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环线自由行

儒山居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知是否因为在陕北插队七年的缘故,在那原始蛮荒苍凉的大自然中,似乎能更强烈地感受到生命力的顽强。在退休后周游世界的旅途中,给我更大冲击力的,也是西藏、南美和非洲那些人烟稀少的苦寒之地。藏人和印第安人给我的印象也更深刻,他们在相貌、服饰样式和鲜明色彩神奇的相似,给人强烈的视觉享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即2015年第一次进藏和2020年第2次进藏,今年(2025年)5月是我第3次进藏,巧了,5年进一次。若算上川西和甘南之行,就是第5次进入藏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5年第一次是跟王子冀、马宗和两位老兄以及两位成都美女进藏,司机是四川小金县藏族董师傅。从成都到海螺沟看贡嘎雪山,然后走318国道,中途还拐弯去了稻城亚丁,红石滩。那时通麦隧道还没开通,我们有幸经历了怒江天险,七十二拐、折子山,这些景色很快就要见不到了。在西藏游览了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游览了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还游览了两大圣湖纳木错和羊卓雍错……沿途拍到了旱獭、秃鹫和藏原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第一次进藏我就没吃过药物保健品,也没吸过氧。除了上山有些气短,没有任何其他不适症状,这为我后续进藏建立了信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7年我和表哥及发小跑了一趟川西,又是约的董师傅开车,把川西北线317国道和中线的藏区美景几乎玩儿遍,有海拔4860米的达古冰川,有对外籍限制的色达佛学院,有建于大山云雾之中的甲居藏寨,我们在有如镶嵌在高山环抱中的蓝宝石般的措卡湖僧舍席地而宿,还在新都桥藏民宿喝着地道的酥油茶远眺贡嘎期盼落日金山,也曾近观四姑娘日出金山和八郎山峰下的茫茫云海……川西真美呀,与西藏的壮美相比,可以说这里是秀美,而且因为这里尽管有高山,但基本可以住在低海拔之处,所以川西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友好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这种美还是不能消除我对西藏阿里不毛之地和古象雄文化圣地古格王朝的向往,2020年我和表哥及发小等又参加了一个越野车自驾阿里的车队。这次是飞到拉萨,游览拉萨一天缓冲高反后,开始西行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再次游览了羊卓雍措和日喀则沿途各个景点,这次进藏,我们在加乌拉山口同时看到喜马拉雅山脉的6座海拔8000米以上雪山,还登上了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随后看到了海拔4590米的佩枯错,及唯一整座山全部在中国境内的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路上第一次拍到野兔、藏野驴和迁徙的黑颈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没有想到的是,不是第一次进藏的74岁表哥这次高反严重,几个景点等于没下车,到了进入阿里前最后一晚的萨嘎县城时全身都紫了,在县医院输了2小时氧也没明显好转,其实他是为了怕影响我们的行程一直硬撑着。我当晚下决心第二天马上带他回京,因为这是能一天之内乘车回拉萨转飞机的最后机会了,一旦进入阿里无人区会很危险。事后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他到北京一检查竟然是致命的肺栓塞!太悬了。所以尽管没能看到古格王朝,心里也坦然了,这是命运的安排,索性一时放下了再去阿里的执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去年的一趟甘南之行全程自驾2000多公里,经过号称"自驾者天堂"(一点儿没感觉很难走,商务车即可)的洛克之路到扎尕那藏寨,穿过海拔4000多米的诺尔盖草原,还上了海拔近5000米的莲宝叶则,没吃药没吸氧还是没有任何不适高反。这也是对自己身体的一次测试,结果是坚定了第三次进藏的自信。开始招兵买马准备今年自驾阿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我可慎重了,希望能找到进过西藏但没到过阿里且没有什么高反的伙伴,但是咱这年龄段满足这样条件的朋友太少了,几个月下来除了老吴满足上述条件,还有5个都是没进过西藏愿意跟我来的。但确定日子后有3位因时间冲突又来不了。4人租车自驾倒是合适,可当我准备租车时又碰到了新情况,西藏为了保护旅游资源,有几个重要旅游点不让租车自驾的进入(驾自己车可以),所以还得和租车公司编话串供说是借朋友车。而且走上百里的石板路还要多收钱。我正犹豫自驾还是再次找董师付开车进藏时,2位没进过西藏的朋友因故又退出了。亏得老吴愿意同行,我们马上决定让董师付开车阿里大环线。