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板上的小小挑战者 ‍

🌺胡萝卜✨🐒

<p class="ql-block">小外孙先在滑雪机上打好基础,再到比赛里拿好成绩,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看来他是真的把滑雪当成乐趣在钻研呀,我和老伴看着他一点点进步、闪闪发光,心里比谁都骄傲!</p> <p class="ql-block">去年八月,哈尔滨的夏天还拖着尾巴,阳光把街道晒得发亮,我们老两口牵着小外孙的手,走进了热雪奇迹滑雪场的冰凉世界。玻璃门“嘶”地滑开,一股带着雪粒的寒气扑面而来,和门外的暑气撞出朦胧的白雾,像给两个季节划了道界限。去真实雪场体验,既能感受自然雪景的乐趣,也能把滑雪机训练的基础运用到实际中,这是小外孙第一次去滑雪场实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前期准备</p><p class="ql-block"> • 衣物:穿着轻便保暖的衣物,里面最好穿速干衣,以便运动后保持干爽,避免感冒。</p><p class="ql-block"> • 护具:准备好护目镜、护膝、护腕、头盔等护具,增加运动的安全性,头盔雪场一般会提供。</p><p class="ql-block"> • 其他物品:可以携带一些补充能量的小零食,以及保温杯装热水。</p><p class="ql-block">雪场设施与雪道选择</p><p class="ql-block"> • 雪道情况:哈尔滨热雪奇迹拥有8条不同坡度雪道,雪道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最大垂直落差80米,从初级到高级的雪道设计,满足了不同水平滑雪爱好者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 适合初学者的雪道:坡度为5°-8°的初级雪道是不错的选择,在这里可以先熟练掌握基础的滑雪技巧。</p><p class="ql-block">配套服务</p><p class="ql-block"> • 装备租赁:雪场提供雪服、雪具等全套装备,无需自带,非常方便。</p><p class="ql-block"> • 餐饮休息:除滑雪区域外,雪场还设有超大娱雪区,配备雪圈、雪地转转、雪地跷跷板等经典冰雪游戏设施。如果累了、饿了,不用出雪场,大厅就有各种餐厅、咖啡厅、商店等。</p> <p class="ql-block">小家伙穿得像只圆滚滚的小熊,头盔压得耳朵都贴在脸上,睫毛上还沾着刚进门时蹭到的细碎雪沫。他攥着我的手指,眼睛却早被远处雪道上飞驰的身影勾走了。</p><p class="ql-block">“小朋友,跟我来学"!</p><p class="ql-block">他犹豫着松开我的手,被教练牵住时,还回头望了我们一眼。那眼神里有怯生生的依赖,又藏着点按捺不住的兴奋,像揣了只扑腾的小麻雀。教练领着他往初级雪道走,一步一步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我们站在原地没动,看着那两个身影慢慢走远。教练的步伐稳当,像在雪上生了根,小外孙则像刚被放进雪地的蒲公英,每一步都带着试探的摇晃,雪杖在他手里简直像两根不听话的金箍棒,不是戳到自己的滑雪靴,就是往旁边的雪堆里钻。我们在休息区隔着玻璃窗看得揪心,他却摆手不让扶。第二次尝试时,小家伙明显谨慎了许多,眼睛死死盯着脚下的雪板,小胳膊肘绷得紧紧的。教练在旁边喊“重心前倾”,他便使劲把屁股往后撅,活脱脱一个圆滚滚的不倒翁。就这么跌跌撞撞滑了半段,他突然松开教练的手,自己歪歪扭扭地冲了下来,快到终点时没稳住,又摔了个结结实实。</p><p class="ql-block">后来他滑得越来越顺,偶尔还会故意做个“刹车”的动作,雪板在雪地上划出两道整齐的弧线。</p> <p class="ql-block">有教练带着就是不一样,掌握了技巧越滑越上瘾~ 看来我们这趟滑雪之旅没白来,达到了目的。阿公、阿婆"我明天还想再滑一天,小外孙说道。我们只好继续当他的“专属啦啦队”,看着他在雪道上越来越溜,由开始的初级雪道转入高级雪道,继续探索。</p> <p class="ql-block">去张家口崇礼"雪如意"滑雪场</p> <p class="ql-block">今年一月份,带着滑雪机赋予的扎实功底和热雪奇迹积累的实战经验,小外孙踏上了前往张家口崇礼“雪如意”的旅程。那是他第一次在这样专业的赛事场地训练,“雪如意”的赛道如一条银龙盘踞在山间,既有适合打磨技术的平缓区域,也有考验勇气的陡坡与弯道。训练时,他跟着教练一遍遍分析赛道线路,调整转弯角度,汗水浸湿了头盔下的头发,睫毛上甚至结了层薄霜,却丝毫不见懈怠。</p> <p class="ql-block">在"雪如意"滑雪场实地训练了八天,参加全国青少年四季滑雪挑战赛。比赛当天,寒风呼啸,却吹不灭孩子眼里的光。发令枪响后,他像离弦的箭般冲出起点,雪板切开雪面的声音清脆利落。那些在滑雪机上重复过百次的重心转换,在热雪奇迹里摸索出的转弯节奏,此刻都化作了赛道上的从容。全国青少年四季滑雪挑战赛的哨声响起时,我们老两口在电视里看着他小小的身影如离弦的箭般冲出起点。雪板切开雪面的声音隔着距离传来,像一首轻快的序曲。可就在过第三个旗门时,他的重心猛地一歪,整个人重重摔在雪地里。他趴在雪上愣了两秒,雪花落满他的后背。那抹小小的身影已经开始动弹——他先把雪杖从雪里拔出来,然后用胳膊撑着雪面,一点一点跪起身,膝盖在雪地里压出两个浅浅的坑。接着,他弯腰拎起脱落的滑雪板,手指冻得有些僵硬,却稳稳地把固定器扣回靴底,动作比平时训练时慢了些,却一步没差。只见他深吸一口气,弯腰调整好雪杖,双腿一发力,滑雪板再次切进雪面。这一次,他的身姿比之前更稳,雪沫在他身后扬起一道白色的弧线。</p><p class="ql-block">他最终没有拿到冠军,但我们知道,这八天雪地里的摔打,这一跤后的爬起,早已在他心里刻下了比胜负更重要的东西——那是跌倒后依然向前的勇气,是风雪里也不折的韧劲。名次早已不重要,这段从室内机器到室外赛场的成长轨迹,本身就是最珍贵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看着他在雪地上跃动的身影,我忽然明白,所有的积累都不会白费。就像滑雪机的每一次转动、热雪奇迹的每一次滑行,最终都铺成了通往“雪如意”的路,也铺成了孩子成长路上,一段闪闪发光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