间”设计理念,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整体庭园式布局,营造出江南水乡意境。这里是了解鲁迅和绍兴文化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内有“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通过大量实物、手稿等展品和现代化展示手段,生动再现鲁迅一生光辉业绩。</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位于鲁迅故里景区内,是鲁迅青少年生活之地。</p> <p class="ql-block">室内陈设保持原样,不少为原物,在此可感受鲁迅笔下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鲁迅读书时课桌上的“早”字。这是为了不迟到,特意刻的。</p> <p class="ql-block">百草园,坐落于鲁迅故居之后,有大小两个园。园内藏着很多景致: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繁茂的桑椹。还有石井栏和矮矮的泥墙根,这方天地藏着无穷趣味,成了鲁迅笔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那片令人难忘的童年秘境。</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里的亭台楼阁。</p> <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位于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内,与百草园隔河相望,是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建筑。是清末绍兴城内有名的私塾,也是鲁迅少年时期(12至17岁)求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都不知道“三味”到底是什么“味”。来三味书屋开眼界,终于知道“三味”是指: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即醋和肉酱,比喻滋味深长)。</p> <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是鲁迅成长轨迹的重要见证,也折射出清末私塾教育的样貌。如今已成为展现传统教育文化、缅怀鲁迅的重要场所,与百草园共同构成了人们感受鲁迅童年生活与文学记忆的核心载体。</p> <p class="ql-block">从鲁迅故里到沈园,几百米距离,小河相通连,河上有许多造型各异的石桥,乌篷船从桥洞下缓缓穿过,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走进了江南的旧时光。两岸古朴的粉墙黛瓦建筑,黑白相间的色调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绍兴沈园又名“沈氏园”,位于越城区鲁迅中路318号,是南宋时期一位沈姓商人的私人园林,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园林分东苑、南苑、北苑三部分。有断云悲歌、诗境爱意、春波惊鸿、残壁遗恨、孤鹤哀鸣、碧荷映日、宫墙怨柳、踏雪问梅、诗书飘香、鹊桥传情等十景。由于时间有限,天气太热,也就走马观花,未能细看细品。</p> <p class="ql-block">东苑又称情侣园,以假山池塘为主,有问情石、琴台、鹊桥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南苑有陆游纪念馆,馆内展出大量手迹、照片、画幅、善本等。</p> <p class="ql-block">北苑保存了葫芦池、宋井等宋代遗迹和孤鹤轩、六朝井亭等仿宋建筑。</p> <p class="ql-block">陆游和唐婉是南宋时期的一对才子佳人,他们的爱情故事凄美动人,流传千古。他们青梅竹马,20岁喜结连理,婚后夫妻恩爱,琴瑟和鸣,一同吟诗作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因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逼迫分开。婚后不到三年,两人离异,后双方有了各自家庭。绍兴二十一年,陆游与唐婉在沈园邂逅,陆游回忆往事,怅然若失,题《钗头凤》于沈园壁间。传说唐婉见到这首词也和了一首,情意凄绝,不久就抑郁而逝,年仅28,陆游活到85。</p> <p class="ql-block">陆游《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p><p class="ql-block">唐婉《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祖居,又称“百岁堂”,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祖居之地,位于越城区劳动路369号。祖居为明清风格的台门式建筑,乌墙青瓦,素雅端庄。</p> <p class="ql-block">纪念广场。</p> <p class="ql-block">风范园,以“风范垂青史”为主题,介绍了周恩来一生爱国、爱民、勤政、廉政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纪念馆,呈现出周恩来总理一生坚守初心,有着坚定的信仰,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忘我勤政、鞠躬尽瘁,在工作和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展现出伟大的人格魅力。</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与故乡》图片陈列,从“根脉系绍兴”“悠悠故乡情”“烽火千里行”三方面,展示了周恩来与绍兴的血脉联系、周恩来关心故乡的革命事业以及和故乡各界人士结下的深情厚谊。