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化寺</p><p class="ql-block">初名清凉若兰,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陈区镇舍利山腰上。开化寺创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金皇统元年(1141年),建观音阁,历经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p> <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开化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悲阁及两侧钟鼓楼</p><p class="ql-block">开化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由大悲阁(即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演法堂、延宾舍、维摩净室、观音阁、东西配殿及两庑等组成。</p> <p class="ql-block">大悲阁(即山门)</p><p class="ql-block">大悲阁为明代建筑,两侧是钟、鼓楼。大悲阁为两层楼阁,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方形,重檐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为宋代建筑,单檐歇山顶,顶铺灰筒瓦,面阔、进深均三间。前后当心间开门,前檐次间辟破子侯阁,侯窗面积几乎占整个开间,更显得内外通透。</p> <p class="ql-block">开化寺殿内保存有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至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绘制的壁画,总面积有88.2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不开门,隔着栅栏可以看到里面的北宋壁画和北宋彩绘。殿内四壁保留着绘成于北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的壁画,主题内容是佛传故事。画面建筑瑰丽,人物形象逼真,服饰色彩鲜艳,衣褶线条流畅,颇富美感质感。堪称壁画佳作。</p> <p class="ql-block">开化寺大雄宝殿中的壁画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壁画。</p> <p class="ql-block">壁画中的许多场景真实体现了宋代的社会生活</p> <p class="ql-block">壁画人物众多,情节连续,色彩丰富。除了佛、菩萨、金刚还有渔夫、农夫、织女等各色人物,犹如一幅渐次展开的北宋社会生活画卷,被誉为墙壁上的“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演法堂</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位于后院东北向,元代建造,三间,悬山式,前檐插廊,结构简练,是一座小巧简洁的元代遗构。</p> <p class="ql-block">石雕</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内木架结构</p> <p class="ql-block">重修碑记</p> <p class="ql-block">高平嘉祥寺</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三甲镇赤祥村,是金朝至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址。</p><p class="ql-block">高平嘉祥寺始建于五代后周年间(951~953年),宋元明清各代屡有增修。寺院坐北朝南。高平嘉祥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格局完整,主体仍为金元时期的木构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高平嘉祥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门</p><p class="ql-block">位于寺院东南角高地之下,独立于两路院落之外,坐北朝南,面阔一间,进深两椽,单檐悬山顶,通过山门拾级而上方能到达主体建筑所在的高地。</p> <p class="ql-block">中殿(毗卢殿)</p><p class="ql-block">毗卢殿是嘉祥寺中等级最高的单体建筑,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建于方形台基之上。毗卢殿柱网、斗栱、梁架和节点构造多符合晋东南金代建筑特征。殿前有两棵高大的柏树,及两个非常漂亮的经幢。东幢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施主为男性,须弥座上的狮头凶猛阳刚。西幢刻有佛说阿弥陀经,施主为女性,须弥座上的狮头柔媚慈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殿内四壁现存明代壁画包括天上、人间、地狱。</p> <p class="ql-block">中殿内的壁画属明代晚期,画风布局人物故事与石家庄毗卢寺的壁画相仿,介于工笔画和写意画之间。</p> <p class="ql-block">壁画</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面阔五间,悬山顶建筑。殿内的梁架也是呈现出圆木的状态,自然弯曲。</p> <p class="ql-block">殿前有一棵古柏。</p> <p class="ql-block">脊饰</p> <p class="ql-block">窗户下的精美雕刻</p> <p class="ql-block">屋檐脊饰</p> <p class="ql-block">古中庙</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中庙村,始建于元朝。</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古中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门</p> <p class="ql-block">山门的明代青石柱础,四角为狮头咬几腿,几腿内雕刻狮子滚绣球,雕工精湛,经500年风雨仍清晰可辨。</p> <p class="ql-block">柱础石雕</p> <p class="ql-block">无梁殿</p><p class="ql-block">即太子殿,为古中庙的主要建筑,建于元代,面阔一间,正方形,单檐歇山顶,整个建筑没有梁,使用斗拱支撑藻井,结构精巧。</p> <p class="ql-block">无梁殿</p><p class="ql-block">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摒弃传统梁架,采用以木带梁的悬挑技术,殿内藻井如莲花垂悬,八层斗拱以45°斜拱交错叠色,中心垂帘柱直抵四柱顶端。这种以木带梁的营造手法,既规避了传统梁架头重脚轻的力学缺陷。又通过穹顶结构增强戏曲声学共鸣。无梁殿最初功能实为戏台,1.2米高的台基抬升设计,使正殿神灵可俯瞰祭祀乐舞。</p> <p class="ql-block">侧面</p> <p class="ql-block">背面</p> <p class="ql-block">精美藻井</p> <p class="ql-block">藻井以斗拱悬挑承托屋顶</p> <p class="ql-block">元代藻井造型独特。斗拱层层悬挑,精巧华丽。</p> <p class="ql-block">飞檐</p> <p class="ql-block">脊饰</p> <p class="ql-block">转角斗拱上的木雕角神构建,虽不承重,却暗含古人设角神以集千钧之力支撑建筑的祈求。</p> <p class="ql-block">角神</p> <p class="ql-block">正殿</p><p class="ql-block">正殿是元祖殿建于明万历十二年,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出廊单檐悬山顶,琉璃剪边。</p> <p class="ql-block">元祖殿匾额</p> <p class="ql-block">琉璃脊饰</p> <p class="ql-block">二郎庙</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寺庄镇王报村,始建年代不详,二郎庙的戏台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二郎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二郎庙的戏台位于二郎庙的南端,面阔一间,平面为正方形,宽、深均5米,进深四椽,歇山式屋顶,简板布瓦盖顶。二郎庙的戏台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戏台,使中国戏曲舞台的建筑实例被提早到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在历史、文化和艺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戏台的梁架结构</p> <p class="ql-block">正殿</p><p class="ql-block">二郎庙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建筑,为一进式院落。二郎庙坐北朝南,自北向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有正殿、献殿、戏台。戏台两侧为东西掖门、垛殿、角楼,一字并列。正殿两侧各建耳殿。</p> <p class="ql-block">精美木雕 斗拱</p> <p class="ql-block">梁架粗大 精美彩绘</p> <p class="ql-block">须弥座式台基,亭榭式建筑。单开间,平面为方形,四角为圆木石对柱,单檐歇山顶,山面透空,举折平缓。断面垂直,无任何雕饰。</p><p class="ql-block">台基右下方束腰石板上刻有铭文:"时大定二十三年岁次癸卯秋十有三日",左上角刻有"博士李皋"四字。这座戏台是在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创建的,即创建于公元1183年,距离现在已834年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神庙戏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