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父辈的抗战》前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p><p class="ql-block"> 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我会会员的父辈,在国难当头之际,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奔赴抗日战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战斗。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习近平主席还强调:“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缅怀抗日先烈,要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研究会将所属红色薪火相传宣讲团宣讲员、会员的40多篇父辈抗战经历编写的故事内容汇集成册,形成了十余万字的完整版,并在进行了严格的审定与修正后,编辑出版了这本《父辈的抗战》。</p><p class="ql-block"> 《父辈的抗战》以40多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宏大历史画卷,深情回顾了我们的父辈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付出和贡献,深刻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部纪念抗战胜利、缅怀抗日先烈的佳作,也是一部对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p><p class="ql-block"> 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会员中开国将领、英烈后代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鸣谢上海千禄商贸有限公司对本书印刷费用的赞助!</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色血脉传承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p> <p class="ql-block">刘长胜(1903年—1967年),山东海阳人,曾仼上海中共中央上海分局副书记,中共上海市委第三书记、上海市总工会主席。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工委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劳动部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委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世界工联书记处书记。</p> <p class="ql-block">刘爱唯:刘长胜后人,红色薪火相传宣讲团副团长。</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刘长胜在抗日战争中</b></p><p class="ql-block"> 整理宣讲:刘爱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建立中共江苏省委</b></p><p class="ql-block"> 1936年4月,中共中央派冯雪峰到上海,建立了由王尧山、沙文汉、林枫组成的临时工作委员会。1937年5月,中共中央派刘晓到上海负责重建地下党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中共中央批准在上海建立中共江苏省委员会。省委由刘晓、刘长胜、张爱萍、王尧山、沙文汉组成。刘晓任书记,刘长胜任副书记,张爱萍任军委书记,王尧山任组织部长,沙文汉任宣传部长。江苏省委成立后,原党的群众工作委员会撤销。</p><p class="ql-block"> 随后,在省委领导下,按照不同产业、不同系统,逐步分别设立了军委、工委、职委、文委、学委、教委、妇委,以及难民工作、外县工作等若干工作委员会。此外,还建立了警察、海关两个特别支部,由省委直接领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领导"孤岛"时期抗日活动</b></p><p class="ql-block"> 1937年中国军队西撤后,上海的租界受日军四面包围,形同"孤岛"。中共江苏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白区地下党的工作方针,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并带领上海人民坚持长期的抗日斗争。</p><p class="ql-block"> 日本侵略者为了压制租界内的抗日活动,设立特务机构,进行恐怖活动;指使其傀儡政权企图接管海关、邮局、法院、公立学校等,还滥发伪币,妄图控制上海的政治、经济命脉。上海人民不畏强暴,在刘哓、刘长胜等同志的领导下,先后进行了护关、护邮、护院、护校、抵制伪币、反对伪政权等英勇斗争。许多爱国志士在斗争中英勇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发展合法组织,开展合法斗争</b></p><p class="ql-block"> 1940年12月,毛泽东在《论政策》的党内指示中,提出了“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16个字方针,成为中共中央指导白区工作,包括白区、沦陷区工人运动的总方针。</p><p class="ql-block"> 刘长胜十分注重对敌斗争的策略,希望能巧妙地处理好秘密与公开工作。他提出要利用合法条件进行合法斗争,比如利用汪伪政府颁发的法令中的某些条文,利用他们提倡的某些社会活动和他们建立的某些团体, 更重要的是利用社会合法形式,即群众中传统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作掩护,开展党的群众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刘长胜的领导下,上海职委积极开展上层统一战线工作,利用上层掩护,成立了益友社、海关华员俱乐部、 工部局华员俱乐部、职业妇女俱乐部、银钱业联谊会、保险业联谊会等合法团体。</p><p class="ql-block"> 刘长胜通过这些合法团体,进行抗日爱国宣传教育,推动了党的群众工作的开展,创造了群众工作新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积极创办工人夜校</b></p><p class="ql-block"> 在"孤岛"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奴化政策,妄图麻痹和瓦解中国人民特别是上海职工的抗日意志。</p><p class="ql-block"> 因此,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领导上海人民,特别是广大职工在思想文化阵地上,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其中江苏省委工委领导的职工夜校,在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和组织教育职工群众以及坚持抗日救亡运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刘长胜特别重视工人夜校的工作,把它作为是贯彻毛泽东关于在白区,要充分利用合法组织教育工人群众的指示的好形式,分别利用基督教男女青年会、同乡会、租界工邮局、国民党办的成人义务教育、民族资本家办的厂校,直至国民党政客控制的“中华妇女会”等组织,办起了一批工人夜校。派党员去当教员,从中进行革命活动。这些工人夜校成为地下党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一个重要阵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指导出版进步书刊</b></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背景下,刘长胜尤其注重对广大职工的抗日宣传教育,并积极支持创办职工自己的刊物。