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上海世博会五:欧洲区

森林木

<p class="ql-block">  欧洲,也称作“欧罗巴洲”,洲名源于希腊神话人物 “欧罗巴”。欧洲总面积约 1016 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洲。</p><p class="ql-block"> 欧洲有 48 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约有 7.31 亿人(2012年数据),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1%。</p><p class="ql-block">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现有 27 个成员国,人口 5 亿,GDP约 16.106万亿美元。</p><p class="ql-block"> 2010年上海世博会,欧洲共有 46 个 国家参加了世博会的展出。这一集 给大家介绍的有 43 个国家展馆。详细内容请观看以下图片和文字介绍: </p> <p class="ql-block">  上图:这是 俄罗斯馆。展出主题是:生活的艺术。</p><p class="ql-block"> 俄罗斯 的 领土面积 横跨 欧亚二大洲,是 世界上 领土面积 最大的国家。并且在 亚洲部分 的面积 大于在 欧洲部分 的面积, 但是俄罗斯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以及 人口居住、主要大城市 等,都在欧洲,所以,国际上习惯把他看作是欧洲国家。</p><p class="ql-block">  上海世博会 俄罗斯馆 由 12 个塔楼 和 悬浮 在空中的 立方体 组成,外形设计 类似 古代 斯拉夫人 的 小村落,象征着生命之花、太阳以及 世界树(斯拉夫人枝叶繁茂的橡树)的根。</p><p class="ql-block"> 塔楼由 白、金、红 三种颜色构成,白色 和 金色 塑造了 俄罗斯建筑 的 历史形象,而 红色 加上富有 俄罗斯各民族元素 的图案,则赋予了 塔楼顶部 镂空部分 以 生命力。 </p>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展馆分为 公共区域 和 私人区域 两部分,展示了俄罗斯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公共区域以 圣彼得堡 的 街道 为原型,设有咖啡屋、面包房、商店和公寓 等元素,而 私人区域 则以莫斯科的 花园公寓 为灵感,营造出温馨的生活氛围。</p><p class="ql-block">   展馆还特别展出了俄罗斯 著名画家 列宾 的 真迹作品《捉迷藏》。此外,游客还可以欣赏到 俄罗斯的 传统舞蹈表演 和体验 套娃制作 等互动活动。</p> <div>  上图:这是 英国馆。 </div> <p class="ql-block">  上图:英国馆 的 建筑设计,是一个 六层楼高 的 立方体结构,没有屋顶,是一个 开放式公园。</p><p class="ql-block"> 建筑周身,插满了约 六万根 向各个方向 伸展的透明的 亚克力杆,远看象一个 长满了 蒲公英触须 的 毛毛球。</p><p class="ql-block"> 这些 亚克力杆 触须 向四周伸展,会随风轻摇。同时,触须内含的光源,会像 光纤 那样 传导光线,提供 建筑内部的 照明,点亮整个建筑,营造出现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展览空间,使其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  上图:近距离拍摄,并放大了的约六万根 蒲公英触须 般的 亚克力杆。</p><p class="ql-block"> 在这些 亚克力杆内,嵌藏着 26 万颗 各种各样的 植物 种子,涵盖 900 余种 农作物、药用植物、油料作物 等,其中 2 万颗 为 濒危物种 的 种子。</p><p class="ql-block"> 英国馆 之所以 建造成这样一个 形态独特 的世博展馆,并且将 这么多的 植物种子 搬到 上海世博会来,就是将“种子”视为 生命 与 创新 的源泉,提倡 生物 的 多样性保护,应对 气候变化,提供 种子 的 遗传基因,呼吁保护 濒危物种,使人类能真正实现 可持续发展 和 对地球未来愿景的承诺。</p> <p class="ql-block">  上图:所以,上海世博会的 英国展馆,又被称之为是“种子圣殿”。</p><p class="ql-block">  英国馆 的 外型简洁,创意无限,完美地演绎了对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诠释。它引导人们关注 自然 所扮演的角色,并 思索 如何 利用自然 来面对 城市发展 所面临的挑战。</p><p class="ql-block"> 在世博会结束前,评比的建筑得奖名单中,英国馆 得的是“最佳建筑设计奖”。世博会结束后,馆中所储存的 种子,全部赠送 给了中国,进行了拍卖。</p> <p class="ql-block">  另外,英国馆展区中还有:绿色城市、开放城市、活力城市、开放公园 等景点,向公众展示了在 全球自然资源保护上 所起的作用 和 生物多样性 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新药研发、新材料开发、建筑技术、通讯系统 和 可持续能源 等,所能给我们带来的 创意 和其中蕴含的 巨大潜力。</p><p class="ql-block"> 上图:是 英国馆展区中 的一个内容,展板上的文字是:</p><p class="ql-block"> 植物可以阻止流行病的蔓延吗?</p><p class="ql-block"> 处理病菌的麻烦之处在于,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它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够看到这些病菌繁殖的话,情况又会怎样?一些树种在被寄生虫攻击时,会发出信号,警告临近的植物共同抵抗入侵者。</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这么一种植物,在受病菌侵害时能够用 颜色、形状或者 生长速度 的变化,发出预警信号,那将会怎样?</p> <p class="ql-block">  上图:这是 爱尔兰馆。展出主题是:城市空间及人民都市生活的演变。</p><p class="ql-block">  展馆由五个长方体展示区组成,由倾斜的过道连接,错落有致地分布于不同层面。</p> <p class="ql-block">  上图:进入展馆,参观者们将沿着美丽的“利菲河畔”开始一段 城市之旅。</p><p class="ql-block">  旅途中,参观者将踏上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 的 第一主干道“欧康纳儿大街”,看到由 军事建筑 改建重修的 各式 美术馆,通过历史的长廊,感受 爱尔兰 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 的 变化,以及 爱尔兰人在 有效利用 城市空间 及城市可持续发展上 做出的努力。 </p> <p class="ql-block">  上图:这是 法国馆。</p><p class="ql-block">  法国馆,是一座 格子状 结构 的建筑,整个展馆被一种 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 线网“包裹”,见上图。仿佛是一座“漂浮”于地面上的“白色宫殿”,尽显 未来色彩 和 水韵之美。</p><p class="ql-block"> 观众 在 四面 均可进入场馆,突出了与 周围环境 的 和谐共生,成为一个开放性、连接性、有温度的展馆。