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应该是遵照鲁义刚生前意愿,义刚夫人及其公子君临,将《鲁义刚诗词集》的电子版发给我。历时半个多月的整理,计得绝句(含五七绝)109题120首;律诗(含五七律)49首,词95题99首,总计253题268首。接近《唐诗三百首》的数量,可谓煌煌大观,可喜可贺!炎炎盛夏,捧读友人遗著,仿佛义刚并没有离去,而是就在我的身边和我讨论每首诗的写作因由及其遣词造句立意谋篇,倍觉亲切。而义刚与我的交往,也如电影一般在心海回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0年秋,我师范毕业分配至竹竿中学,义刚之二弟在该校上学,故与义刚相识,后我师范同学孙银选先在老家庙仙熊林学校与义刚同为民办教师,同学熊烽转行到竹竿乡政府,银选来访,我们四人便形成一个朋友圈。不久,义刚在县城南龙山中学旁边建一二层小楼,我亦调任龙山中学,交往日密。后义刚考中律师,并于1996年从罗山司法局调任信阳某律师事务所,我到信阳,必访义刚,义刚回罗,亦常相见。前年,义刚不幸患病,我多次前往探视。去年年底,义刚自感来日无多,邀我前去。未几,其夫人来信说,义刚要我为他撰写悼词,其时我知义刚一息尚在,心情悲怆,断断续续写了几句,但感觉是能把义刚一生作了高度概括,现引述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义刚是一个强者!无论是做农民、做教师、做生意、做砖瓦厂中层领导干部,还是做律师,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同龄朋友中,最先使用电话,BB机、手机、电脑、私人别墅、私家车,样样得风气之先,步步领时代潮流。在事业上,他是享有国家声誉的鲁大律师;在经济上,他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在人脉上,他有广泛的社会交际,在一定范围内拥有相当的能量,在社会上树立了一个强者的形象:心理强大,能力强大,影响强大。是儿女的榜样和朋友们的楷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义刚是一个智者!他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对儒释道这些人类的终极学问,都有较深的钻研和独到的见解。他不单读纸版的书,还读社会的书,世事洞明皆学问。他不是读死书,而是学以致用。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能量,转化为金钱。他从浩如烟海的书籍里,提炼精华,形成智慧。具体体现在,不论对待什么问题,他都能冷静,镇定,理性,分析其原由,找出其症结,并快速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最终合理解决该问题。不仅在律师生涯中对待本职工作如此,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他是朋友们的智囊,关键时候为朋友们排忧解难。同时,他也是一位人间清醒者,对宇宙的运转,四时的交替,社会的兴衰,生命的终始,都能看得开,想得通,放得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义刚是一个义士!他的义,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职业上的义。他是一个律师,这个职业注定要为社会伸张正义。有的当事人,蒙受冤屈,因为不懂法,不能自救,他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当事人奔走呼号,艰难取证,据理申辩,即使少赚钱,不赚钱,甚至赔钱,也要使正义得到伸张。二是在日常生活中,朋友们只要有难处,遇难题,要么无偿提供法律援助,从专业角度帮助解决问题,要么及时给予经济资助,是朋友们的及时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义刚是一个雅士!律师,是用切实的学问参与世事,雅士则是不切事务的风花雪月。他是少有的能将务实的法律文本和务虚的诗词歌赋集于一身的人。他读了很多古往今来文学大家的作品,也交了很多文人雅士的朋友,他的生活变得丰富而多元。