</p><p class="ql-block"> 《劳动》、《朋友》、《生活通讯》是中共江苏省委工人运动委员会主办的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除指导办刊外,刘长胜亲力亲为,撰文展开宣传教育工作。刘长胜在苏联生活过较长时间,他因此亲自 撰写了好多篇如《谈谈苏联职工会》、《谈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等介绍苏联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文章,并指导职委的成员,翻译发表了许多篇有关国际工人运动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刘长胜更注重对中国、上海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他身体力行,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了解各行各业的历史和现状,以便展开党的工作,发展工人运动。</p><p class="ql-block"> 1939年7月,刘长胜主持编写的《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公开出版。这是一部包括上海棉纺、丝织、卷烟、电力、市政、交通、邮政、印刷、机器以及店职员等22个主要产业和职工的基本状况的史料书,是刘长胜根据党中央和江苏省委的指导,亲自主持,由刘宁一、马纯古、张祺等30余人收集编写的,最后由顾准汇集、整理成书。该书既有丰富的一手资料,又具有 鲜明的时代特征,出版后立即成为向职工进行宣传教育的好教材,成为上海地下党组织和公运工作者的必备手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贯彻"三勤"方针</b></p><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日军侵占租界,上海全境沦陷,上海人民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更为艰苦的阶段。</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根据上海形势恶化的特点,先后发出了《关于上海失业问题的指示》和《关于取消秘密省委、特委组织的指示》,实行“长期隐蔽、积蓄力量”的方针。遵照中央指示,中共江苏省委及时改变斗争方式,提出在政治上实施主动退却的策略。</p><p class="ql-block"> 刘晓、刘长胜根据周恩来提出的“勤学、勤业、勤交友”的方针,号召党员勤学苦练。在工厂、企业中逐步树立威信,通过交朋友、结拜兄弟姐妹来团结广大工人群众,使党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之中,这对巩固工厂系统中的党组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在刘长胜等人的领导和支持下,各级党组织在上海许多重要部门建立了新的工作基础。 </p><p class="ql-block"> 到1945年,中共上海地下党员已发展到二千余人,他们周围还团结了大批积极分子,这些积极分子又联系了二三十万群众,这就为解放战争积蓄了一支强大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城工部长巧指挥</b></p><p class="ql-block"> 1942年-1945年,中共江苏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于1942年冬撤退到新四军革命根据地,同时撤销省委,并将上海方面的工作转交中共中央华中局城市工作部领导。</p><p class="ql-block"> 区以上各级领导干部和已暴露的党员也及时撤往根据地,进行学习,支援根据地建设。</p><p class="ql-block"> 1943年4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正式成立城市工作部(简称城工部),负责领导华中地区,主要是上海、江苏、浙江等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地下工作。刘晓任城工部部长,刘长胜任副部长。 不久,刘晓去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并作为上海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刘长胜接任部长。</p><p class="ql-block"> 指挥开辟交通站线,城工部当时主要有两项工作:一项是在刘长胜的领导下,从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地下党中抽调部分干部和党外积极分子到根据地进行短期学习;另一项是派遣干部到敌占区了解情况,或不定期地找各部门负责干部来城工部汇报工作、接受任务。因此,建立交通站,做好交通工作是非常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刘长胜和其他同志,在开辟新交通线的过程中遭到伪军的盘查。刘长胜沉着冷静、不慌不忙,与敌人周旋,终于化险为夷。由刘长胜亲自指导开辟的这条交通线,日后在沟通华中革命根据地与沦陷区的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组织"地下军",准备武装起义</b></p><p class="ql-block"> 1944年6月5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把夺取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提到重要地位。因此,从1944年下半年起,华中局城工部的工作重心就成为部署上海、南京等地的地下党,组织地下军,准备武装起义,配合新四军占领各个城市。</p><p class="ql-block"> 1944年底,在上海工委书记张祺的直接领导下,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开始筹建上海地下军。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工作,到1945年夏,组织已在浦东、沪西、沪东、沪南、吴淞等地先后发展了260余名工人地下军, 其中党员50多人。通过他们还团结了上千的工人积极分子。</p><p class="ql-block"> 在刘长胜以及华中局城工部的坚强领导下,上海的地下军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为准备武装起义,配合新四军占领大上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领导起义,配合新四军进军</b></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次日朱德总司令发布大反攻的命令,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向敌人展开全面反攻。</p><p class="ql-block"> 据此,华中局立即召开会议,传达中央的指示,决定新四军准备进攻上海,命令城工部所有干部立即回上海,发动群众,准备里应外合,配合新四军解放上海。并宣布成立中共上海市委,由刘长胜任书记兼上海市市长。</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8日华中局要求上海地下党迅速展开起义工作,按照统一战线政策吸引各阶层人民参加起义,在近郊发动农民响应上海工人起义。21日,根据华中局的指示,中共上海市委和行动委员会选定了沪西信义铁工厂,作为发动起义的据点。23日,上海工人地下军和信义铁工厂的中共党员汇集到工厂,带领群众冲进工厂大门。在占领工厂后,进一步行动的命令却迟迟没有下达。原来,国民党勾结伪军阻止新四军攻取沪宁大城市。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决定新四军北上,以尽可能广占乡村与中小城市, 因此决定停止上海工人武装起义。</p><p class="ql-block"> 华中局在接到中央电报后,即急电上海行动委员会,取消上海武装起义, 改为广泛建立各种群众团体。最终,这场武装起义、配合新四军占领上海的斗争以群众游行的形式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根据《刘长胜在上海》一书整理)</p>