</p> <p class="ql-block">  走进馆内,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有许多 垂直绿化植物 的 大庭院,见上图:</p><p class="ql-block">  庭院 给参观者 带来 视觉上的美感,而室内陈设的展品,给参观者 带来的 有 清水 带来的 触觉、有 香水 带来的 嗅觉、有 美食 带来的 味觉、还有 老电影片段 带来的 听觉 等 感性元素,带领参观者充分体验了 法国 的 感性 与 魅力,还有 罗丹的《青铜时代》雕塑作品。</p><p class="ql-block"> 世博会期间,法国馆的参观 盛况空前。世博会结束后,由法国 罗丹博物馆 授权,已经将 法国馆的建筑,改造成了 罗丹艺术中心,位于现在的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中,是集 艺术展览、文化交流、教育实践、文创开发 于一体的 文化休闲综合馆。</p><p class="ql-block"> 罗丹艺术中心 的 开馆大展“罗丹:现代雕塑的启承”,汇集了 106 件 罗丹真迹,包括《思想者》《青铜时代》等雕塑作品,还特别展出了 16 件 罗丹收藏的 中国艺术品。中心已经举办了多场活动,如“冰凉艺夏季”市集、观影 等,还与多家机构合作,开展了艺术教育,开发了 30 余款文创产品等。</p> <p class="ql-block">  上图:这是 德国馆。为了与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接轨,德国馆提出的 主题口号 是:和谐都市。这是将“平衡”与“城市”两个英文单词,合二为一,创建出的一个新词语。</p><p class="ql-block">  德国馆 的 建筑外形,是开放形的,轻盈而飘逸,似乎在向 参观者 发出 真挚的邀请。</p><p class="ql-block">  德国馆 要向参观者传递的信息是:一个城市,如果能够在创新与保护、发明与传统、都市化与大自然、工作与休闲 等方面 保持平衡,这个城市就能成为一个宜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参观者一走进 德国馆,就仿佛 踏上了一个真实的 城市之旅。旅行从 港口 开始,走过 花园 和 绿地,穿过 市政规划办公室、工厂 以及 城市中心广场,最终到达城市的 能源中心。</p><p class="ql-block">  能源中心展厅是“和谐都市”之旅的高潮部分。在大厅的观礼台上,观众一眼便可望到 悬挂在 天花板上 的 巨大金属球。这个金属球 重达 两吨,直径长 3 米。外表装有 上万根 发光二极管。金属球 悬挂系统内 装有综合传感器,可以将 音频转化为 运动指令。也就是说,观众的呼喊声,将引发 金属球 的摆动,而且 分贝 越高,摆动 越快。随着金属球 摆动频率 增加,通过金属球上发光二极管的映射,关于德国以及“和谐都市”的图像,便会闪现在观众眼前。</p><p class="ql-block">  严思、燕燕,这两位特殊的 虚拟讲解员,会陪伴每一位参观者,穿行于各个展区,穿越一条充满典型 德国都市 画面的“动感隧道”,踏入“和谐都市”内设计布置 奇妙的 体验空间。</p><p class="ql-block">  德国馆的展示,不仅给了人们知识,更给人们带来了快乐。通过参观德国馆,给参观者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令人印象深刻又愉悦的德国形象。</p> <p class="ql-block">  上图:这是 瑞士馆。</p><p class="ql-block">  瑞士馆 的建筑设计,充满了对 未来美好生活 的 憧憬。设计的灵感,来源于 中国传统 阴阳理念 的 平衡概念,主体结构 由 两个承重 的 大小圆柱 营造的 都市空间 和 屋顶 绿草如茵 的自然空间 组成,通过 循环的 观光缆车系统 相连。整个建筑充分体现了 城市和乡村 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关系,强调了人类、自然 与 科技之间 的完美平衡。</p><p class="ql-block"> 瑞士馆的外围,披挂着一层互动型的智能帷幕。帷幕 主要由 大豆纤维 制成,这种材料 既能够发电,又可以 天然降解。帷幕上的小红点,据说是 提供能量 的,能满足全馆的 能量需要。见上图:</p> <p class="ql-block">  上图:馆内第一个圆柱形展区,着力表现的是 城市元素,参观者沿着展区内 3 米宽的 坡道,缓缓前行,沿途将经过 三维观景仪,了解瑞士在 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 所取得的成就。坡道尽头是展示大厅,参观者将在此透过 真人大小 的屏幕,穿越时空 与瑞士人面对面,聆听他们畅谈对未来的展望、心中的梦想。在坡道的各个展点,体验 四大展览主题---水质量、空气质量、公共交通、可持续建筑。</p><p class="ql-block">  坡道最高处的中庭,矗立着一块高达 10 米的 巨型屏幕,参观者可在此 观看循环播放的 巨幕电影《阿尔卑斯:自然的巨人》片段,展示了 阿尔卑斯雪山 的美丽风光。</p><p class="ql-block">  在第二个圆柱处,可以乘坐 观光缆车,见上图顶部:</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圆柱内壁,种着各种绿色植物,屋顶开放。参观者乘坐 观光缆车 顺着圆柱 盘旋而上,来到屋顶的 自然空间。这里被一片 绿茵和花丛 覆盖,伴随着 令人心旷神怡的 大自然声音,呈现出一派 宽阔、明媚、宁静的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 观光缆车 在一片 盎然的绿茵地中 盘旋穿梭,使参观者 充分享受 美丽的 自然风光。观光缆车 成为连接 城市空间 和 自然空间 的纽带,带给参观者从 繁华城市 到 宁静乡村 的 美妙体验。整个建筑体现了 城市和乡村 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关系,强调人类、自然与科技 的完美平衡。</p> 上图:这是 意大利馆。<br>  展馆的设计灵感,来自上海的传统游戏“游戏棒”,由 20 个不规则、可自由组装的功能模块,组合而成,代表意大利 20 个大区。从外观看,整个意大利展馆 犹如一座 微型 意大利城市,参观者 行走其间,充满了 弄堂、庭院、小径、广场 等意大利 传统城市元素。仿佛置身于集 上海石库门弄堂 与 意大利广场 为一体的城区,体现了不同地区的 多元文化 和谐共处 的关系。 上图:意大利馆中 陈列的反映 意大利 古罗马时期 人们 城市生活的 画面。<div>  弄堂、庭院、小径、广场……,这些元素在意大利 传统城市中随处可见。在“二战”前,大约有 80% 的意大利人生活在具有此类特征的住宅中,这种历史城市布局的概念,遍布整个意大利。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延续了这种 传统的概念,希望唤起人们对于 历史的记忆,从而点燃人们对于 现代新生活 的希望。</div> 意大利的 服饰、时装,享誉世界,尤其世界著名的时尚之都米兰,汇聚了国际众多的 奢侈时装品牌。在为期 六个月 的展览中,意大利馆上演了 D&G、PRADA、阿玛尼、范思哲 等世界著名时装品牌的时装秀。其中,PRADA专门为意大利馆设计了礼服。<div>  上图:意大利馆中陈列的 一只 硕大的 大红色 女性高根皮鞋。<div>  作为 文艺复兴 的 代表地,意大利拥有 达·芬奇、拉斐尔 等艺术大师 的名画。在上海世博会中,意大利馆也展出了有重量级的意大利名画。<br>  除了 世界顶级 奢侈品 外,意大利馆还举办了多场 音乐会,展示意大利在 音乐领域 的成就。<br></div></div> 上图:这是 西班牙馆。展出主题是:世代相传的城市日。<div>  西班牙馆,是上海世博会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参展规模之大,创下了西班牙参加历届世博会的新纪录。</div><div> 西班牙馆的整座建筑,是一座 复古而创新 的“藤条篮子”建筑,采用 天然藤条 编织而成。一块块 藤条板,作为外立面,通过 钢结构支架 来支撑,整体外形呈现 波浪式 的 起伏流线型。看上去形似“篮子”。