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来贵州已逾二十日,足迹却未出贵阳城。缘由无他,皆因今夏黔地避暑盛况空前——媒体称,七月方过,已有约八千万人次涌入这仅十七万平方公里的山地之省。贵阳、六盘水、安顺等“凉都”人潮汹涌;黄果树、梵净山、小七孔、织金洞、千户苗寨、镇远古城、青岩古镇等胜地,更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仿佛连空气都变得稀薄,失却了几分原本的韵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既不愿投身于“人从众”的喧嚣洪流,又因曾览胜而少了些新鲜感,却又不忍辜负这次再访黔地的“游兴”,我与老伴便择近处,重游了一趟青岩古镇。贵阳的交通便捷值得称道,如同特区深圳一般,对外省七十岁以上长者,凭身份证即可免费乘坐公共交通。青岩古镇距我们下榻的观山湖区约四十公里。清晨出发,免费换乘两路地铁,再搭一程出租车,不到两小时便已抵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为贵州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青岩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曾是茶马古道上的军事要塞。至今九寺、八庙、五阁等大片明清古建筑群落依然保存完好。小镇城墙依山就势,蜿蜒于高低起伏的坡岭之上,厚重的石砌门墙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我们自北门踏着青石板铺就的小径,进入南北明清街,两侧青砖灰瓦的民居鳞次栉比,飞檐翘角,古意盎然。登上定广门楼,脚下的条石已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鉴;抚过斑驳的墙砖,指尖仿佛触碰到历史的脉搏。极目远眺,青山如黛,层峦叠嶂;城墙之下,定广湖碧波微漾,莲荷亭亭,勾勒出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穿行背街,巷道幽深狭窄,青苔悄然攀附石墙,光影在错落的石阶间轻盈跳跃。步入“状元府”,古老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昔年科举文脉仍在这方寸院落间无声流淌。值得一提的是,青岩不仅古韵悠长,更承载着红色记忆——红军长征时期,周恩来总理之父、邓颖超之母等革命先辈的亲属,曾秘密寓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 我素爱流连古镇,因其尘封的古朴能涤荡心胸,深厚的底蕴可诉说悠远传奇。然而近年,诸多仿古小镇如雨后春笋:白墙黛瓦、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看似精致,却往往徒有其表,缺乏历史的积淀与独特的魂魄。更有甚者,凭空“造城”,所有风味小吃无非都是千篇一律味道大同小异的臭豆腐、羊肉串、烤鱿鱼、麻辣烫,所卖工艺旅游纪念品多源自义乌小商品市场……。时隔五年重访青岩,这座拥有六百余年沧桑的名镇,亦未能全然幸免于当下古镇旅游“千镇一面”的同质化与过度商业化的浪潮。南北明清街,游人如织,叫卖喧嚣,几乎全然化为一条风味食肆林立的餐饮美食街,昔日那份令人心旷神怡的观感已难寻觅。然而话亦需分两头,若无这同质化的支撑发展和商业化的运营驱动,我们的古镇旅游,又焉能拥有今日这般强大的吸引力与蓬勃的生命力?这确乎是一个摆在眼前的现实悖论。</p><p class="ql-block"> 丁国平</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3日于贵阳</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