这样有几个好处,一是省去了租车遇到景区查车的麻烦;二是不用拉萨租车拉萨还,方便我们阿里大环线后去昌都附近的孜珠寺游玩,然后从昌都飞回北京;第三可以省去我和老吴都去过的景点拉萨、日喀则和两个圣湖(我已去过两次),尽快进入阿里地区。当然这样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从下面行程可见,第一天傍晚在拉萨贡嘎机场下飞机后,不去拉萨直接开到更高海拔的日喀则(海拔3850)住宿,第二天就住到了我上次进藏中途离开的萨嘎县(海拔4513),然后就是连续平均海拔4500的阿里地区,相当于没有任何缓冲直接在高海拔地区游走。这与10年前第一次开车逐渐进藏和5年前第二次飞拉萨(海拔3680)待两晚缓冲再西行有很大不同,况且我和老吴同庚都赶上73危险年龄段。我们带上了疫情期间购买的血氧仪,发小为我们专门借来了车载制氧机,董师付车上也备了几十个小氧气罐,不能成行的朋友把他买的防高反药和葡萄糖等快递给我,我也带上了红糖和西洋参切片……我第一次出发前就开始吃上了红景天,路上每天喝葡萄糖或红糖水加丹参片,吃一片阿斯匹林……事后证明如此慎重是非常必要,尽管不知以上措施起了多大作用,但不仅从没有什么高反的我和老吴,就连从成都一路开车进藏的50岁董师傅,也仍然感受到了与以往进藏的不同,甚至年轻力壮的董师傅都感到头痛了(后来路上才知道,尽管他常年带客人游览高海拔藏区,竟然也是第一次走阿里大环线)。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措施是时常监测血氧,并配备氧气罐。一开始我们的血氧都到不了80,除了有点儿憋气没有其他严重高反,那也必须吸氧以保持血氧在80以上,否则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后面逐渐适应高海拔环境了,靠大口深呼吸也能达到血氧80了,所以我们都没有出现更严重的高反症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5月21日,我和老吴如期踏上了西藏阿里之行,飞机晚点近2小时,当我们飞越雪山,走出拉萨贡嘎机场已经快20点了,由于时差近两小时天色还像是在傍晚。董师傅也已从成都开车早早来到机场迎接我们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沿着雅鲁藏布江一路西行前往日喀则,即使已经通了高速,但许多地方限速70公里,入住酒店时已经快23点了。3850米海拔没有太大的感觉,抓紧时间入睡,开始明天第一天的行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天从日喀则到萨嗄的行程我走过,前面一段是318国道,在拉孜县有一个从上海人民广场为起点的5000公里纪念碑,开始进山的路边近距离看到了三五成群的藏原羚,它们自顾自吃着草,看上去一点儿没把我们放在眼里。一路爬坡上海拔5240米的嘉措拉山口,这里是珠峰游客中心和国家公园入口,向南直奔珠峰大本营,5年前去过,据说现在更宰人,直接略过西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318国道终点是通往尼泊尔的口岸,经过鲁鲁边境检查站需出示边防证,出发前在北京各城区出入境管理处仅带身份证5分钟就办好。不出境的我们中途沿219国道继续西行。一路山体形状和色彩的变化丰富多彩美不胜收,不自驾的好处就是不用停车,举手就一通按快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喀则地区的机场在定日县,就叫定日机场,海拔4316米,可这里到日喀则比从拉萨贡嘎机场还远。一路前行再次看到佩枯错和西夏邦玛峰。佩枯错是珠峰自然保护区内面积最大的内陆湖泊,湖面海拔4590米,水域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希夏邦玛峰是全球14座8000米级山峰中唯一完全位于中国境内的山峰。看到倒数第二张山根下的野驴了吗?拉进瞧瞧。以后在无人区就见怪不怪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天行程结束在萨嗄县住宿,第二天就要进入阿里地区,有些小激动。尽管海拔已经4513米,还是倒下就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一路开车来到到海拔4920米的突击拉山口,这里是萨嘎县与仲巴县的分界,仲巴县是日喀则地区最西边的县,我们在仲巴县拉让乡吃了午饭,这里距离阿里还有一百多公里的车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终于来到了阿里界碑,实现进入阿里的宿愿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很快来到海拔5211米的马攸木拉山口,翻过山口就进入了阿里地区荒芜的平原了。不久左手看到绵延几十公里的玛旁雍错。沿湖盘踞着喜马拉雅山西段众多6000米以上雪山,其海拔7694米的最高峰纳木那尼峰(下图5)与右前方的冈仁波齐(下图6)遥遥相望,那侧影马上让人联想到埃及金字塔旁的人面狮身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玛旁雍错海拔4586. 米,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面积412.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淡水资源量最丰富的湖泊之一。