</div><div> 整个建筑,采用了 85224 块藤条板,总面积达到了 12000平方米。而且每块 藤板 的 颜色又 不一样,它们会 略带抽象地 拼搭出了 中文的“日”、“月”、“友”等汉字,表达了 西班牙人民 对 中国文化 的 理解 和 对中国人民的 友好。</div><div> 另外,天然的阳光,还可透过 藤条板的 缝隙,洒落进 展馆内部,以解决一部分的 馆内照明。</div> 西班牙展馆内,设置了“起源”、“城市”、“孩子”三大展示空间。<br>  参观者宛若置身西班牙城市的街道上,感叹西班牙光辉灿烂的历史、人民的智慧和创新,品味众多知名的城市规划家、社会学家、电影工作者和艺术家共同打造的盛宴。<div>  上图:是西班牙国家馆日,巴塞罗那市的文艺家在表演文艺节目。</div> <div>  上图:这是 葡萄牙馆。展出主题是:葡萄牙,一个面对世界的广场。</div><div> 葡萄牙馆,用了大量 环保天然 的软木,筑成 外立面 幕墙 和展区的 墙壁贴面。</div><div> 葡萄牙馆,是一个以 环保为主题 的展馆,通过四个不同的展区,展示了葡萄牙的 历史、文化、经济 和 国民生活。 </div> 葡萄牙馆展区,以专题划分成 四大时刻:第一时刻,展出内容是:葡萄牙---中国五百年之会。第二时刻,播放短片《葡萄牙---面对世界的广场》。第三时刻,以“葡萄牙---一个能源世界”为内容,展现了葡萄牙人民在 可持续发展 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成果。第四时刻,展区设有“今日葡萄牙”广场,广场上有咖啡区、品酒区、礼品店等。<div>  这些内容,展示了 五个世纪 以来,葡萄牙与中国 的联系及其对 现代葡萄牙 的影响,展现了葡萄牙的 历史、经济、文化 和 国民生活。展馆的亮点在于它的 环保特性。</div> <div>  上图:这是 比利时--欧盟馆。展出主题是:打造未来之城。展示了 欧盟 在 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科技创新 等方面的理念和成就。</div><div> 比利时 是地处 欧洲中部 的一个国家,欧盟的总部 就设在 比利时。因此,这次上海世博会,他们就 一起设馆展出了。</div><div> 比利时--欧盟馆 的 外观 看上去 像一本打开的书,象征着欧盟的 开放 和 透明。主体采用了“脑细胞”结构,这种设计体现了 比利时 与 欧洲 丰富的 艺术内涵,象征了 比利时 作为 欧洲三大传统文化 汇聚地 和 交汇点 的重要角色。</div> 参观 比利时--欧盟馆,是一次充满惊喜和乐趣的经历。展馆内设有多个互动区域,如“欧盟村”,展示了 欧盟成员国 的文化特色,“未来城市实验室”则让参观者体验了 未来城市 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了解到了 欧盟 的 历史 和 发展过程。<br>  在 比利时--欧盟馆,参观者可以品尝到 比利时的 特色美食,如 华夫饼干 和 巧克力。在梦幻般的“巧克力工厂”里,参观者可以观赏到 巧克力的 制作过程,并有机会 免费品尝。此外,来自 世界各地 的 钻石设计师 也会带来他们的佳作,演绎一场 顶级的 钻石秀。<br>  参观 比利时--欧盟馆,不仅让人感受到了 比利时 和 欧洲 的文化魅力,还提供了一个放松和享受的机会。<br> 上图:这是 荷兰馆。展出主题是:快乐街。<div>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展馆,没有 围墙 和 大门,展馆本身到处都是展览的内容。展馆的围栏,做成是一片片 荷花叶片 似的模样,似乎是呼应了她的国名中文词语。</div><div> 在一圈 荷花叶片 的四周,有一条长约 400 米、从底部向空中延伸的 8 字形 坡道,在 坡道里侧,有 26 个 不同展出内容 的 微型展馆。 </div> 上图:快乐街,代表着一个理想化的城市,充分展示了荷兰在 空间、能源和水利方面的 创新,这就是充满 奇思妙想 的荷兰馆。<div>  在 快乐街 的坡道上,撑着一把把 五颜六色 的 大伞,人们会以为 这是遮阳伞,其实,这一把把 遮阳伞 也能发电,提供给 坡道里侧 的 微型展馆 照明用。</div> 上图:在 快乐街 里侧的 26 座小屋内,各自都是一个 微型展馆。这些展馆 都采用了 不同类型 的 装饰,展出了不同的产品,以迎合 不同兴趣 不同品位 的观众。<div>  事实上,快乐街的含义 就是一座 理想城市,26 座小屋,分别代表着 生活区、工作区、工业区 等城 市生活 的各个组成部分,有电影院、民居等。</div> 上图:这是 丹麦馆。展出主题是:梦幻城市。<div>  丹麦馆,整个展馆设计是一个巨大的 管状钢结构,由两个 上下重叠 而又 倾斜的 圆环构成,从上俯瞰,形似一个螺旋体,有室内和室外两部分,由一个连贯性的平台连接。</div><div> 展馆建筑的外立面,是该建筑中最为经济、节能的部分。外立面上的孔洞,可以让 阳光照进室内,还有助于自然通风。每个孔洞都安装有 LED光源,既可以调节场馆内的光线,也可以在夜间照亮外立面。因此,丹麦馆的外立面,犹如一幅 光与影 的 抽象图案,映射出场馆内川流不息的人流、自行车以及钢墙内的压力流动。 </div> 进入展馆,展馆就像一本打开的童话书,分:我们如何生活、我们如何娱乐、我们如何设想未来 三个章节,介绍丹麦人的 日常生活、性格爱好 以及对 未来的展望。 <div>  第一章“我们如何生活",讲述了丹麦人的 日常生活结构,包括如何创建拥有高质量生活的城市;</div><div> 第二章“我们如何娱乐",则是介绍了丹麦人关于 生活价值的 个人故事;</div><div> 第三章“我们如何设想未来",展望了 丹麦--中国 的共同未来,以及双方在 技术和 知识领域 的合作,将如何改善城市生活。<br> 丹麦馆为参观者提供了一次体验丹麦城市生活的机会,感受丹麦城市生活的乐趣。为了与这次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中 丹麦奥德赛自行车城的展出内容相呼应,在上层圆环的坡道上,放置着若干辆自行车,参观者可以免费骑上自行车,在馆内循环兜圈,观赏丹麦馆的美好景观。</div><div> 展馆的圆环中央,是一个下沉式迷你 海滨广场,参观者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到水中嬉戏,用 足尖 感受来自 丹麦港口的海水。虽然这水并非真正从丹麦运来,其水质状况却达到了与丹麦港口水质同样的标准。参观者也可以在 游乐场 尽情 玩耍,在广场外围的 草坪休息、野餐,领略来自丹麦的 有机食品,感受丹麦舒惬的生活气息。</div> 上图:在丹麦馆中,一个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吸引参观者眼球的,就是 放置于 丹麦馆中央,端坐于象征 丹麦海港 的 水池中央的 一座 著名雕塑---小美人鱼。 <div><div>  “小美人鱼”的故事,来源于 欧洲著名的童话小说《安徒生童话》中一个《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说的是:</div><div> “小美人鱼”是海王最小的女儿,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大海中。她拥有 天使般美丽 的 容貌 和 夜莺般动听 的 歌喉。按照海底皇宫的规矩,“小美人鱼”们只有到了 15 岁,才有机会浮出 海面,去看看 人类 的世界。美丽的“小美人鱼”终于等到了这一天。<br> 那天,“小美人鱼”正在海边玩,突然发现 海上航行 的一艘船翻了,船上乘坐的 王子 溺水了。“小美人鱼”奋力抢救了那位 王子,把他推上了海滩。同时也为那位 王子 英俊潇洒 的容貌所吸引,深深地爱上了他。为了能跟 王子 长相厮守,她找到了海底的 女巫师,请求把自己的鱼尾,变成人的双腿。巫师提出,要以“小美人鱼”银铃般的声音作为交换。巫师还警告说,如果王子日后移情别恋,她就会变成海上的泡沫死去。为了追求爱情,这些都没有让“小美人鱼”动摇,她毅然喝下了变身药水,鱼尾巴变成了修长的双腿,可她却从此失去了说话的功能。<br> 谁料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位美丽的公主闯了过来,她唤醒了仍在昏迷中的王子。