</p> <p class="ql-block">《风范垂青史》主题陈列,由“文韬武略、功勋卓著”“体恤百姓、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党风楷模”三部分组成,展示了总理爱国、爱民、勤政、廉政的光辉一生。</p> <p class="ql-block">阳明故里,位于越城区府山街道,主要有阳明故居和王阳明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晚年被朝廷封为新建伯,其在绍兴的住宅新建伯府曾是明清时期浙东地区最宏伟的私人宅第之一,后因三次大火,主体建筑烧毁,仅存石门框、碧霞池等遗迹。现在的阳明故居是依照新建伯府遗址1:1还原建设的。</p> <p class="ql-block">故居有门厅、明德堂、至善堂、传习堂等,重现了当年伯府的历史格局与王阳明生活讲学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天泉证道广场上有王阳明铜像,庄严肃穆,旁边的碧霞池见证过王阳明与门人讲学论道的场景,是阳明心学传播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纪念馆,是一座下沉式两层建筑,外观白墙灰瓦坡屋面,与周边传统建筑风貌融合。</p> <p class="ql-block">馆内设有阳明文化数字展厅、陈列厅、影厅等,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示阳明心学发展历程与核心理念。</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心学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号阳明)创立的哲学体系,核心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认为天理不在外物,而在人心,“心外无物”;“知行合一”强调知与行不可分离,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致良知”指通过反省体察,恢复本心固有的善性(良知)。</p> <p class="ql-block">书圣故里,位于越城区蕺山街,这里是王羲之成年后生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书法家,被尊为“书圣”。王羲之曾任秘书郎、临川太守、江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他与孙绰、谢安等人于兰亭宴饮,写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永和十一年(355年),因厌恶官场争斗,他辞官归隐,遍游山水。</p> <p class="ql-block">书圣故里景区是绍兴市区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荟萃了“书圣”王羲之和“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里,也是刘宗周、黄宗羲等历代名士的求学圣地。</p> <p class="ql-block">墨池相传是王羲之幼年练字涮笔洗砚之处,池水因长期洗笔被染成黑色,历经千年,如今池水乌黑不变。</p> <p class="ql-block">戒珠寺曾是王羲之的故居,后因“戒珠”典故改建为寺庙。</p> <p class="ql-block">相传,王羲之失落一颗心爱的明珠,怀疑是常来做客的僧人所偷,便冷落僧人。不久,僧人知道缘由后抑郁而终。后来王羲之发现明珠是自家白鹅误吞,悔恨不已,为表歉意,他将住宅改建为寺庙,并取名“戒珠寺”,“戒”即警示自己因猜疑而犯错,“珠”则关联失落的明珠与对僧人的愧疚。</p> <p class="ql-block">中国黄酒博物馆,位于越城区下大路557号,是国内以中国黄酒历史与文化为主题的专业大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绍兴黄酒历史悠久,汉代开始形成规模酿造,唐宋时工艺成熟,明清进入鼎盛,绍兴成为黄酒核心产区,形成元红、加饭等经典品类。其酿造技艺源于古法,以鉴湖水、糯米为料,经浸米、蒸饭等多道工序,依赖“酒药”发酵,独特工艺延续千年。作为中国黄酒代表,2006年“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至今仍滋养着地方文化与生活。</p> <p class="ql-block">黄酒分元红酒(干型)、加饭或花雕酒(半干型)、善酿酒(半甜型)、香雪酒(甜型)四类,主要是按含糖量来分的。绍兴黄酒主要有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咸亨等品牌。</p> <p class="ql-block">都说绍兴人是泡在酒缸里长大的,饮食中很多都添加黄酒,比如黄酒冰棒,黄酒布丁,黄酒奶茶,黄酒冰淇淋,黄酒牛轧糖等,还有醉蟹、醉虾、醉鹅、醉鸡、醉鱼等等,这与“醉江南”也很吻合。</p> <p class="ql-block">绍兴师爷馆,位于越城区前观巷11号,展示明清时期师爷文化的专题博物馆。设有"缘起与演变""类别与特点""学幕与游幕""无绍不成衙""研究与利用"五大展区,通过谕禀手稿、刑案卷宗等2000余件展品,展现"无绍不成衙"的文化现象。</p> <p class="ql-block">绍兴师爷,是明清时期活跃在各级官府中的一种特殊职业群体,简单说就是地方官员聘请的“私人智囊”或“行政助手”,帮官员处理政务、参谋决策。主要有刑名师爷(司法顾问)、钱谷师爷(财政助理)、书启师爷(文秘)、挂号师爷(档案管理员)、征比师爷(催赋税)五大类。</p> <p class="ql-block">绍兴师爷是绍兴历史文化在明清社会治理环境下的独特产物,因绍兴人重视读书、擅长逻辑和文字,且抱团互助,逐渐形成“无绍不成衙”的局面。他们虽无正式官职,却凭借专业能力成为官员治理地方的重要帮手,在明清官场中扮演了关键角色。