诗词,是一个非常专业又相对高深的学问和技能,他能在短期内由一般的爱好慢慢入门并时有合律中规声情并茂的佳作。腹有诗书气自华。他在律师的辩论中,在和朋友的交谈中,在独处时的遐想中,因为有诗词歌赋雅元素的加持,因而闪射出异于常人的光辉。当然,现在编辑的268首《鲁义刚诗词集》,就是鲁义刚作为雅士的最好注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四人的小圈子中,我从事诗词创作与研究起步较早,义刚对我也非常信赖,每有新作,常常先发给我看看。所以这些作品,大多都是我先前拜读过的。总的感觉是:格律严谨,谋篇得当,语言新鲜,个性鲜明。义刚的职业是律师,整天和法律文本打交道,写起诗词来,照样得心应手,这得益于他知识渊博,阅历丰富,善于表达,天赋高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义刚写的较多的体裁是绝句。其绝句也符合他干脆简明轻快的个性,如《中伏》:</p><p class="ql-block">晚夏寻凉听暮蝉,艳霞入水泛金涟。</p><p class="ql-block">待来八月秋风起,玉兔巡天万户圆。</p><p class="ql-block">首二句写中伏,寻凉,听蝉,看红霞映水,后二句荡开,想象八月秋凉,皓月当空,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表达对眼前酷暑的忍耐,对秋风好月的憧憬,心态平和,一切随缘,见手笔,也见修行。</p><p class="ql-block"> 再看这首《放下自在随缘》:</p><p class="ql-block">世事无常莫与争,焦烦不若梦三更。</p><p class="ql-block">放松必有埋愁地,自在随缘过一生。</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这首诗是写于患病前还是患病后,但体现对待一切事物的超然心态。我说义刚是一个智者。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智勇,天下之达德也,义刚可谓备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律诗最能检验一个诗人的基本功。义刚平时以律师职业为主,诗词乃其业余爱好,真正专心研究诗词,是近几年养病之中,所以其诗词,也多是关于病中的心理表现。且看《养病感吟》:</p><p class="ql-block">寡欲少闲愁,灵台已是秋。</p><p class="ql-block">养疴唯欲饭,将息懒离楼。</p><p class="ql-block">对景任心绪,临风隐泪眸。</p><p class="ql-block">等来康复日,伴奏放歌喉。</p><p class="ql-block">首二句切题“养病”,“唯欲饭”“懒离楼”,养病的具体情况,“隐泪眸”,哀而强忍,“等康复”“放歌喉”,对生命的渴望,读来令人嘘唏不已。还有一首《居家养病独吟》:</p><p class="ql-block">绿萝绕室总含娇,凉息穿窗叶蝶摇。</p><p class="ql-block">老病缠绵怜虎弱,壮怀激烈奈身凋。</p><p class="ql-block">阳台吟句思心远,香茗邀朋郁闷消。</p><p class="ql-block">楼伟云轻凡俗少,权当成圣驻凌霄。</p><p class="ql-block">和上一首同一主题同一心态,兹不赘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义刚非常下功夫的是词。他的词,几乎每一首题目旁边都有标注“某某体”,可见他在决定填这首词时,是先将这首词的名家代表作作了一番研究,使其词作皆有依据,这种认真态度首先值得肯定。</p><p class="ql-block">先看这首带自传性的《水调歌头•忆乡村童年》(毛滂体):</p><p class="ql-block">文革遭流放,投奔鲁家湾。恒牙方启,跟随严父习耕田。初到牛棚借住,尔后茅房自建,生灭概由天。无履常光脚,粥寡袋无钱。</p><p class="ql-block">父母累,姊妹饿,大雪寒。村师就读,精力过剩领教鞭。上学无人接送,放假捞鱼掏鳝,挨打是常餐。最忆南风夜,荒墓鬼多传。