玛旁雍错在藏语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起因是11世纪在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结果,藏传佛教噶举派大胜外道黑教,“玛旁”就是纪念佛教的胜利,此湖因而得名。 因此玛旁雍错与纳木错、羊卓雍错齐名西藏三大圣湖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这是淡水湖,成为各种鸟类的乐园和迁徙中转之地。在此还看到虔诚的藏民向着遥远的冈仁波齐神山顶礼膜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之后我们前往冈加波齐神山脚下的塔钦镇留宿,据说这里与埃及金字塔同处于北纬30度左右,这更让一路上拍到如金字塔旁法老整体人面狮身像的冈仁波齐(下图5)充满了神奇色彩。吃过晚饭又去拍日落金山,但老天爷不太作美,最后时刻上云了。第二天的日出金山本来在酒店楼上可以拍到,但也因怕影响别人放弃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冈仁波齐峰是冈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656米,是冈底斯山脉西段的最高峰,其峰顶覆盖着永久积雪和冰川,四壁光滑,整体呈规则的四棱锥体,峰顶南面有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横向的岩层组成了佛教中的“卍”字纹图案 。阿里地区的四大河——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从冈仁波齐四方流下 。冈仁波齐被西藏原始宗教苯教、藏传佛教、耆那教、印度教一致认定为世界中心,是众神聚会的香巴拉,素有“阿里之巅”的誉称,也是世界公认的神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没有准备转山,远观拍摄一下就满足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行程的第三天离开219国道驶往札达县,阿里地区所有的精华都在这里,可以说不到阿里就等于没到过西藏,而不来札达就等于没来过阿里。我原来向往阿里之行的的几个必去点是冈仁波齐、古格王朝遗址、纳木错圣家天门和孜珠寺。在朋友推荐下我们到了札达县后先去了一个小众景点:穹窿银城遗址,没想到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我个人感觉这是这趟阿里之行的最亮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晨我们告别了冈仁波齐,直奔穹窿银城遗址而去。当象泉河对岸那几簇塔群出现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褶皱多彩的山峦和密密麻麻的洞穴,仿佛穿越时空把我们带入三千年前的古代!我们是当天第一个到达的,只有一只野驴在河滩悠闲地啃着新长出的小草,蓝天白云,青山翠水,一幅大美的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之陆续又来了两拨越野车队,这里尚未作为景点收费,路也不难走,只是快到河滩有一小段石子路,河边有个小水坑。水没多大,趟过去都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穹窿银城(藏语:琼隆威卡尔)是西藏古象雄王国的都城遗址,位于阿里地区札达县达巴乡曲龙村象泉河北岸,海拔440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是西藏最古老的文明遗址之一,被誉为西藏象雄文化的根源。‌其名称意为“大鹏银城”:“琼”指大鹏鸟,“隆”为地方,“威”象征银色,“卡尔”即城堡,合称"大鹏鸟居住的银色城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进入阿里地区第一次爬山,也是意料之外,本以为爬古格王朝会有点儿考验,没想到这里海拔更高!好在慢慢爬没觉得困难,就算是第二天爬古格王朝的一次预演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网上下载一个无人机视角的穹窿银城全貌,更是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家后根据几张照片创作了一幅油画,那只悠闲的藏野驴必须出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一个景点是札达土林,其实几乎整个札达县都是这种类似雅丹的土林地貌,但这不是以风蚀为主而是以湖泊沉降水蚀为主的地貌。有几个观景点都不收费。晚上住在象泉河边的札达县,海拔只有3700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四天一早就前往同样位于札达县象泉河畔的古格王国遗址,虽然其海拔高度比穹窿银城遗址低500米,但攀登距离应该更长,特别最高处那段隧道挺陡,比攀登穹窿银城更吃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格王国由吐蕃王室后裔所创,始于公元10世纪前后,曾经雄居西藏西部,据传前后世袭了16位国王,于公元1630年前后灭亡,其统治历史持续长达700年之久,跨越了中原王朝宋、元、明三个朝代。