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2011年4月9日,山东援疆支教教师十一人游艾提尕尔广场。</p> <p class="ql-block">2011年4月9日,十一人组成的山东援疆支教教师团队,带着对新疆文化的敬仰与好奇,踏上了喀什艾提尕尔广场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喀什,阳光温柔地洒在古城的每一块砖石上,空气中弥漫着烤馕与孜然的香气。</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过喀什噶尔古城蜿蜒的街巷,来到艾提尕尔广场。</p> <p class="ql-block">我们放慢脚步,轻声交谈,生怕惊扰了这片神圣。</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外,孩子们追逐着白鸽,笑声清脆;老人们围坐聊天,脸上满是安详。</p> <p class="ql-block">广场一侧的金银首饰街,匠人叮叮当当敲打着手镯,火花四溅。</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艾提尕尔清真寺庄严肃穆,绿色穹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诉说着五百余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我们驻足观看,一位维吾尔族大叔笑着用生硬的汉语说:“山东的老师?亚克西!”随即递上一碗热茶,茶香混着薄荷的清凉,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p> <p class="ql-block">午后,阳光渐烈,我们坐在广场边的长椅上,看游客与本地人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一位支教老师轻声感叹:“原来文化可以如此鲜活地存在于日常。”</p> <p class="ql-block">我们合影留念,背后是清真寺的巍峨与广场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夕阳为广场镀上一层金边。</p> <p class="ql-block">回望艾提尕尔,它不仅是信仰的坐标,更成了我们心中新疆之行的温暖注脚——关于理解与交融,关于支教路上最柔软的遇见。</p> <p class="ql-block">艾提尕尔广场不仅是一处城市地标,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宗教意义。</p> <p class="ql-block">“艾提尕尔”在维吾尔语中意为“节日活动的场所”,这一名称本身就揭示了它与维吾尔族传统节庆、宗教仪式密不可分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广场位于喀什市中心,正对艾提尕尔清真寺——新疆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始建于1442年,历经多次扩建,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广场与清真寺共同构成了喀什噶尔古城的宗教与政治中心。</p> <p class="ql-block">从明代起,这里便是维吾尔族穆斯林每周五“主麻日”礼拜的聚集地,也是古尔邦节、肉孜节等重要节日里万人齐聚、跳起“萨玛舞”的欢庆场所。</p> <p class="ql-block">在清代,随着喀什城的扩建,原本位于城外的艾提尕尔被纳入城中,成为城市核心,进一步巩固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中心地位。</p> <p class="ql-block">此外,广场也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交融与信仰传承。</p> <p class="ql-block">从阿拉伯传教士的墓地、叶尔羌汗国的扩建,到维吾尔族女性捐资修缮,艾提尕尔广场不仅是宗教的象征,更是维吾尔族文化认同和城市记忆的载体。</p> <p class="ql-block">今天,艾提尕尔广场依旧延续着它的传统功能:</p> <p class="ql-block">既是信仰的中心,也是市民日常休闲、游客感受喀什生活气息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汇,宗教与生活在此融合,使广场成为喀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p> <p class="ql-block">艾提尕尔广场不仅是喀什的地理中心,更是文化交汇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以广场为轴心,周边分布着一系列极具历史与文化价值的遗迹与街区,共同构成了喀什老城的灵魂带:</p> <p class="ql-block">① 艾提尕尔清真寺(广场西侧)</p> <p class="ql-block">始建:1442年,现存建筑为18世纪扩建,是新疆最大的清真寺,可容纳万人礼拜。</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门楼高12米,两侧宣礼塔高18米,礼拜殿由158根雕花木柱支撑,融合波斯与维吾尔风格。</p> <p class="ql-block">文化地位:古尔邦节时,广场与清真寺周边聚集信众达十万之众,是南疆最重要的宗教仪式空间。</p> <p class="ql-block">② 喀什古城(广场东侧)</p> <p class="ql-block">历史跨度:距今2000多年,现存格局形成于喀喇汗王朝时期(约800年前)。</p> <p class="ql-block">迷宫式街巷:2平方公里内分布300多条巷道,保留生土建筑群、砖雕门楼与过街楼,被誉为“活着的丝绸之路”。</p> <p class="ql-block">非遗活态展示:库木代尔瓦扎路的铜器铺、菜巴扎路的油画作坊、巴格其巷的维吾尔民宿,均为传统手工艺与当代生活的交汇点。</p> <p class="ql-block">③ 耿恭祠(古城东门旁)</p> <p class="ql-block">纪念对象:东汉名将耿恭,曾坚守疏勒城抵御匈奴,是中央政权经略西域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祠庙虽小,却是喀什少有的汉文化遗迹,与伊斯兰建筑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④ 高台民居(广场西南约500米)</p> <p class="ql-block">建筑形态:建于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传统生土建筑群,层层叠叠依势而建,被誉为“维吾尔族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历史信息:部分民居可追溯至清代,保留原始土木结构,现为非遗文化展示与民宿体验区。</p> <p class="ql-block">⑤ 吾斯塘博依千年古街(广场北侧)</p> <p class="ql-block">功能定位:历史上为手工艺与贸易中心,现以百年老茶馆、花帽巴扎、土陶工坊闻名。</p> <p class="ql-block">文化场景:每日12:00与18:00的开城仪式与歌舞表演,重现丝路驿站的市井繁华。</p> <p class="ql-block">香妃墓(广场东北5公里)</p> <p class="ql-block">正式名称:阿帕克霍加麻扎,始建于1640年,为伊斯兰式家族陵墓,葬有五代72人。</p> <p class="ql-block">文化符号:因“香妃”传说广为人知,建筑以蓝绿琉璃砖与穹顶著称,是维吾尔族丧葬艺术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⑦ 艾提尕民俗文化旅游区(广场周边整合)</p> <p class="ql-block">六大功能区:清真寺、广场、黄金首饰街、民俗产品街、观光塔、喀什噶尔民俗馆。</p> <p class="ql-block">沉浸式体验:可参与陶器制作、地毯编织、十二木卡姆表演,系统了解维吾尔族非遗文化。</p> <p class="ql-block">这些遗迹与街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艾提尕尔广场为中心,共同构成一个宗教、商贸、手工业与日常生息交织的有机文化生态系统。</p> <p class="ql-block">漫步其间,既能触摸到千年丝路的余温,也能看到传统在现代语境下的延续与新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