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书法家陈奋武

uojen(叶军彪)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25-4 左海人物 | 方 晓:中国著名书法家陈奋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炎黄纵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炎黄纵横杂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07月30日 09:1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福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章选自《炎黄纵横》2025年第四期,总第263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著名书法家陈奋武方 晓北京时间6月29日上午,金山在哭泣,云水在流泪,八闽大地在哀悼。福建省书协原主席、中国著名书法家陈奋武先生在亲友护送下,永远告别了他所珍爱的金山云水间的雪芬楼,徐徐前往福州市殡仪馆1号厅,与世人告别。大厅内外摆满数百个由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及亲朋好友敬献的披着红色挽联的花篮和花圈,默默地为85岁的老书法家送行。陈奋武先生曾连任30多年福建省书协主席和第二至第六届全国书协理事。他独创富有个性、别具风格的墨迹,或跨洋过海周游世界,或遍布市井大街小巷,深受中外友人和老百姓喜爱,是一位受世人敬重和爱戴的非常接地气的老书法家。他为人豁达开朗、包容宽厚,待人真诚,交往的朋友中,既有国家和地方各级领导人和各界人士,也有同甘共苦几十载的同窗挚友。按他生前的意愿,他的灵骨被安葬在自己生前所挑选的福州莲花峰陵园,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在自己亲笔题字的墓碑下安息长眠。以自己的题字,为85载精彩的艺术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开启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实乃令世人羡慕不已的超脱而又坦然的归宿。奋武兄是我三哥方健的初中同学和结拜兄弟。我在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们家从福州衣锦坊搬到于山脚下的观巷,离福州五中仅百米。健兄在福州五中读初中时,我大哥和二哥已分别上了大学和中专,我们家前院的偏舍自然成了健兄与其同窗挚友每日聚会之处,奋武兄是其中常客之一。1960年,健兄初中毕业,用白色图画纸制作了一本毕业纪念册,收藏同窗好友的留言。奋武兄在他的留言页上写着蚂蚁一般大小的楷书,密密麻麻,工工整整,非常漂亮,令人爱不释手,崭露了他的书法天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健兄初中毕业后留在五中读高中,奋武兄则以优异成绩考上福建艺术学校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开启他的艺术生涯。他曾师从闽籍书画家陈子奋先生,后专注于独创别具风格的书法艺术,成为一级美术师。奋武兄虽然离开了五中,却依旧是我们家的常客,多才多艺的他,常常站立在我们家前院小天井正中,向左歪着头,半闭着眼睛,身子一摇一晃,拉着紧靠在左肩上的小提琴,陶醉在音乐之中。那优雅动听的旋律,扣人心弦,至今难忘。如今,观巷祖屋已被拆除,并改造成观巷口的小公园,边上立着奋武兄题的“于山风景区”牌坊,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诉说着美好的故事。奋武兄说话幽默诙谐,颇具个人魅力,在其同窗好友和结拜兄弟中,他总是个核心人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常和健兄的哥们凑在一起,聚集在奋武兄家或好友刘眉生家。大家挤在一间小屋里,一边谈天说地,一边向奋武兄“讨字”。他每每总要先品足茶酒,酝酿数小时,等熬过子时,当别人困意十足、筋疲力竭时,他却灵感大发,顺手挥毫,写下他所满意的横幅、中堂或对联,再盖上他自己篆刻的印章。健兄另一挚友章迈的家在西湖北面,其父章振乾时任福建省博物馆馆长,西湖也因而成为我们常聚之地。记得有一次,奋武兄手提水桶,肩扛大扫把,来到省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上。只见他拿扫把当笔,以大地为纸,湖水代墨,边走边写,洋洋洒洒,写下一排排数米见方的大字,博得众人喝彩。那些欢乐场面,至今记忆犹新。如今,奋武兄题的“西湖公园”横匾高悬在公园正门口,每天迎来送往成千上万的游客,陪伴着大人小孩在西湖公园度过欢乐的时光。奋武兄重情重义,每年春节定来我们家向我父母拜年。20世纪80年代,我父亲病重之前,我陪父亲最后一次登于山,拍的最后一张照片是父亲与奋武兄在福州白塔寺边上的工艺美术店前的合影。那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缘分。奋武兄为人谦和,是个热心肠的性情中人。