整个遗址建筑共有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2条,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在其红庙、白庙及轮回庙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中不乏精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总体感觉这里的房屋洞窟比穹窿银城的洞穴显然高级多了,房屋错落有秩像一座繁华的城堡,必竟相差近千年呢。但这里的山体没有穹窿银城遗址那边壮丽多彩。从摄影角度各有各的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自拍的康巴汉子非常友好和我打招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是上一张网上截图的无人机视角拍的日出时分古格王朝吧。不愧为阿里的名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古格王朝我们就去了札达县别有风格的霞义沟林,其实后来才知道,途中稍拐一下可参观另一处与古格王朝同时期(公元10世纪左右)的东嗄皮央遗址,皮央东嘎遗址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组成,是西藏考古已发现的最大一处佛教石窟遗址,集中在半山腰的3个洞窟中的东嘎壁画保存得较好,可惜这里没古格王朝名气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俗话说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遗憾的是我们还是错过了。发个从古格出发的路线图和网上下载的照片,提醒看官不要再错过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霞义沟是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的一处独特土林地貌景区,以五彩斑斓的矿石色彩和千姿百态的土林形态闻名,入选《中国国家地理》西藏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榜单。我们在这里还看到了岩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览霞义沟后我们开到阿里地区首府狮泉河住宿,董师傅居然从网上知道这里文化局晚8点之前可以去领什么勇士证。我们去时虽不到点但已经没人,可居然在门卫那满足了董师傅的愿望,我们也凑个热闹当回勇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狮泉河也是阿里环行最西边了,第五天开始向东环绕的路程,有两条路。一条是北路平坦的317国道,一条是越野车爱好者寻求刺激的石板中路。两条路上都有能看得审美疲劳的"一错再错",最后相交于不应错过的当惹雍错。我们考虑单车自驾安全第一,选择了路况好的北路国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是藏北无人区,完全是另外一种地貌。在雪山戈壁那一片苍茫原野上,竟然一再看到大群的藏野驴和藏原羚!别惹则错、物玛错一路相隔几乎连到一起,我们停下车拍照后一路开到阿里地区最后一个住宿地改则。这里正在修路,打听一下第二天必须八点之前离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六天的行程就是阿里无人区及那曲羌塘无人区之旅,看到了更多的野生动物,甚至还有高大威猛的野牦牛和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高大威猛的藏羚羊比小巧的藏原羚漂亮太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午在尼玛尼玛县用餐后驱车前往150公里之外著名的当惹雍错。路过翠绿的当穹错向东南行驶不远就到了海洋般深蓝色的当惹雍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惹雍错位于西藏自治区藏北高原中部,被誉为"三最之湖",亦我国最深(230米)、最蔚蓝、形成最早的内陆咸水湖,是雍仲本波教徒心目中的神湖。当惹雍措为300万年前形成湖泊,位于一个深陷的湖盆底部,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南北长约70多公里。当惹雍错地处古象雄王国遗址附近,是集自然保护区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高原湖泊型风景旅游区。当惹雍错之地位与佛教所认为的世界中心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身价相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去时还在大兴土木,湖边的观景房是挺漂亮,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收回成本。原来打算住宿在这里,看时间尚早临时决定还是回尼玛县住宿,为后面行程节省时间。