王子误以为是这位公主救了自己,两人一下子坠入爱河。可怜的“小美人鱼”已经不能说话,无法向王子表述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对他的爱慕之情,只能一个人默默地伤心落泪。</div><div> 按照巫师的咒语,这时候还有一个破解咒语的最后办法,就是用尖刀刺进王子的心脏,让他的血液滴在她的脚上。这样,她就可以变回当初的“小美人鱼”。但善良的“小美人鱼”不忍心如此伤害王子。她选择了宁愿自己化作海中的泡沫逝去。</div><div> 在王子成亲的第二天,随着太阳升起来,小美人鱼变成了泡沫,最后乘云升天而去。 </div></div> 丹麦雕刻家 爱德华 · 艾瑞克森,在丹麦皇家剧院观看了芭蕾舞剧《海的女儿》后,深深地为“小美人鱼”的情感 所感动,产生了要为 小美人鱼 雕塑制作一座铜像的设想。<div>  雕塑家 把 自己的妻子 作为 模特,经过了 多年的 精心创作 和 雕铸,小美人鱼 铜像 终于在 1913年, 竖立在了 丹麦 哥本哈根 市中心 的 长堤公园 内。见上图:</div><div> “小美人鱼”铜像 竖立以后,吸引了无数的 游客 前来观看,包括很多的外国游客,每年都会有 数以万计的 游客 来到 长堤公园,一睹“小美人鱼”的 美丽风采。美人鱼铜像 逐步成为了 丹麦 哥本哈根的 象征和标志。人们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不看 美人鱼,不算到过 丹麦哥本哈根。</div> 上图:小美人鱼铜像,高约 1.25米,基座直径约 1.8米。小美人鱼 端坐在 四块椭圆形花岗岩垒起的基座上,头部披着长发,右手轻抚基座,左手搭于右腿,鱼尾拖落在后,覆盖着鳞片,线条流畅,富有动感。<br>  脸部的神态,总体呈现 恬静、娴雅,但又夹带着 几分 忧愁、沉盼,眼睛静静地凝视着海面,眼神中透露出 淡淡的 忧伤 与 对 爱情的渴望。这种兼具 古典美 与 现代浪漫主义色彩 的 情感张力,强化了作品的 艺术效果 和 神秘气质。 上图:这次"小美人鱼"现身上海世博会,是"小美人鱼" 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上海,她向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 中国 的参观者 问好!并向参观者倾诉她的忧愁和思虑。这虽然仅仅是一个童话故事,却反映了丹麦政府和有关方面对 中丹人民的友好 和 文化方面 毫无保留 的 积极交融态度,让参观者感受到似乎置身于了安徒生的童话王国之中。 <div>  上图:这是 挪威馆。展出主题是:挪威,大自然的赋予。</div><div> 挪威 在发展城市的进程中,一直致力于对 大自然资源 的 可持续发展利用,并且在 积极保护环境 方面也做出过很多重要贡献。他们对于 自然 的 热爱和保护,以及挪威人民的 美好城市生活,通过上海世博会的平台,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经验。</div><div> 通过展示挪威的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展现了挪威式的生活、城市风韵及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和构想。</div> 上图:挪威馆 的建筑,由 15 棵 形态各异 的 巨“树”构成,这些“树”实际上是由 木头 和 竹子 制成的 建筑结构,并可在 展后 再利用,太阳能 和 雨水是它的 运作动力。大自然 赋予了 挪威一个 美丽的展馆,既体现了挪威 丰富的 森林资源,又突出了 挪威人 与 大自然 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 的理念 的传统。 上图:展馆内部,分为 北极光、海岸、森林、峡湾、群山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展示了 挪威 独特的 自然景观 和 相应的可持续发展 理念。<div>  例如,在“海岸”展区,展示了如何 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波浪能 等 可再生能源 来 提高生活质量;在“森林”展区,则强调了 中挪 两国之间 的 知识互补 和共享,以找到 新的解决可持续能源 问题的方案。</div><div> 独特的 建筑材料、各种 环保理念 和 节能技术 的运用,是挪威馆 的 一大亮点,它丰富的 展示内容 让参观者 流连忘返。</div> 上图:挪威馆 的 美女工作人员,在为 参观者 拿取 食品。 上图:这是 瑞典馆。展出主题是:创新、交流、可持续发展。<div>  具体展示了 瑞典 面对 环境压力 和 大自然挑战 时,采取的解决方案,展现瑞典提高 城市环境水平 的 措施 和 能力,以及新技术环境下,加强 交流 的重要性等方面内容。</div><div> 参观者可以在 瑞典展馆中,兴趣盎然地 体验 瑞典 的 工程技术、社会精神、文化、传统、和对 自然的热爱,以及最重要的创新精神。</div> 上图:著名童话人物"长袜子皮皮",是瑞典馆的 导游之一,带领参观者,开始了一段充满乐趣的 创意之旅。<br>  用于 瑞典馆 建设的 木材 不是普通的木材,而是采用了 胶合木 这种 全新的技术。据瑞典导游介绍:在上世纪 90年代 日本的 阪神 大地震中,胶合木建筑 帮助 很多人 逃过一劫。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瑞典人希望能够把这种 新的建筑形式 在上海世博会上推广,帮助更多人。同时,胶合木 的 防火性能 也优于钢筋水泥,根据一些测试,在同样的大火中,钢筋水泥材料的建筑,半个小时就倒塌了,但 胶合木 建筑 2 个多小时也不会倒。<br> 导游介绍:瑞典馆入口处的立方体,使用木材的另一大原因是,为了向世界展示瑞典 城市和森林 的结合,以及对 林木的保护。<div>  在展馆的展示方面,瑞典也同样投入了大量元素,展示 瑞典人 对于 森林的保护。在瑞典馆的 4个立方体组成的十字形通道两旁,展馆的外墙 展示的是 瑞典森林 的图案。参观者在通道中行走,犹如穿梭在瑞典的 大森林间。<br></div> 在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前,瑞典馆推广周 及 世博小使者 评选活动 "中国与瑞典创意少年城市百米长卷涂鸦"活动,在上海中山公园大草坪上 拉开帷幕。100余名 中瑞少年儿童 在 100米长的 画卷上,分别围绕 "理想城市"、"未来憧憬" 等主题,进行了创意绘画涂鸦。世博会开幕之后,这幅 涂鸦长卷 在 瑞典馆内展出,受到广大参观者欢迎。 上图:这是 芬兰馆。展出主题是:优裕、才智与环境。<br>  芬兰馆 的建筑,宛若一只 大碗,又好像一只 放置于 水中的 冰壶。冰壶 的 外形灵感,来源于芬兰大自然。据介绍,在冰川时期,芬兰还被埋在 冰层之下,由于冰川的 融化 和 流动,芬兰地壳岩石上就形成了一个洞穴。在这个 浑然天成 的 洞穴深处 留下了一块 光滑的 圆石,被后人称作“瓯穴”,也就是现在芬兰馆“冰壶”的设计灵感。<div>  “冰壶”的白色外墙,采用了一种 新型纸塑复合材料,看似由许多 冰块 堆砌而成。来自芬兰的自然风貌,如 海岛礁石、鱼鳞、碧波倒影,还有木头散发出的阵阵清香,种种 自然元素 经过重新诠释,以新的面貌呈现。这种来自芬兰的创新建材,通过上海世博会芬兰馆,首次得到大规模应用和展示。</div> 上图:芬兰馆 的内部展厅。三个展厅 的 展出内容丰富,首次在 诺基亚N900手机上 公开演示 增强现实技术。参观者可以享受到 在刺激、互动的冒险之旅中,融入多种不同的芬兰元素的 增强现实体验。<br>  展厅的互动电子艺术墙上,有 200个 移动电话,通过改变其展示的色彩,来对路过的参观者 作出反应。同时,参观者也可以自己拍照,并将照片添加到艺术作品中。 上图:芬兰馆 的夜景。 <div>  芬兰馆电梯的设计,复制了中国灯笼的效果,并结合 创新科技 与 前卫设计,既具备电梯的实用功能,同时也是展馆的展示品之一。电梯采用了最新的 射频识别技术,可将展馆的 VIP贵宾送达三楼。 <div>  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六大要素:健康、自由、创新、创造力、社区精神、与自然,都完美地 融合在了 芬兰馆 的 建筑、空间 和 功能之中了。 </div></div> 上图:这是 卢森堡馆。卢森堡 位于 欧洲的西北部,全称叫:卢森堡大公国。大公 是 卢森堡 的 国家元首,卢森堡 是世界上 惟一的 大公国,政治体制 是 君主立宪 和 议会共和 的混合体。<br> 上海世博会的 卢森堡馆 建筑,见上图。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来源于 卢森堡 的国名 在 中文中的意思是:森林 和 堡垒。<div>  于是就把 卢森堡馆 的建筑,设计成了一座壁垒,几乎只用独块的巨石,雕刻而成。中心位置类似 中世纪 的 塔楼,四周由 翼楼 和 树木 环绕。周围 郁郁葱葱 的 开放式“森林”,由葡萄园组成。</div><div> 在卢森堡馆大门口的一座 三米高 的基座上,矗立着一座“金色少女像”,这是 卢森堡国家的 国宝。见上图:金色的雕像,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div> 上图:这座“金色少女像”的历史,要追嗍到 近一百年前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 德国 侵占了卢森堡,并欲吞并卢森堡,卢森堡人民组织了 志愿军,包括一支 女志愿军,奋勇抵抗德国的侵略。为 纪念 这些 志愿军战士,在 1923年,卢森堡 艺术家 创作、雕塑了这座 青铜雕像。<div>  雕像 高 3 米,少女双手 高擎 橄榄枝花环,意欲把 花环 献给 为 保卫国家 而 牺牲 的 志愿军战士,象征着要 和平、自由 与 国家主权。</div><div>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 再次侵占了 卢森堡,把这座雕像给 推倒、损毁。直到 1985年,雕像被修复后,才重新矗立于 卢森堡市 的 宪法广场上。</div><div> 2010年,她作为 卢森堡 参展上海世博会的“特使”,在上海世博会 卢森堡馆 门口的 3米 高钢柱上现身,身后是 深咖啡色的 耐候钢展馆,形成强烈视觉对比,展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文化特质。<br> 这是继 丹麦的“小美人鱼”雕像之后,又一位来自 欧洲的 国宝级贵宾,这是 卢森堡 和 中国 两国友谊 的 象征。<br></div> 上图:这是 卢森堡馆内 陈列的 维安登古堡 的 骑士盔甲。维安登古堡 是 卢森堡 保留 最完整的 中世纪 城堡之一,距今已有 近千年 的历史,今天还能看到 城堡内部 仍然保留着 当年皇宫内 的房间布置。所以这是 卢森堡的 珍贵文物。 馆内展示 卢森堡 的 经济、文化 和 生活,保持 水质纯净、培养生物多样性、呼吸新鲜空气 等方面的介绍。参观者可以一边参观展馆,一边体会卢森堡人民的 智慧和创新。 上图:卢森堡馆的屋顶,还有一个 屋顶花园。我登上屋顶,参观游览了 屋顶花园。 上图:这是 冰岛馆。展出主题是:纯净能量--健康生活。<div>  冰岛的地理位置,在北欧,已经接近了北极地区。所以,冰岛馆 的 建筑,就是一个由 背光打印织物 制成的 冰立方。建筑外部能捕捉到的,只有在 冰川 内部才能看到的 复杂冰纹。</div><div> 冰岛馆的主题,反映了 冰岛人 与 孕育冰岛的 大自然之间的 深刻联系,同时也展示了冰岛人 利用 水利、地热 等 天然无污染能源 的智慧。</div><div> 冰岛馆的外墙,布满了 冰晶图案,夜晚在灯光映衬下,栩栩如生,与冰岛 冰天雪地 的 自然风光 相得益彰。</div> 走进展馆内部,展馆内的氛围 就是 低温 和 冷湿,温度好像低于其他的展馆,使参观者好像真的来到了一个 凉爽宁静 的冰天雪地,感受到了 冰岛 的 气息。<div>  展馆应用了大量的影视技术,白色屏幕上播放的短片,全方位介绍着 冰岛的 美丽景色 与 城市生活。如:火山岩墙、模拟的 冰岛夏天温度与湿度、原产冰岛的 花朵香气等,构成了一个 全方位的 声音 和 影像空间,将游客带往冰岛。<div><div><div>  参观者不仅可以 享受到 视觉 和 嗅觉上的 冰岛风光,还可以通过互动体验,了解冰岛的旅游信息,欣赏冰岛的音乐,品尝冰岛的食品。使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了冰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div></div></div></div> <div>  上图:这是 奥地利馆。展出主题是:奥地利---畅享和谐。</div><div> 奥地利馆,是一所 面向未来 的建筑。建筑的 主要特点 是:无缝表面 和 仿生结构。为此,设计方专门开发了一款软件,用于设计 弯曲度复杂 的 流线型表面。这在全世界尚属首创。</div><div> 展馆的外墙,采用了众多 中国元素,共有 1000万块 中国陶瓷 作 贴面瓷砖。瓷砖颜色 的层次,展馆内酒吧和服务台的设计,以及诸如 天花板上 的 射灯 等细节,都遵循了 仿生 的原则。</div> <div>  奥地利馆,是展馆,更是件 艺术品。无论是 空间、声响,还是 图像,馆中的绝大部分墙壁,呈 弧形形 或 折线形,造型奇特,超乎参观者想象,整个展馆就犹如一件 艺术品。</div><div> 在感官体验区内,有 64 台投影仪,上万张 循环播放 的 幻灯片,以 抽象手法 表现的 奥地利风景,从 高耸的山脉 跨越 森林 和 草地,穿过 河谷低地,最终来到城市,营造了从 自然空间 向 人口和文化 密集的 城市空间 自然过渡的过程。</div><div> 通过 游戏互动 的方式,向参观者展示了 城市与农村 的和谐、区别与合作。参观者可以 "掷雪球"、"听鸟鸣",感受"松鼠"在脚边穿行,打造了一个汇聚 视觉、听觉 、触觉 等的"感官之旅"。</div> 展馆内还可以欣赏 施特劳斯、莫扎特的 古典音乐作品,奥地利 传统乡村音乐,时尚前卫的 音乐秀 和 音乐派对。<br> 上图:这是 希腊馆。展出主题是:以人为本。<div>  希腊馆 的展示内容,包括 10个 部分:拱廊、城市与大海、集市、生态、城市--乡村、剧场、共同生活、繁荣、步行道 和 港口、广场(餐馆和杂货商店)。</div><div> 介绍了 希腊的城市建设,因其注意改善“民生”,创造“宜居条件”,以及能给 居民 带来“快乐”而闻名,被视作“活生生的有机体”。</div><div> 希腊馆的 独一无二,在于它把 希腊人民 日常的 24小时 生活内容,浓缩在了 展览馆开放 的 12小时之内。在世博会期间,他遵循着上海的日出日落、循环同步的 昼夜往复,向上海、全中国、乃至 世界人民,介绍了 希腊城市 的 生活功能、城市生活的快乐。不仅展示了希腊的日常生活方式,更反映了希腊人对生活永不满足的追求。</div> 上图:这是 捷克馆。展出主题是:文明的果实---飞翔中重温《小鼹鼠的故事》。<br>  捷克馆 的 外观设计 独特,白色外墙上,布满了 63415 只黑色橡胶 制成的“冰球”。这些冰球 拼出了 捷克首都 布拉格 老城区 的地图。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 布拉格 的风貌,也展示了 捷克 在 国际冰球比赛中 的成就。 上图:展馆内部展示了捷克在 文化艺术、高新科技 等领域的成就,以及对 美好城市生活 的诠释。展馆通过一个名为“万花筒”的球形屏幕,展示了来自捷克各地的 25 个 经典场景,为参观者 提供了好几项 互动活动。<br>  一项名为“智慧之泪”的 互动活动,让游客有机会体验 个性化香水 的制作过程;一项“智能驾车”的 互动活动,参观者可以 走上汽车,进行 智能驾车 的模拟操作。参观完 捷克馆,我的感觉是:捷克馆 是一个 现代高科技 含量 比较大的 展馆。 捷克馆还有一件 很引人注目 的展品,就是来自 捷克首都 布拉格市 查理大桥 旁的“触摸好运”青铜雕像。见上图:<div><div>  建于 1683年 的 圣 • 让 • 内波姆斯 雕像,是查理大桥旁最有人气的 雕像。据说 抚摸雕像下的 两块浮雕,好运 就会 降临 你的 身上。圣 • 让 • 内波姆斯 是 波希米亚 最受欢迎 的 圣人,据说他被 瓦茨拉夫 四世 扔下查理大桥时,天上竟然出现了 五颗 闪亮的星星,现在这 五颗星星 仍然环绕在 圣人 的 头上。