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的杨祠堂

老糊涂虫

<p class="ql-block">  杨祠堂,位于如今元疃镇大约西北角,与我老家接壤的地方。高墙矗立,马头墙壁。青砖黛瓦,白色粉墙,完全呈现一片徽派建筑特色!幼小的我,经常站在老家高处,向东方眺望!在我心中这个地方就是一片圣地,如同革命圣地延安一样!因为这个地方,是我祖母的娘家所在,而祖母的上代,则是清朝时代的举人;又因为这个地方,还是我的亲叔父母居住生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2岁那年9月,我考入了当地吴店中学上初中。当时正值“四人帮”被刚刚粉碎,全国上下拔乱反正,百废待兴,也是令人心潮澎湃,充满了希望的时代。入学没到两个月,咱们的一位年轻貌美的英语黄老师突然间就被调走高升了,而且据说此人后来去了中央外交部工作。以后的时段,英语课也就开设不起来了。这样的变故,对于向来重视读书的我的老父亲来说,那绝对是心急如焚、不容耽搁的大事情,因此,我也就有了来杨祠堂学校读书的机会了。</p><p class="ql-block"> 大约是在1979年2月份左右,我被老爸安排来杨祠堂念书了,吃住均在我的叔父家。那时候的杨祠校园,是非常整洁漂亮的!四面围墙,正门向东,西面还有教师宿舍及小型食堂。校园里,树木成林,苍翠欲滴,简直就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圣洁殿堂,同时享受着呼吸新鲜空气的精神乐园!记得当时的校长是一位名叫杨树培先生的,我的叔父之前在这个学校担任教导主任。估计当时杨祠校园的设计与这两位前辈老人家的贡献是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 印象很深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李之德先生,其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直至现在,仍在我的记忆深处,挥之不去!数学老师杨文杰,年轻帅气,谦虚好学,善于钻研。经常发现他给我们上课时,偶尔遇到一些题目讲解不清楚,或者是自我感觉讲解得不透彻、自我不满意时的窘迫样儿。实质上,我知道,那是老师一丝不苟,无限极端负责任的表现!英语老师杨华甫先生,在当时虽然还没有被转正,但已经是一位极其难得的人才了。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特别有涵养!英语教学,往往也是当堂练习、当堂批改。这一点,实质上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一种教学手段了。对于其他科目的老师们,印象也就不太深了。</p><p class="ql-block"> 至于班级的同学们,印象特别有多深,实在谈不上了。首先,毕竟我在那里学习仅仅只有一个学期几个月时间,后来又转学了。其次,自从那里转学之后,与同学们至今几十年都没有谋面了!但总体的感觉是:杨祠的发小同学们,男同学个个都是生龙活虎、女同学个个都是貌美如花。</p><p class="ql-block"> 山不转水转!几年之前,咱们这些发小同学们,居然能够通过互联网又相识在一起了,且经常隔三岔五相聚在一起了!每每看到同学们相聚在一起的照片,总是会心起涟漪,十分向往。有几位特别热情的女同学,多次邀约我参加,甚至说,不用你请客,只要你能过来参加就行了!但无奈因为多种原因,我始终未能如约。今晚,终于有机会成行相聚,内心里特别的高兴和激动!</p><p class="ql-block"> 杨祠堂,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一方人杰地灵的所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荷叶,都仿佛在低声吟唱着属于这片乡土的歌谣。为表感激之情,特写作此文,以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3日下午16点钟</p> <p class="ql-block">仪式感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