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七天从尼玛县出发没多远就来到317国道2442路标处景点"天空之树",其实这种雨水冲刷出来的树状景观许多滩涂都可拍到,没有无人机就更没必要停留。不过路边绿色达则错旁见到了一群藏羚羊和藏原羚,路过的车辆惊起几只黄麻鸭,巧的是我陕北插队的小山村就叫达则坪,缘分呀!</span></p> 网上的"天空之树"景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远处一望无边的碧绿色湖水出现在地平线时,我们知道藏北高原羌塘深处的明珠色林错到了,这又是一个值得重点介绍的大湖。色林错湖泊总面积近2100平方公里,是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西藏第一大湖(是后来超过了纳木错)。 色林错在藏语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大型深水湖。碧绿的色林错与其深蓝色卫星湖错鄂又是一路之隔,都是非常纯净的颜色,很美。特别是以色林湖为背景近距离拍到的藏羚羊特写显得更加生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错鄂湖旁出现越来越多的帐篷和车辆时,仿佛在荒漠的秃塘无人区出现了罕见的集市,还有专人收取进场停车费。我们一打听,原来是一年一度为期7天的赛马节,当天是最后一场(网上查不到这个赛马节)。因不知何时开始,我们没有进场,准备在路边停车拍些照片就继续前行。没想到刚拍了两张场景,远处出现一缕绝尘,几十匹骏马沿湖边踏蹄奔驰而来,让我们拍了个全程!尽管没有正式赛场和高大威武的赛马,更没有地方购买赌博性质的马票,但在羌塘无人区聚集起如此之多的牧民是多么不易呀!比赛中的赛手策马向前你追我赶,赛后那些藏族年轻赛手们在场外遛着自己装饰得漂漂亮亮的俊马,相互像分别许久的朋友打着招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插队时经常不辞辛苦翻越两座大山走40里山路去赶集(十天一大集,五天一小集),感觉就像过节一般。可以体会一年一度的赛马节会给这些散落在无人区的牧民带来多大的精神享受!一切不为名利,不在输赢,重在参与,这才是真正的民间赛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确实也太幸运了,若不是我们无意中把此行定在今日,若不是前一天我们临时决定回尼玛县住宿,都不可能在此时此地看到如此难得(前后也就十几分钟)的民间赛马!冥冥之中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晚住在班戈县,住宿地点是整个行程中海拔最高的4709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八天行程的景点是纳木错北端的圣象天门。到这里必须走几十公里石子路。我们西进东出,远远就看到在雪山映衬下的湖面上兀突而起三块巨石,那就是圣象天门游览区景点之一的三生石。开到跟前才能真正感觉到拔地而起的巨石仿佛天外飞来般不可思议,恐怕就是三生(前生,今生,来生)有幸才能看到的意思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后在圣象天门景观接待站换乘游览车,才能上山看到圣象天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纳木错是藏传佛教三大圣湖之一,被列为西藏首座国家公园。圣象天门景区位于纳木错北端,有不到圣象天门等于没到过纳木错一说。圣象天门是指一块因自然侵蚀如微缩版桂林象鼻山似的岩石,立于湖边,是游客打卡的最佳前景。目前已不让进前,只能在观景台拍照,这样挺好,否则无序拍照都拍不好。登上山顶的观象台还是得多倒两口气,那些年轻人居然还一人一手拿着一罐氧气!从这里遥看圣山圣湖更是壮观,圣象天门景区果然名不虚传,湛蓝色湖面与雪山相映成辉一望无际,一只秃鹫在空中盘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从东路离开景区时,经过游客中心的圣象大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至此行程中的所有"一错再错"都看过了。而且藏区最负盛名的五大湖都看到了,有藏传佛教三大圣湖纳木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有西藏最深的苯教圣湖当惹雍错,还有西藏最大的咸水湖色林错,心满意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象天门又成了我的创作源泉,把盘旋的秃鹫也放进了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圣家天门一路行驶在羌塘无尽的荒漠上,偶遇一群秃鹫,估计附近出现了逝去的生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穿过青藏高原第一条铁路,就到了那曲市的住宿酒店。看着飞驰的绿皮火车发呆,想着前一天发小正好从这里进藏,若我们赶上同一时空是一件多么有趣的画面,人生有时就如梦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行程第9天计划从那曲到丁青,路途不短,没有特定景点都是车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那曲向西很快就离开了无人区,进入了川西那样的高山峡谷地貌,不时看到成群放牧的牦牛和村落。