</div></div> 上图:环绕在 圣人 头上 的 五颗 闪亮的星星。 在 查理大桥上 触摸好运,几乎是每一个去 布拉格旅游的游客的 愿望。上图:就是 二个游客 在 雕像基座的两块浮雕上 触摸好运。他们的后面,还排着长长的队,准备 触摸好运,并把“好运”带回家,带给家人和亲友。<div>  这次 上海世博会,也是“好运”雕像 第一次 离开 捷克 展出,第一次让 世人 在 布拉格之外 的地方,也能 触摸到 圣 • 让 • 内波姆斯(中文说明,他叫 圣约翰 • 波穆克)给中国人民带来的 好运。</div> 上图:这是 斯洛伐克馆。展出主题是:人类的世界。<br>  斯洛伐克馆,以 广场的视角 展现 城市的变迁。<div>  进入展馆,可以看到一段 螺旋状 的 楼梯,象征着 城市 绵延 的道路 在广场交会。广场周围 环绕着一堵墙,布满 旧时记忆 的片段,代表 斯洛伐克 城镇和建筑发展历史的重要坐标。 斯洛伐克馆以“人类的世界”(the world for humanity)为 切入点,来演绎上海世博会的主题。</div> 上图:这是 匈牙利馆。展出主题是:城市的建筑和文化的多元。<br>  匈牙利馆 的建筑,一个明显特点是:无论馆外馆内,参观者都能看见一根根大约 直径 10厘米 的 木套筒“从天而降”。<br> 上图:这是在展馆内,有 600 根 木棍“从天而降”。这些木棍,一半是 固定的,一半是 可动的。固定的有 8 米高,可动的有 3.5 米高。<div>  这些木套筒,在展馆内形成了 高低不同 错落有致 的布局,更有趣的是 每个木套筒 都配有 灯光 和 音响,能通过 木棍 的 上下移动 和 灯光、音响 的变化,营造出 河流、广场 等 不同的画面,让参观者 身在其中 感受到 不同的意境。 </div> 主题展示区放置的 冈布茨(均质平衡器),是 匈牙利 数学家 的 重大成果,首次在 世界上 正式亮相。其 原理 类似于 中国的 不倒翁。设计者 借助 冈布茨的 特性,反映了 匈牙利 民族的气质——坚强不懈,富有创意。 上图:这是 波兰馆。展馆主题是:人类创造城市。<div>  波兰馆的建筑,外墙面充满了 镂空花纹,看上去好像 剪纸一样。这些 相互交织 的 剪纸图案,就好像是 一张张 微笑的脸,波兰馆 希望通过这些图案,在上海世博会向中国人民展露微笑,展示一个 年轻的、现代化的、快乐的 波兰。</div> 上图:夜晚的 波兰馆,在灯光的 衬托下,建筑表面 的那些 镂空花纹,不仅更能 吸引眼球,而且体现出了 绿色环保。<div>  设计师 经过仔细 挑选,选择了木板——用一块块木板,来拼出 波兰馆外表 的 剪纸花纹。</div> 上图:这是 罗马尼亚馆。展出主题是:青苹果。设计灵感来源于罗马尼亚 最受欢迎 的 水果---苹果,表达了 绿色城市、健康生活 和 可持续发展 的理念。<br>  罗马尼亚馆 的建筑,由 两部分组成:苹果的 主体部分 和 切块部分。<div>  在巨大的 青苹果 主体建筑内,展示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千年回望、历史与自然推动的社会和城市的发展、亲近自然的城市生活。</div><div> 这里有一个 文艺表演舞台,全天候上演着具有 罗马尼亚特色 的 文艺表演,从罗马尼亚的 古代 到 现代,人们穿着 传统的 罗马尼亚服装,尽情表现 原汁原味 的 当地民俗 。还可以看到《斯特凡大公》、《勇敢的米哈依》等一系列 罗马尼亚 现当代 经典影片。</div><div> 切块部分,展示着 罗马尼亚 悠久的历史、主要的 城市活动以及首都 布加勒斯特 的风貌。</div><div> 走到二楼,这里有一个 罗马尼亚餐厅,可以在 优雅舒适 的环境中,品赏地道的 罗马尼亚美食。</div><div> 三楼,则是一个可以召开各类 研讨会的 多功能会议厅,在这里可以进行 商业对话 和 其他商业活动。</div> 上图:这是 保加利亚馆,位于欧洲联合馆内。展出主题是:共同遗产的城市。<div>  保加利亚展馆,展示内容极富现代感,把 过去的文明 与 现代的城市发展 联系起来,展现了一个“古老而现代”的保加利亚。展品中最珍贵的是 特雷西安黄金面具制品 和来自 罗马时期的 马赛克。</div> 馆内分为三个展示空间:两条古老的街道,和一个 精美广场,凸显不同文化时代城市空间的转变。展馆通过古老建筑、考古发现、传统物品、照片和电影,展现保加利亚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是一段保加利亚文化历史的探索之旅。<br>  广场展区,有一座 保加利亚 著名博物馆 的仿照建筑,见上图。墙上的 壁画 和 木雕天花板 精美绝伦,轭、弓形窗、宽大屋檐和封闭阳台具有独特的建筑特点。 在 古老街道展区,展示了 保加利亚馆 的一个 镇馆之宝:在 保加利亚 首都 索非亚 出土的 一个 古代 纯黄金面具,见<div>上图。</div><div> 这是 制作于 公元前 三世纪、距今已有 2400年的历史了。这是当时的 特雷西安国王 休西斯三世 戴过的一张 黄金面具,重 500 克,至今仍蒙着一层 神秘的面纱。<div><div><div><div> 有人将它和 埃及的“图坦卡蒙黄金面具”、来自希腊的“阿枷门农黄金面具”,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面具。</div></div></div></div></div> 上图:这是 阿尔巴尼亚馆。<div>  展馆外立面是一堵斑驳的石头墙,仿自阿尔巴尼亚最古老和最具特色的吉诺卡斯特古城,大小拱门位置镶嵌着阿尔巴尼亚的风光图片,让人直观了解这个历史悠久的美丽国度。</div><div> 墙上悬挂着 阿尔巴尼亚国旗 上的图案“一只山鹰”。这是沿自 15世纪 抵抗 奥斯曼帝国 入侵的领袖 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鹰”是 民族英雄 的象征,而阿尔巴尼亚也因此叫做“山鹰之国”。</div> 上图:展馆内部,主要运用 模型、图片 和 视频,进行展示,原始的 建筑模型 和 现代化的视频 给人以 穿越时空 的感受,充分展示了阿尔巴尼亚的风貌。<br><div>  馆内一圈大屏幕,展示了阿尔巴尼亚的古城墙。六扇大小不同的拱形窗上,展示着不同古城的介绍。最著名的就要算“千窗之城”培拉特,她一直被誉为阿尔巴尼亚最美丽的小镇,由三个 依山而建的村庄 组成,房子外墙一律刷上白色,保留了木头的原色,整个造型十分简约干净,在山边层层叠叠蔓延开来,窗和窗之间形成了优美的几何图案——古阿尔巴尼亚人为采光形成的独特建筑风格,被小心翼翼保护至今,大自然也不吝以美景回赠阿尔巴尼亚。</div><div> 展馆运用高科技展示手段,地球状的投影仪构思精巧,大屏幕镶嵌在巨大的冰山造型中,凭栏观看,仿佛身临其境,</div>给人以独特的感受。 上图:这是 白俄罗斯馆。展出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展示了白俄罗斯在城市发展中取得的成就。<br>  白俄罗斯馆 的 外墙上贴满了 巨幅装饰画,画上绘有 白俄罗斯 城市街区 和 具有民族特色 的建筑,让参观者仿佛来到了白俄罗斯。 展馆内部的墙壁,粉刷成 深蓝色,代表 清洁淡水资源,通过电脑技术,呈现出 流动的 波浪效果。“流动波浪”周围,放置了 12 块 大屏幕,分别播放着 白俄罗斯 6个 州级行政中心和 6个 历史文化小城 的专题片。展馆内悬挂的 半球体,展现出 蓝天、白云 和 白俄罗斯建筑精品,代表 白俄罗斯优美的自然环境。<br>  参观者在展馆内,还能品尝到 白俄罗斯传统美食,购买到 白俄罗斯 民间手工艺品。<br>  在白俄罗斯国家馆日,白俄罗斯著名 音乐舞蹈家 和 知名艺术团体 为参观者奉献了“艺术大餐”。在中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 白俄罗斯 乒乓球名将 萨姆索诺夫,与中国乒乓球队队员 进行了友谊比赛。北京奥运会 划艇项目冠军波格丹诺维奇兄弟,与中国运动员 举行了 联合训练。<br>  白俄罗斯 期望通过 上海世博会,来提升白俄罗斯的 国际形象,向世界展示 白俄罗斯 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的 最新成就,扩大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 投资合作。 