听闻省文联曾传一则佳话:一日,机关食堂的师傅需要广而告之某事,又依稀记得奋武先生正是“写字的”,就没有迟疑地央他帮忙写一张告示贴出,大书法家欣然应允,挥毫而就,食堂因而拥有高光时刻。去年10月,我从英国回榕,约了几位好友一起去闽江南岸联通花园看望奋武兄。那天,他特别开心,领着我们上上下下参观他家的楼中楼,从一楼客厅,走到二楼卧室,再到三楼书房,毫不气喘。观赏顶楼的空中花园后,他又回到楼下,与我们分享国务院原副总理吴邦国所赠的题诗及全国政协原主席贾庆林的赠字,最后还赠送了《陈奋武书法作品精选》给我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晚,我们邀请奋武夫妇在他们家附近的客家餐厅与我的大哥大嫂及三哥的儿女共享晚餐。大家举杯,为健康干杯,其乐融融。听珠英嫂说奋武兄皮肤过敏,刚好我从英国带回了专治皮肤过敏的外用特效药,于是我又多次登门探访,为他针灸治疗数次,先后扎了太冲、太溪、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血海、合谷、偏历、曲池、风池等穴位。经过几次治疗,他一次比一次好转,很快康复。今年春节期间,我和海亮去他家拜年时,他已无大碍,谈笑风生。最后,他还与珠英嫂一起,从26楼送我们下楼,陪我们在楼下庭院散步,流连忘返。正月初九,我们邀请奋武夫妇与泰宁插友们在福州安泰楼共贺新春。上午11点,海亮开车,先把奋武兄送到福建省书协取信件,再去三坊七巷的安泰楼团拜。午茶后,大家合影留念。不料,这却成了我们与奋武兄最后一次的团聚和留影。下午,我和海亮陪同奋武兄夫妇漫步三坊七巷的中轴线南后街。只见到处张灯结彩,游客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我们穿梭在人群中,仿佛回到儿时的春节。奋武兄兴致勃勃地拉着我的手,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前面,时不时停下脚步,回过身来等候落在身后的珠英嫂和海亮。当路过永和鱼丸店时,他放缓脚步,指着店面上方的牌匾告诉我,“永和鱼丸”是他题的字。我曾多次在这家鱼丸店品尝传统福州鱼丸,却从未留意过店面的牌匾是奋武兄题的,便顺手为他和珠英嫂抢拍了一个合影镜头。奋武兄手指着前方说:“前面的南后街牌坊的字,也是我题的。”说罢,领我们来到南后街北端的牌坊前,与我们分享刻在牌坊正反两面的“南后街”题字,以及牌坊北面的内侧对联:仁里拂春风且看锦肆绵延琼楼轮奂广衢萦古韵共赏书香浓郁雅乐悠扬他自豪地反复强调:“这个可以流传千古,很有意义。”我连连点头,再次为他拍下了珍贵的留影。如今,斯人已去,翰墨犹存。他留给世人的传世之作,铭记在百姓心中,雕刻在石碑之上,成为福建历史文化的瑰宝,千古流传。2025年6月29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于英国京士顿赫尔河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为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哲学博士,英国赫尔大学研究员、原助理教务长兼国际办公室副主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陈奋武的一生,翰墨铸魂,书道传新,陈奋武福建福州人,中国书法界泰斗级人物,国家1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会代表之一,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主席,他以85载人生,在书法艺术,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领域留下深刻印记,被誉为用尺幅天地构建中国文人精神家园的书法大家,书香世家起意图,科班深耕筑根基,陈奋武出生于福州琅岐岛的书香门第,幼年受父亲指导临袭门帘诗句,虽家境清贫,却以树枝碎瓦片在沙地图画为乐,奠定书把兴趣,1960年,他考入福建艺术学院舞台美术设计专业,系统学习美学理论与实践,师从敏籍国画大家陈子奋,这段经历为其艺术生涯铺就坚实道路,毕业后他辗转杂技团,文学编辑,文化厅行政等多岗,始终为其书法,终将艺术追求转化为职业使命,独树一帜创风格名作,刘邦耀华夏,陈奋武书法以魏碑汉历为根基,博采撰历,古朴与行草灵动,形成雄浑大气,率真洒脱的独特风格,其作品笔趣,笔下无尘等,既含味体厚重,又具形草飘逸,被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珍藏,福州西湖公园媒体烫金横匾,温泉大厦,海山宾馆等建筑体字,以及泰山,黄山,武夷山等名胜碑名,均以其神采飘逸的笔触展现艺术才华,他提出书法需体现个性灵魂,主张让入股而出股不可不似亦不可太似,成为当代书坛个性表达的典范,领军书坛30载,推动福建书艺兴,他积极推广书法艺术,扶持书坛新人,通过举办展览,学术研讨等活动,构建起福建书法的人才梯队与创作生态,其主导的巴敏丹青奖等赛事,打破论资排辈,以公平评奖机制推动青年书家崛起,使福建书坛在全国异军突起,德艺双馨传风骨,文人情怀润人间,陈奋武的书法成就背后,是和气为春的品德与襟怀坦荡的胸怀,他常以书法回报社会,为公益事业。</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3sukeb"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b>四坪戏</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