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屋叫“地窝子”!

笑予

<p class="ql-block">  这几天上海台风来临,狂风骤雨,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一丝凉意。好像给大家都松了口气,吃好午饭到小区里散会儿步,阿姨照例去打小工,我和老伴照例午休 仿佛像歌中唱到的: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炉火旁打盹,昏昏沉沉……午休成了惯例。</p><p class="ql-block"> 我躺在躺椅上,日本带回的一个小电风扇徐徐吹着凉风,今天脑子分外清醒,东想西想突然跑调了,望着我的屋子里衣柜、电视、钢琴……突然想起了,曾经与我擦肩而过, 想起了在新疆见到的一种屋,叫“地窝子”。</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坐了三天四夜的火车🚄,又坐了一天的解放牌大卡车🛻,只听见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土道两旁站着人群拍着👋,夹道欢迎👏,我们灰头土面的跳下卡🚗,大家一拥而上的帮我们搬行李🧳,记得我带了一个皮箱和一个旅行包,糊里糊涂地住进了一个土坯砌的屋子,里面一排土坑,挤着五个人,一个紧挨着一个,下面铺着凉席,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屋子。</p><p class="ql-block"> 只听分队长和各班班长,叫我们大家去仓库领被子和褥子,被子是各色各样的花色土布的被面,不能挑,分到什么是什么,到今天它的花样还记在我的脑海里,褥子是白色的,呼呼拉拉搬到宿舍,大家忙着套被子,叠被子铺上,一排花花绿绿的被子,像乡下大姑娘似的,说不出的味道,但是必竟是我的被子,钻进去还是暖哄哄的。我们是63年10月18日到的,巳经有点秋意渐凉,当地的“烤火期”还没到。</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每年的烤火期都是11月24日,家家户户供应定量的过冬煤碳,那证明冬天来临了,每个屋子升起了火炉,铁铸成的炉子,我们叫“小钢炮”,煤把炉子烧得呼呼着响,火🔥顺着屋里土坯砌的墙,里面是空心的,上下转道直通屋顶上的烟囱(原理象今天的热水汀),屋里十分暖和,评心而论,新疆的冬天比上海好过,上海是阴冷。</p><p class="ql-block"> 话归正传,我们刚到新疆,少年不知愁滋味,我们好奇地到团场周边兜兜转转,吃惊的发现我们前后有的屋子在地底下,地面上看,就是耸着一个烟耸,我们当时惊讶极了,这是什么地方,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叫“地窝子”,大开眼界涨了见识!</p> <p class="ql-block">  地窝子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产物,是当年延安“三五九旅”跟着王震将军,响应毛主席号召“屯垦戍边”的产物。</p><p class="ql-block"> 在茫茫戈壁沙漠滩,那来的房子,除了红柳,芨芨草,……一穷二白。在洪荒的边疆,上帝也眷顾着给开了一道窗,老天一年四季很少下雨🌧️,我不知道🤷‍♀️当时是谁发明了掘地窝子,后来在地窝子里生儿育女,生生不息……给广大老农垦战士有了栖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想想当年在延安住窑洞,还在地面上,解放了,脱下军装,成了一名屯垦戍边的战士,由地上住到了地下,真是一段难忘的回忆……不由想起“上甘岭战役”的坑道,我们一代代都是这样英勇无畏的走出来的。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时站在荒漠的戈壁滩上,远远望耸立着一个个烟囱,到了晚上,一片袅袅升起的烟🔥,还夹杂着各种炒菜的香味,这真是无遮无拦直升天堂的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 现在再也找不到这种感觉了,今天大家纷纷去新疆旅游,我真想应该保留新疆的地窝子、砍土曼、棉花袋……让大家也应该参观一下,忘记过去就不觉得今天得幸福!</p> <p class="ql-block">  ,我还记得宣传队员吴美莉结婚时,就在地窝子里闹新房,我们还去凑热闹吃喜糖(新疆的土糖块)。