上图:这是 乌克兰馆。展出主题是:从古老迈向现代。<br>  乌克兰馆内展品,展示了乌克兰从 三圃田耕时期 到 现代的文化发展,从远古的纹饰,到当代科技,以及乌克兰 未来的城市建筑。 还有部分产品来自乌克兰 国家科学院,展示了科学家在 环保、节能、城市规划 等方面 取得的最新成果。希望通过这些 不同历史阶段 城市发展 的 精华,来诠释其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理解。<div><div>  在乌克兰馆,参观者还可欣赏到 乌克兰 民间艺术团体 的精彩表演,领略到乌克兰民族的 饮食文化。乌克兰希望通过参展世博会,来促进乌国内 社会经济 的 创新发展,吸引更多中国的 留学生 和 旅游者 到乌克兰 学习和观光。</div></div> 上图:这是 格鲁吉亚馆,位于 欧洲联合馆内。展出主题是:美丽的自然风景,文化历史遗迹紧密相连。<div>  介绍了 格鲁吉亚 的 历史,展现格鲁吉亚 古老的 历史遗迹、文化、自然风光、城镇、海滨 以及 首都附近的滑雪胜地 等。</div> 上图:格鲁吉亚展馆,就象一个典型的 格鲁吉亚 老城中 的院落。在“自然风光”壁龛,参观者仿佛站在 城镇的 阳台上,看到 希腊神话中 拴住 普罗米修斯的 雄伟的 卡兹别吉雪峰。<div>  在博物馆里,陈列着 古科尔基斯的 金匠们 制造的 头饰、项链、皇冠、金管,以及古老的 青铜 及 铁质雕像。</div><div> 在馆中的 纪念品商店,可买到 格鲁吉亚 当地特色的 手工艺品 和 纪念品。</div> 上图:这是一棵 巨大的 葡萄树,树上还垂挂着 灯光点缀 成的 串串葡萄。格鲁吉亚 是 欧洲 最早出产 葡萄酒的 国家,因此经常被称为“葡萄酒的摇篮”,在世博会里,自然也是展示的一个重要内容。<br> 上图:这是 爱沙尼亚馆。<div>  爱沙尼亚馆 的建筑外形,采用了 五彩缤纷 的 织物幕墙,不仅 美观立体,而且达到了 21% 的 遮阳、节能效果。通过色彩斑斓的 织物幕墙、互动储蓄罐、数字笔记本 和 触摸屏 等元素,展现了 爱沙尼亚在 绿色环保、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和 商业机会 方面的特色。<br></div> 上图:爱沙尼亚馆内 展出的 小猪储蓄罐。<div>  通过 储蓄罐、数字笔记本、互动触摸屏 等设施,展示了爱沙尼亚的 历史、未来、旅游景点、商业机会 以及在 城市发展中的 文化历史特色,进一步提升了 爱沙尼亚馆 的 关注度 和 影响力。</div><div> 这些 互动装置 鼓励参观者参与,例如:参观者可以为 自己的城市 写下建议 或 通过手机短信 参与,目前已有 来自全球 的 10万名 参观者,在 小猪储蓄罐 中 留下了 对城市发展的“智慧”建议。</div> 上图:这是 拉脱维亚馆。展出主题是:科技创新城市。<div>  拉脱维亚馆 的建筑外墙,由 10万个 彩色、透明的 塑料盘拼装组成,微风拂过,塑料盘在空中 随风摇曳、闪闪发光。 </div> 上图:夜景中的 拉脱维亚馆。<div>  展馆中,设有一个“垂直风洞机”,两边是 两个大气泵,一鼓风,风洞机里面的人,可以飞起来。借助风的力量,让参观者不用借助翅膀、或其他设备,就能在 空中 自由地 翱翔。<br>  通过参加上海世博会,拉脱维亚 传递的 信息 和 理念 是:通往 科学技术 与 自然和谐 的 幸福之路,拉脱维亚将向整个世界,展示其 科技 和 文化成就。</div> 上图:这是 立陶宛馆。<div>  展馆的建筑,用数个 氢气球 塑造的 两个 篮球运动员,昂首挺胸地 矗立在 立陶宛馆的 外墙之上。<br>  立陶宛 是少数 允许普通人 乘坐热气球 的欧洲国家之一。此外,立陶宛有世界一流的篮球队,篮球 是立陶宛人 日常生活中 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氢气篮球运动员,让 氢气球 和 篮球运动 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div><div> 室内展馆,一部分造型灵感,源自 含苞欲放 的花蕾,花蕾 的内部,是 移动的舞台 和 大礼堂,花瓣 由 贝壳 拼成。手工艺艺术家,现场制作的 陶制玩具、王冠、柳编制品、木雕,参观者亦能 亲身参与 和 体验制作过程。</div><div> 还有 360° 的环幕 和 环音响效果,带领参观者在立陶宛上空"飞翔"。寓意国家和城市 充满生命力,欣欣向荣,繁花似锦。</div><div> 通过城市发展的成功实例、建筑与文化遗产、自然保护、人民成就、运动和科技厚颂成果等 领域的展示,展现了立陶宛在成为 波罗的海区域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的发展进程中,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 和谐共生、共存的 现状 和 美好愿景。</div> 上图:这是 亚美尼亚馆,位于 欧洲联合馆内。展出主题是:世界之城。<div>  展馆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参与展出设计,努力向世博会参观者展示一座 宜居之城---世界之城。</div><div> 在这座城市里,世界各国的 民族街区,被设计成一个统一的空间。展馆中央展台上,展出了世界各地建筑师提交的建筑方案模型,反复听取各方意见后,将最新型的模式呈现给了世博会参观者。<br></div> 展馆主要亮点有:<div>  杏子花园 展项,可领略 亚美尼亚 春天 令人惊叹 的 满树 杏花齐放的景致,品尝当地 风味独特 的杏子,欣赏用 杏树 制造的闻名于世的 魔幻杜杜克笛。<br>  黄金与丝绸 展项,可了解 中国 和 亚美尼亚 历史上 贸易往来的 奇闻轶事,欣赏 亚美尼亚 珠宝商 的 精湛技艺。<br>  杜杜克笛 展项,这是 亚美尼亚 的 传统乐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是一种 双簧 风鸣乐器。曾经流传到 波斯、阿塞拜疆、中东 等地区,甚至 土耳其,巴尔干半岛。在亚美尼亚,杜杜克笛的 制造 取自 杏树的 根,亚美尼亚的 杏子,味道独特,杜杜克 的 声音也很 独特,表达了亚美尼亚的精神和历史。</div> 上图:这是 阿塞拜疆馆。展出主题是:连接东西方的十字路口。<br>  阿塞拜疆馆 在 欧洲联合馆 内,展馆以 蓝色、金色、白色为 主色调,富有 浓郁的 欧亚风情。<div>  展馆生动再现了 古代阿塞拜疆人 在 伟大的“丝绸之路”上,运输 和 传递 东西方 的 珍宝、信息、传播知识 和 文化的情景,展示了新千年 阿塞拜疆 重建“丝绸之路”的雄心。</div><div> 展馆讲述了 阿塞拜疆城镇 的现状,馆内有 多媒体、特色手工艺品、图片等,展现了 阿塞拜疆城镇的 历史、文化、宗教、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等,凸显了该国地处 连接东西方的“十字路口”的重要性,以及在融合东西方文化、促进贸易和交流中的“桥梁”作用。揭示了阿塞拜疆 民族精神的基础:与世界各民族合作,尊重各自的历史、文化和信仰。  </div> 上图:这是 塞尔维亚馆。<div>  塞尔维亚馆,在传统的塞尔维亚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以体现 编织工艺 为外观设计理念。造型极具 现代感 和 空间感,建筑外墙上大量的 LED 在夜晚呈现出 绚丽的灯光,把展馆 烘托得 别样美丽。</div><div> 馆内设有大厅、展区、休闲区等,以"时间"为重要元素,串联起众多 有趣的展品,连接起 城市 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带领参观者畅想 更好的城市生活,并提供如何 更好地利用"时间"的设想。</div> 上图:这是 克罗地亚馆。展出主题是:多样的城市,多样的生活。<div>  克罗地亚馆 的建筑,红色外墙上 300 面 白色小旗,随风飘扬,宛如 克罗地亚国徽 的 棋盘图案,引来众多游客 拍照留念。红色是 克罗地亚国旗 的主色之一,也是 中国人民 非常喜欢 的颜色,所以备受参观者青睐。<br>  在克罗地亚馆内,10个 投影仪 将各种反映 克罗地亚城市风貌的 照片和短片,投射到 27米 长的墙上,每一个画面随着顶部或底部出现的城市名称而变化。