</p> <p class="ql-block">仓桥直街,位于越城区,是一条历史文化街区,全长1.5公里,以清末民初水乡民居、古桥和台门建筑为特色,被誉为“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p> <p class="ql-block">走到仓桥直街,看到一家网红店“坐酒老绍兴菜馆”,在这里品尝绍兴小吃,欣赏古街夜色。</p> <p class="ql-block">主要品尝特色小吃:醉鹅,醉蟹,素鹅,臭豆腐,醉蟹等,还来了一壶绍兴黄酒。</p> <p class="ql-block">仓桥直街曾是越国都城连接宫城与外城的“越国第一街道”。宋代因附近设粮仓及多座石桥得名“仓桥”,明清至民国时期形成现存建筑格局。以环山河为中心,两岸分布青石板路、粉墙黛瓦的民居,每家后院设河埠,体现典型江南水乡风貌。</p> <p class="ql-block">轩亭口,位于越城区府横街东端与解放路交汇形成的丁字路口,得名于唐代浙东观察使李绅所建"侯轩亭"。该地自唐宋时期即为交通要冲,唐代作官员车马停驻处,宋代改建为"和旨楼"酒楼,清代复建后兼具码头功能。明清时期因其地处闹市被设为刑场,1907年7月15日革命家秋瑾在此就义。</p> <p class="ql-block">秋瑾烈士纪念碑,位于市中心轩亭口,1930年为纪念秋瑾烈士而建。秋瑾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p> <p class="ql-block">㹧犭茶湖,位于越城区灵芝镇。“㹧犭茶”(ang sang)这两个字不会读,拼音打不出,电脑也打不出。它是一种黄色无鳞、肉嫩味美的鱼,此湖多出此鱼,故得名㹧犭茶湖,为了方便认识,都用谐音“昂桑湖”。</p> <p class="ql-block">避风塘古纤道,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崇祯十五年(1642年)由张贤臣捐资完成。全长3.5公里,宽2.3米,由塘堤、石桥、石亭相间组成,兼具避风、交通、防洪等功能。 </p> <p class="ql-block">昂桑湖避风塘古纤道被称为“水上神秘小道”。绍兴本地人好多都不知道这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古纤道上石桥石亭静立四百余年,青石板印着岁月痕。风拂湖面,波光粼粼,漫步在石道上,遥想当年纤夫号子回荡。此番全程行走,虽湿透衣衫,但深感值得。</p> <p class="ql-block">迪荡湖公园,位于绍兴市国家高新区,是绍兴水城景观典型的“城中湖”。</p> <p class="ql-block">公园以迪荡湖为中心,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树林和丰富的植被,绿树、草坪与湖泊、亭台楼阁、园路等景观相互交融,营造出自然和谐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迪荡湖内的桥很多,通过观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形式现代、造型别致的现代化桥型,一类是沿用江南水乡特色的传统经典桥型。</p> <p class="ql-block">在30℃+的暑热晨光里,独自听着音乐,奔跑在迪荡湖公园塑胶跑道上,欣赏湖中美景的同时享受着一个人的跑道,跑过一座又一座桥,绕湖画出个“8”字,达成11.11公里目标。虽然汗水浸透衣衫,但每一步都踩在风景与活力的交汇点上,心却轻盈如飞。</p> <p class="ql-block">西施故里,位于诸暨市浣纱南路123号。景区以“西施文化”为主题,依浣纱江逶迤排开,有西施殿、中国历代名媛馆、范蠡祠等众多景点。</p> <p class="ql-block">洁白的西施塑像静立于绿意盎然的荷塘中,身姿优雅,尽显古典美人的温婉气质,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西施的动人传说。</p> <p class="ql-block">浣纱江碧水悠悠,穿景区而过,两岸绿柳依依。苎萝山青黛含翠,与粉墙黛瓦相映。山水相依间,古风与自然交融,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景区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古朴典雅,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尽显江南水乡韵味。在此感受西施传说的魅力,欣赏古建筑艺术,体验古越文化的独特风情,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文化底蕴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枫桥经验”陈列馆,位于诸暨市枫桥镇的国有行业博物馆,该馆系统展示“枫桥经验”自1963年诞生以来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枫桥经验是源自20世纪60年代中国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社会治理模式,其“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经验,毛泽东批示推广,枫桥经验正式诞生。</p> <p class="ql-block">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党建引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实现基层矛盾源头化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p> <p class="ql-block">核心原则就是基层自治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p> <p class="ql-block">绍兴之行,是人文与情谊交织成暖,是文化的浸润,更是重逢的甘甜,不枉此行,待来年,还饮这杯浸着岁月的绍兴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