</p><p class="ql-block">照样是欢天喜地,百年好合💑!</p> <p class="ql-block">  我慢慢熟悉了周围的老同志,有很多住着地窝子,我印象最深的是放电影的老赵家和机关后勤的一位同事家,我蹭着土台阶往前走,一走进去,里面十分宽敞,比我们五个人挤一个房间还好,外面是大堂,拐进去还有一个大间,一个大床,一个小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尽管墙是土泥的,糊墙的都是报纸,屋顶上都是泥土和的柳条子,淅淅拉拉垂着枝条,但是家里的瓶瓶罐罐擦得锃亮,坑上铺的土布织的格子床单平平整整,真是干净整洁,我由心的叹服,会过日子的人,怎么都能过出个模样来。</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才知道,上海为我们每个人拨了一笔安家费,团里把这笔钱用在盖起了团医院,而医院腾出的房子,给女同胞住上了宿舍,男同胞全挤在一个大仓库里,有一次,一封家信,有个知青看了😭了,全仓库一片哭声,这就是有名的“蚕桑队大合唱”。</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底是上海知青,我们是带着💰来的,我们的到来就和其他支边的不一样。我们一半白面馒头,一半玉米🌽馒头,那时白面是稀罕物,过年🧨过节老职工才能分到一些。</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调到机关刻钢板工作,所有文件和报表都从我手里刻出来,逢到开会,我加班连夜赶刻,多少年下来,食指上厚厚的老茧,我就象是在刻“挺进报”。那时有人和我开玩笑,如果你抓起来,敌人从你手上就可以判定你是有文化的。</p><p class="ql-block"> 一写又跑笔了,没有上海的安家费,也许我们的第一☝️家,就是“地窝子”。</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和老公在机关相知相识恋爱了,可老公住过地窝子,他差一点烧死在地窝子。那也是过年🧨,朋友给他一支烟,他躺在床上边看书边抽烟,迷糊睡着了,烟火点着了被子,烧着了紧挨着的桌子,真巧同室的回来,一屋浓烟赶紧救🔥……留下他的命,也留不了烧焦的桌子,有一次他指着桌子告诉我,这就是张烧焦的桌子,真后怕!不然那来的今天即将牵手走向“钻石婚”。</p><p class="ql-block"> 地窝子最大的危险就是火灾,因为只有一个出口,上面全是干柳枝和泥铺垫,一起火,就像干柴烈🔥般的燃烧🔥,很难抢救!</p><p class="ql-block"> 听说曾经有一个团,在大地窝子开“三干”会议(最高级别的会议连长、营长、团长)会场开会结果那个烟头引发燃🔥,大家全一股脑地往洞口挤,全部堵住死亡,惊动了全师,那晚每个团场接到命令加工赶做棺材,这是一起惊动自治区十分惨烈的事件。</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我们机关的知青,被造反派称作“少爷、小姐”,统统下放到最远的戈壁荒滩十一连劳动改造。</p><p class="ql-block"> 女同胞住屋子,男同胞都住在地窝子,我和老公还在地窝子里谈过恋爱呢!</p> <p class="ql-block">  .今天随着脑海的翻卷,卷出历史消失的无影无踪的浪花,我今天老俩口住着一百平米的小高层楼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可是当年地窝子虽土得掉渣,照样生活,住得踏实,炒菜照样香,我们还照样恋爱,没有觉得一点落魄的味道,生活照样向前过,过得滋润得很。</p><p class="ql-block"> 今天什么都有了,又常常觉得需要换新的了,好像生活总是永远缺点什么🤔?</p><p class="ql-block"> 地窝子啊地窝子,你永远消失一去不复返了,但是你劳苦功高,养活了那个年代!</p><p class="ql-block"> 今天记下一笔献给住过地窝子的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们,和上海知青们!</p><p class="ql-block"> 想着过去,珍惜今天,知足感恩!,</p><p class="ql-block"> 今天大家都热爱新疆的大自然美,我多么想让你们看看当年屯垦戍边的英雄艰苦创业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