在喧嚣声、车鸣声和音乐声中,参观者仿佛行走在 克罗地亚的 城市街道上,从大陆城市到沿海小镇,从历史古城到现代都市,品味不一样的城市和不一样的美好生活。</div>  克罗地亚是 领带 的 发源地,馆内纪念品商店出售的 手工真丝领带 和 女士披肩 都十分畅销。墙上一幅 浪漫的张贴画 讲述了 领带 的最初历史:一位年轻女孩,正在依依不舍地为一位克罗地亚战士 的 衣领系上 漂亮丝带,后来这种独特的 装饰物,从战场走入了 欧洲千家万户。<div>  说起克罗地亚与中国的友谊,第一个将 中国 介绍给 西方的 欧洲人马可 • 波罗,据说出生在 克罗地亚的 南部小岛 科尔丘拉,目前岛上还保存着他曾住过的 一幢三层石砌小楼。这也算是与中国的一个有趣联系。 </div> <div>  上图:这是 斯洛文尼亚馆。展出主题是:打开着的书。</div> 斯洛文尼亚,是一个充满 文化气息 的国度,其首都 卢布尔雅那 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定为 2010年 的“世界图书首都”。因此,斯洛文尼亚馆 也以 独具匠心 的 创意,通过 8 本打开的书,从 经济、科技、文化、自然、人文、体育 各方面 向参观者介绍了 斯洛文尼亚 在 城市发展中 的成果。参观者可从 知识符号 开始,来一段“打开书本,遨游书海”的 壮观旅程,领略 斯洛文尼亚 的美好风景、生物 与 文化多样性的 完美融合。 上图:这是 波黑馆。展出主题是:整个国家---一个城市。<br>  波黑馆的展馆内,空间曲线 呈现 优美的“8”字形,高低错落,层次感极强。<br>  馆内分 手工艺 制作区、LCD 播放 及 互动系统区、影院、餐饮区 等,通过 多角度 展示 波黑文化 与 自然的 多样性,展现了波黑 平等对待 城市与乡村,不同文化背景的 多民族 千年来的 和睦相处 的 整个国家,一个城市 的主题。 上图:这是 上世纪 七十年代末,一部 在中国 热映 的 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海报。电影叙述的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南斯拉夫人民 奋勇抵抗 德国法西斯侵略 的情景,受到了中国观众的好评。尤其是影片中的 男主角---瓦尔特,见上图:瓦尔特 持枪 奋勇 扫射 敌人,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图:在这次 上海世博会的 波黑国家馆日,中国参观者意外遇到了这位我们熟悉的 特殊偶像,波黑国家的战斗英雄---瓦尔特。见上图:前排左一。<div><div>  电影中 瓦尔特 的 真身演员---波黑著名电影演员 巴塔 · 日沃伊诺维奇,来到了世博会 波黑馆,与我们中国参观者见了面。<br>  岁月不饶人,30 多年前那位 年轻、英勇的战斗英雄,如今已经 77 岁了,容貌 比 影片中 要 老了很多。但当他手里拿着当年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海报,在参观者面前 亮相时,很多老年参观者,还是认出了他。人们纷纷呼喊着: “瓦尔特““瓦尔特 ”。</div><div> 参观者纷纷围绕在他的身边,和他握手、合影留念。日沃伊诺维奇微笑着,向人们招手示意,和人们握手、合影。</div><div> 波黑馆 的工作人员 王小姐,向人们介绍说:30多年前,这部电影在中国上映最火时,“瓦尔特”曾经来过上海。此次上海世博会,邀请他再次来沪,是因为知道他在中国知名度极高,中国参观者一定会非常欢迎他的。<br></div><div> (注:电影在中国上映时,波黑 还是 原南斯拉夫联邦 的加盟共和国,1992年宣布独立。)</div></div> 上图:这是 黑山馆,位于 欧洲联合馆内。展出主题是:黑山---文明与自然间的桥梁。<div>  黑山 是 地中海小国,自然资源 得天独厚,有东西方文明交汇、共同留下的 丰富历史文化遗产。</div> 上图:黑山展馆的展示内容,颇具现代感,抽象的几何图形,让人联想起 绵延的群山,配以色彩斑斓的投影,营造出绝佳的视觉效果。森林、沿海城市、自然公园 等展项,全方位展示了黑山的无穷魅力。“群山”模拟了 著名的 洛夫琴山,地面坡度,随着参观者的前行,逐渐变得陡峭。展馆通过 视频、图片、实物 等手段,模拟展现了 海岸城市 科托尔 的风貌。 上图:这是 摩纳哥馆。展出主题是:摩纳哥的今昔和未来,不断发展的城市,国家面临的挑战。<div>  摩纳哥馆的建筑,表面为 亮蓝色,展馆周围有几个 蓝色灯光储水管 做成的 水环环绕,如同 阳光 反射在 海面上的 波光。</div><div> 展馆内部,分为几个展示区域,包括 19世纪 老街风景 的仿真古城、一级方程式赛车展览、摩纳哥公国 皇家历史展 等。 </div><div> 最吸引人的,是讲述 摩纳哥 1.5万年 历史的 动画短片《摩纳哥,永恒的悬岩》,在 6分钟内 生动再现了 摩纳哥的 历史变迁 和 发展。</div><div> 此外,展馆还展示了 摩纳哥城市的 多元文化,如 古代城堡、现代剧场、露天音乐会、芭蕾舞剧院 等。</div><div> 通过这些展示内容,向参观者展示了 摩纳哥 的 历史、文化和 现代发展。<br></div> 上图:这是 塞浦路斯馆。展出主题是:互动之城。<div>  塞浦路斯馆,位于 欧洲联合馆内,展馆风格浪漫,是塞浦路斯 城市的缩影。馆内分为 "过去"、 "现在"、 "未来" 等展区,通过形式多样的 互动装置、多媒体视频、图片 和 实物等,展现了 "爱神之岛" 塞浦路斯 的 历史文化遗产、现代城市状况 以及 未来发展愿景 等,凸显了塞浦路斯 文化的多元化、传统 与 科技,以及 不同民族 人民之间的 密切互动。</div> 上图:这是 圣马力诺馆。展出主题是:城邦国家,世界上最小和最古老的共和国。<div>  圣马力诺共和国,是世界上最袖珍的国家之一,位于欧洲南部,意大利半岛东部,整个国家被 意大利 包围,国土面积 61.16 平方公里,人口 33909人(2020年),是个马路上没有 红绿灯 的国家。</div><div> 圣马力诺,拥有 1700 年的 悠久历史 和 灿烂文化,每年接待 国际游客 多达 210 余万,其境内的 蒂塔诺山 已被 联合国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r><div> 这次上海世博会的 圣马力诺展馆,以 花冠纹理 和 浮雕圆柱 等为 装饰, 展示了 圣马力诺 的 气候、文化 和 公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在“旅游”区域的 虚拟空间中,参观者可以体验 漫步 于位于 蒂塔诺山顶 的圣马力诺 首府 的 奇妙感受。</div></div> 上图:这是 摩尔多瓦馆。展出主题是:此城即彼城。<div>  摩尔多瓦,地处 东南欧,境内有 风景如画 的 丘陵、多岗平原、广袤草原 和 茂密的森林。这次上海世博会,摩尔多瓦馆 位于 欧洲联合馆 内。<br>  摩尔多瓦展馆,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参观者领略了 摩尔多瓦 的 美景,生动演绎了“此城即彼城”的主题。</div><div> 展馆中央,有一个 倒金字塔状 的 视频墙,不同侧面的 视频墙上 播放不同的内容,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各种角度观看。</div><div> 展馆内休息区的椅子,设计精巧,在节省材料、满足舒适度的同时,还给人以 视觉享受。</div> 上图:上海世博会 摩尔多瓦共和国国家馆日,摩尔多瓦 的文艺工作者 在 表演节目。<div>  摩尔多瓦的 气候 和 土壤条件,非常适合 葡萄 的 种植,所以,葡萄种植 及 葡萄酒的酿造业,非常发达,历史悠久。摩尔多瓦的 葡萄酒 甘甜度适宜,醇厚润泽,口感极佳,在 前苏联 和 东欧国家中 拥有 很高的声誉。这次上海世博会,摩尔多瓦就把他们国家的 优质葡萄酒 带到了上海,参观者在参观游览过程中,如果有兴趣,可以 马上品尝一小杯 闻名遐迩的 摩尔多瓦 葡萄酒。<br> (本集完)</div><div>下集预告,参观上海世博会六:非洲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