</p><p class="ql-block">义刚原本竹竿镇河口街居民,文革期间下放庙仙乡熊林村鲁寨,他在这里度过辛酸的童年,不过还能在熊林学校当民师,也还算比较幸运。后来落实政策,举家迁回竹竿镇。这首词主要是回忆下放庙仙鲁寨的艰难岁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义刚有后来的成就,与童年少年时期这一段艰苦经历大有关系。义刚曾告诉我,当年迁回竹竿,一家人生活无着,父母在街上做小生意,他拉车到城里进货,回来拉满一车货,上十里头大上坡,车子从路这边拐到路那边,呈S状拉上去,到坡顶,累的想哭,从此发誓要改变命运。他后来到县砖瓦厂,又坚持考取全国律师资格证,动力皆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家乡虽然给了他太多的痛苦,但也使他受到磨炼,所以,他也充满深情的回忆家乡。且看这首《行香子•秋满故乡情》(苏轼体):</p><p class="ql-block">花落黄昏,思注金樽。凉风吹、好个销魂。故人不见,绮梦如云。想竹竿街,金龙寺,鲁湾村。</p><p class="ql-block">花甲银龄,最爱乡音。叹流光、迅若飞轮。墨丝霜染,精眼渐昏。忆那方院,那湾水,那群人。</p><p class="ql-block">竹竿街、金龙寺、鲁湾村,都是他生活过的地方,他无限深情地怀念那方院,那湾水,那群人。</p><p class="ql-block">光阴荏苒,义刚很快也到了退休的年龄,并很顺利地办完了退休手续。他心情高兴,写了这首《西江月•退休吟》(柳永体):</p><p class="ql-block">自在穿游职海,坦然高卧西楼。吟诗赏画诵春秋,安做退休闲叟。</p><p class="ql-block">六十尚存余热,七天毕竟时悠。烹茶会友解人忧,笑对叶飘风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义刚还没有发现生病,心情是愉悦的,他憧憬退休后“吟诗赏画诵春秋,安做退休闲叟”的悠闲生活。大约在其退休手续办理前不久的一天,他因事要我陪他去濮阳,我俩一路闲聊,律师职业太忙,写不完的诉状,打不完的官司,快退休了,闲下来了,找个时间,我们两家人,开着车,带上帐篷炊具,到淮河边栗林深处安营扎寨,好好休闲,我们钓钓鱼,挖挖野菜,写写诗,唱唱歌,彻底回归大自然。一路高高兴兴地设想着。唉!谁料天有不测风云,在他刚满六十岁,刚刚办理完退休手续,还没来得及享受退休生活的时候,就被这个恶疾带走了生命。作为几十年的好友,悲怆而又无奈!一向刚强、智慧、义气、风雅的义刚,就这样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义刚病后第二年的清明节,他随家人回老家为先人扫墓,他卧在先人的坟茔前让人照了一张像,其时他已非常消瘦,自知来日无多,无限悲凉的写了一首词:《乌夜啼•清明扫墓感怀》(李煜体)</p><p class="ql-block">节至清明噪,旷山炮震烟曛。族人籍此论缘亲,旧墓又添新。</p><p class="ql-block">岁月从无情分,英雄乞丐同仁。遥猜他日吾归去,谒访有何人?</p><p class="ql-block">他已设想他的身后,谁人会犹能记念着牵挂着他。也就奇怪,自他安葬信阳龟山公墓后,我家小妹因要去她做医生的朋友诊所拿中药,每次都要我开车送达。她去拿药,得个过程,我就把车开到浉河边停着,停车处恰好面对龟山公墓。突兀的龟山,青青耸于天幕之下,夕阳如金,洒满浉河,我对着龟山出神。那一排排一行行的翠柏,下面都有一座墓碑,我知道义刚葬在哪一排哪一行哪一处。苏轼诗曰:存亡见惯无多泪,心底的哀伤,有时候也在深情的无可奈何的凝望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十出头的英年怆然离世,义刚是极其不幸的,然而义刚夫人贤德,弟妹友爱,兼以子女双全,皆已长成,义刚亦可安心于九泉。况且,义刚给我们留下这268首心血凝成的诗词集,让子女、家人、朋友以及后来的人们,知道在1963年至2025年这一段六十多年有限的时光里,曾有一个强者、智者、义士、雅士的律师、诗人,他来过。有这一本《鲁义刚诗词集》为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方伟</p><p class="ql-block">乙巳闰六月初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