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六月的芽庄,阳光热烈却不炙热,海风轻柔得仿佛在耳边低语。这次旅程以岛屿为主线,串联起珊瑚岛、蚕岛、海燕岛,再深入探访龙山寺、天依女神庙等文化地标,是一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深度旅行。</span></p> 首日,我们从澳门启程飞往芽庄。在澳门机场简单用过简餐,当地时间晚8点抵达芽庄金兰机场——越南与国内时差1小时,机场贴心准备了欢迎仪式。 导游笑着叮嘱大家,到了芽庄要适应三个字:慢慢慢。<br>他娓娓道来,芽庄位于越南版图的"腹部",以岘港为界,以南称南越,以北为北越。这个拥有1.1亿人口、33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常被称作"小中国",是全球最像中国的国度,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代加工国与农业大国。这里的大米品质出众,我们常吃的泰国香米,竟有一半源自越南。 历史上法国的影响深远,不仅带来了基督教信仰、越式法棍等饮食文化,还改变了当地文字。<div>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越南与中国、古巴、老挝、朝鲜共同坚守着这一制度。</div> 谈及历史,导游提到十年越南自卫反击战,当时受苏联暗中支持的越南,从"军事第三强国"沦为最贫困国家。俄罗斯退出后,金兰湾的归属权自2003年起悬而未决。<div>幸而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访越,明确中越同志关系,两国正处蜜月期,我们的地陪阿淇便是中国公派的中文服务人员。</div> 五晚住宿安排在同一家酒店,离海边不远,每天需支付1万越南盾小费(我兑换了500元人民币,按1:3400的汇率换得越南盾)。 深夜饥肠辘辘,尝了当地的越南海南鸡饭,别具风味。<div>学了两句越南语,"谢谢"发音像"肛门","你好"类似"心绞",倒也有趣。导游特别提醒,这里禁止赌博,连打牌都不能涉及金钱。</div> 次日早餐,越南米粉的鲜香令人难忘。 随后升级快艇,畅游珊瑚岛、蚕岛与海燕岛,还体验了特色泥浆浴。<div><br></div> 得知越南国茶是龙桑茶,当地咖啡店的座位总面朝马路,点上一杯茶配一杯咖啡,颇有闲趣。早年越南人有"四苦":采橡胶、采燕窝、采药、出海,如今生活虽有改善,但其幸福指数却高得惊人。 晚间的自助餐丰盛到让人吃撑,还有精彩的猛男表演助兴。 第三天行程丰富,先参观占婆塔,也称天依女神庙,再前往仙境湾,午后的热带水果大餐让人大快朵颐。<div><br></div> 在越南的日子,大抵就是玩得尽兴、吃得满足、睡得安稳,闲暇时喝杯滴漏咖啡或龙桑茶,惬意十足。<div> 导游聊起国际形势,说从前美国波音、法国空客称霸,如今中国歼10亦崭露头角,在煤炭、铁路、橡胶、石油等领域也实力渐显。</div> 晚餐是碳烧烤肉,回酒店后享受了舒适的越式按摩,逛街时买了越南榴莲,6万越南盾一斤(约合18元人民币),因是树上熟,口感格外绵密。 第四天发现,芽庄的外国游客多为俄罗斯人——源于俄罗斯曾控制当地军事25年,而如今岸边停泊的多是中国船只,我国承诺支持越南经济发展25年。 导游总结的"越南四瘦"很是形象:人瘦(清淡饮食、气候炎热致新陈代谢快,饮食以海鲜牛羊为主)、土地瘦长、马路瘦、房子瘦(只能向高空发展),还提醒11-12月不宜来访,因为天气较热并是雨季。 接下来几天逛了安宫、越南珍宝馆,还有乳胶床垫和玉石店,权当开开眼界。<div><br></div> 当地以大乘佛教为主,讲究"度己度人",与小乘佛教的"度己不度人"有所不同。<br>导游打趣说,西方人一年主要做三件事:一二季度努力工作,三季度旅游度假,四季度琢磨着罢工,惹得大家会心一笑。 晚间到海边散步,恰逢当地文化旅游节预演,热闹非凡。 最后一天,我们飞返澳门。这座城市现有39家赌场,疫情后关闭了3家,此前共42家。随后经港珠澳大桥返回广州,为这场越南之行画上圆满句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段旅程让我深深爱上了芽庄,它的海、它的岛、它的文化,都成为记忆中最美的风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