没想到这里又收获意外惊喜,居然在路边看到三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西藏马鹿!它们见到我们后迅速越过小河,转瞬间跑上对面山上灌木林中。前后车辆的人都没反应过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路上风景很美,尽管后来一直阴天,还有几个景点介绍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位于那曲地区索县的赞丹寺,全名“索秀甘丹培金林”,据今500多年。这座寺庙不仅是格鲁派的重要寺庙,也是索县的四大寺庙之一,整个寺庙依山而建气势恢宏,有小"布达拉宫"之美誉。(下图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位于昌都地区丁青县的夏色拥宗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据传拥有800多年历史,属于苯教寺院。建筑依悬崖而建,红墙黄瓦,与周边雪山和红土景观形成鲜明对比,具有独特的藏地风情。‌‌(下图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也是因为天气不好,否则还是可以开上去拍照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小雨中到达丁青县城,预报第二天阴转多云。很耽心没有阳光拍摄不好念念不忘的孜珠寺,我们虔诚地远道而来若拍不好会有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曲到丁青的路途上还有一个特点,这里是虫草最大的采集贩卖集散地。一路常能看到山脚下挖虫草藏民住宿的帐蓬,经过不只一处销售点,藏民们拦着车推销刚挖到的虫草。现在虫草价格也下来了,可买卖看来还挺红火。不由得想起2015年第一次进藏,在稻城亚丁深处,两位老哥坐游览车回去了,我一人没尽兴走栈道。发现了两位藏族姑娘趴在地上寻找虫草,很幸运拍到了挖虫草的过程。当年姑娘手中刚挖出来的虫草可卖50元。(后三张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一天的行程就是为了看孜珠寺,真没想到老天爷如此眷顾,一上午蓝天白云,直到中午1点多钟我的下山时又开始上云了!从山下新修大门不远就开始了盘山土路,此时正在修路分时段封路,看来以后再来要收费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孜珠寺‌是丁青县境内海拔4500米的雍仲苯教古寺,始建于三千年前,是西藏海拔最高、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圣地之一。是古象雄文明的重要载体,完整保留了苯教佛法体系,被誉为“下象雄中心”。‌“孜珠”意为六座山峰,分别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对应度化众生六种烦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没想到孜珠寺天台就位于大庙下方不远的大路旁边,我们去时还看到了天葬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高高的天门洞是以前占巴南喀大师修行之洞,实时显示海拔4449米。那悬挂空中的旱厕已经上锁没能体验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阳光下的孜珠寺在群峰环抱之中层层叠叠随便一拍就是大片,真是给这第三次西藏之旅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span></p> 一组僧人与信徒的人物照。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孜珠寺,一路驶往海拔4334米的昌都邦达机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是拍摄花絮:图1是在札达土林汽车抛锚,原来是高原缺氧,加空调时进气管崩开了,有惊无险。图2是董师傅对着难得看到的蜥蜴🦎拍照,嘴里念叼着:站下!图3是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图4是强行偷拍。最后一张是在那曲接上了董师傅夫人一路同行,马鹿就是她及时发现的。顺便说一下,文章前面说的有些景点查车(租车不让进)的事我们还真没碰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圆满完成第三次西藏之旅,恐怕也是最后一次了。不过谁又知道呢?没准儿5年之后又想来了,尽管那时78岁了,就为那海拔4100米的皮央东嗄遗址,看那10世纪的壁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感谢十年之交的董师傅为我们阿里之行保驾护航,感谢新结识的老吴一路同行让我实现了多年的梦想!还要感谢帮助我关心我的发小,也要感谢一直看到这里的读者,再次感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