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6年春,我踏上了一场向往已久的江南水乡之旅,走访了西塘、乌镇、周庄、及同里这几处江南古镇。四个古镇各具特色,或古朴静谧,或诗情画意,或人文荟萃,每一处都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西塘,河道上泛着薄雾,石桥边已有早起的居民在河边洗漱,水声潺潺,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沿河而建的木屋错落有致,窗棂上挂着的红灯笼还未熄灭,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构成一幅动人的水墨画卷。漫步于青石小巷,斑驳的墙面记录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百年前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西塘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交界处,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被誉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因吴国大夫伍子胥开凿水利工程得名“胥塘”,后演变为“西塘”。唐宋时期形成村落,元代发展为商贸集镇,明清时期成为江南手工业与商业重镇。</p>
<p class="ql-block">古镇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著称,现存25万平方米明清古建筑群,包括千米烟雨长廊、24座古桥及122条深弄。廊棚沿河而建,兼具遮阳避雨功能,形成独特的“九龙捧珠”水系格局。石皮弄最窄处仅1米,被称为“一线天”,是古镇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夜晚尤为迷人,灯笼次第点亮,河面泛舟缓缓划过,倒影摇曳,宛如梦境。</p> <p class="ql-block">水乡的清晨总是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阳光洒在河面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金光。我站在河边,看着对岸的古建筑在晨光中渐渐苏醒,仿佛整个小镇也随着这光线慢慢活了过来。</p> <p class="ql-block">水乡的河道很窄,两岸的建筑依水而建,仿佛是被岁月轻轻托起的旧梦。一艘小船缓缓划过,船桨拨动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远处的石桥上,行人三三两两地走过,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和谐。</p> <p class="ql-block">河边的石屋静静伫立,屋前停泊的小船随着水波轻轻摇晃。树木枝叶繁茂,遮住了部分阳光,给这片宁静增添了几分清凉。我坐在河边的石阶上,看着桥上走过的行人,心中涌起一种久违的安详。</p> <p class="ql-block">一艘小船在水道上缓缓行驶,船头是一位穿着橙色背心的船夫,他熟练地划着桨,目光专注。我站在岸边,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仿佛也随着这船,驶入了江南的旧时光。</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河道两旁,是白墙黑瓦的江南建筑,红灯笼挂在屋檐下,随风轻轻摇晃。几个人在河边行走,脚步轻盈,仿佛怕惊扰了这份宁静。我走在其中,感受着水乡的古朴与静谧,仿佛时间也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石桥横跨在河道之上,桥面已被岁月磨得光滑。我站在桥上,看着桥下平静的水面,远处还有另一座石桥,桥边的古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古朴。这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诗意的江南。</p> <p class="ql-block">水面上,一艘小船缓缓前行,船夫正用力划桨。两岸的建筑临水而建,屋檐下挂着红灯笼,远处是一座拱桥,桥上有人行走。我站在岸边,看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一艘木船静静地停泊在水边,船边放着一个救生圈,船靠在石岸上,旁边是一栋传统的江南建筑。我站在不远处,看着这画面,仿佛能听到水声与风声交织在一起,诉说着江南的古老故事。</p> <p class="ql-block">乌镇是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地处江浙沪金三角核心区域,拥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和1300余年的建镇史。古镇以河成街、依河筑屋,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江南水乡风貌,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p> <p class="ql-block">乌镇是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地处江浙沪金三角核心区域,拥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和1300余年的建镇史。