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的往事 寻 船

闲人保利

<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村还处于人民公社的状态下,村民靠生产队为生,走共同富裕之路,虽然没有富裕起来,但那时民风淳朴,到现在想起来,都十分感慨和温暖。就算寻船一事,大有“桃花源记”里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我们村居住在黑高湖边,湖口共十一村,那时村叫生产大队,生产大队的基肥,都用船到湖中取,大概每个生产小队都有两三条船,船带在湖边,若船桩带不牢,一起大风船就漂走了,若在晚上漂走,第二天发现丢了,就得派人去寻,有趣的事情就在这“寻”上。</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队长派工很讲究,若昨晚刮的是东北风,就要到湖的西南方向村庄找,我们村处于湖的北边偏东一点,总之顺着风向寻,于是队长心中盘算着,船可能漂流到的村庄,为了方便寻找,首先打听一下,这个村庄有没有嫁去姑娘或者亲戚,最后派出的一定是队里与该村有亲戚关系的人。</p><p class="ql-block"> 找船人一般不会当天找到船,即便找到也不会当天回来,少则两天,多则三天。第一天先走亲戚,若是舅舅外公来了,姑娘家会好酒好饭招待,派家里人去找船,两个找船人的亲戚再相互招待,吃得油光水滑的,于是两天过去了,找几天没关系,反正生产队里开工分(资),船属大型生产工具,没有人敢昧的,捡到了总是无条件的归还。多年来,各村庄都有丢船的事情,后来就形成了这种惯例。</p><p class="ql-block"> 于是丢船不是坏事,寻船是走亲戚,是一次温暖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记得1972年冬天,天很冷,滴水成冰,东北风刮得呼呼叫,我家木质的小乌篷船漂走了,我父亲不在家,急得我母亲直哭,当时有船的个人极少的,会不会被捡到的人昧了,都没淮。我母亲找了桂哥哥和我一起找,桂哥哥带着我走了一下午,到了目标村已是傍晚了,中午饭又没有吃,真是饥寒交迫,走到马头上遇到一位大妈,问大妈是否看到一条漂流乌篷船,大妈说没有看到,便问了一句,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告诉她是罗家庄的,大妈听了很高兴,告诉我们,她有一个姨婊妹在我们村,她说的姨妹正是我亲二婶,她知道后,把我们请到她家,住了一晚,晚饭又蒸咸鱼又加菜,第二天一早,姨父从一个村民家把船找到了,船上的马灯,手电筒等一件东西都不少。这件事让我感动了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去年 ,我回老家,和一个堂哥讲了许多这样美好的往事时,堂哥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现在人人心不古了,那时候的社会风气,淳朴的民风很难见到了。借此,我问了一句,要是现在人捡到了船怎么办?堂哥笑了笑说,凉拌!先谈条件后交船。见了亲戚先装没有看见,于是他想了一想又说,当然,好的善良的人还是有的。</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说“桃花源记”里的故事,是人们追求的理想,但我却不然,寻船的往事不是就象在“桃花源记”的故事里吗?</p><p class="ql-block"> 我们生活在当今这个富裕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好的社会风气,“功利”冲淡淳朴,令人可惜。但要记住我们曾经拥有的淳朴民风和人间温暖,尽可能把它找回来, 创造更多的当代桃花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