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真好

且让

<p class="ql-block">看《梅兰芳》时,就被余少群的扮相惊艳过。多年过去,他没有让影迷失望,一抬手、一回眸,风情万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戏台》的故事节奏很紧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影片讲述了五庆班班主侯喜亭带戏班进京演出,店伙计大嗓儿被洪大帅误认成名角金啸天,被迫演出 《霸王别姬》 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剧情围绕 “真假霸王” 展开,充满了误会、错位和荒诞情节。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生存威胁,戏曲艺人是否坚持艺术操守成为全剧最大的矛盾冲突,权力空间与艺术传统之间的关系问题串联全剧,引发观众思考。</p> <p class="ql-block"><b>《戏台》的人物表演很传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余少群同时出彩的是黄渤和姜武。黄渤有功底有人气,戏外有口碑有情商,难得的是姜武,把一个鲁莽大帅演得既武断又暴戾,既无知又专横,更难得的是他演绎出对“老乡唱戏”和“项羽不能输”的执念,简直透出些许真性情的可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不道啊”</p><p class="ql-block">“真俊啊”?</p><p class="ql-block">“别姬”“我不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他们无限丝滑的对答配合里,让人忍俊不禁,又会联想起一口唐山话的另一个喜剧大师——赵丽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其实就是二锅头,兑的那个白开水”……带给过我们多少欢笑。</p> <b>《戏台》的画面专业而唯美:</b><div><b><br></b>在致敬《霸王别姬》和《梅兰芳》的同时,《戏台》是唯一“角儿”演“角儿”的影片。<br><br>无论是张丰毅的霸王,还是张国荣的虞姬,无论是黎明的梅兰芳,甚至章子怡的孟小冬,毕竟没有多年的科班功底,和余少群在台上的表现力是不一样的,少的那一点韵味,是任何演技都难以代替的。<br><br>尹正的俊朗外形,完全衬得上余少群的俊美扮相,演绎出唱词里美轮美奂的境界。<br>(虞姬)——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br>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br>恨只恨无道秦把生灵涂炭,<br>只害得众百姓困苦颠连。<br><br>项羽(唱)——<br>枪挑了汉营中数员上将,<br>纵英勇怎提防十面埋藏,<br>传将令休出兵各归营帐。<br><br>虞姬(白)——大王!<br>项羽(白)——这一番连累你多受惊慌。</div> <b>《戏台》的讽刺辛辣而独特:</b><div><b><br></b>看到虞姬轻启朱唇骂出“傻x”,电影院里笑成一片。<br><br>哪怕100年过去,身边也少不了“洪大帅”,以为自己位高权重、一言九鼎,或许是别人眼里的不懂装懂、跳梁小丑。<br><br>就那所谓“大帅”的位置,能保几天?蔑视艺术、藐视专业、害害人,自己就能不朽?<br><br>陈佩斯多年磨一剑的作品,意义深远。跟最大TV打官司以后不得不告别最大舞台,71岁携作品回归大银幕,就让人想起携《罗刹海市》《花妖》回归的刀郎,骂人骂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br><br>更重要的是,艺术就是艺术,不因哪些“大帅”的一个“血窟窿”就削减了光芒。<br></div> 不信你去看看刀郎的演唱会,哪一场不爆满,完全延续了《手心里的温柔》《西海情歌》的影响力。<br><br><b>看《戏台》,重温一些经典唱段,也是盛夏清凉:</b><br><br>今日里败阵归心神不定,<br>劝大王休愁闷且放宽心。<br>怎奈这十面敌难以取胜,<br>且忍耐守阵地等候救兵……<br><br> 2025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