古镇以河成街、依河筑屋,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江南水乡风貌,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p> <p class="ql-block">乌镇则更显精致与文艺。步入古镇,飞檐翘角的书院与古戏台静静伫立,让人仿佛穿越回旧时江南。古戏台至今仍有昆曲演出,420只木雕凤凰组成的穹顶,使音律回响悠扬,正如古人所言:“曲未终,人未散”。乌镇的夜晚尤为迷人,灯笼次第点亮,河面泛舟缓缓划过,倒影摇曳,宛如梦境。</p> <p class="ql-block">在乌镇的一处广场上,我看到了一座茅盾的雕像,雕像位于一个装饰有传统图案的平台上,上方悬挂着写有“有志竟成”的牌匾。背景墙上刻有“文学巨匠茅盾”的字样,整体氛围庄重典雅,体现了对茅盾的敬仰与纪念。</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传统建筑前,我看到一位身穿黄色古装的人物,他站在那里,似乎在表演或展示。建筑上有复杂的雕刻和红色的门框,背景中还有花卉装饰,营造出一种古典的氛围。我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仿佛也融入了这幅画面之中。</p> <p class="ql-block">一条狭窄的水道两旁是古老的建筑,水面上有两艘小船,其中一艘靠近岸边,另一艘在水中央。我站在岸边,看着远处的人在船上或岸边活动,天空阴沉,却并不压抑,反而有一种别样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一条狭窄的古巷,两旁是木质结构的房屋,中间有一个拱形门洞,门洞上方悬挂着一个牌匾。巷子的地面是石板铺成的,几个人在巷子里行走,背景中还可以看到一些自行车和远处的树木。我走在其中,仿佛能听到木屋在风中轻轻作响。</p> <p class="ql-block">在乌镇的一处入口,我看到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乌镇”两个字,背景是乌镇的标志和文字“千年古镇 百年糖坊”。旗帜旁边有一个木制的柱子,柱子上挂着一个标有“乌镇”字样的牌匾。我站在旗帜下,感受着这座古镇的厚重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窗前,我看到了一扇传统的中式窗户,窗户上方有精美的雕花装饰,窗框为深色木质,背景是斑驳的墙面,显示出岁月的痕迹。我站在窗前,透过这扇窗,仿佛看到了江南的旧时光。</p> <p class="ql-block">我的几位朋友她们面带微笑走在古巷中,是那么的开心。巷子两旁是木质的房屋,地面是石板铺成的,背景中还可以看到一些自行车和其他行人。我走在她们身后,感受着这份轻松与愉悦。</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了古法印染的布料,看着这些布料上的花纹,仿佛也感受到了江南手工艺的细腻与精致。</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木质架子前,我看到上面摆放着多层糕点。最上层是方形的黄色糕点,中间一层是方形的糕点,带有网格状的花纹,最下层是圆形的绿色糕点和白色的糕点。我站在架子前,看着这些糕点,仿佛能闻到它们散发出的淡淡香气。</p> <p class="ql-block">窗户的木质结构和周围的建筑风格显得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在一条狭窄的巷道中,我看到两旁是古老的石墙,墙面上有明显的风化痕迹,地面是石板铺</p> <p class="ql-block">2. 水乡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p><p class="ql-block">四面环水,因河成镇,60%以上民居保留明清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14座古桥串联全镇,其中双桥(世德桥与永安桥)因画家陈逸飞《故乡的回忆》名扬海外</p><p class="ql-block">800多户居民枕河而居,形成"小桥流水、青砖黛瓦"的独特景致</p> <p class="ql-block">古镇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2003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p> <p class="ql-block">同里古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里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是中国水乡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旧称“富土”,后因避讳改为“同里”。古镇被15条河道分隔成7个小岛,由49座古桥相连,形成“水中有岛,岛上有镇”的独特格局,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p> <p class="ql-block">江南水乡如诗如画,这四座古镇各有韵味。西塘的烟雨长廊悠长静谧,乌镇的古桥流水映着桨声灯影,周庄的沈厅张宅尽显岁月沧桑,同里的退思园则藏着精巧雅致的园林美学。漫步青石板路,看白墙黛瓦倒映河面,听吴侬软语萦绕耳畔,时间仿佛慢了下来。每一处转角都似遇见旧时光,让人沉醉在这份古朴与宁静中,久久不愿离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